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翠 《农村科技》2014,(12):40-40
<正>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种群一旦失控,成、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可把马铃薯叶片吃光,尤其是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的造成绝收。因此,掌握马铃薯甲虫的发生规律,及早采取防治措施极为重要。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寄主植物主要是茄科作物,其中最喜欢取食马铃薯;此外,还可危害番茄、茄子、辣椒、烟草等。主要以成虫和3~4龄幼虫暴食寄主叶片,可将整个植株叶片吃光。该虫给马铃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又称马铃薯叶甲或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是世界著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马铃薯甲虫繁殖能力、抗逆性很强,传播途径广,以成虫和幼虫危害,主要蚕食马铃薯叶片和嫩尖,严重时将马铃薯叶片全部吃光,尤其当马铃薯始花期至薯块形成期受害,对产量影响最大,严重时造成绝收。一、发生规律马铃薯甲虫在温泉县1年发生2代,以成虫和蛹在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田埂上,距地表5~10厘米处越冬,尤其喜欢在沙土或沙壤土地块越冬。当地温稳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甲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顺 《农村科技》2013,(11):37-38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一、危害特点马铃薯甲虫危害农作物主要有3种,主要危害马铃薯,其次为茄子、番茄等茄果类植物,野生植物寄主以天仙子为主。最早出土的马铃薯甲虫成虫在温室茄子和番茄苗上传播,以后随着马铃薯的生长,迁飞到马铃薯上危害。马铃薯甲虫以成虫、幼虫取食马铃薯叶片危害,但以2-4龄幼虫取食量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甲虫识别及其在新疆的分布、传播和危害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目的]为我国马铃薯甲虫的监测、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室内显微形态观察、田间普查、取食量及危害产量损失测定等,描述了马铃薯甲虫的形态特征,摸清了该虫的传播扩散、危害,在世界和中国新疆的分布情况.[结果]马铃薯甲虫分布扩展至天山以北准噶尔盆地8个地州,35个县市,约260 000 km2的区域,以及上述区域兵团所属团场马铃薯种植区均有分布,迁飞是马铃薯甲虫传播的主要方式,以成虫和幼虫危害马铃薯叶片,一般可造成30;~50;产量损失,严重者减产可达90;以上.[结论]鉴于该虫的危险性和极强的侵入性,建议加强对该害虫的口岸商品和相关农产品检疫,严禁从疫情发生区或发生国调运马铃薯及其副产品,应在我国马铃薯甲虫高风险区和潜在风险区加强马铃薯甲虫的监测和封锁防控,严防其进一步扩散,确保我国马铃薯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甲虫是危害茄科作物的一种毁灭性害虫,1993年首次传入新疆伊犁河谷和塔城地区,经过多年成虫迁飞扩散,该虫已发展到整个北疆地区.马铃薯甲虫在新疆一年发生1~3代,成虫、幼虫都能取食危害,一般可造成减产30%~50%,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马铃薯甲虫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毁灭性检疫害虫之一。1993年,马铃薯甲虫传入新疆,以成虫和幼虫为害马铃薯叶片和嫩尖,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一般情况下减产30%~50%,严重时减产90%,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索一套适宜于发生区生产实际的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及传播.[方法]通过秋耕冬灌、轮作倒茬评价马铃薯甲虫防治效果,筛选新型化学药剂,对生物防治、防虫栽培技术和防治指标等进行研究.[结果]马铃薯甲虫秋翻越冬死亡率可达33.3;-76.4;,轮作可降低虫口基数29.4;-84.3;,推迟成虫发生期4-7d;天敌以捕食性为主,其中捕食幼虫的占总数89.2;,筛选出高效的环境友好型农药14种,药后20 d后田间防效均达90.0;以上;提出了提高马铃薯耐害性施肥技术和覆膜加滴灌栽培防治马铃薯甲虫技术,能显著提高马铃薯的耐害性,降低马铃薯甲虫为害造成的产童损失,使产量提高10.5;-24.8;;越冬代成虫和一代低龄幼虫防治指标分别为24和106头/百株.[结论]提出了适宜我国马铃薯甲虫发生区生产实际的马铃薯甲虫持续防控技术,兼备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该技术主要包括生态调控、生物防治、保健栽培和与环境相容的化学防治等,经大面积应用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马铃薯甲虫不断扩展其分布范围,其对寄主的适应性也在发生变化.在我国,马铃薯甲虫的主要寄主植物是马铃薯、茄子、番茄和天仙子.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甲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嗜食程度,研究了以上4种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以及取食量的影响,同时进行了田间寄主选择性的调查.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马铃薯甲虫的引诱作用差异显著,其中马铃薯、天仙子引诱作用显著高于茄子和番茄;取食量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对不同寄主24 h取食量的大小依次为:马铃薯>茄子>天仙子>番茄;1-2龄幼虫取食量小,3-4龄幼虫及成虫暴食寄主叶片,是马铃薯甲虫造成危害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检疫害虫。1999年传入乌鲁木齐县,现每年发生的面积约4万(667m2)。在我县主要危害马铃薯、茄子等茄果类植物,以成虫、幼虫取食叶片,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甚至绝收。根据乌鲁木齐县的气候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监测与入侵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利用多种方式进行马铃薯甲虫识别、危害及防控技术宣传,增加东北地区马铃薯产区对马铃薯甲虫的认知程度的基础上,于2009和2010年度,在我国东北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设立了马铃薯甲虫监测点32个,调查面积439 hm2,监测面积193万hm2,未发现马铃薯甲虫。根据马铃薯甲虫发生及传播特点,以及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发生情况,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东北地区马铃薯甲虫入侵的风险性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甲虫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特克斯县马铃薯甲虫发生概况马铃薯甲虫繁殖力强,为害大.成虫为背部有10条黑色条纹的黄色甲虫、幼虫1~2年龄为暗褐色,3龄以后渐变鲜黄色或橙黄色,每年可发1~3代.该虫在我县于5月底、6月初出土危害,大量取食马铃薯叶片,造成产量的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已验证的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dsRNA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的毒力,为RNA干扰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中的具体应用条件.[方法]采用饲喂法,将不同剂量马铃薯甲虫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dsRNA(dsSAHase)导入马铃薯甲虫体内,运用线性回归方法测算各龄期LC50;观测饲喂后成虫的产卵数,解剖观察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结果]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各龄期幼虫1龄,2龄,3龄和4龄的LC50分别为2.341、2.552、3.450和4.968 μg/mL.[结论]dsSAHase对马铃薯甲虫幼虫具有显著致死作用、拒食作用以及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各龄期幼虫的毒力随龄期增长而降低,其中对1、2龄幼虫毒力与对3、4龄幼虫毒力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瓜螟,又名瓜绢螟、瓜野螟、瓜绢野螟。8月~9月份气温偏高、雨量偏少,发生严重。主要危害冬瓜、黄瓜等葫芦科蔬菜,还可危害番茄、茄子、马铃薯等。幼虫取食葫芦科植物的叶子,能吐丝把叶片连缀,左右卷起。幼虫在卷叶内危害,严重时仅存叶脉,直至蛀人果实和茎蔓危害,严重影响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0引言 马铃薯甲虫属鞘翅目、叶甲科,是世界有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由中国西北地区邻邦传入我国新疆的害虫之一,由西向东危害,根据调查每年穿越北疆一个市县进程,在各地县市普遍传播后代,于1998年进入阜康市进行危害。一年两代,该虫传播途径广,繁殖率高,耐高、低温,耐饥饿能力强,以成虫和蛹在马铃薯前茬地越冬。成虫和幼虫取食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叶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邻近作物分布格局和地膜覆盖种植在马铃薯甲虫生态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对比现有种植模式中,研究邻近作物种类差异对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不同邻近作物种类马铃薯田块内马铃薯甲虫种群时空规律基本一致,但其种群数量存在显著差异,邻近上一年寄主田块的马铃薯田受危害严重,随距离的增加危害逐渐减轻。【结论】邻近种植不同作物对马铃薯田块内的马铃薯甲虫种群数量动态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种植格局调整方式进行马铃薯甲虫种群生态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马铃薯甲虫中肠液和淋巴液对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ase) dsRNA (dsSAHase)的降解,探寻dsRNA稳定剂,提高dsRNA导入效率.[方法]马铃薯甲虫中肠液及淋巴液与dsSAHase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体外孵育,观测其作用结果;构建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 PEI-dsSAHase复合物,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观测PEI对dsSAHase的增效作用.[结果]马铃薯甲虫中肠液与淋巴液都降解dsSAHase,该降解作用受温度影响较小.单体dsSAHase菌液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死亡率为55;,而PEI-dsSAHase复合物饲喂马铃薯甲虫2龄幼虫死亡率达到75;.[结论]dsRNA会被马铃薯甲虫体液部分降解,而PEI与dsRNA结合形成复合物,提高了dsRNA的稳定性,抑制了dsRNA在虫体内的降解.  相似文献   

17.
为开展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的监测与防控,在两个疫情发生县市的网室内开展了越冬成虫发育、卵孵化、幼虫生长发育、老熟幼虫入土羽化、一代羽化成虫生理发育过程调查。结果表明:通过调查,得到了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发生规律,确定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一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寄主田越冬,越冬成虫一般在第二年6月中旬出土,4~7 d后交尾产卵,卵孵化期5~6 d,后卵孵化为一代幼虫取食为害,13~15 d后老熟幼虫入土羽化,土层深度5~10 cm。蛹期10~12 d羽化为一代成虫。一代成虫发育10~12 d后,交尾产卵,孵化为二代幼虫,为害7~10 d后入土化蛹,蛹期10~12 d,羽化为二代成虫,二代成虫入土越冬。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是一种著名的入侵害虫,因对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的毁灭性危害闻名。1993年5月与哈萨克斯坦接壤的我国新疆伊犁州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塔城地区塔城市同时发现马铃薯甲虫。此后,马铃薯甲虫在新疆境内不断向东扩散,目前扩散前沿已到达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本文以木垒县马铃薯甲虫防治情况为例,以期对其他马铃薯甲虫发生地区和未发生地区的植物保护和检疫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瓢虫,又名二十八星瓢虫,俗称花大姐,属鞘翅目、瓢甲科。国内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内蒙古、东北等大量栽培马铃薯地区,以山区和半山区发生较重。寄主植物有马铃薯、茄子、番茄等茄科植物以及瓜类、菜豆等。一、为害症状马铃薯瓢虫主要为害茄科植物,是马铃薯和茄子的重要害虫。成虫和幼虫都危害,主要取食叶片、果实和嫩茎,被害叶片上形成许多平行的牙痕仅留叶脉及上表皮,严重时受害叶片干枯、灰黑,甚至引起植株全株死亡。被害果上则被啃食成许多凹纹,逐渐变硬,并有苦味,失去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寄主对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寄主的马铃薯甲虫对其飞行能力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控制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取食不同寄主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结果]寄主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不明显,对第一代、第二代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影响较大.[结论]取食马铃薯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其次是取食天仙子和茄子叶片的,二者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异,取食番茄叶片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