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电体制改革后,规范农村电工管理成为农电企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农村电工管理,是当前农电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一项政治任务.通过多年来的农电管理实践,笔者认为,抓好农村电工管理应从3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
消息提示     
杨明辉 《农村电工》2006,14(12):16-16
农电体制改革后,规范农村电工管理成为农电企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加强农村电工管理,是当前农电企业的一项重点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一项政治任务。通过多年来的农电管理实践,笔者认为,抓好农村电工管理应从3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1 农村电工管理现状经过10年农电体制改革,农村电工统一管理的格局在各地已基本确立,一支由当地农电部门和农村基层组织共同领导与管理的农村电工队伍建立了起来.农民私人承包变压器、集体自营购售电等模式正在逐步被淘汰,农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吴振华 《农村电工》2003,11(12):15-15
1统一管理,平稳过渡,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电职工队伍建立一支“思想好,素质高,作风硬,能力强,业务精,服务优”的农电队伍,是推行农电体制改革的基础和前提。锡能农电管理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实现平稳过渡。从政府管理转为供电公司统一管理过程中,由于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实现了平稳过渡。第二步,规范人员聘用。根据上级制定的农村供电所人员和农村电工聘用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农电管理所制订了《供电所人员和农村电工聘用工作实施意见》、《关…  相似文献   

5.
《农村电工》2004,(6):1-1
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供电所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农村电工成为农电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电工作的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农村电工队伍建设是搞好农村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农电体制改革以来,国电公司系统按照国务院国发[1999]2号和[2002]5号文件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电体制改革,在加强  相似文献   

6.
素有“银杏之乡”美誉的山东省郯城县下辖17个乡(镇),共871个行政村。农电体制改革之前,该县共有960名农村电工;1999年,郯城县供电公司乡(镇)电管站管理体制改革后,取消了村电工和村级管电组织;通过公开招聘、择优录用了599名农电工。  相似文献   

7.
精简农村电工队伍、下派机关富余人员到电工班担任农村电工是农电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自1998年农电体改以来,河南省夏邑县供电局先后下派了34名正式职工担任农村电工,是全省农电系统体改较早、下派机关人员较多的县局之一。这个特殊群体被农电同行称为“特殊电工”。这批“特殊电工”究竟是否特殊?哪儿特殊?笔者通过深入广泛地调查,了解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普通的农村电工,看到别的地方农村电工统管,深深感到我们这里农电管理体制急需改革的必要性。希望编辑同志让我的话能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都来为农村电工鸣不平,呼唤农电管理体制改革。 长期以来,农村电工的角色是在管理体制不理顺的境界中被扭曲了的形象,农村电工在农村被认为不是个好东西。电费下收上交,上边认为你违价了,电价高了都说责任是农村电工。用户认为要钱多少全凭你一句话,收电费是布袋卖猫的独份生意,收了钱都装进了电工的腰包。你查电吗,你来了我不偷,你走了我继  相似文献   

9.
农电体制改革后,农村供电所成为县级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担负着向农村供电的任务和为广大农村客户服务的使命,作为农电工作主体的农村电工,成为了农电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电工作的重要力量,是直接参与建设和直接服务于农村的具体实践者。近几年来,各地不断创新农村电工管理模式,推出各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注重并加强对农村电工的业务培训和道德教育,使农电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也得到了全面提高。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农电“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实施,农村电力事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不断推进农村电力事业发展的各个时期…  相似文献   

10.
1998年9月,河南省政府下发了豫政[1998]41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供用电工作的通知》,拉开了河南省农电体制改革的序幕。河南省农电体制改革的思路、步骤和目标是省公司与趸售县局必须以资本为纽带建立资产经营联系,必须围绕保值增值国有资产、开拓农村电力市场、降低和稳定农村电价的农电体改思路开展工作,从农村电工统管、乡镇电管站改革、县局公司制改组三级农电体制改  相似文献   

11.
朱德林 《农村电工》2004,12(2):11-11
电力体制的改革,使农电成为供电企业的半壁江山。广大供电所员工和农村电工在成为供电企业员工的同时,其业务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开始与主业实现全面接轨,这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农电队伍生存与发展的必然。1 农电队伍精神文明建设现状1.1 缺乏大局意识。农电体制改革后,农电人员的自我定位决定了其工作的价值取向。大部分农电职工只看到管理上的归属划分,在计较个人利害得失的同时,对农电体制转型后,由行政管理转入市场经济管理认识不足,对改革后自己作为供电企业的员工进入农村电力市场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以及对自身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不足。  相似文献   

12.
李豫温 《农村电工》2004,12(10):4-4
当前诸多的农村电工管理模式中,既能被基层供电管理部门认同,又能深受广大农村电工欢迎,同时又符合当前农电事业发展需要的管理模式,可谓是凤毛麟角。形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对农村电工管理的改革思想解放不够,陈旧的等级观念不能被打破,不愿突破农村电工非职业化管理的思维怪圈。笔者认为,新时期要适应农电事业的发展需要,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工的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村电工是农村最基层的管电人员,管电工作直接关系农民的切身利益。大量实践表明,要管好电先要管好人。加强对村电工的管理,不仅有利于深化农电体制改革,促进农电事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在这方面海门市江滨乡政府、纪委作了有...  相似文献   

14.
1992年我通过竞争演说,被宁陵县供电局聘为张弓农电所所长.走马上任之时.正赶上全省农电体制改革,我所被县局确定为改革试点.当时的中心工作就是整顿农村电价.减轻农民负担,对农村电工实行全面统管.我就紧紧依靠张弓镇人民政府,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还专门成立了管电委员会,各村成立了相应的管电小组.镇里召开了全镇动员大会,以推动农电体改.  相似文献   

15.
农电体制改革之后,农村电工队伍已经成为我国农电事业的中坚力量。由于当前缺乏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电工管理模式,形成了当前农村电工的管理客观存在着“政出多门、各有所长”的现象。笔者以为,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需要,农电工队伍迫切需要走职业化管理之路,亟需格式化。  相似文献   

16.
农电体制改革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农村电工体制的改革.那么,作为县级电力企业在这项改革中,怎样把工作做好、做细,推动整个农电体制改革?这里,笔者结合山东省临朐县电业局的一些实际,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陈向红 《农村电工》2003,11(8):14-14
1安全观念,从过去的“要我安全”到现在的“我要安全”的转变安全工作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就是效益。但是,在统管以前,由于农电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用电安全工作是村委负责,而村委班子安全意识淡薄,甚至连必要的安全管理措施和设备都没有,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农电体制改革以后,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对农村电工进行了统管,农村电工成了农村用电工作的直接管理者。农村电工的聘任由农电总站负责,统一制定了农电安全管理制度,加大了对安全工作的管理。供电所坚持每周组织一次安全日活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组织农村电工认真学习各种安全规程、…  相似文献   

18.
农电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以后,工作重点将转移到各供电所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上来.其中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是对农村电工的管理.农村电工是最基层的管电人员,是实行“五统一”、“四到户”、“三公开”的执行者,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两改一同价”工作的成效.为此,江西省安远县电力公司制订了《农村电工管理办法》,现予以刊登,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加大力度,完善农村电工统一管理体制 随着农电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县农电管理中的一些弊端日益突出,电管站基础管理不健全,农村电工队伍不稳定、素质差,农村电工人员超编,工资报酬偏低,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电工是农电工作、农电发展好坏的基础,这支队伍是农电工作的生力军。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市场经济的繁荣,人们对发展经济的意识也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地方农电工作者,尤其是农村电工逐步走向城市,经济特区,在他们的心目中存在着农村电工无前途的观念,一是得罪人,二是待遇差。事实上也确是如此。有的地方职能部门,基层领导对农村电工队伍不够重视,农村电工工资无法解决,有的地方竟采取大包干的办法,这时电工认为能赚钱便干,否则放弃不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