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育苗试验表明,在文安县西部地区(土壤类型为沙壤质潮土),欧美杨107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量均大于中林46杨、廊坊杨2号、荷兰3930.在文安县东部地区(土壤类型为粘质湿潮土),廊坊杨2号的扦插成活率和生长量均大于欧美杨107、大于中林46、荷兰3930.  相似文献   

2.
Ⅰ—455杨Populus euramericana(Dode)Guinier生长快,干形良好,尖削度小,树干增粗快,这些特性优于沙兰杨、Ⅰ_(214)杨等欧美杨类,在华北平原上是一个有良好前景的绿化用材树种。为了充分发挥它的速生特性,我们对其幼林阶段进行了生长节律的观测及施肥效应的研究。一、试验区自然条件试验区设在山东省茌平县苗圃。该地年平均气温13.2℃,绝对最高气温40.8℃,绝对最低气温-19.8℃,年降水量600毫米。土壤为粘壤质褐潮土,80厘米以上土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三倍体毛白杨生长节律和预测生长趋势,通过对汉中市林研所院内18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标准木各生长量的解析,并运用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对比,初步建立了幼林期材积、胸径、树高生长量的最佳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最佳材积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v=0009a~(2.318),最佳胸径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D=-0.0186a~2+1.9145a+0.1943,最佳树高总生长量数学模型为:H=2.9392a~(0.7459)。研究结果为预测三倍体毛白杨的生长趋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金洞林场14年生闽楠木荷人工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树干解析和分层收获法对闽楠与木荷的生长规律以及生物量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闽楠与木荷胸径的速生期均为8~12 a,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10 a和12 a时达到最大值;2)闽楠与木荷树高的连年生长量分别在第12 a与第10 a时达到最大值,随后急速下降,闽楠树高连年、平均生长量在13 a左右相交;3)0~8 a时,闽楠与木荷的材积生长速度缓慢,8 a以后生长速度上升,14 a时仍处于材积增长的速生期;4)闽楠与木荷单株材积生物量分别为61.43 kg和83.29 kg,各个器官生物量大小顺序均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树皮;5)林分总单位面积生物量为136.29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值高达93.09%,各层次单位面积生物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乔木层>半分解枯落物层>未分解枯落物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5.
为了系统研究青海云杉的生长规律,在进行幼龄期苗木生长规律调查研究的同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树木作为样木,进行解析木分析,研究其树木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1)青海云杉幼树期生长量,前10年生长缓慢,10年后逐渐加快。实生长苗生长量较野生苗大,每年可达3050cm。(2)青海云杉树高平均生长最高峰期在7050cm。(2)青海云杉树高平均生长最高峰期在7080a,平均生长量可达21.480a,平均生长量可达21.422cm,连年生长量可达3522cm,连年生长量可达3538cm;胸径平均生长量高峰期在9038cm;胸径平均生长量高峰期在90110a,平均生长量可达0.333110a,平均生长量可达0.3330.334cm,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在400.334cm,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在4050a,连年生长量可达0.56cm;材积平均生长量高峰期在17050a,连年生长量可达0.56cm;材积平均生长量高峰期在170180a,可达0.015 18180a,可达0.015 180.015 94m3,连年生长量高峰期在170a,可达0.035 48m3。  相似文献   

6.
采用相对生长法研究了中幼龄毛白杨优良无性系生物量增长及其各器官相对生物量的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毛白杨生物量以干才占主导;6a生以前,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不稳定,6~8a生以后,其分配趋势为干材>根>枝>干皮>叶;3个优良无性系每年单位面积的生物量和固定的太阳能均为对照的2~4倍;净光合效率比对照高24.41%~27.81%.并建立了各器官生物量增长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杨树生物能源林参试品种不同密度的生长节律进行观测研究,得出杨树各品种树高和地径生长速峰期均处于6~8月份,与华北地区水、热同期,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且地径生长高峰期比树高生长高峰期滞后或基本同步。对各品种不同密度的生长节律进行比较得出:不同密度对各杨树品种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而对整个生长期内的生长节律无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钻天柳天然林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立地条件的钻天柳天然林进行树干解析,研究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胸径生长量的速生期在5~35 a之间;树高生长高峰期在5~25 a间;15~45 a生期间是材积生长的速生期。在12 a生的林分中,低密度林分的胸径平均生长量比高密度林分高9.9%,低密度林分树高平均生长量比高密度高14.5%。在20 a生林分中,沙壤土立地的生长量优于砂砾立地的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杨树生物能源林品种选育试验生长节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参加杨树生物能源林试验的杨树各品种生长曲线进行分析得出:大部分杨树品种高和地径生长速生期均处于6~8月份,与我区水、热同期,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且大部分杨树品种的粗生长高峰期比高生长高峰期滞后20天左右;同时还得出杨树高生长对水、热的需求较粗生长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毛白杨生长快 ,材质好 ,经济价值高。但是在育苗时 ,扦插成活率低 ,影响了毛白杨的繁殖速度。因此 ,从 1997年开始 ,我们在武城县代家村用腐植酸钠处理毛白杨插穗的方法 ,进行了毛白杨 (易县毛白杨 )硬枝扦插育苗试验。通过 2年多的观察 ,取得明显效果 ,育苗成活率达 74% ,解决了以往毛白杨扦插成活困难的问题。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面积 1hm2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土壤剖面层次分明。土壤为潮土类 ,表层土质为轻壤质土 ,前为农耕地 ,土壤肥沃 ,通气性好 ,排灌方便。土壤pH值为 7.5左右 ,当地平均气温 12 .6℃ ,年降水量 6 13 .8mm ,…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毛白杨树干解析木资料,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GM(1,1)模型和Vcrhulst模型,对毛白杨生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GM(1,1)模型优于Verhulst模型;根据树木生长变化规律,分段建模,效果很好;提出了毛白杨树高、胸径及材积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连年生长量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成层掺壤土(T  相似文献   

13.
整地施肥对I-69杨人工林生长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淮北平原宿县,通过大穴整地、施肥改良砂姜黑土、营造Ⅰ-69杨的五年试验证明,大穴整地当年效应明显(径、高增长19.8%、91.8%);头二年肥效不显;第三年起N肥、有机肥、N×有机肥交互作用效应极显著(材积增加77%),施P+K肥效应较差,N+K肥和N+P肥经济效益较高,投入/产出为1/6.22和1/3.78;材积增加60%和58%。整地加施肥综合效益明显,有效施肥占综合效益85.1%~88.8%。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人工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尾松(PinusmasonianaLamb.)是我国南方的主要造林树种,分布很广,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被誉为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马尾松耐瘠薄,所以对其施肥的重视和研究不够。耐瘠薄不等于喜欢瘠薄(周运超等,1997)。荒山绿化...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山东省省选12株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 Carr.)古树的38株无性系苗木资料,利用Fuzzy关系方程对苗高生长与7个形态性状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叶片长与苗高生长关系最密切。提出了应用形态性状估测苗高生长的GM(0,N)模型。  相似文献   

16.
苗木凋萎系数因树种、土壤质地而异,过去对它研究较少,通常沿用农业上得出的经验公式计算[如:永久凋萎系数=土壤最大吸湿水×1.5(1.3~2.5),或用小麦、棉花等农作物的测定结果,但这些数据并不适用于林业上的造林苗木。近年来有些研究人员对一些树种进行了测定,也得到了初步结论,但测定方法尚欠精确,特别是常绿针叶树种,凋萎迹象  相似文献   

17.
黄河故道沙地不同间作模式林粮产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黄河故道冲积沙地间作花生、大豆、地瓜3种林粮间作模式的林分杨树胸径生长量、蓄积量、林地木材产量、间作作物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下,杨树胸径的连年生长量、单株蓄积量、林地蓄积量、木材产量均表现为间作花生>间作大豆>间作地瓜。间作花生、间作大豆、间作地瓜模式第10年的胸径累积生长量分别为39.96,37.89和34.03 cm,木材总产量为700.50、664.13和584.40 m3.hm-2。间作作物产量以第2年最高,第3年最低,3 a后不宜间作。不同林粮间作模式,以花生的木材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大,大豆次之,地瓜最差,因此应选取豆科植物作为间作作物。  相似文献   

18.
在国营桓仁满族自治县黑沟林场山地,通过2种土壤质地和覆膜措施进行了金叶榆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砂质壤土比黏质壤土,覆膜比不覆膜均能提高金叶榆嫩枝扦插的生长量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不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高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20.
采用"3414"田间试验方案,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盐碱地3年生白蜡进行了连续2年的氮、磷、钾田间肥效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肥料配比对白蜡的生长产生了显著影响,所有施肥处理白蜡苗木的胸径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当N、P2O5和K2O的施用量分别为0.064kg株-1 a-1、0.036kg株-1 a-1和0.048kg株-1 a-1时,白蜡的胸径的当年、累积增产率以及经济效益均优于其它施肥组合。通过拟合所得的一元二次施肥效应模型计算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白蜡的N、P2O5和K2O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分别为0.070kg株-1 a-1,0.047kg株-1 a-1和0.068kg株-1 a-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