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现代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对生态景观营造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提升城市彩色生态景观营造水平,确保其营造状况及效果的良好性,则需要充分考虑彩叶植物的应用,且将相应的应用研究工作落实到位,为现代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基于此,对彩叶植物的应用与城市彩色生态景观的营造进行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园艺》2020,(1):88-90
在城市滨水区景观营造中,植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形象以及滨水景观建设中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植被景观的分析和总结,提出在不同环境中如何运用植物与相应的科学合理搭配的原则,在艺术美学原理的指导下,为滨水区景观植被的色相搭配、层次选择、配置方法提出了建议,做到四季有景可赏,以期为都市滨水植被景观的设计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3.
城市发展伴随着生态恶化,为调和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冲突,广东省为绿化美化广东开展"四江流域"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生态景观林带营造工作,打造广东生态旅游名片。实现生态林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融合。本文就生态景观林带营造设计技术应用提出一些肤浅探讨,以期推动生态景观林带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滨水区公共空间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珂  陈燕  李大鹏 《广西园艺》2008,19(2):35-37
阐述了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概念及特征,确立了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滨水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寒地城市滨水区域景观功能的状况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日益被人们重视。文章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寒地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干扰因素,并对滨水区的植物群落、人工设施、地域人文等多方面进行研究,阐述了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措施,以期构建适合寒地城市河流有序发展的预案。  相似文献   

6.
建设生态绿化型河道,可以打造美景的水域,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河道风景,提高城市生态质量,打造城市高品质的生活,提升城市的形象。先从河道整治新理念出发,进而研究河道治理应该遵循的原则,然后论述生态景观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使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既满足了防洪要求,又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建设是指营造或改造原有滨水环境来稳定和保证整个城市的生态平衡,以呼应现代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景观生态规划的迅速发展和合理应用,为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运用生态性原则与景观规划的理论,探究了滨水区的景观规划,为致力于滨水区的规划者和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要点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内容的同时,总结出现阶段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营造的常见问题,包括成熟应用的植物种类较少、岸边植物的生态景观作用被忽略、植物种间搭配不合理以及冬季水生植物的生态及景观效果欠佳等问题。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改善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的营造现状,指导后续人工湿地的植物景观营造,提升城市人工湿地植物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9.
城市滨水区是水域与城市的过渡空间,有着良好规划设计的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美好的地方。随着城市滨水区功能的多元化,滨水区的夜间使用率激增,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光源单纯的功能性照明,开始要求照明光源的景观性、特色性与绿色性。文章从城市滨水区域这一景观类型出发,基于其区域特征和设计原则,提出滨水区景观照明设计思路,并结合杭州运河沿线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实例,探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照明设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城市滨水区是水域与城市的过渡空间,有着良好规划设计的滨水区往往是一个城市景色最美好的地方。随着城市滨水区功能的多元化,滨水区的夜间使用率激增,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光源单纯的功能性照明,开始要求照明光源的景观性、特色性与绿色性。文章从城市滨水区域这一景观类型出发,基于其区域特征和设计原则,提出滨水区景观照明设计思路,并结合杭州运河沿线景观照明规划设计实例,探讨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照明设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刘志刚 《中国园艺文摘》2012,(5):116-117,14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许多原本属于郊野的河流演变为城市的中心区域;随着河流污染日益严重、河流面积不断被城市建筑挤压,河流的综合治理成为关注的焦点。怎样把握滨水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挖掘城市滨水空间的优势、创造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滨水景观、实现水、城、人居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重要课题。本案以岳阳王家河风光带一期工程的景观规划设计为例,进行有益地探索。  相似文献   

12.
来朝旭 《现代园艺》2012,(10):120-121
城市滨水景观区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滨水区景观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和城市空间系统规划的重要部分。本文以山西新绛新城区滨水景观设计为例,旨在研究有关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及人性化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3.
橘子洲滨水景观处理艺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橘子洲滨水区的景观处理是整个橘子洲景区景观处理中的一个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如何将滨水区域景观与城市、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构造生态式景区,营建动态景观,是我们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吴迪 《中国园艺文摘》2012,(5):111-112,F0002
城市空间的发展和活力,与其滨水景观空间上的生态环境、人性化设计及其艺术品位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对其环境的改造是极其重要的。文章从城市滨水空间绿化设计的原则、应用、生态湿地等角度,论述滨水景观绿化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对滨水空间的绿化设计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5.
赵凤义 《中国园艺文摘》2011,27(12):68-69,29
结合新乡市绿化建设实际,分析城市园林绿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园林绿化要遵循的生态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做好城市绿化的总体规划和布局;科学配置,合理做好乔、灌、草的搭配;遵循植物昼夜生长发育交替的规律,减少强光污染。并就如何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刘海平 《现代园艺》2011,(11):96-97
城市滨水景观具有特殊性,而园林设计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不能仅仅停留在美学角度的"风景如画"上,应该从更深、更广的层面去理解和把握,特别是要从景观生态的角度,从人与自然共生的角度去分析,其中的关键是要重视城市滨水景观园林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游憩功能。生态园林强调发挥生态、社会、美化等综合功能,注重生态效益,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从"自然的"和以生态为中心着手,用环境保护的最新成果去指导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浅论城市滨水区域的生态驳岸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当前城市滨水区域的传统驳岸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特色生态驳岸的内涵、形式及适用范围,并以成都市活水公园为例分析了驳岸设计应结合地域环境、自然、人文等特点,设计出具有特色的生态驳岸,使其成为城市滨水景观带上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相似文献   

18.
根据山西省沁源县城区总体规划对丁城渠景观带的定位以及丁城渠的现状条件,以生态修复和景观生态学为理论基础,从该项目的设计理念和依据、设计原则、总体规划设计布局、功能分区以及专项设计5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该规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沁源县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还是沁源县实现建设国家园林县城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水系设计中,滨水堤岸植物的合理选择及河岸原生植物的保护,是城镇环境森林化、生态化的重要途径。洞桥镇作为一个自然资源保护良好的山区城镇,如何开展对滨水堤岸植物的选择和规划设计,将对该城镇水系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洞桥镇河岸水系现状,提出了几种堤岸植物的种植形式,并对堤岸景观设计提出具体工程方法。  相似文献   

20.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is the foundation of maintaining urba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health. Identifying and managing ecological (connectivity) networks can help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urban ecosystem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cluster effect in the ecological network caused by the imbalance in connectivity strength between habitat patche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in-depth restoration of ecological network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typical urban area, Shenzhen, was used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important habitats in the city based on the focal species and to identify an ecological network. Habitat patch clusters in the ecological network were explored based on random walk network community detection. These are clusters of closely connected habitat lands. Finally, we analyzed existing urban policie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lusters and the points to be repaired in the networ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50 ecological corridors connected 39 habitats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further formed seven habitat patch clusters. Most of the clusters were well-protected by existing policies. Nineteen barrier point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the clusters, and their restoration helped strengthen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clusters. This study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urb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