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猕猴桃是富有维生素C的野生水果资源。在我国有利用的悠久历史。早在二、三千年前《诗经》记载“隰查长有楚、猗难其食”,《尔雅》中有“铫艾”的记载,“长楚”、“铫艾”均指猕猴桃。唐代名医陈藏器新著《本草拾遗》记载有:“调中下气、主骨节风,瘫痪不遂、常年白发……”,宋代《开宝本草》又述“止暴渴,解烦热压丹石,下淋石热壅”,其后《本草纲目》、《植物名实图考》等著作,对其生态、食用及药用等均有记述。  相似文献   

2.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为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猕猴桃属(Actinidia)的落叶藤本植物,我国原产。《诗经》(公元前11—前6世纪)、和《尔雅》(公元206—55年)都有记载。唐代诗人岑参曾有“中庭井栏上,一架猕猴桃”的诗句,是我国关于猕猴桃人工栽培的最早记载。其后,《本草拾遗》、《开宝本草》、《植物名实图考》、《国药提要》、《日用本草》……等不少文献对其医疗效用和其他多种用途,均有较详细的记载。可见猕猴桃在我国早已被人们所利用。  相似文献   

3.
一.与统治者阶层清代陈元龙编撰的著名类书《格致镜原》有引录:“《本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今人服药不饮茶,恐解药也。”清代孙壁文《新义录》卷96《饮食类》也有“《本草》则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以解之。’”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三、兽医本草学的发展特色清代传统兽医学中的本草学方面,诸兽医书出现了《药性略载便览》、《论补泻温凉药性配方篇》、《药性阴阳论》、《论用药治病法》等兽医用药须知的专门文献,内容涉及药物的效用、适应症、禁忌症、配伍禁忌、采制药、处方等,文字通俗简便,使学者易于记诵应用。《大武经》一书还有“通用药方”十八个,“医方补遗”方三十个。《活兽慈舟》的特点,更是大量使用草药治兽病,据统计全书用草药约有224种之多,故该书作者选方用药时,往往有中药方  相似文献   

5.
林蒲田 《农业考古》2006,(1):169-171
“小园五亩剪蓬蒿,便觉人间迹可逃。”“蓬蒿”即茼蒿。这是宋代陆游在回到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在《初归杂咏》中的诗句,用茼蒿来寄托自己的满腔忧愤所凝结的遁世思绪。茼蒿之名始见于唐代孙思邈(581-622年)的《千金·食治》和《唐本草》,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则称“蓬蒿”,明代兰茂《滇南本草》称“同蒿菜”,清代吴仪洛《本草从新》称“蓬蒿菜”。因有蓠之清气,菊之甘香,花形似菊,所以,清代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又称之为“菊花菜”。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茼蒿“形气同乎蓬蒿,故名。”北京叫茼蒿为蒿子杆儿。茼蒿…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文化宝库中现已查到的有关大麦文字记载,最早在公元前14~12世纪的殷商甲骨文中就已有“麦”、 “耒”的记载,在 《夏小正》、《诗经》、《本草原始》等古书中有大麦的分布和栽培的记载。公元前三世纪的。《吕氏春秋·任地篇》中记有:“孟夏之昔,杂三叶而获大麦”,开始有大麦这一名称。公元六世纪三十年代的 《齐民要术》和南  相似文献   

7.
罗燕 《现代种业》2004,(6):30-30
北沙参又名沙参,为伞形科。主产北方各地,赵学敏于《本草纲目拾遗》中引《本草蓬原》谓:“沙参有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增订伪药条辨》载:“按北沙参山东日照、故墩、莱阳均产,海南出者条细质坚、皮光洁、色白、鲜冶润泽者为佳。”古代本草沙参指桔梗科植物,南北沙参之分始于清代。  相似文献   

8.
金重冶 《农业考古》1992,(1):300-301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防治,有文字记述的,当推《神农本草》一书为最早。据考证,《神农本草》为东汉(公元25~220年)时作品。经魏(220~265年)人吴普辑述而成。由于当时对畜禽寄生虫病临床经验尚不丰富,因而对人、畜寄生虫的有效药物记录甚少,且语多含糊。据我统计,《神农本草》所载的寄生虫用药共约二十一种,其中能“杀三虫”的有贯仲、扁蓄、粉锡、楝实、桐叶、青葙  相似文献   

9.
北沙参又名沙参,为伞形科。主产北方各地。赵学敏干《本草纲目拾遗》中引《本草蓬原》谓:“沙参有二种,北者质坚性寒,南者体虚力微”。《增订伪药条辨》载:“按北沙参山东日照、故墩、莱阳均产,海南出者条细质坚,皮光洁,色白,鲜治润泽者为佳”。古代本草沙参指桔梗科植物,南北沙参之分始于清代。  相似文献   

10.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得茶解毒”考评》读后反思安徽农业大学陈椽周树斌同志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专号)1991年第2期,发表“神农得茶解毒”考评,提出很重要茶史问题。约言之,其一,引刘安《淮南子》、干宝《搜神记》、《甲乙经》和《图经本草》等均无“得茶”条目;...  相似文献   

11.
绿色桑椹前景无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桑椹又名桑枣、桑子为木本植物。我国传统医学认为桑椹味酸,性微寒,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补血滋阴、生津止渴、润肠燥等功效,在《中国大药典》、《本草拾遗》、《滇南本草》、《唐本草》等医学典籍中均  相似文献   

12.
饮茶健康     
吴文南 《农业考古》2007,(5):197-199
饮茶健康,饮茶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和保健作用,这一点,古人早有人认识,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之”的传说,就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认识到茶叶有解毒之功效。至少,从汉代开始,我国的医学书中就开始记载茶叶的医疗功效,以后历代史书不绝。如:汉代《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人有悦志。”东汉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思意。”三国(魏)吴普《本草》:“苦荼味苦寒,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心安益气,聪察少卧,轻身不老。”晋代张华《博物志》:“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茗茶苦寒,久食令人…  相似文献   

13.
1985年第1期《农业考古》载《古代农业与祖国医学的食物疗法(续)》一文,其中提到香菇“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古代本草多有记载。《名医别录》记‘鬼盖’可治小儿寒热痫;唐《本草拾遗》中指出‘鬼盖’和醋可治肿瘤(注:原书实为肿毒)恶疮。‘鬼盖’即是蘑菇。”该文这里把香菇与蘑菇、鬼盖相提并论是不恰当的。香菇与蘑菇不同,更不是鬼盖,鬼盖也不是蘑菇,它们分别为三种不同的药用真菌植物。香菇,古代称为香蕈。首见元·吴瑞《日用本草》.云:“蕈生桐、柳、枳、椇木上。紫色者为香蕈,白色者名肉蕈,皆因湿气熏蒸而成。生山僻处者,有毒杀人。”明·汪颖《食物本革》云:“香蕈生深山烂枫木上。小于菌而薄,  相似文献   

14.
读1990年《中国茶文化》专号第一辑《江西茶业技术的发展》及《宋代江西的茶业》两文,其内容丰富,受益匪浅。但是我觉得对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在立论上尚有欠妥之处,有必要提出来大家共同商讨。在《江西茶业技术的发展》中谈到“唐代制的团块茶晒干或烘干。”但是陆羽茶经中,对茶叶的干燥但见“焙之”,未见有晒之。《本草拾遗》亦云:“茶是茗嫩叶,捣成饼,得火良。”其它唐代茶籍及诗文等,所谈内容皆为:茶事、泡饮、用水、茶谱等,未见有“晒干”之语。茶叶蒸后捣碎,水份含量高达四分之三以上,在烈日下晒  相似文献   

15.
舒志武 《农业考古》2007,(1):226-230
一野菜古籍的现存情况我国古代有关野菜的著述,学术界将其归入“农书·救荒赈灾”之中,现存13种,分别收藏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沈阳等地图书馆。《救荒本草》和《野菜博录》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部。  相似文献   

16.
养熊取胆     
黑熊,俗称狗熊、黑瞎子、狗驼子,是食肉目的大型动物,是“四大”名贵药用动物之一。熊胆在药学上功能有:清热、解毒、消炎、凉血、消肿、止血、止痛、止泻、化瘀、明目退翳、祛风散寒、化痰、安神、定惊、温胃、生津润肺和调经等。历代《本草》均把熊胆列为上品。《本草纲目》中述其有“退烧、清心、平肝、明目、杀蛔、蛲虫等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为重要药物。在中成药和中医临床有熊胆成份的配方有60多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查阅本草文献,对玄参名称、基原、功效、道地产区和混伪品5个方面进行考证,得知其名称大致经历从“元参”“玄参”及别称“重台”“鹿肠”“正马”等过程,最后统一正名为“玄参”;历代本草记载玄参基原为玄参科植物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的干燥根,古今记载基原基本一致;玄参功效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具有清热凉血、补肾气、明目等作用,经历代本草补充修正,现认为其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的功效;玄参道地产区自汉时起为山东菏泽与河北沧州,明清时产地开始南移至江西、湖南、浙江等地,新中国成立后以浙江省为主向西南扩散,以浙江磐安为佳;玄参主要混伪品为草乌。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药物学被称为本草学,或与古代药物中植物药较多有较大关系。较早出现的《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传世本草典籍之中,植物药已占据半壁江山。一些出土的简帛文书如《五十二病方》《武威汉简医方》等较《神农本草经》更为原始而古朴,其中植物药亦占有较大比例。对这些植物药物进行考察,对其背后的文化因素进行挖掘、整理、阐释,可以明了古人治病驱疾、布方施药的经验源头,认识和了解古代先民与药物的相互关系,解释中国古代医药文化的发展与进程,对重视和保护中国中医药古典医籍进而开展本草考古工作也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9.
鸡蛋白俗称“鸡蛋清”,又名鸡子白(《本草纲目》)、鸡蛋白(《别录》)鸡子清(《食疗本草》)等。它是一种粘稠的几乎无色(略有淡青色)透明的流动体。其重量占蛋重的53—60%,鸡蛋白早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人、畜的内、外、产、眼等科的疾患,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田春元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974-9975
[目的]考证回回豆在我国本草史上的起源及其沿革,以确定正品、排除伪品。[方法]考查古今文献记载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历代本草所载回回豆尽管名称各异,但其功用和植物体特征与现代物种鹰嘴豆基本相符。[结论]回回豆来源于鹰嘴豆的种子,而非《本草纲目》中所认为的“回回豆”、“胡豆”和“豌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