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比试验设计,探讨了插穗的取用部位、插穗长度、浇水方式、覆膜和不同扦插密度对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影响,为繁育优质苗木提供技术支撑。条材截取的部位属中部插穗成活率及生长量最高,苗高达到2.9~3.1m以上,地径达到2.7~2.8cm以上,成活率达到94.5%~96.1%以上。插穗截取长度为15~30cm,苗高地径生长量和成活率方面没有差异,同属一个显著水平,与长度10cm差异极显著,截取长度15cm最好。灌沟浇水试验比对照大水漫灌能提前发芽出苗4d左右,苗期延长5d左右,有利于保全苗和提高苗木的生长量。出苗率比对照提高8%左右。覆黑地膜比对照提前出苗天数为3d,出齐苗相差为5d,出苗率比对照相差10.2%,苗高相差0.3m,地径相差0.4cm,锄草人工费减少100%。扦插密度影响苗木生长量和苗木成苗率,以59489株/hm2密度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菌肥对香榧等控根容器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香榧、山核桃、杨梅等控根容器苗培育过程中,选用固氮菌、解磷菌及其混合菌进行菌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菌肥3 a后,香榧容器苗解磷菌、混合菌处理苗高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18.26%和18.06%,差异显著(P<0.05);山核桃容器苗固氮菌、混合菌处理高生长量比对照分别增加46.25%和47.23%,差异显著(P<0.05);杨梅容器苗混合菌处理苗高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明显优于它们单独使用效果;此外,不同菌肥对香榧等3种苗木地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不同的菌肥对各树种的苗木生长促进效果有明显差异,在苗木培育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苗木合理选用菌肥。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出繁育水楸(Fraxinus platypoda Oliv)无性系苗木的理想方法,通过用白蜡树作砧木,枝接、芽接、皮接的3种嫁接方法试验,研究不同嫁接方法培育的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在嫁接成活率上,4种嫁接方法成活率差异显著,春季枝接成活率达到94.2%,比芽接、皮接分别高出10.7%、66%、25%。物候期相差不大,生长量存在很大差异,苗高平均变异系数为15.77%;地径平均变异系数为16.45,枝接的生长量普遍高于芽接和皮接,地径方面四种嫁接方法无差异。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选择野生大苗,按株行距2m×4m 雌雄比8:2营造水地沙棘园。在集约栽培条件下,定植3a 后,保存率可达94%以上,树高、地径、当年生侧枝的年均生长量逐年增加,同时冠幅迅速扩展。山地沙棘园的营造,造林成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一年生实生苗,2年生实生苗和扦插苗;苗高和地径的生长量在造林当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1、2、3年生的云南松苗木为材料,探讨超级苗选择的基础和方法。结果表明:①同龄级个体间的苗高、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新梢生长量和分枝数也存在较大差异;②同龄个体间高生长量较地径生长量变异大,且苗高、地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云南松超级苗以苗高生长量为主、结合形质特征进行选择;③按照平均高生长量加上2倍标准差作为超级苗选择标准,经初选、复选,最终在78 200株1、2、3年生苗木中选出2 825株超级苗,平均入选率为3.6%,且选择结果以2年生苗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选用不同苗龄型红松幼苗进行造林试验,以研究红松不同苗龄型对其生长和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年生播种苗(2+0)为对照,则移床苗不同苗龄组(2+1,2+2)之间生长量和侧根数有显著的差异,不同苗龄造林的成活率和苗木生长量及侧根数也有显著的差异。以苗龄2+0为对照,试验处理2+1的造林成活率、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43.96%、78.29%和37.79%;试验处理2+2提高造林成活48.79%,苗高提高147.43%,地径提高116.39%。以2+2和2+1试验处理造林成活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芽苗切根移植对南酸枣苗木及造林当年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三都进行了芽苗切根移植育苗对南酸枣1年生苗木及造林当年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1)芽苗切根移植育苗能提高苗木单株和群体质量,与常规育苗相比,芽苗切根移植育苗对苗木径生长量的提高、长5cm的侧根数量的增加及地径标准差的降低达极显著水平,对苗木高生长的提高和对高径比值、苗高标准差的降低达显著水平;2)芽苗切根移植苗造林优于常规苗造林,当年生树高、胸径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3)芽苗切根移植苗的高径生长节律与常规育苗一致,但各个时期的苗木高、径生长速度有差异,主要表现为缓慢生长期比常规育苗慢,快速生长期又比常规育苗快,径生长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择思茅松优良家系,对半年生9个家系和1个对照的造林苗木进行树高、地径观测。结果表明,所有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7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8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应用蓄水渗膜袋造林后,树种造林成活率均比对照区平均高8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10个百分点,对苗木成活率有显著差异;而且各树种年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地径、平均年新梢生长量均比对照区各树种高,但使用效果的差异不显著。对高2.02.5m金丝柳、香花槐截杆苗木进行了蓄水渗膜装水量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每个植树坑穴中放置2个蓄水渗膜袋造林,对苗木的成活率提高最大。蓄水渗膜袋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进行造林。  相似文献   

11.
通过应用GGR浸泡插穗,对中国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GGR对中国沙棘雌株扦插育苗成活率、苗高、地径及主根生长有显著影响。用GGR处理插穗的苗木成活率为82.1%,平均高53.83cm,地径0.46 cm,主根长0.26 cm,均高于未处理的苗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通过筛选的2个木麻黄抗逆无性系与当地生长较好的惠2无性系进行水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不大,方差分析均未达显著水平。从遗传参数来看,3个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均为中等,分别为0.486和0.557,方差分量也不大,分别为66.06%、69.27%,苗高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小,其值为14.23%,而地径的遗传变异系数较大,其值为18.22%,利用苗高和地径指标对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进行比较,不能取得较理想的结果;(2)不同无性系在侧根数、主根长、总干质量/总鲜质量等指标上均未达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不大,仅为25.26%、13.70%、9.28%;但在地下部分干质量/地上部分干质量指标上达极显著水平,且变异系数较大,达46.42%。从苗木根系性状和生物量的遗传变异分析,木麻黄抗逆品系和对照没有什么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草木樨、花棒、杨柴、锦鸡儿、紫穗槐等5种豆科植物进行种子包衣试验,结果显示,种子包衣能明显增加种子的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种子包衣后的千粒质量增加98.61%~292.6%;发芽率没有显著差异,出苗率和苗高有显著提高;根长包衣前后没有明显变化。种子包衣是一项保护种子损失的有效技术措施,对荒漠化植被恢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马尾松苗木质量和造林质量,本文分析了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切根对马尾松苗木及造林初期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马尾松切根苗苗高、主根长不如对照组,但地径、侧根数、侧根长显著优于未切根苗,径高比的改善提高了苗木质量,有利于提高马尾松造林保存率。造林3年后,切根苗木高生长与未切根苗木相当。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轻基质组成和配比对核桃楸容器苗根系的影响,为核桃楸优质苗木培育提供依据,以当年生核桃楸幼苗为研究对象,选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废弃木耳菌棒和锯末进行不同比例组合,设置12种不同轻基质配比,比较不同处理下核桃楸幼苗根系发育和养分累积的差异.结果表明,S9(泥炭土︰珍珠岩︰木耳菌棒=3︰3︰4)处理下的土壤毛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黧蒴栲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了黧蒴栲芽苗截根移栽、截根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黧蒴栲芽苗截根处理对苗高、主根长、一级侧根数、叶干重、茎枝干重、根器官干重有极显著影响,对苗木地径、一级侧根长度有显著影响.芽苗截根处理后苗木高度增加17.51%、地径增加13.72%.不同剪叶处理方式对黧蒴栲苗木造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芽苗截根苗造林以剪叶75%效果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5.86%,而未剪叶苗造林成活率为57.69%;应用芽苗截根苗造林可提高造林成活率17.0%~24.0%,增加当年树高、地径生长量分别为18.22%、15.44%.  相似文献   

17.
对塔河地区钻天柳营养钵幼苗生长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播种20天后苗高、地径和根长呈阶段性生长,30~40天苗高和根长的生长速度最快,9个月苗高生长呈显著差异,地径和根长生长差异不显著,个体间苗高差异较大,造林前应做进一步选优。  相似文献   

18.
在北票半干旱地区开展了油松、樟子松和桧柏3种针叶树雨季容器苗造林试验,分别以春季裸根苗造林为对照,结果表明:在北票干旱和瘠薄立地条件下采用容器苗雨季造林,造林成活率超过95%,春季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仅为65.4%~74.6%。3个针叶树种容器苗雨季造林比对照能够明显提高苗高生长量、主根长、侧根多,与对照相比,油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8.97%,地径提高29.9%,主根长提高40.78%,侧根长提高40.76%;樟子松苗高生长量提高37.59%,地径提高31.69%,主根长提高16.89%,侧根长提高20.90%;桧柏苗高生长量提高27.49%,地径提高34.56%,主根长提高18.90%,侧根长提高35.71%。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集广西桂林北部3个县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开展育苗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毛竹种子的出苗率及苗木生长状况。结果表明:9个地区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灌阳4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高,灌阳3区毛竹种子发芽率最低;3个县之间的毛竹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显著;毛竹种子实生苗地径、苗高及平均根数在9个地区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而根径则无显著差异;3个县之间比较,恭城县毛竹种子实生苗的平均地径最大,而灵川2区的平均苗高最大。利用种子实生苗生长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可将9个地区初步划分为3个种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