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地区野生华榛的生长状态,明确其果实、土壤和叶片间的养分关系,为野生华榛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栽培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典型喀斯特地区盘州市野生华榛的土壤、叶片和果实为材料,测定其矿质元素含量,采用简单相关分析法和通径分析法分析矿质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矿质元素对果实指标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盘州市的野生华榛土壤中的大量元素处于中等偏上级别,微量元素除有效锌含量较高外,皆处于中等偏低的级别。果实的蛋白质含量为18.52%,粗脂肪含量为39.88%,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62%。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表明,果实、叶片及土壤中的Mn元素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说明Mn元素是影响华榛果实品质的重要元素。而果实中的N、土壤中的Mg、叶片中的P和Mg元素对于果实品质均有较大影响。野生华榛蛋白质含量和粗脂肪含量较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在栽培过程中,可以通过叶片和土壤矿质元素诊断分析,对植株Mn元素含量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控,进而提高华榛果实品质。而适当调整土壤中的N、Mg、P元素含量对于提高果实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贵州是喀斯特地貌岩溶山区发育比较成熟的地区,可溶性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3%,有13万km2,其生境比较脆弱,是我国六大脆弱生态系统之一[1]。喀斯特地区脆弱的独特生境表现为N、P、K极度缺乏,但高Ca/Mg的土壤环境,其钙元素含量可达1%~3%,是同纬度硅酸盐地区土壤CaO含量的2~3倍[2]。由于喀斯特山区植被覆盖率低、土体不连续及降雨不平衡,致其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较差、干旱常有发生。自国家对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启动以来,为  相似文献   

3.
西南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石漠化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揭示土壤水分变异性规律对该区域生态系统适应性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贵州省荔波县和普定县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石漠化阶段的土壤水分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水分含量逐渐减少;(2)土壤水分含量随时间变化明显,在夏季达到峰值,然后呈下降趋势,至冬季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渐增加,同时随着石漠化程度的加深,其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呈减少趋势;(3)未石漠化土壤的蓄水、水分释供能力及土壤有效水含量明显高于石漠化土壤;(4)土壤含水量与容重、孔隙度、颗粒组成及土壤有机质等土壤性质关系密切。通过封山育林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水分含量,对于防治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和进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产自山西、河北等地的22个燕麦样品的β-葡聚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以期为高β-葡聚糖燕麦品种选育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含量为2.0%~6.5%,含量低于3.00%和高于5.00%的品种较少,含量在3.00%~4.99%的品种较多;按品种类型,新育成品种β-葡聚糖含量高于地方品种;按来源地,山西品种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川西牦牛肉产自海拔3 000 m高原,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使牦牛的生存艰难,导致市场上的川西牦牛肉稀少。为了使更多消费者了解川西牦牛肉的营养品质,对川西产牦牛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以普通黄牛肉为参照,通过测定牦牛肉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含量,并对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川西牦牛肉的干基蛋白含量为86.18%±0.06%,显著(p0.05)高于普通黄牛肉70.46%±0.14%;牦牛肉干基脂肪含量为12.00%±0.05%,显著(p0.05)低于普通黄牛肉25.35%±0.07%;牦牛肉氨基酸总量为79.75%±0.67%,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比为36.10%±0.17%,显著(p0.05)高于普通黄牛肉的必需氨基酸含量;牦牛肉中Ca,Fe,Zn,Mg,P的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普通黄牛肉。根据营养成分的分析结果,牦牛肉的营养价值优于普通黄牛肉。  相似文献   

6.
发酵温度和水分对菜籽粕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以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作为菌种对菜籽粕进行固态发酵,测定温度和水分对菜籽粕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温度为30℃、35℃和40℃,水分含量为35%和40%。结果表明,温度和水分对发酵菜籽粕品质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发酵菜籽粕的pH、酸结合力均极显著低于未发酵菜籽粕(P<0.01),粗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未发酵菜籽粕(P<0.01);温度为35℃,水分为40%条件下发酵的菜籽粕pH最低,粗蛋白含量最高,酸结合力、粗纤维含量均较低,且显著低于未发酵菜籽粕(P<0.01),可作为菜籽粕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水分。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为例,研究了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并对坡向、海拔高度、恢复年限、植被类型等生态因子与马尾松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电导率、凋落量、纤维素分解强度等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凋落物有机质含量与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坡向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较明显的影响,东南坡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西北坡高;在一定范围内,植被恢复时间越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就越高;马尾松林土壤有机质含量通常随海拔的升高而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极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人为干扰的频度和强度不同,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规律也不同,干扰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就越贫瘠。  相似文献   

8.
<正>曼陀罗又名醉心花、风茄、洋金花等,为茄科曼陀罗属植物,在热带地区为木本或半木本,在温带地区为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产墨西哥、印度,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多野生于田间、沟旁、道边、河岸、山坡等地方。曼陀罗植株高大,花朵硕大而美丽,宜作背  相似文献   

9.
《种子》2020,(8)
对新育成的7份马铃薯高代品系材料和常规栽培品种大西洋进行了品质和产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含量高于20%的材料有大西洋,BFY 06,BFY 04,BFY 05,BFY 03,BFY 01等6份材料;淀粉含量高于16%有BFY 01、BFY 02、BFY 04、BFY 05、BFY 06和大西洋等6份材料;蛋白质含量高于3%的材料有大西洋和BFY 06等2份材料;还原糖含量均低于0.3%。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品种大西洋的材料有BFY 01、BFY 04、BFY 06。BFY 01、BFY 04、BFY 06等3份材料使用价较高,可作为鲜食品种;BFY 04、BFY 05淀粉含量高于20%,可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品种;BFY 04、BFY 05、BFY 06干物质含量和还原糖含量适合油炸薯片薯条原料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采收期对半夏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研究半夏适宜采收期,为半夏生产提供服务。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从8月1日到9月30日,每15天采收一期,共5个不同采收时期,以半夏块茎鲜产量、大中小性状和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的推迟,半夏块茎鲜产量呈开口向下抛物线型,以9月1日采收块茎鲜产量最高,为1.51kg/m2;总块茎数量最多,为1440.3粒/0.5m2;中块茎率56.1%;总生物碱含量0.0303%。因此,在喀斯特温和气候区半夏最佳采收时间为9月上中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