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理论分析农户休耕行为及其意愿决策机理的基础上,构建Probit模型,采用重金属污染区湖南省长沙市和株洲市部分休耕试点农户入户调研的243个样本,实证分析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1)被调查者的年龄、耕地离家距离、耕地等级和对休耕政策认同程度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休耕前农业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和休耕补偿期望偏差对农户休耕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不同年龄段、不同家庭劳动力占比、不同耕地离家距离和不同休耕政策认同程度限定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因素具有差异性。其中,对休耕政策认同限定下女性农户的休耕意愿比男性农户低,且农户年龄越大越愿意休耕;家庭劳动力人数占总人数比例在50%及以下的农户受教育程度与休耕意愿呈现正向影响;农户家庭特征和对休耕政策的认知是在大多数限定条件下影响农户休耕意愿的重要因素。重金属污染区农户休耕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性分析结论将为制定政策调动农户休耕积极性和完善耕地休耕制度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险偏好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研究耕地休耕政策主要参与主体农户的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将有助于合理引导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休耕,加快耕地休耕试点政策的推进。基于甘肃省白银市、湖南省长沙市、株洲市和河北省衡水市683份农户调查问卷,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农户异质性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调研农户中,风险规避型农户占比远高于风险偏好型农户;2)农户风险偏好对耕地休耕决策行为具有正向影响,风险偏好型农户耕地休耕意愿明显强于风险规避型农户;3)风险规避型农户内部,风险规避等级与农户耕地休耕决策行为负相关,极度风险规避者耕地休耕意愿强烈;4)农户家庭劳动力结构、收入特征和农户对耕地休耕政策的认知影响农户耕地休耕决策。因此,中国可以通过开发政策性耕地休耕保险产品、建立耕地休耕与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联动机制和增强农户对耕地休耕风险的认知等,着手提高农户参与耕地休耕政策的积极性,增加耕地休耕政策执行效益。  相似文献   

3.
李欣  苏蕾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1,49(10):127-129,136
以黑龙江省水稻休耕行为调查问卷数据为样本(120个样本数据,其中休耕20个、未休耕100个),从家庭基本因素、耕地因素两方面选取16个评价指标,应用分类评定模型分析土地休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土地休耕的因素分为家庭基本因素、耕地因素.家庭基本因素中,家庭成员知识水平(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是否稳定(家庭是否参与社保)对土地休耕影响显著,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稳定有利于促进农户休耕意愿,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更有利于农户的休耕意愿;年龄较大、人口数较多、劳动力较多的家庭,土地休耕意愿较低;通过转移家庭剩余劳动力、保障家庭人口数与垦田的有效比率、增加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等方式,转移家庭中耕种过盛劳动力,能有效促进农户的休耕意愿.耕地因素中,收入来源为种植业的家庭、自种耕地的家庭,土地休耕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黑龙港地区长期超负荷耕作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粮食供求不平衡的现状,基于在该区域休耕试点县盐山234户休耕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自然资源禀赋、农户对休耕认识程度、补偿金额5方面实证分析了农户休耕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并运用CVM条件价值法,分析农户受偿意愿。结果表明,农户休耕意愿与年龄、生产规模、土地耕种方式、补偿金额满意度成反比;与文化程度、冬小麦用水来源、对政策的关心程度等呈正比,补偿金额是影响农户休耕意愿最主要的因素;杨集乡、孟店乡、韩集镇、千童镇4个乡镇农民可接受的平均经济补偿标准分别为每年每667平方米420元、516元、530元、650元。该研究对休耕制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新形势下,休耕是应对生态资源压力、保护耕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利用中国乡村振兴调查数据(CRRS),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二项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农户休耕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不同生态环境区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样本中有5.41%的农户参与了休耕,在参与休耕的农户中,47.93%为诱导型休耕,52.07%为自发型休耕。在诱导型休耕中,生态补贴对农户的休耕行为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自发型休耕中,职业路径依赖和政策学习能力对农户的休耕行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生态环境区域中,生态补贴对农户休耕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他因素也有较大的异质性。因此,为提高农户休耕率,要深化生态补贴制度改革,采取多样化的生态补贴方式;加强职业能力培训,降低农户对土地的依赖性;加强休耕政策教育,提升农户政策内容认知。  相似文献   

6.
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保障耕地休养生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六大区域内的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区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轮作休耕作为一种合理的耕地利用方式,对我国耕地的利用质量和粮食安全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轮作休耕对我国粮食总产量、质量、供给结构、农民复耕与转移就业等作用机理,探讨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认为轮作休耕短期内对我国粮食总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粮食质量的提高、粮食供给结构的调整、耕地复耕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提出明确轮作休耕的规模和试点区域;建立轮作休耕与粮食安全结合的宏观调节机制;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轮作休耕需与耕地流转有效结合,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加大轮作休耕土地生态恢复和综合治理技术的研发与推广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耕地季节性休耕坚持节约用水、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的原则,促进了临漳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休耕期间给予承担季节性休耕任务的农户一定补助,确保农户总收益不减少,提高了农户开展休耕的积极性,推动了临漳县季节性休耕工作的全面开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为解决我国粮食结构性产能过剩及土地污染等问题,我国开始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通过对试点区域、休耕方式、目标面积、农户补助等政策规定的述评,了解其来龙去脉,并探讨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及地方可据此采取的应对措施,以期对完善我国轮作休耕制度有所帮助,切实贯彻执行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休耕制度实施的体制性障碍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体制性障碍已成为影响休耕制度连续性和稳定性的重要阻力。现行休耕制度试点问题主要集中在休耕政策与农业补贴政策目标矛盾,降低了休耕制度的吸引力;产权界定与休耕预期收益模糊,抑制了休耕主体的积极性;休耕市场化补偿机制欠缺,阻碍了休耕地的维护和改善动力;休耕监督与技术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了休耕地的持续利用等。从休耕计划制定、休耕保障与技术相结合对休耕制度试点进行再思考,提出包括构建耕地保护计划与休耕计划的转换机制;推进多元化休耕保障渠道,稳定休耕农户预期;构建休耕推广路径,健全监督与养护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是中央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深入分析了近年来江苏省耕地轮作休耕实施成效,并结合本地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探讨耕地轮作休耕未来发展趋势,为探索符合江苏省情的耕地轮作休耕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