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现持续高速增长状态,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街道景观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就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相关问题作进行了收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对街道景观设计的深入分析,认为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街道景观,是城市街道景观设计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各大城市的城区绿化面积不断扩大,为提升城市绿化品质,打造特色道路,重塑城市街道景观形象,构建城市印象、地方文化及景观特色相融合的现代都市景观,行道树对道路景观的识别度尤显突出。基于此,结合贵阳市行道树现状调查,针对城市中心区行道树整形修剪技术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3.
雷捷 《南方农业》2013,(4):34-35
结合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介绍城市街道空间植物景观的概念和设计原则,提出北方地区城市街道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应注重发掘和利用植物的质感和色彩,改善城市街道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介绍城市街道空间植物景观的概念和设计原则,提出北方地区城市街道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应注重发掘和利用植物的质感和色彩,改善城市街道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5.
乡土植物资源在城市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土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具有抗逆性强、资源广、苗源多、易栽植的特点,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满足于城市水土保持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然而,据调查现对于乡土植物利用问题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或存有偏见,导致很少应用。乡土植物资源丰富,是当地自然植被中具有绿化景观功能和一定观赏性状的植物种类,对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具有高度适应性,能筛选出众多的乔木、灌木、攀缘植物、地被和草本花卉,做到植物多样性;能展示地方资源,自然风貌,景观文化的本土性,创造地方风格特色;不致引入生物侵害,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容易获取大量种苗,生产成本低廉。在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城市水土保持应首选乡土植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东北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观花树种,枝叶繁茂、满树皆花、香气怡人,观赏性极强,是城市园林绿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针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城市街道的环境条件,对观花树种的选择和应用做了分析,通过合理配植,提高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形成符合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的城市绿化景观.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北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观花树种,枝叶繁茂、满树皆花、香气怡人,观赏性极强,是城市园林绿化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针对东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城市街道的环境条件,对观花树种的选择和应用做了分析,通过合理配植,提高城市绿化景观设计的多样性,形成符合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的城市绿化景观。  相似文献   

8.
城市休闲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景观规划设计要考虑将园林设计的各种要素有机结合,体现四季景观特色、城市人文特色、生态环境特色,其景观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江苏省启东市人民路三角绿地位于城市主要干道人民路与惠阳路的交汇处,使用率较高,其景观环境的设计将对整个城市的景观效益评价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就启东市人民路三角绿地的景观设计作了详细说明,以期给其他城市休闲绿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园林景观是城市景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塑造城市形象和突出城市特色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我国的城市景观还存在一些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加强园林设计理念创新。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城市景观中园林设计的地位,并在园林设计上提出了创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对地域性特色农产品进行品牌形象设计是提升特色农产品附加值、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实现当地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简要阐述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分析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现状,并提出地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的对策,以期为各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设计提供新思路、新观点。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湿地景观和园林景观的类型。阐述了利用沼泽地、河流、湖泊、海滩、水库及池塘等湿地景观资源建设城市湿地公园与综合公园、沿河川风光带、湖泊景观、滨海景观及农业生产特色景观等城市园林景观,更好地建设城市园林,保护和美化城市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日益减少,很多景观正趋向同化,甚至在一些地方已经看不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景观设计,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辨识度也不断降低。基于此,分析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的融合与展示,阐述地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景观设计的现状,以及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充分挖掘将地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的设计理念,创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影响*--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的影响日益显著,研究城市化对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的影响对协调城市化与都市农业发展、优化城市与都市农业功能、把都市农业景观融入城市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西安市长安区为案例,利用遥感、GIS及FRAG-STATS 3.3软件对研究区都市农业景观(耕地和园地)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城市化与都市农业景观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长安区耕地面积减少,2011年耕地聚集度比1999年下降了2.45%;而园地面积增加,斑块形状趋于复杂,2011年聚集度比1999年上升了10.44%。②研究区内15个乡镇(街道)的耕地破碎度呈上升趋势,而园地面积在各乡镇(街道)都表现为增加,聚集度上升。③相关关系表明,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耕地面积减少,破碎度上升,但综合城市化与耕地斑块数量、形状指数、聚集度等的相关性尚难以确定;而园地随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空间上呈集聚趋势;除此之外,城市化与园地的景观指数相关系数普遍较低,相关系数都小于0.5,相关性不显著。④不同城市化水平对耕地和园地的作用机制不同,耕地在较高城市化水平和较低城市化水平下与城市化景观指数的相关关系相对明确;但园地在中、低城市化水平下城市化与其对景观的影响作用机制比较复杂,相关关系不明确。因此得出,园地在城市中面积增加但分布零散,在以后的城市规划工作中应重视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水是城市景观格局中最精华、最有特色的区域,滨水地区的建设不仅是改善城市环境、展现城市风貌的直接抓手,而且是提高市民生活品质、政府威望的有效方法。基于此,以建宁县濉溪景观提升规划为例,探讨如何修复水系岸线,统筹公共空间,提升滨水景观品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越来越注重精神的追求。因此,乡村的景观设计逐步受到关注和重视。当前,乡村的景观设计主要是建立在旅游体感的基础上,利用景观资源中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实现旅游体验需求,进而维护和提升相关的乡村地域特色,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实现其地域性、时代性以及文化性。基于此,介绍了地域文化特色表达与景观设计资源价值,分析了乡村景观设计中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整合原则,探究了基于地域文化特色表达的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快速发展,城市中建设生态园林、营造公园景观,可以显著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环境。在城市园林建设时,植物设计与搭配至关重要。基于此,开展了乡土植物在景观营造上的研究,充分利用乡土植物,让城市园林独具地方特色,降低城市园林建设成本,营造稳定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7.
殷婕  李常春 《南方农业》2012,(3):52-56,5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色彩受到全国范围内的重视,街道色彩设计、建筑色彩设计越来越成为提升城市景观形象的极为重要途径。长期以来,人们大多是从美学和装饰的角度单独讨论色彩,而忽略了建筑材料对色彩的表达。本文试图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阐述建筑材料对色彩设计表现力或加强、或减弱的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伴随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郊边界土地逐渐被城镇化,农村用地和城市用地之间出现了相互交错,城市开放景观面临着城市面貌被洗盘并丧失本身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局面。基于此,分析影响城中村地域化的自然地理和社会人文因素,进而提出相关地域化设计策略,使城市在更新中保持自己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上蔡县市民公园项目北临市政府,是新城行政商业景观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形象、城市门户形象的展示窗口,并与南部老城区文化景观核心遥相呼应,共同构成上蔡市城市空间和景观的中轴线,是未来市民活动的重要扩展空间。方案以"植根本土、结合发展,深入挖掘、创意展现"作为设计特色,通过追溯城市发展历程,树立城市新名片,结合上蔡县悠久文化的展示,打造景观新地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用中,地域性特征越来越被重视。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展现地域文化内涵成为城市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基于地域特征的滨水绿地景观设计应用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