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 武胜位于四川盆地中部,有耕地53万多亩,农业人口70万,人平占有耕地0.7亩多,是人多地少的农业县。近几年来,在发展蚕桑生产中,根据武胜实际,狠抓桑树管理,提高单株产叶量,提高栽桑效益,走内涵发展蚕桑生产的路子,保持蚕桑生产稳步健康地发展。从1984年到1990年,桑树总株数基本保持在7000—8000万株,但养蚕量逐年增加。1984年全县发种12万多张产茧5万多担。1990年全县发种20万张,产茧10.2万担,实现了300—400株桑养一张蚕。全县5个区,42个乡(镇)中,3个区产茧过双万担,两个区产茧超过万担;产茧3千担的乡达到10个,2千担以上的乡达到31  相似文献   

2.
<正> 栽桑养蚕在我县具有悠久的历史,蚕桑生产通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大多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门路和我县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现全县有桑树1.07亿株,全年养蚕12万张,产茧250万公斤,蚕农茧款收入最高年达2000多万元,年出口创汇74万元,蚕桑生产在我县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 我县在1989~1992年期间大力发展栽桑养蚕,全县栽植桑园5万亩,大部分分布于丘陵河滩地区,多为成片桑园,如止戈镇的安宁、马河、余坪、中何镇、天池、联合、中山、新庙乡均为比较集中的成片桑园,季养蚕均在1000张以上。桑树栽植密度每亩为1333株或1200株,剪伐形式为春成,树型为15—20厘米高的低于桑。几年中使我县由年养蚕不足3000张,产茧1000来担的小县,发展到养蚕11万多张,产茧6万担的蚕桑基地县,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 我县种桑养蚕有较长的历史。解放前,合江、那务、林尘等地的农民就利用地界种桑,农民养蚕生产的蚕茧只是作加工丝被或织造士丝布。解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加强了对蚕桑生产的领导,我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到1985年,全县的种桑面积达2.8万亩,产茧4.15万担,这一年,全县农民养蚕收入茧款840多万元,地方财政从缫丝工业获税利100多万元。尔后两年,由于桑青枯病的严重危害和蚕茧价格波动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蚕桑生产出现滑坡,到1987年我县桑园面积仅剩下0.87万亩,产茧1.45万担,只有1985年产茧量的34.93%。从1985年  相似文献   

5.
<正> 自1988年以来,我县蚕茧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至今仍保持稳定、健康发展的势头。1996年,全县桑树已发展到了1亿株,发种10万张,产茧2500吨(5万担),蚕农茧款收入2500万元(加蚕桑其它收入共3200万元),与大发展前的1980年全县有桑树1780万株,发种50000张,产茧1250吨,蚕农茧款收入1200万元;桑树增长8.9倍,发种增长1  相似文献   

6.
周学珍 《蚕学通讯》2003,23(4):58-60
1 我县蚕业现状我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这一古老而传统的产业为我县城乡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初步统计 ,自 1 983年组建县丝绸公司至今 ,全县累计养蚕 83.74万张 ,收茧1 6 2 7.89万kg ,蚕农收入茧款 1 3587.89万元。 1 995年是 2 0世纪蚕桑生产发展的鼎盛时期 ,养蚕 7.6 6万张 ,产茧 1 4 5万kg ,农民茧款收入 1 336万元。但近年来 ,我县蚕桑生产逐渐萎缩 ,2 0 0 2年发种 2 .3万张 ,产茧 6 0万kg ,蚕农茧款收入 6 0 0万元 ,分别是最高年景的 30 %、4 1 .3%、4 5% ,蚕业的发展步入困境。1 .1 产业模式落后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 ,说明…  相似文献   

7.
我县的蚕茧商品生产,继1983年增产丰收的基础上,1984年又有较大幅度的增产.蚕桑生产发展迅速,83年全县桑园5987.8亩,产茧9079担,84年桑园面积发展到6870.6亩,养蚕35870张,产茧13930担.比83年增长53.4%,实现了产茧超万担,并且涌现了许多高产典型,全县蚕桑收入超千元的有41户,收入万元的有4个村.蚕桑生产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发展了农村经济,我们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蚕桑生产是我县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是农民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是丝厂不可缺少的生产资料,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振兴我县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县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据《大足县农牧渔业志》记载,我县于1955年开始恢复育苗栽桑,当年育苗10.2亩,栽桑19.1万株,1956年发放蚕种8张,产茧219公斤.到1992年,全县共有桑树15430万株,达到人平有桑200株,是1956年的808倍;发放蚕种59524张,产收鲜茧1036817公斤,分  相似文献   

9.
栽桑养蚕在我县历史悠久,是全县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之一.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蚕桑业得到很大发展,90年代的最好年份,全县有桑树1.2亿株,其中投产桑0.9亿株,成片桑园2万亩;发种突破15万张,产茧过7万担大关;创财税收入1000多万元,为富民兴县作出了显著贡献.但近两年来,由于茧丝绸市场疲软,价格下跌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今年的发种、产茧大幅度下降,经济效益明显减少.蚕农的栽桑养蚕积极性受到严  相似文献   

10.
<正> 綦江县新盛镇气田村在蚕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带领农民树立发展蚕桑不动摇的思想,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在“低谷”中求发展,使蚕桑生产再上新台阶:95年全村养蚕1570张,产茧1030担,收入66.7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6%、8.9%、和9.4%,成为全县第一个产茧超千担的村。 这个村有合作社8个,371户,1439人,人平耕地不足一亩;现有桑树134万株,桑园405亩,其中良桑占总桑树的97%,桑园面积占总面积的87%,  相似文献   

11.
<正> 茧丝绸是中江县财政增收、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1995年全县有桑树2.5亿株,小桑园4.5万亩,制合格蚕种19万张,养蚕农户28万户,发蚕种35万张,产茧15.6万担,收购鲜茧14.2万担,年产干茧2750余吨,蚕农茧款收入5700余万元。全县目前有蚕茧收烘站五十个。其中:国营茧站40个,乡办代收烘蚕茧站10个。全县从事蚕茧生产收  相似文献   

12.
<正> 大英县是蓬溪区划调整而设立的一个新县。现有桑树800万株,常年养蚕1.5万张,产干茧100吨左右,有六个蚕茧站,十一个蚕桑站,无蚕种场,无丝厂,1998年4月经县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大英县蚕丝公司,负责对全县的桑、蚕、种、茧实施经营管理。 1 蚕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栽桑养蚕是我县的传统产业,历史悠久,历来是我县农民致富的重要门路,县城地处  相似文献   

13.
<正> 略阳县是省、地蚕桑基地县之一。1990年有桑园1.47万亩,其中成片桑园6000多亩,全年养蚕8396张,产茧23.56万公斤。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基地建设步伐,根据省、地要求,全县规划到2000年,桑树要达到6000万株,面积6万亩,养蚕4万张,年产茧100万公斤;“八五”末,累计栽桑达到3万亩,养蚕2万张,产茧50万公斤。为了实现规划提出的奋斗目标,县政府制定10条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蚕桑生产。一、允许农民个体户或联户在不破坏山林的原则下,利用荒山荒坡营造成片桑园,谁栽谁有,20年不变。  相似文献   

14.
天兴乡位于我县西部,与隆昌、富顺接壤。辖9个村,99个社,3964户,13063人,耕地9523亩。现有桑树428.9万株,其中小桑园1278亩,良桑占67.1%。 1989年初,乡党委、政府根据乡情,把蚕桑生产列入“八五”期间农村经济发展的骨干项目之一,制定了蚕桑“八五”规划,即:1995年养蚕发种1万张,产茧6000担,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一九八三年我县蚕茧质量情况我县1949年产茧1050担,1972年突破万担关;1973年产茧14504担;特别是在党的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较快,1980年产茧达22541担;1982年产茧31052担,为1949年的29.5倍,1983年全县遭受特大洪水为害,蚕茧总产仍达到30558担。目前全县栽桑养蚕已遍及到11个区,95个乡831个村,5700多个村民小组35000个养蚕户。其中蚕茧总产万斤以上的村有61个,5万斤以上的乡有18个,10万斤以上的乡1个,养2张蚕产茧120斤有10466户,总产蚕茧153.57万斤,养蚕5张以上,产茧300斤以上有874户,总产茧28.65万斤。1982年农村蚕桑收入达到了605.24万元,人均9.13元。所  相似文献   

16.
<正> 近五年来,我县通过狠抓蚕业基地建设,强化管理,配套服务,综合开发,蚕桑生产得到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新老桑树9,118.4万株,人平118株,改造劣桑5,806万株,有小行间作桑园45,236亩,宽行间作桑园29,734亩,四边桑6,785万株。1988年全县养蚕76,156张,比1983年增长103.3%。产茧量达到226.9万公斤,比1983年增长130.8%。出现了柏垭区年产茧15000市担的高产区。蚕茧收入超千元的户多达3,080户。全县42个蚕桑基地乡建设步伐加快。基地乡的栽桑量、养蚕量、产茧量和养蚕收入分别  相似文献   

17.
一、蚕桑生产的概况近几年来,我县的蚕桑生产发展较快。一九七九年全县种桑六百五十亩,产茧七百八十担,到一九八四年,全县有十七个区一百五十五个乡一万一千八百六十六户种桑养蚕,共种桑一万三千五百亩,饲养蚕种六万五千张,产茧二万八千二百四十九担,比一九八三年桑地面积扩大三千六百七十九亩,蚕茧增加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担;而比一九七九年桑地面积扩大一万二千八百五十亩,蚕茧增加二万七千四百六十九担。一九八五  相似文献   

18.
张权利 《蚕学通讯》2002,22(1):42-43
栽桑养蚕 ,是我市的一大传统产业 ,它具有“时间短、投资少 ,见效快”的独特优点 ,深受广大蚕农的喜爱。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格行情变化大 ,生产总量大幅下滑 ,茧丝绸行业受到重挫 ,蚕桑基础损毁严重。1 992年 ,是永川市蚕桑生产发展最好年景 ,桑树总量达 1 .5亿株 ,年养蚕 1 1 .6万张 ,产茧 2 0 0 0吨 ,农村养蚕经济收入达到 4 0 0 0多万元 ;自 1 995年以来 ,由于国际丝绸市场低迷 ,鲜茧价格跌落 ,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 ,到 2 0 0 0年 ,全永川桑树总量仅保留 30 0 0万株左右 ,养蚕 2 .5万张 ,产茧50 0吨 ,农民养蚕收…  相似文献   

19.
我县有11个乡镇,耕地40多万亩,总人口58万多人.1981年蚕桑生产分布在四个乡镇,桑园242亩,产茧不足50吨.1985年蚕桑生产已遍及全县11个乡镇,桑园扩大到3219亩,养蚕农户2927户,全年养蚕11651张,总产茧2344吨.总产值991441元.我县蚕桑生产发展之所以比较快,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并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县蚕桑生产不断发展,出现了不少养蚕重点户专业户,接着是蚕桑专业村也不断涌现和发展,从84年十个增加到85年七十个增长6倍。蚕桑专业村大大推动了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从84年产茧只有3909担增加到85年10167担增长1.60倍。全县85年70个蚕桑专业村桑地面积达3680.5亩,占全县桑地面积38%,其中产茧50担以上的蚕桑专业村有32个,桑地面积2484亩,饲养量9848张占全县养种量49%,养蚕总收入10840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