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建立 《农业考古》2022,(5):187-192
专属饮茶空间的确立,是日本茶道有别于其他茶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从日本茶道专属饮茶空间的发展历程来看,不仅在日本茶道形成初期曾深受中国茶道空间观影响,而且其饮茶空间面积的大小亦长时间取决于茶人拥有“唐物”茶器的多寡。比较而言,中国茶道更重视饮茶空间的境况,器随境转,因品茶场地变化会对茶器进行增减;日本茶道正相反,境因器变...  相似文献   

2.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中国茶饮的外传都是单向的 ,即从中国传入外国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种状况已有所改变 ,中国与世界之间双向的交流成为饮茶文化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进入 2 0世纪下半叶以来 ,中国茶饮对外交流越来越频繁 ,国际性的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紧密 ,由于这种交流 ,促进了各国茶事的进一步发展。近十多年来 ,日本茶道频频与中国、韩国和其他国家交流 ,里千家、表千家等日本茶道众多流派都曾数次到中国参加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或是其它相关学术活动 ,里千家还在中国建了两处茶室 ,并常派学员来中国学习茶文化。这不仅促进了日本茶道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道义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茶道义解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茶道发源于中国。中国茶道兴于唐,盛于宋、明,衰于近代。宋代以后,中国茶道传入日本、朝鲜,获得了新的发展。今人往往只知有日本茶道,却对作为日、韩茶道的源头、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中国茶道知之甚少。这也难怪,“道”之一字,...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历史十分悠久,并对东亚乃至世界的饮茶文化影响深远。日本茶道便源自中国,其中来自中国的茶道具被统称为“唐物道具”。在日本中世,唐物道具随着中国宋代的点茶法一起传入了日本。本文通过考察饮茶空间结构、样式分类、茶人鉴赏能力、和物道具等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唐物道具的影响力,认为其具体发挥了以下作用:促进了饮茶空间结构的革新;为日本茶道提供了各种分类的依据;培养了日本茶人们的审美能力;为和物道具提供了规范和模板。唐物道具在日本茶道形成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深刻印证了日本茶道以中国茶道为母体而形成的事实,亦是彰显中国茶文化独特魅力的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5.
陈元赟与日本茶文化佛山大学戢斗勇荣西禅师(1141-1215年)是南宋时留学中国的日本僧人,他将中国饮茶习俗引入日本,首创日本茶道,被誉为日本的“茶祖”,这是人所周知的。但是,在日本茶道史上,有一个明末清初流寓东瀛的中国人叫陈元,在传播中国茶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6.
茶树的种植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的饮茶开始较早,但真正的发展期却在唐朝,宋朝之后逐渐兴盛,茶寮馆肆遍布民间,形成了独特的饮茶习俗和饮茶文化。而日本的饮茶始于8世纪,由日本来华僧人带回传入,其发展具备了本民族的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日本茶道。那么,中国的饮茶文化和日本茶道在本质上和内容上的区别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日本茶道草创与中日禅宗流派关系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丁以寿日本茶道的思想背景是禅门思想,其礼法来源于禅门寺院清规中的茶礼。可以说,日本茶道出自禅宗。茶道体现了茶禅一味,其核心思想是禅。日本的佛教是由中国传入的,日本的茶文化也是由中日佛教徒从中国传入的。日...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传到韩国的饮茶文化,在新罗及高丽时代,极尽繁荣昌盛。在朝鲜王朝时代衰落后,对日本的寂静茶(幽居闲寂地泡茶)的成立,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从《三国遗事》等文献来追寻韩国茶文化的历史渊源。一、前 言在新罗及高丽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从朝鲜时代起因为抑佛崇儒的缘故,饮茶习俗渐渐衰退。所以在韩国也有茶,茶礼、茶道,甚至也影响到日本,在各时代里,引人注目的饮茶习惯,看不出不再流行的迹象。二、茶的传人中国的茶,在新罗的兴德王三年(828年)及朝鲜的高宗二二年(1885年)二次渡海传人。又日本的茶,从192…  相似文献   

9.
王传龙 《农业考古》2020,(2):196-203
陆羽《茶经》对茶道的贡献并不是创新性的,其中所描述的煎茶法,是建立在前代采叶煮羹法与茶饼碾末冲饮法二者基础之上的改良。陆羽在世时的追随者并不广,唐代寺院才是用茶的主力军,而寺院中所流行的是茶饼碾末冲饮法,并非陆羽所创的煎茶法。但饮茶之风由日本求法僧东传日本后,煎茶法却成了当时日本主流的饮茶方式。宋代点茶法兴起,文官集团斗茶之风盛行,僧侣集团则针对如何饮茶形成了一整套的典章规范。两种风气再次传入日本,彼此交互作用,最终催生出了日本灿烂的茶道文化。由于中日在茶道价值取向上的差异,点茶法在明代以后没落,崇尚朴素简易的泡饮法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饮茶方式;日本茶道则在细节的讲求刻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最终演变为一种注重舞台效果与宾主默契的表演。  相似文献   

10.
杨胜男 《农业考古》2020,(2):254-258
日本对中国茶文化的接受,经历了一个从学习、模仿,到自我树立的过程。三谷良朴所撰《和汉茶志》一书,融合了大量中国茶书与日本本土茶文化的内容。他在介绍中国茶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日本茶器的描摹,对珠光等日本著名赏茶家饮茶活动的回顾与总结,来强调日本茶道的本土意识,又将文艺的“体”“用”概念运用到茶文化中,提出了一种以茶礼为外现形式,以雅道风情为内在核心的文艺茶道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茶道五境福建省安市茶业局吴家阔中国茶道结缘於晋代,创立於唐代中期。“茶道”一词,最早见於陆羽好友名僧皎然《饮茶歌·诮崔石君使》诗句:“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到晚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常有...  相似文献   

12.
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余悦 《农业考古》2005,(5):115-129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世界各国的茶和茶文化,追根溯源都与中国密切相关.2005年3、4月间,<江西社会科学>主编余悦研究员应邀到日本讲学和进行茶文化交流,以"儒释道和中国茶道精神"为题作了精彩的演讲,受到热烈欢迎.演讲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道家道教对"茶道"的影响;二、儒家对"茶道"的影响作用;三、佛教思想对"茶道"的影响;四、民众观念对"茶道"的影响;五、中国茶道精神的再认识.中国茶道精神,是和中国的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性格的养成、中国民族的文化特征相一致的.中国茶道精神只是中国民族精神、中国文化精神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这一大的背景下的一个分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状况下,中国茶道精神的走向也必然要进行变化.  相似文献   

13.
谈饮茶     
茶有《茶经》,陆羽并以撰《茶经》而世称“茶圣”。茶之为世人所珍,于斯可以想见。而中国茶叶,很早便远销海外,并与中国瓷器、中国丝绸等进入国外的上层乃至贵族皇室。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极深,日本的所谓“茶道”,我猜想是对于中国士大夫阶层饮茶的讲究加以民族化和发展。据云,英国皇室有饮中国茶的习惯,听说也很讲究。不过,我要说,外国人饮中国茶,也另有自己的习惯,譬如在茶中加牛奶,加糖等。凡此种种,我自己所知也并不多,这里就不必再谈了。饮茶事,往往被视为一种雅致。情况的确如此。单举一事就可知,譬如茶具,就格外重…  相似文献   

14.
据闻,时下日本有些青年人,只因素昧中国茶道文化的历史与现状,竞讹传什么“中国无茶道”。此外,日本茶界也有某些人士,则以为中国茶道先前曾经有过隆盛时期,而今却已然式微了。对于这些说法,我倒是并不感到意外,因为那毕竟是来自国门之外的声音嘛。而我感到意外的则是,咱们国人之中竞也有类似的话语,传播于大庭广众之中:说是我国茶道文化传统非但没有得到“继承、完善而发展、升华,却让它在岁月的流逝中日渐消失”,云云。凡斯种种,大概也算得上是当今茶坛上的一种流行舆论了罢。然而,我这里却要追问——中国茶道是什么?中国…  相似文献   

15.
巩志 《农业考古》2004,(2):35-37,68
中国茶道是饮茶之道,是生活艺术。当代茶圣吴觉农在《茶经述评》中给茶道下的定义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艺术,或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一种生活形态,上升为文化现象时,必须有伦理的、哲学的、思想的等诸种文化因素的渗透、积淀,并凝结为核心和灵魂,茶文化也如此,中国古代即重视茶文化思想的研究与总结。唐末的刘贞亮有“茶十德”之说,当代茶文化专家庄晚芳提出“廉、美、和、敬”的中国茶德,茶文化专家张天福也提出“俭、清、和、静”的中国茶礼。他们都是对中国茶文化思想作总体的归纳和阐发,主要发掘古代文人茶文化的独特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东瀛茶事略说福建省博物馆林蔚文日本是一个饮茶习俗盛行的东方古国,早在中国的隋唐时期,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以及遣唐使和留学僧的大量来唐,当时中国国内早已流行的饮茶习俗不可避免地开始传入日本。从文献记载看,日本圣武天皇的天平元年(729年)就有了饮...  相似文献   

17.
我国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宋代饮茶之风尤盛,在墓葬中留下了丰富的"茶道图",可与文献、实物互证,是考察宋代茶文化的珍贵资料。本文对宋墓"茶道图"进行梳理,剖析其产生背景和表现内容,并力图透过图像,探寻宋人家居饮茶风尚。  相似文献   

18.
凯亚 《农业考古》2006,(5):121-123
凯亚先生近年来连续撰写了几篇批判中国传统茶道的文章,要为传统茶道敲响警钟,并对中国茶道精神进行质疑。这些文章虽然刊登在一些内刊上,颇为引人注目。但因不是发表在公开出版的正式刊物上,故没有学者撰文商榷,凯亚先生也不满足,希望展开论战,以推动中国茶文化研究的深入。为此,本刊特地发表凯亚先生的两篇文章,决定开展有关中国茶道问题的大讨论,诸如中国到底有没有茶道?中国茶道精神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中国茶道精神陈腐了吗?它成了茶产业的发展的绊脚石吗?……以及其他种种相关问题都可展开深入的讨论。欢迎大家踊跃赐稿。  相似文献   

19.
茶的起源及饮茶习俗的全球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的原产地位于中国西南地区,饮茶文化的起源地位于中国西南的四川地区。从以四川为中心的地方性饮料发展成为世界三大无醇饮料(可可、咖啡、茶)之一,茶与饮茶习俗的全球化进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从四川向长江流域及黄河中下游部分地区传播阶段(公元前316年至魏晋南北朝,公元前316年-581年);从长江流域向全中国及亚洲普及阶段(隋唐宋元时期,581-1368年);从中国向全球普及阶段(明清时期,1368-1911年)。茶在传播过程中与传入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其中,日本茶道传承了中国古典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可谓东方饮茶习俗之代表;英式下午茶则将欧洲与英国本土文化带入茶饮之中,是西方饮茶习俗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梁子  谢莉 《农业考古》2005,(4):107-112
唐代茶器具的研究因法门寺地官的重新开启而迈上新的台阶,唐僖宗用以供奉指形佛舍利的一套御用金银玻璃茶器基本反映了唐代宫廷茶道程序,学人们依此套文物为考古参照,对唐代茶具、茶道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有益的成果不仅活跃了学术研究,更为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渐兴起的大陆茶文化增加了浓重的科学和历史的底蕴,使其生机盎然。这些成果中有韩伟先生的《从饮茶风尚看法门寺等地出土的唐代金银茶具》、孙机《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茶具》、廖宝秀先生(台)的《从考古出土饮器论唐代的饮茶文化》、暨远志《论唐代茶文化的阶段性》、布目潮沨先生(日)《法门寺地宫的茶器与日本茶道》、李斌城《唐人与茶》、朱自振《中国茶叶历史概略》、徐殿魁《试述唐代民间茶具》。这些成果为我们确切了解法门寺茶具和唐代茶器很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