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研究了污水在组合型人工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对比分析了湿地各单元在污染物去除过程中的贡献和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T N、N H4+-N、NO3--N、T P去除率分别为65.8%、96.4%、99.5%、92.9% 和97.14%.湿地系统中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人工湿地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污水处理系统是生态可持续的净水模式,以垂直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人工湿地运行工况(进水时间、间隔时间、运行周期、水力负荷、湿地结构出水口高度及湿地植物)对净化水体污染物的效果。结果表明:运行工况对COD污染物去除影响较小;随运行周期增加和间隔时间减小,TN的去除效率增加4.5%和13.59%;随水力负荷减小,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水体各项污染物能力都显著提升;人工湿地出水口由0m提高到1m,TN去除率提高超过50%;湿地植物对湿地系统净化水体氮素、磷素污染物去除率的提升贡献较小。垂直流人工湿地按最佳去除效果运行工况条件运行,TP、NH3-N和COD出水水质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V类标准。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人工湿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污水分散式处理措施,但氧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以及应用范围。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人工湿地的氧来源及各来源的贡献水平,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为改善湿地内部氧环境,对湿地结构上及运行模式上进行的改良,并从复氧原理、复氧能力、存在的问题等角度对各强化措施进行了介绍:主要强化措施有跌水复氧、通气管复氧、人工曝气、变浸润线运行与间歇进水方式。目前结构上的改良存在复氧能力有限、增加管理运行费用、增加施工难度等问题;运行模式的改变能在不过分增加额外投入的前提下得到良好的复氧效果并提升湿地处理效率,也可与结构上的改良共同使用。但是间歇进水的脉冲频率对于不同污染物的去除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建飞  李璟  郑晨  叶晶  赵琴  赵剑  肖磊 《绿色科技》2023,(10):176-181
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今社会建设的基础内容,以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围垸沟渠生态修复(一期)工程为例,系统整理了人工湿地和沟渠生态护岸设计思路,详细介绍了主要设计内容,同时对人工湿地的进出水水质达标可行性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工程主要生态修复措施为人工湿地,人工湿地设计水量为20000 m3/d,分为沉淀区和净化区,人工湿地BOD5、TN和TP污染物需求去除量分别为30.24、4.32、0.79 t/a,按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负荷分析BOD5、TN和TP实际去除量分别为32.66、4.90、0.82 t/a,按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削减能力分析BOD5、TN和TP实际去除量分别为44.33、5.36、1.08 t/a,无论是按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负荷分析污染物去除量,或是按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削减量分析,人工湿地的水质达标可行性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我国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孙盛 《广东林业科技》2015,31(4):121-127
表面流人工湿地是一种发展中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成本和运行费用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表面流人工湿地的相关概念、优缺点,总结比较国内表面流人工湿地实际应用中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阐述相关机理及提高去除率的方式。最后,探讨表面流人工湿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开展铁碳人工湿地中废水处理的机理、湿地内部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湿地工艺设计及运行优化的研究,对环境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及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铁碳人工湿地的发展、铁碳材料的净化机理,阐述了内、外部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铁碳人工湿地与传统人工湿地的环境差异、对特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该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净化污水,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文章综述了人工湿地的构造、特点,去除污染物的效果、机理、影响因素。同时指出了人工湿地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人工湿地是处理不同领域复杂污染物的有效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植物-基质-微生物三者之间协同作用是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主要机理,其中基质是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日趋复杂的污染物组成对提高人工湿地性能和可持续性的基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综述了人工湿地常用基质的理化性质、污染物去除效率,归纳了基质在人工湿地处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结合国内外学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总结并提出了人工湿地优化措施,为人工湿地构建及处理效率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孙鹤洲  刘骅  田甜  王煜钧  王若凡 《绿色科技》2022,(2):156-158,163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且行之有效的污水处理兼具生态效应的环境治理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湿地基质作为湿地系统的关键是当下研究的重点.在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对人工湿地基质的分类及各种基质对各类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此作为湿地基质选择的参考.通过分析当前人工湿地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地域差别、处理对象、研...  相似文献   

10.
以东莞生态产业园内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系统内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单元在高温期和低温期的污水净化能力,探讨了系统建成运行3年后,2013—2015年在固定水力负荷下的污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运行3年,净化能力保持稳定;相对于低温期,系统在高温期的污水处理效果不明显;反硝化池、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各单元的污水处理能力不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明显,反硝化池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表面流人工湿地相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各项水质指标值的去除效果不明显。作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应当重视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宠 《林业科技》2019,(3):59-62
以抚顺社河湿地4种常见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小型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湿地植被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能力,其结果表明:4种湿地植物都能较好的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总磷含量,试验组的去除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去除率逐渐增大,最后趋于稳定。4种湿地植物对总氮含量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68%)>扁秆藨草(65%)>香蒲(62%)>针蔺(60%)>CK。对氨氮的去除率依次为:芦苇>扁秆藨草>香蒲>针蔺>CK,试验组均能较好的去除氨氮含量,其中芦苇的效果最佳。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率最高,为77.64%,其次为:芦苇>香蒲>针蔺>CK,扁秆藨草对化学需氧量的去除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2.
宋惠娟 《绿色科技》2013,(7):168-169,172
研究了芦苇人工湿地对印染污水中铬离子的去除和吸附作用,采用了意大利城市普拉托用芦苇人工湿地对印染工业废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进行后处理的净化过程的近10年的研究数据,结果表明:六价铬离子和三价铬离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2%和26%,这是一个投入实际使用并且可持续发展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人工湿地冬季除磷效果减弱的问题,试验选取了Ca(OH)_2和FeSO_4作为辅助除磷试剂,考察了水溶液体系中两者的除磷效应。结果表明:Ca(OH)_2和FeSO_4均具有较好的除磷效果,单独使用时Ca(OH)_2要优于FeSO_4,但单独使用会显著改变体系的p H值,破坏人工湿地的生态环境。采用Ca(OH)_2与FeSO_4的合理配比和先添加Ca(OH)_2再施用FeSO_4的顺序,不仅可极大地提高磷的去除率,还可以有效地调节系统溶液的酸碱度至中性,从而保持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本研究结果为强化人工湿地除磷提供了新方案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我国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的不断加重,居民饮水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人工湿地系统作为净化水体的一种技术手段,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因占地面积大且受气候影响大等因素限制了其发展。探讨了一种利用水上空间建立立体人工湿地的新思路,用于加强维护自然湿地,加快现有人工湿地自然化进程,降低地下水污染风险和解决湿地用地紧张的情况,以提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功能,扩大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侯芳 《绿色科技》2014,(9):177-179
介绍了研究人工湿地的工程概况及相关参数,对几种指标去除率及运行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潜流人工湿地在北方污水深度处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浙江省东阳江流域存在的污染问题,结合东阳江流域水环境状况,在适宜地区建设A/O预处理、高效垂直潜流(二级)、表流串联人工湿地系统对制药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该湿地系统进水量16000t/d,运行情况表明:该系统对影响东阳江水质的主要污染物COD和NH3-N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COD、NH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4%、62.3%,出水COD、NH3-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2.5mg/L、3.77mg/L,从而能有效改善东阳江流域的水环境质量,同时在经济和运行管理上也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湿地公园的建设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湿地公园的建设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正在蓬勃发展。到2009年1月,已经建设和获得批准建设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达到68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为38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30个。但是由于对湿地公园的理解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使得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在总体布局、规划设计、建设经营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为了使我国湿地公园建设有序、健康地发展,本文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定义,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目标,国家湿地公园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总体布局、规划设计以及主要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