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杉木-厚朴混交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建瓯顺阳溪东村15年生杉木-厚朴人工混交林及杉木纯林为研究对象,对林下植被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变化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厚朴混交林有林下植被35种,杉木纯林仅21种;混交林分中出现喜光物种,且优势地位明显上升,杉木纯林的优势种以阴生物种为主.混交林中灌木、草本和层间植物物种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高于杉木纯林,在各林层中从大到小依次表现为灌木、草本、层间植物.杉木-厚朴混交林可明显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显著提高林下植物的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林内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广西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针阔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为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管理保护、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重要值、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E)和Simpson指数(D)等指标,分析细叶云南松林植物多样性;采用扩散系数(Di)、聚集指数(Ci)、平均拥挤度(m*)、Green指数(Gi)、聚块性指数(Pai)和聚集强度(Pi)等指标,分析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桂西北细叶云南松林的植物多样性格局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种群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22个优势种服从聚集分布,少数种群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结论]广西雅长林场细叶云南松针阔混交林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林内环境荫蔽,不利于幼苗天然更新及幼树生长,适当进行人工抚育可促进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不同生境地表蚂蚁多样性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Ⅰ)、牛筋条-黄荆林(Ⅱ)、余甘子-明油子灌木林(Ⅲ)、新银合欢+桉树混交林(Ⅳ)、桉树林(Ⅴ)、新银合欢林(Ⅵ)、多树种混交林(Ⅶ)、印楝林(Ⅷ)、云南松林(Ⅸ)等9种不同生境地表蚂蚁群落的多样性。采集标本29 730头,隶属于5亚科20属46种。各试验地地表蚂蚁群落个体数量46-12 091,物种丰富度4-29,优势度水平0.191-0.77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597-2.250,均匀度指数0.181-0.791,Jaccard相似性系数0.033-0.697。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多样性排序为Ⅰ>Ⅲ>Ⅷ>Ⅶ>Ⅸ>Ⅴ>Ⅱ>Ⅳ>Ⅵ。通过聚类分析,9种生境地表蚂蚁群落可分为干热性群落、喜热性群落、偏湿性群落及湿性群落。自然植被类型的蚂蚁群落均以臭蚁亚科占优势。人工植被中的云南松林大头蚁占优势,生态恢复状况良好;其余人工植被的恢复状况尚无法评价。  相似文献   

4.
群落结构与植物多样性研究对于植被恢复和植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铜陵叶山天然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其内设置1.8 hm2(150 m×120 m)的大样地,对样地所在的植物群落的结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有33科、43属、52种植物。乔木层优势树种为麻栎,伴生树种有青冈栎等,落叶阔叶树林木株数、断面积占大样地林木株数和断面积的比例以及重要值之和均大于常绿阔叶树,该群落具备了北亚热带低山常绿落叶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乔木层林木直径(大于5 cm)分布呈偏左正态分布,表明该林分具有同龄林直径结构特点。灌木层优势植物种为溲疏,亚优势种有青冈栎等;草本层优势植物种为半岛鳞毛蕨。分层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生态优势度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灌木层有多种乔木层的幼苗和幼树,乔木层和灌木层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用典型抽样法,对武汉东湖太渔山植物的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东湖太渔山18个样方中统计共有30科41属47种植物,其中乔木20科26属29种,灌木11科11属12种,草本5科6属6种;乔木中植物重要值最高的为樟树和马尾松,灌木植物重要值最高的为小蜡和山茶;植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与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Pielou指数)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红枫湖库区植被群落的现状,进行样地调查,分析植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调查区域内共有植物170种,隶属于78科146属;根据乔木层重要值计算及结合群落优势种组成,将区域内植被划分为亮叶桦林、马尾松林、翅荚香槐林、暖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7种主要类型;径级结构方面,各群落小径级林木(2.50~7.49 cm)占据优势;通过Gleason多样性指数的计算,落叶阔叶混交林的多样性指数是最高的,针阔混交林其次,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最低;油茶是灌木层中的绝对优势种,应作为人工干预采伐的林木,促进其他树种的更新。该研究可为该地今后开展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公益林建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居住区中植物配置及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对融科东南海居住小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对空气清洁度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小区共有植物38科57属75种;植物群落中乔灌比越大,灌木和地被的多样性指数越低,而落叶乔木比例越大,其中下层植物多样性越高。Gleason指数表现为:乔木(1.609)灌木(1.511)地被(1.457);香农-维纳指数表现为:乔木(2.024)地被(1.900)灌木(1.887);Pielou指数表现为乔木(0.898)地被(0.874)灌木(0.859)。样地平均空气洁净度为0.197,等级为E2级,植物群落中乔灌比越大,其空气洁净度越高,落叶乔木比例越大,其空气洁净度降低;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指数与空气清洁度呈正相关变化,灌木和地被层植物多样性指数与空气清洁度呈负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生态型校园道路绿地建设提供参考,利用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频度作为道路绿地植物群落测度指标,结合群落生态学方法,对广西柳州市3所高校校园道路绿地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44种,隶属32科41属,其中,常绿乔木占86.2%,落叶乔木占13.8%,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广西工学院道路绿化树种有28种,隶属23科26属,其中,常绿乔木占73.7%,落叶乔木占26.3%,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顺序均为乔木层>地被层>灌木层;柳州师专道路绿化树种有22种,隶属18科2属,其中,常绿乔木占9.7%,落叶乔木占8.3%,丰富度指数顺序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多样性指数顺序为灌木层>乔木层>地被层.结论:适当增加落叶乔木树种的应用,优化乔灌合理比例,丰富灌木、地被层植物多样性,是提高校园道路绿地植物群落季相变化、层次感、稳定性和生态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为保护公园绿地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根据金银湖公园植物多样性植物现状,制定实地调查等方案,利用现有资源对武汉市金银湖湿地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进行调查。调查选取8个样方,利用典型样方法,实地踏查,记录样方内植物的情况。并计算出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频度以及重要值指数。研究发现:全园植物共61科102属120种。其中乔木26科42属49种,灌木23科29属32种,草本21科32属36种,竹类1科2属2种,藤本1科1属1种。Pielou均匀度指数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乔木层灌木层;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说明公园中草本层均匀度高,乔木层物种丰富高,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均较差。栾树为公园乔木层的优势树种,是武汉市优良的园林乡土树种,建议在武汉市各大公园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帽峰山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10000m^2样地的帽峰山次生林群落共有维管束植物195种,分属于79科144属。群落的区系组成以热带、亚热带的科属为主,种类丰富但亲缘关系较为疏远,群落外貌终年常绿,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结构等层次,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3.30,均匀性指数为0.43,生态优势度为0.07,乔木层立木以低龄种群在群落中占优势,若能减少人为干扰破坏,加强培育,群落将向地带性典型植被类型演替。  相似文献   

11.
依据野外样方调查数据,对广东省清新白湾自然保护区石灰岩地区植物组成及多样性进行研究,用Margale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其物种组成与结构。结果表明:在12个面积为100m2的调查样方中,共记录维管植物57种,隶属41科50属;数量优势科为桑科、芸香科、蔷薇科、樟科、豆科、壳斗科、马鞭草科和莎草科;物种的丰富度指数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Simpson指数表现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Shannon指数则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均匀度指数为灌木层表现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12.
广西千家洞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福建柏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个物种多样性指数对广西千家洞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Dunn)Henry etThomas)群落进行物种多样性测定,系统地分析了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外貌、演替等。研究结果表明: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共有维管束植物81种,隶属40科,51属。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76.54%),是典型的亚热带针阔混交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高,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关系: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整个群落的丰富度F高达3.7998;Simpson指数D为0.8327,Shannon-Wiener指数H为1.9384;基于Simpson指数的均匀度指数JS为0.8443,而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均匀度指数JSW为0.9130。从植物区系上或结构上来看,目前这个群落已经稳定,属于亚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13.
茂兰自然保护区旅游景点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开发茂兰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更好地保护植物多样性提供参考依据,调查了茂兰自然保护区石上森林、水中林和九洞天3个旅游景点的植被种类,计算分析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结果表明:景区植物共74科152属257种,其中,乔木有32科52属71种,灌木50科94属148种,草本有27科37属53种,蕨类有7科12属20种;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都没有明显的优势种,群落以落叶树种、纸质叶和高位芽植物为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较高,结构复杂稳定。  相似文献   

14.
南通濠河滨水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造滨水绿地植物景观,发挥其生态功能,以南通濠河滨水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抽样法,通过对各绿地植物组成以及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样地27个样方共有植物52科93属118种,三处不同类型滨水绿地植物丰富度Gleason指数、多样性Simpson指数、均匀度Pielou指数均为乔木层灌木层地被层水生植物,生态型滨水绿地乔木层的三种多样性指数中均最高,灌木层的Gleason指数最高;游园型滨水绿地地被层及水生植物的3种多样性指数中均最高,灌木层在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中最高;广场型滨水绿地各层次植物多样性参数均最低。  相似文献   

15.
不同造林模式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造林模式下桉树人工林的植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与林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为探寻桉树人工林科学合理的栽培模式及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大青山林区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的样地调查法,在5种造林模式的桉树林地(桉树纯林、桉树×降香黄檀、桉树×望天树、桉树×格木和桉树×红椎混交林)中各设置6块样地,每块样地大小为20 m×30 m,对各样地3个小样方(5 m×5 m)内植物群落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组成、重要值、多样性指数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5种造林模式的桉树人工林中共出现植物42科68属76种,其中15种灌木和18种草本植物占据优势地位。不同造林模式的桉树人工林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桉树×望天树(10种)、桉树×格木(11种)和桉树×红椎(10种)混交林的灌木优势种类明显多于桉树纯林(6种)、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7种),而草本植物优势种类在不同造林模式桉树人工林间差异不明显,均介于12~14种。5种造林模式的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均匀度指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灌木层表现为桉树×望天树、桉树×格木和桉树×红椎混交林大于桉树纯林、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在草本层则与之相反。林分环境因子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大,特别是林分郁闭度和土壤含水率对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不同造林模式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综合比较认为桉树与望天树、格木和红椎混交造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揭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方法  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15 a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群落、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群落等植物群落和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  结果  ①不同恢复群落内,共发现维管植物60种,隶属于20科49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②4种人工恢复群落中,清香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③4种人工恢复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均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④4种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  结论  红河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恢复群落中,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相比,人工恢复群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但不能快速恢复土壤养分。图2表3参3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泰山3种类型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的垂直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1)刺槐侧柏混交林下灌木层的高度、盖度及草本层高度为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次之,刺槐纯林最小;草本层的盖度表现为刺槐油松混交林>刺槐侧柏混交林>刺槐纯林。(2)刺槐纯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小,而均匀度指数最大;刺槐油松混交林除灌木层的Simpson指数较低外,其丰富度指数、草本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高于刺槐侧柏混交林。(3)建议营建混交林以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闽北丘陵地区不同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方法]以2种不同的杉木人工林(杉木纯林、杉木米槠混交林)林下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灌木层、层间层、草本层的组成及多样性。[结果]杉木米槠混交林灌木层植被共41种,层间层12种,草本层10种;杉木纯林灌木层有21种,层间层6种,草本层12种。[结论]杉木米槠混交林多样性指数高于杉木纯林,发展针阔混交林套种模式有利于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小陇山林区金矿废弃地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恢复植被为对象,采用样方法对草本层植物进行了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人工植被恢复下草本层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金矿废弃地共出现草本植物17科44属52种,其中菊科15属21种,豆科5属6种,蔷薇科4属4种,伞形科4属4种,这4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总体表现为单属单种植物较多;2)群落中水蒿、牛尾蒿、紫花苜蓿、大火草重要值(IV)表现最高。不同人工植被恢复措施,均能形成植被,各群落物种Simpson指数(D)和Evenness均匀度指数(E)变化不大;3)不同恢复年限油松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R) 、Evenness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与油松林龄增长一致,表现在5 a时多样性指数随油松林龄增加而增大,10 a时随油松龄增加而减小;4)人工建植日本落叶松+刺槐和油松+云杉,能够增加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是金矿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的有效措施。研究结果为林区矿山废弃地植被可持续经营管理和植被恢复物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格尔木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的数据调查,对天然沙地植被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群落物种组成和生长特征,测定植被重要值、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等。结果表明:1、记录到的植物种类有80种,分属24科,55属。其中以柽柳和唐古特白刺灌木为主,草地植被型以芦苇群落为主。柽柳、枸杞、白刺是该区盐碱沼泽地、退化草地、半固定沙地优势灌木物种,柽柳最具代表性。2、该研究区植物群落普遍较少,物种多样性较小。组成以灌木群落为主,草本群落次之,仅有胡杨纯林为乔木群落。柽柳占有较高的重要值比例,是灌木层的绝对优势树种,草本层中芦苇体现出群落优势种较为明显的局面。3、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草本层。灌木盐碱地群落以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值(J)大小排序,其顺序为:群落三(大叶白麻+柽柳+枸杞)群落二(白刺+柽柳)群落一(柽柳纯林),草本中芦苇相较于其余6种植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