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丽贞 《畜禽业》2010,(8):65-6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鸡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雏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险传染病。7~15周龄鸡均可被感染,主要发生于3~6周龄的鸡群,是目前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而鸡大肠杆菌病是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  相似文献   

2.
何欣云  钟建钢 《畜禽业》2002,(7):X035-X0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首发现于美国特拉华州的冈博罗,又称冈博罗病(Gumborodisease).目前,也是威胁我国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幼鸡,死亡率差异很大,低者为3%~5%  相似文献   

3.
杨松 《畜禽业》2013,(6):72-73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传染性法氏囊炎或腔上囊炎。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发病率高,病程短,其持征是,法氏囊肿大,排白色稀便,浆液下有胶冻样水肿液。主要侵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一法氏囊,影响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导致免疫失败,给养鸡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国际公认为鸡的三大疫病之一。鸡大肠杆菌病在临  相似文献   

4.
目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的发生不仅能直接引起病鸡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能引起病鸡产生免疫抑制,从而使病鸡发生多种疾病继发感染,死亡率高,有的高达80%以上。给IBD防治工作带来困难,使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就该病的流行特点、病因及防治对策等几方面加以分析,希望能对该病的防治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洪美菊 《畜禽业》2007,(8):39-4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危害不仅是影响鸡只增重、淘汰、死亡,更重  相似文献   

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最早在美国特拉华州的甘保罗镇发现,又称甘保罗病。我国于1979年发现该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侵害雏鸡和成年鸡的法氏囊等免疫免疫器官,破坏法氏囊产生B淋巴细胞,导致鸡体液免疫能力下降,使鸡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对ND、IB等疫苗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疾病。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病原  相似文献   

7.
《畜禽业》2012,(12):5
<正>一是病毒血清型易变的和病毒毒力变异较大的一些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如:禽流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鸡马立克氏病等可能在某些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有增强趋势,其导致的免疫失败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二是禽传染性脑脊髓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三是免疫抑制性疾病是当前养鸡生产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鸡传染性贫血病在某些地区有发生、流行蔓延的趋势;四是由禽白血病病  相似文献   

8.
《畜禽业》2017,(Z1)
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报告一例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分析并治疗,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9.
胡洁丽 《畜禽业》2012,(6):71-7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及幼龄鸡,是危害养鸡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由于使用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免疫接种防制本病,使本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因该病毒血清型中存在着许多毒力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临床性病毒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0~85日龄鸡,15~60日龄鸡最易感,一旦发病,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20%~35%,对鸡群特别是大规模饲养的鸡群危害极大。现将漳州市某新建养鸡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7,(6):90-9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该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畜禽业》2016,(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也叫腔上囊炎,传染性囊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危害养鸡业的传染病,我国各地均有发生,以发病急、病程短,免疫抑制和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陈永亮 《畜禽业》2012,(4):58-59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至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鸡业的重大疾病之一。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20~40日龄雏鸡为最易感染并可造成严重危害。病鸡以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并出血、肾脏肿大和肌肉出血等为特征。2011年10月9日接到江苏铜山某蛋鸡场发生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报告,遂前往查看并予诊治,现将对该病的诊治情况和个人对其的防控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明媚 《畜禽业》2000,(1):53-53
1999年3月成都市郊某种鸡场从西安海兰祖代鸡场购进3000套海兰父母代蛋鸡,7日龄用Ⅱ系+传支二联苗滴鼻,肾传油乳剂苗肌注,14日龄法氏囊饮水首免,21日龄二免时,鸡群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经传染性法氏囊卵黄抗体肌注,很快得到控制,死亡5只.45日龄用新城疫+肾型传支油乳苗肌注,鸡痘刺种,转入中鸡笼,当晚刮大风,未引起管理人员重视,导致鸡群感冒,暴发新城疫与传染性法氏囊病混合感染,用法氏囊卵黄抗体肌注,新城疫Ⅳ系苗4倍肌注,病情得到控制,死亡率21%.  相似文献   

15.
蒙明洲 《畜禽业》2010,(2):34-35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传染病,特征是腹泻、衰竭,法氏囊先发生显著炎症和增大,继之以萎缩,最后患鸡死亡。1957年最先发生于美国特拉华州的甘布洛地方,故又称甘布洛病。其特征为突然发病,病鸡腹泻,精神沉郁,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和肌肉出血,极易导致鸡只死亡。2009年8月都匀市甘塘养鸡场暴发该病,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对该病的综述防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玥  张亚娟  徐雪琼 《畜禽业》2007,(12):36-36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受到侵害、淋巴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鸡对其他病原体的易感性和对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近年来,该病发病率较高。2007年5月宿迁市某蛋鸡场因应激因素而导致该病的暴发,发病率较高。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杀淋巴细胞性的传染病。本病主要侵害3~6周龄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受到侵害、淋巴细胞坏死为主要特征。该病除直接引起鸡死亡和生产性能下降外,还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感  相似文献   

18.
程泽华 《畜禽业》2003,(1):48-4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损害法氏囊为特征。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能促使B淋巴细胞形成,使之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故该器官被损伤时明显增加了鸡对多种疫病的易感性,由此可见能很好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该病,就会大大减少由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的最易感。在流行病学上本病具有一过性的特点,即本病的潜伏期极短(1~5d),发病突然,病程一周左右。感染后第3d开始出现死亡,4~6d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8~9d停止。发病…  相似文献   

19.
甄志刚 《畜禽业》2006,(9):34-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双股RNA病毒引起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毒侵蚀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破坏了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嵯,并造成严重的免疫抑制,可诱发多种疫苗(如:新城疫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失败,同时增加了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球虫等病原易感性,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如:死亡率和淘汰率的增加、饲料的利用率降低、商品肉鸡的增重减少、多种疫苗的免疫失败、增加了饲养的成本.  相似文献   

2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具有高度接触性传染、免疫抑制性以及危害严重等特征,倘若无法进行有效的防治,其极为容易与其他病原之间进行混合感染,导致养殖户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针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病原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