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7):230-231
在科技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第一生产力的工业4.0和互联网+时代,如何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科技工作中的生命线的作用,理应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着重从两大方面来探讨思想政治工作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科技工作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科技发展提供内驱动力;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科技发展提供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全程德育教育体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当代大学生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如何根据国家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的基础上,丰富和创新德育教育内容,构建科学体系,是对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有效尝试。文章探讨了构建大学生全程德育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分析了其主要内涵,提出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课等载体构建大学生全程德育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前景与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与前景,以及推动农业技术进步的若干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加快农业技术进步,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技术进步政策,包括农业科研政策,农技推广政策,农村文教政策以及优化经济和社会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主要特点的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兴县解放思想,优化环境,完善政策,加快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支撑作用,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基础。当前,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受到社会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农村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治理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态势下,更应该紧抓环境管理问题不放,将提高农村环境管理能力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虽然我国城市生态环境在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农村生态管理效果却并不明显,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制定并有效落实环境管理政策至关只要。本文将针对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农村环境管理政策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最为引人注目和关切的环境和科学问题。之后,有关气候变化科学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政治家、科学家和广大公众的普遍关注,已成为与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相继出台诸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基于政策工具视角,构建"政策工具—政策内容"二维分析框架,对新时代以来中央及其部委层面颁发的44份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新时代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供给总体波动上升,政策工具组合多样化,政策内容要素配置存在差异。由此,未来应加强高校育人环境的研判,保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供给;优化政策工具的组合使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效力;均衡政策内容的配置结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8.
欧洲社会普遍关注海洋可持续发展,渔获丢弃就是当前广为人知的问题之一。随着公众意识的增强,调整渔业管理政策,解决诸如渔获丢弃等过去不受重视的问题成为现实需要。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分析了欧盟渔获丢弃政策自2006年首次提出直到现在的演变历程,以及塑造其当前格局的重要事件;研究还分析了渔获丢弃政策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对政治、环境和科学的影响。研究认为,由于公众反对渔获丢弃行为,逐渐增强的公众意识迫使管理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渔业管理失效的表象上,而不是过度开发和缺乏捕捞控制的深层次原因上,这就扭曲了公共渔业政策改革讨论的主题,并且有可能破坏与丢弃问题有关的政策规定。  相似文献   

9.
实现农业技术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政府联合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重视环境规制的落实,确保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效果,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和落实提供保障;注重各地实际,因地制宜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确保环境规制政策的实施效率,保障各地区顺利通过“U”型曲线拐点,实现农业技术进步和生态环境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环境和文艺政策的日益宽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居民文化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和大众传媒媒介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大众文化悄然萌芽并迅速壮大,成为我国多元文化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元.  相似文献   

11.
农业法的政策目标是国家农业政策在法律上的反映,研究农业法的政策目标对于完善农业法律体系、确立农业发展的优先目标、依法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外来看,农业法的政策目标随着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我国农业法的政策目标的确立也应该考虑这些因素,并应确立优先目标。就当前而言,我国农业法优先政策目标应该是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熊希龄提出了抗日救亡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包括要求政府当局放弃不抵抗政策、实行民主政治、促成全国团结、争取国际支援、注重慈善求助等方面。这些主张的提出,是熊希龄长期以来所具有的救世抱负、雪耻情结作用的结果,也与他的独特政治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当前,妇女参政面临的困境:一是性别歧视依然存在;二是政策环境欠宽松;三是经济地位的制约;四是自身素质的局限。应对措施包括:创造条件,为妇女参政提供良好的社会舆论及政策环境、创新干部管理制度,完善妇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妇女干部培训力度,提高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参政能力、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妇女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14.
The struggle over genetically-engineered (GE) maize in Mexico reveals a deep conflict over the criteria used in the governance of agri-food systems. Policy debate on the topic of GE maize has become “scientized,” granting experts a high level of political authority, and narrowing the regulatory domain to matters that can be adjudicated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r “managed” by environmental experts. While scientization would seem to narrow opportunities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this study finds that Mexican activists acting “in defense of maize” engage science in multiple ways, using and produc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as well as treating scientific discussions as a stage for launching complex social critiques. Drawing from research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impacts and pitfalls of three tactics used by maize activists that respond to the scient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politics: (1) using scientific information as a resource; (2) participating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3) reframing policy problems as broadly social, rather than as solely scientific or technical. The obstacles that maize activists have faced in carrying out each of these efforts indicate that despite diverse and sophisticated engagements between social movements and the scientific field, scientization remains a significant institutional barrier to democratizing agricultur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两个根本性问题的价值内蕴和逻辑必然。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属性体现为工具性与目的性的统一、道德性与政治性的统一、教育性与习得性的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属性,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开展教育教学,体现该课程对大学生的政治引领、思想吸引和理论感染的效果,实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入脑入心,进而形塑固化于学生行为中的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6.
“和谐世界”得以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是主体和谐利益观的形成。“和谐世界”主张以和谐秩序超越现实主义权力冲突状态,以民主、平等、包容性和普适性的行为体互动关系来规范、超越新自由主义强权依附型的国际机制思想,以理性、唯物的国际政治观超越理想主义和建构主义。我们对“和谐世界”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外交政策或文化层面上。应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逻辑体系,使之与国际相关理论尤其是西方理论相接轨,并自然融入到国际政治理论体系中,从而拓展民族性理论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和谐世界"得以构建的前提和基础,是主体和谐利益观的形成。"和谐世界"主张以和谐秩序超越现实主义权力冲突状态,以民主、平等、包容性和普适性的行为体互动关系来规范、超越新自由主义强权依附型的国际机制思想,以理性、唯物的国际政治观超越理想主义和建构主义。我们对"和谐世界"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外交政策或文化层面上。应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构建和完善与之相适应的逻辑体系,使之与国际相关理论尤其是西方理论相接轨,并自然融入到国际政治理论体系中,从而拓展民族性理论的世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民政治参与有很好的政治制度基础,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农民制度化参与少,非制度化参与多。为保证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规范化、健康发展,须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完善和创新各项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浅析多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上的转变引起了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各种社会思潮随之进入,大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吸收了一些糟粕,价值观开始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价值观的多元化,迫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必须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紧密围绕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思路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构建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进步运动是美国 20 世纪初的一次大规模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改革深刻触及了美国的两党政治, 在市政、州政改革中沉重打击了一度泛滥的党魁政治, 在一定程度上革除了政治腐败的温床, 推动了美国的两党政治的变革, 也推动了美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