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蔬菜大棚植物诱源黄板诱虫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蔬菜大棚对粉虱型(GE)、斑潜蝇型(SE)和复合型(CE)3种植物诱源黄板及不含植物诱源的普通黄板进行了诱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含植物诱源的黄板诱杀害虫,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粉虱型植物诱源黄板的诱虫效果最好,其在黄瓜、茄子、番茄和甜椒上的诱虫效果与普通型黄板间差异显著,诱虫数量分别是普通黄板的3.25倍、2.75倍、3.36倍和2.89倍。  相似文献   

2.
在蔬菜大棚对粉虱型(GE)、斑潜蝇型(SE)和复合型(CE)3种植物诱源黄板及不合植物诱源的普通黄板进行了诱虫(粘虫)效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含植物诱源的黄板诱杀害虫,有很好的增效作用.粉虱型植物诱源黄板的诱虫效果最好,其在黄瓜、茄子、番茄和甜椒上的诱虫效果与普通型黄板间差异显著,诱虫数量分别是普通黄板的3.25,2.75,3.36和2.89倍.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干式(粘胶)诱捕器、水盆型诱捕器对小菜蛾均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中以干式诱捕器诱蛾效果最为理想,显著高于水盆型诱捕器,极显著高于黄板+性诱芯,而单纯使用黄板诱杀小菜蛾几乎无效。在小菜蛾综合治理工作中可推广使用干式诱捕器和水盆型诱捕器诱杀雄蛾,并可用于小菜蛾的测报。  相似文献   

4.
性诱剂诱杀蔬菜甜菜夜蛾试验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凤英  陈齐信  余昌喜 《江西植保》2003,26(2):90-90,79
制作不同的诱捕器和使用不同数量的性诱剂诱芯(1、2、3个)诱杀甜菜夜蛾成虫。从中筛选出水盆诱捕器和1个性诱剂诱芯的诱杀甜菜夜蛾成虫效果最好.累计诱蛾量l枚诱芯为1145头、是2枚诱芯(707头)的1.6倍,是3枚诱芯的(460头)2.5倍:性诱区卵块数量明显低于对照区2.75倍。  相似文献   

5.
本文调查了不同厂家生产的二化螟性诱芯和不同类型的诱捕器对田间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两种诱芯的持效期均达40d以上,但北京中捷四方科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剂在诱杀效果更好。诱捕器类型对诱杀效果影响则表明用三角型诱捕器最佳,其次为自制的可乐瓶诱捕器,最差的为UMT-B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6.
食诱型诱捕器对烟草害虫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食诱型诱捕器对烟草害虫的诱杀效果,在重庆市武隆县白马烟草基地开展食诱型诱捕器3.3hm2田间示范试验。结果表明,食诱型诱捕器对烟草害虫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通过释放害虫喜欢的气味,吸引其聚集取食,并在烟叶宝中添加微量杀虫剂,达到集中、高效诱杀害虫的效果。7月10日调查发现,诱杀害虫数量达到峰值,平均每个诱捕箱诱杀鞘翅目害虫14.3头,鳞翅目害虫3.1头。因此,利用食诱型诱捕器诱杀烟草害虫,具有安全、经济、高效等优点,可在烟草生产中推广应用,推荐每667m2用3个诱捕箱。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性诱剂在稻田的应用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进行二化螟性诱剂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悬挂高度50、75、100、125和150cm的诱蛾效果差异不显著;水盆诱捕器和粘胶诱捕器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大,两者明显好于黄板的诱集效果;一个诱捕器放置2支、1支、0.5支诱芯,对二化螟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不同型诱芯速效性和持效性不同。因此,在稻田应根据用途合理选择和放置性诱剂。  相似文献   

8.
2010年在通海县开展的4种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性诱剂产品对甜菜夜蛾的诱杀效果差异显著.在有效试验期以诱芯A的平均日诱蛾、最高单日诱蛾效果最好,显著高于诱芯C和诱芯D,也高于诱芯B.但在不同时间段内,4种甜菜夜蛾性诱剂产品的诱捕性能表现各异.其中在1~20 d内,诱芯B的平均诱蛾量最...  相似文献   

9.
不同色板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性信息素黄板诱杀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诱虫色板上加入专用的小绿叶蝉诱芯后,诱虫量能达到单用诱虫板的6倍以上,而蓝色诱虫板加入诱芯后,诱杀效果是单用黄板的2倍以上。因此,在茶园中安插性信息素诱虫色板,可有效提高诱杀效果,减轻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  相似文献   

10.
在北京和上海两地对国内4种小菜蛾性诱剂和国外2种性诱剂的诱捕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并比较了水盆和灯光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北京中捷四方有限公司的性诱剂诱杀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诱芯,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盆诱捕效果明显优于灯诱。用筛选的最优诱芯,采用水盆诱集法监测了2007-2010年度北京延庆地区小菜蛾的种群动态,该地区小菜蛾不同年度间种群差异显著,因此,每年和常年监测可为小菜蛾的防治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为克服单用性诱剂的不足,延伸应用了性诱加病毒、性诱加黄板、性诱复合植物源诱剂等"性诱剂+"技术措施,使得应用性诱剂的防治效果提升了20~25百分点,还较多地节省了应用性诱防治的成本,化解了应用上的麻烦,推广更易被菜农所接受。  相似文献   

12.
2004年广西引进了性诱技术进行了系列试验示范研究与推广应用,基本摸清了各类性诱剂的诱蛾量、放置高度、放置密度、放置方位、控害效果等关键技术,目前已推广应用各类害虫诱捕器153.28万个,应用面积7.12万ha,节支增收超过5亿元,减少农药使用量394.04t,与频振诱控技术、生态粘虫板诱杀技术配套集成形成植保"三诱"技术,是推进绿色植保、发展生态农业的核心技术.  相似文献   

13.
就不同诱捕器、不同诱芯制作方法对南瓜实蝇的诱捕效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自制诱捕器诱捕南瓜实蝇比厂家生产的Steiner诱捕器效果好,在巩义市和新密市2个监测点,自制诱捕器的总诱捕量分别是Steiner诱捕器总诱捕量的1.8倍和1.5倍。用棉花诱芯诱捕南瓜实蝇效果比用诱蝇酮包装瓶直接当作诱芯使用效果好,在巩义和新密两个监测点,使用棉花诱芯的诱捕器总诱捕量分别是使用诱蝇酮包装瓶诱芯的诱捕器诱捕总量的约1.7倍和2.2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亚洲玉米螟性诱剂在哈尔滨地区的诱捕效果, 于2019年和2020年在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开展不同品牌诱芯、不同类型诱捕器及不同诱芯悬挂高度处理的亚洲玉米螟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3种诱芯处理对田间亚洲玉米螟雄蛾表现出不同的诱虫活性, 诱芯A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诱芯B和诱芯C, 是诱芯B诱蛾量的1.38倍, 诱芯C诱蛾量的1.62倍; 水盆式诱捕器对玉米螟雄蛾诱捕效率明显高于倒漏斗式诱捕器, 诱捕到玉米螟雄蛾数量是倒漏斗式诱捕器的1.94倍。2019年和2020年诱芯不同悬挂高度处理诱捕到玉米螟雄蛾的数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0.8、0.4、1.3、1.8 m和0 m, 悬挂高度0.8 m处理诱捕到的玉米螟雄蛾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以上结果, 使用水盆式诱捕器, 将诱芯A悬挂至0.8 m高度更适合哈尔滨地区田间玉米螟的防治和种群监测。  相似文献   

15.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的田间效果试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7~1998年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越冬代二化螟进行了田间诱捕试验。结果表明 ,载体为橡皮塞的二化螟性诱芯田间诱杀持续期达34d以上。每公顷设30、45和90个诱盆的诱杀区卵块量均比对照区下降60%~68% ,卵量下降74% ,枯心率也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16.
食物诱剂防治柑桔大实蝇的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大实蝇食物诱剂及不同防治方法防治柑桔大实蝇,试验结果表明,大实蝇食物诱剂点喷防治和挂罐诱杀效果明显,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和综防区防效分别为91.3%、89.8%和91.0%,大实蝇食物诱剂挂罐诱杀效果明显.5月21日至8月30日挂罐诱杀,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09头,桔丰大实蝇食物诱剂10个诱捕器共诱杀柑桔大实蝇321头.  相似文献   

17.
砀山县桃园梨小食心虫性诱剂3种诱芯田间诱蛾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梨小食心虫是安徽省砀山县果树的头号害虫,目前种群仍呈上升之势。为改进防治技术,2009年在砀山县对常用的3种梨小性诱芯的诱蛾效果进行了田间对比,在2个桃园采用水盆诱捕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诱芯平均诱蛾量分别是北京公司甲和公司乙的5.17倍和3.52倍,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18.
利用性诱剂诱杀是防治梨小食心虫的有效手段,但该方法只对雄虫起作用.糖醋液对雌虫和雄虫都有很强的诱捕作用,可以作为性诱剂的有效补充.本试验将性诱剂与糖醋液结合,研究其对梨小食心虫的诱杀效果,并对其可能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糖醋液与性诱剂结合使用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不同糖醋液配方中食用醋+白酒的组合优于乙酸+乙醇的组合,性诱盆的诱捕效果优于性诱瓶.  相似文献   

19.
应用性诱剂对福建甘薯蚁象的监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2009、2010年采用性诱剂诱集的方法对福建福州和莆田甘薯蚁象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2011年对性诱剂的诱捕器和放置密度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甘薯蚁象的发生高峰期不尽相同,总体上以7-10月为发生最严重的时期;在连年种植、管理粗放的甘薯田块蚁象发生严重。商品黄色塑料筒诱捕器的诱集效果优于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但是自制漏斗型瓶装诱捕器较为实用;不同厂家的诱芯田间诱虫效果差异不明显;每667 m 2放置3个诱芯可以有效地诱集蚁象。性诱剂诱捕区与非诱捕区相比,危害明显减轻,甘薯产量明显增加,因此,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措施可以减轻甘薯蚁象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陈云平 《江西植保》2000,23(1):26-26,21
甘薯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甘薯小象虫是危害甘薯的主要害虫 ,甘薯受害 ,一般损失 5 %~ 2 0 % ,严重的达 3 0 %以上。1 998~ 1 999年 ,我们应用性诱剂在我县岚城、敖东、流水等乡镇进行田间诱捕防治试验、示范 ,效果很好 ,现简要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诱蕊和诱捕器甘薯小象虫性引诱剂诱蕊由福建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诱捕器选用 1 .2 5 L 可乐瓶 (用矿泉水瓶亦可 ) ,在距瓶顶三分之一处各剪一切口(长约 5~ 1 0 cm,宽约 0 .5~ 1 cm ) ,让成虫诱入 ,瓶内盛清水加少量洗衣粉 ,用线将诱蕊绑牢挂在瓶盖内。1 .2 诱捕器的设置和管理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