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饲料中添加3个不同含量(50、75和100 mg/kg)的喹烯酮来饲养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和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养殖周期为60 d,研究喹烯酮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和抗缺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喹烯酮的对照组相比,添加喹烯酮的实验组中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生长速度加快,死亡率降低,饲料系数下降。当饲料中添加喹烯酮的剂量为75 mg/kg时,其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的生长效率提高最佳(P0.05),饲料系数最低,成活率最高。在75 mg/kg的喹烯酮添加量下,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的抗缺氧能力、血细胞和血红蛋白量均有提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喹烯酮对建鲤和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的作用呈现非剂量依赖性,而且添加75 mg/kg喹烯酮对其抗缺氧能力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建鲤和斑点叉尾鮰养殖中喹烯酮的最适用量为75 mg/kg。  相似文献   

2.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鮰)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璋  姚鹃  陈昌福  谭斌  汪成竹  王绍辉 《淡水渔业》2007,37(3):22-25,33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28 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鮰) 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 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鮰),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鮰) 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选取900尾健康的斑点叉尾鱼回,平均体重(5.00±0.50) g,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I、Ⅱ、Ⅲ和Ⅳ处理依次分别添加维生素E 0、50、100和1 000 IU/kg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5尾.试验期105 d.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添加水平内,维生素E能够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鱼回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和摄饵量(P<0.01).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100 IU/kg时,以上四个指标均达最高,分别为97.78%±0.96%,2.99%±0.50%,163.71%±5.62%和(7 478.00±62.01) g/尾,均极显著高于维生素E添加量为0 IU/kg组(P<0.01);维生素E显著影响斑点叉尾鱼回胃肠道、--肝胰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 or P<0.05).100 IU/kg添加组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分别达(29.33±1.66) U/(min*mg),(196.52±17.28) U/(min*mg),极显著高于0 IU/kg添加组(P<0.01)和显著高于1 000 IU/kg添加组(P<0.05).结果表明,维生素E在一定添加水平内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促进鱼体生长.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敏  汪开毓  张宇  孙挺 《水产学报》2009,33(2):288-294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选取900尾健康的斑点叉尾鮰,平均体重(5.20±0.15)g,随机分成4个处理(I、Ⅱ、Ⅲ和Ⅳ处理依次分别添加维生素E 0、50、100和1000IU/kg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5尾。试验期105d。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添加水平内,维生素E能够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和摄饵量(P<0.01)。当维生素E添加量为到100 IU/kg时,以上四个指标均达到最高,分别为97.78±0.96%,2.99±0.50%,163.71±5.62%和7478.00±62.01 g/尾,均极显著高于维生素E添加量为0 IU/kg组(P<0.01);维生素E显著影响斑点叉尾鮰胃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P<0.01 or P<0.05)。当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为100IU/kg时,胃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最高,分别达29.33±1.66 U•min-1 •mg-1,196.52±17.28 U•min-1 •mg-1,极显著高于维生素E添加量为0 IU/kg组(P<0.01)和显著高于维生素E添加量为1000IU/kg组(P<0.05)。由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维生素E在一定添加水平内能显著提高斑点叉尾鮰消化酶活性,促进此鱼生长,且其适宜添加量为100 mg/kg。  相似文献   

6.
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叉尾鲴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饲料中添加定量的酵母免疫多糖,投喂注射接种了福尔马林灭活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菌苗的斑点叉尾鲴(Ictalurus punctatus),28d后通过测定供试鱼的增重量、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溶菌酶活性、谷丙转氨酶活性(SGPT)、血清总蛋白含量、白细胞吞噬活性以及活菌攻毒后的免疫保护率(RPS),探讨了酵母免疫多糖对受免斑点又尾鲴免疫应答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用添加200.0mg/(kg·d)酵母免疫多糖的饲料投喂受免斑点叉尾鲴,不仅可以使受免斑点叉尾鲴对灭活嗜水气单胞菌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增强抵抗嗜水气单胞菌人工感染的能力,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长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甘露寡糖对斑点叉尾鮰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辨非  徐海 《渔业现代化》2010,37(3):34-36,47
在水库中选用8个网箱进行斑点叉尾鮰的养殖试验,网箱分为试验箱和对照箱2个组,每组设4个平行.在试验组的斑点叉尾鮰饲料中添加甘露寡糖进行投喂,甘露寡糖添加量为鱼体重的0.15‰,对照组不添加,试验时间60 d.结果表明,试验组斑点叉尾鮰成活率为94.51%,对照组为87.01%,高出7.5个百分点.随着投喂时间的延长,试验组斑点叉尾鮰的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至试验结束时的第55~60天,死亡率比对照组的同一时间段下降了10倍;试验组斑点叉尾鮰体重的增加比对照组快16.5%,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鱼回鱼养殖技术,促进峡江县鱼回鱼产业化发展,我们于2 0 0 4年在江西省峡江县鱼种场利用美国大豆协会80 :2 0池塘养殖模式和全植物性蛋白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了斑点叉尾鱼回夏花养至鱼种的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三口试验池塘中斑点叉尾鱼回经过10 9d饲养后平均体重从1.0 7g长到38.81g。鱼的总产量为16 15 .4kg ,平均成活率为86 .8%。三口池塘饲料的平均系数为0 .96 ,净收入为16 46 .0 5元/亩,投资回报率平均为6 2 .3%。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养殖模式,采用优质饲料,是实现健康养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将淇河鲫(Carassius auratus)随机分为 4 组, 分别以普通饲料、黄芪多糖添加量为 500 mg/kg、1000 mg/kg、 1500 mg/kg 的饲料进行投喂, 42 d 后检测其生长性能、脏器指数和肝脏抗氧化酶活性(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攻毒后淇河鲫的存活率。实验结果显示, 不同剂量的黄芪多糖可显著(P<0.05)增加淇河鲫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 黄芪多糖添加后淇河鲫肾脏指数和脾脏指数无变化, 仅 1000 mg/kg 黄芪多糖添加组肝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黄芪多糖能显著增加淇河鲫肝脏 SOD、 CAT 和 GPx 活性, 降低肝脏 MDA 含量(P<0.05); 不同剂量黄芪多糖添加后均可提高淇河鲫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的存活率, 且 1000 mg/kg 添加组抗菌效果最好, 96 h 后淇河鲫存活率为 75%。上述结果表明, 黄芪多糖可促进淇河鲫生长, 增强其抗氧化能力, 从而提高其抵御细菌感染的抗病力。综合分析和评估, 在水产养殖淇河鲫幼鱼饲料中黄芪多糖适宜添加量为 1000 mg/kg, 可有效防控鱼类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密西西比大学水产养殖中心的科研人员将筛选出来的斑点叉尾鱼回USDA 10 3品系与当地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进行了生长、饲料效率、鱼片产量以及肉质比较。所用饲料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2 6%、2 8%和 3 2 %。试验鱼规格为 3 2 .5g/尾和 47.3 g/尾 ,分别放养到 2 4个 0 .0 4hm2 的土池中 ,密度 185 3 0尾 /hm2 。每天进行饱食投喂 1次 ,养殖 5~ 10个月。测定结果摄食这 3种饲料的USDA10 3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 ,其增重率和饲料利用率均高于密西西比品系的斑点叉尾鱼回。组织分析测出 ,USDA10 3斑点叉尾鱼回内脏的脂肪含量低、鱼…  相似文献   

11.
一、斑点叉尾鱼回品种介绍斑点叉尾鱼回,原产于美洲,该鱼由于具有生产快、适温范围广、抗病力强、肉嫩味美、易于加工(无肌间刺)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养殖业主、加工厂的欢迎。斑点叉尾鱼回的三大优点:肉质细嫩,味鲜美,富含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摄食颗粒饲料,饲料系数低(1.3-2.0),适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无肌间刺,适于机械加工,宜作快餐原料。二、中国斑点叉尾鱼回产业的基本情况1、斑点叉尾鱼回养殖情况目前斑点叉尾鱼回养殖已推广到广东、广西、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斑点叉尾鱼回年产量为10万吨左右,以池塘养殖为…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利用美国大豆协会的小体积高密度网箱养殖模式和豆粕型饲料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江进行了斑点叉尾鮰从鱼种至成鱼的养殖示范试验。斑点叉尾鮰鱼种放养在5个1m3的网箱中,放养密度为400尾/m3。经166天饲养,斑点叉尾鮰从91g/尾长到了658g/尾。试验所用饲料为蛋白质32%的全植物性蛋白源豆粕饲料,平均饲料系数为1.76:1。养殖斑点叉尾鮰的平均毛产量为185kg/m3,成活率70%。该养殖试验受到了洪水、高温和河水中高泥沙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目的是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鱼回)鱼种至成鱼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斑点叉尾(鱼回)鱼养殖效益,(鱼回)鱼产业化发展.本试验采用池塘80:20养殖技术模式,整个养殖过程不换水,只是适当补充被蒸发的池水,养殖密度合理,与其他养殖模式相比,养殖效益更高.养殖饲料选用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豆粕型饲料配方,委托浙江嘉兴普瑞纳饲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浮性颗粒饲料.  相似文献   

14.
在草鱼饲料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选用体重为(56.25±2.26) g/尾的健康、体重相近的草鱼420尾,随机分成4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0mg/kg,300mg/kg,400mg/kg,500mg/kg。试验期49天。研究结果显示,在草鱼饲料中添加天蚕素抗菌肽可提高草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肥满度及成活率,综合各项指标,建议添加量为500mg/kg。  相似文献   

15.
王爱凤 《水产养殖》2009,30(2):34-35
斑点叉尾鲴俗称沟鲶、河鲶、美洲鲶,原产于美洲,1984年湖北省率先从美国引种,经20多年的试验、推广、养殖,今已成为我国淡水鱼类引种、养殖和加工出口最成功的品种之一。2007年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将斑点叉尾鲴的人工苗种繁育工作列为2007年度重点项目,由福建省淡水研究所和建瓯市鱼种场共同承担。2007年初在建瓯市鱼种场引进美国斑点叉尾鲴原种亲鱼1200尾,雌鱼平均体重2.15kg,雄鱼平均体重2.25kg,年龄4龄。经一年多培育,2008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产卵结束,人工孵化也于7月初结束。由于斑点叉尾鲫具有特殊的繁殖习性,因此它的繁殖方法与其他鱼类有较大的不同。现结合生产实践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斑点叉尾■,又名沟鲶。原产于美洲,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淡水名贵养殖品种。笔者于1998、1999年进行了该鱼的池塘养殖试验并取得成功。现将本人养殖该鱼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池塘选择 养殖斑点叉尾■的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场所建造。经验表明,斑点叉尾■正常生长要求的溶氧为3mg/L以上,溶氧大于5mg/L时生长良好,溶氧低于5mg/L时生长缓慢,饲料系数大。因此,进排水不便的池塘需配备增氧机,否则不宜养殖该鱼。池塘底质以壤土为好,养殖水深1.5~2.0m。 二、放养前准备 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斑点叉尾鮰无公害健康养殖模式,提高鮰鱼养殖技术,促进峡江县鮰鱼产业化发展,我们于2004年在江西省峡江县鱼种场利用美国大豆协会80:20池塘养殖模式和全植物性蛋白豆粕型膨化浮性饲料进行了斑点叉尾鮰夏花养至鱼种的示范试验,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三口试验池塘中斑点叉尾鮰经过109d饲养后平均体重从1.07g长到38.81g。鱼的总产量为1615.4kg,平均成活率为86.8%。三口池塘饲料的平均系数为0.96,净收入为1646.05元/亩,投资回报率平均为62.3%。试验结果表明,设计合理的养殖模式,采用优质饲料,是实现健康养殖,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斑点叉尾Ictaluruspunctatus去年整个北美地区斑点叉尾烟产量近洲万吨。该鱼原产于美国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中,目前在美国东南部养殖较为普遍。由于投喂较便宜的饲料即可使该鱼快速生长,而且肉质极佳,在近20年内斑点叉尾烟养殖发展迅速,产量也大幅增加。在美国供养殖的斑点  相似文献   

19.
斑点叉尾鮰实用养殖技术(五)商品鱼的养殖斑点叉尾既可在池塘中养殖,也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大水面放养,同时也是流水、网箱及工厂化等集约化养殖方式的重要品种。我国目前斑点叉尾的商品鱼养殖仅限于池塘和网箱两种养殖方式。一、池塘养殖斑点叉尾池塘养殖方法分主...  相似文献   

20.
2005年垦利县海洋与渔业局和永安镇人民政府在永安镇一村共同实施了“斑点叉尾鮰池塘高产高效养殖技术”试验项目。4月3日放养鱼种,10月28日测产验收,13340m2池塘共计产鱼10117kg,其中斑点叉尾鮰7160kg、平均规格0.50kg/尾,鲢鱼2957kg,规格0.62kg/尾。每667m2产斑点叉尾鮰358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