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3  
当前 ,我国生态安全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论述了生态安全的含义和特点。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区域生态承载力 ,保证生态安全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和计算方法对甘肃省1996-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和人均生态赤字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并通过灰色GM(1.1)预测模型,对甘肃省2015年、202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1)甘肃省1996-2009年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大,由1.3835hm2增长到2.2973hm2。人均生态承载力变化不明显,存在生态赤字,且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由1996年的0.4256hm2增加到2009年的1.3515hm2。2)人均生态承载力基本维持在0.9213hm2-0.9579hm2之间,呈缓慢下降的趋势。3)生态赤字逐年扩大,以年均11.46%的速度快速增长。4)预测表明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3.4732hm2/人,2020年将达到4.7153hm2/人;生态赤字在2015年扩大到2.5355hm2/人,2020年为3.7759hm2/人。针对甘肃省生态现状,建议提高农业单位产量,改善工业发展模式等,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足迹的吉林省生态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运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对区域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的观点,并对吉林省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生态足迹为1.805975hm2/人,可利用的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663971hm2/人,前者是后者2.72倍,表现为较强的脆弱性。其中,化石燃料的用地需求为1.041998hm2/人,占总需求的57.7%,超出了总的生态承载能力,城市生物资源消费产品的生态足迹为0.464208hm2/人,农村生物资源消费的生态足迹为0.431932hm2/人,前者略高于后者。另外,根据吉林省生态脆弱性的评价结果,提出了本区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足迹的具体措施。最后,总结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优势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疆近十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在阐述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模型基础之上,设计了区域生态足迹计算方法,对新疆2001-2007年共7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人均生态足迹由1998年的2.5957hm2逐年增加到2007年的4.0551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由3.1270hm2逐年减少到2.8266hm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呈现反向发展趋势。这十年来,新疆由生态冗余状态转变为生态赤字现象,目前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5.
浑善达克沙地生态治理与沙地生态畜牧业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浑善达克沙地是干旱——半干旱区域的一个独特的天然草地。在漫长的过度利用中,因其沙地生态的脆弱性和自然畜牧业经济的掠夺性而趋于活化。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自然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治理浑善达克沙地,建立一种生态畜牧业来解决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沙地资源就能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干旱区生态需水量估算与退化生态重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概括、总结干旱区生态需水量的概念体系基础上 ,对民勤不同水平年生态需水量采用阿维里扬诺夫方法作了初步估算 ,结果表明存在其他用水挤占生态用水的情况。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 ,节水治污、跨流域调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合理利用分配水资源是民勤今后发展的惟一出路。并以此为基础 ,提出民勤退化生态的重建 ,将民勤分为三个区 ,对不同分区的生态重建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资产与区域生态安全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晶  任志远 《干旱区研究》2007,24(3):369-374
在GIS支持下,通过测定陕北黄土高原植被生产和生态调节的物质量及生态资产价值.结果表明:①通过计算,陕北黄土高原每年的生态资产总价值为7.00×1010元,其中释放氧气的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29.51%;土壤保持价值最小,占总价值的1.5%.而就植被类型而言,果树的生态价值最高,占总价值的43.89%;最小是沼泽,占总价值的0.4%.②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生态学的结合,对陕北黄土高原的生态资产进行定量测量,并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绘制了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资产价值空间分布图.③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程度为0.45,处于生态不安全状态,负荷超载,要狠抓生态建设.④针对陕北黄土高原环境现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安市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本文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3个概念,并将其作为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该方法对西安市1978—2003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市人均生态足迹由1978年的1.0517hm2逐年增加至2003年的1.4419 hm2,而实际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波动在0.3182(0.2759—0.3539)hm2左右,人均生态赤字从1978年的0.712 hm2增至2003年的1.166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978年的1.38逐年增至2003年的4.21,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从0.47增至0.66,生态经济协调指数由0.34降低为0.16。说明西安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生态环境处于极不安全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很差。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流域生态补偿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量评价流域生态风险是维护生态系统健康、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流域水资源时空变化直接制约着流域尺度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也蕴含了生态风险的程度及状况。从引起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风险的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状况出发,选择地表水矿化度、地下水埋深、大风和沙尘暴日数、NDVI指数、水利基础设施密度等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并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定量评价表明,塔里木河干流上、中、下游的生态风险量化值分别为2.25,2.7,3-4.2,生态风险程度上游小于中游及下游。明确生态风险与生态补偿主体的关系、拓展生态补偿的思路与途径、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且末绿洲地处塔里木盆地东南缘生态脆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水稀少,蒸发剧烈。且末绿洲得益于车尔臣河浇灌,形成历史悠久的灌溉农业。近年来,由于人口剧增、大量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土壤盐渍化以及自身的自然灾害严重地困扰着且末绿洲及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根据且末绿洲实地考察、历年统计资料及生态环境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技术、水文地质调查等手段对该地区绿洲规模动态变化进行了剖析。根据适宜的生态需水研究方法计算出且末生态需水量为3.014×108m3。因为生态需水量与可利用水资源量在数值上非常接近,即表明没有多余的水资源可用来进行绿洲扩建。所以必须规范且末绿洲的用水,集约利用水资源,尽量恢复未完全破坏的生态环境。这对且末生态环境的保护及维持绿洲生态稳定性,进而协调经济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合理配置,促进且末生态性节水性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自然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草场日益退化,经济系统功能低下等是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退化的主要表现。西部地区生态经济系统的退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依据生态恢复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原理,以国家宏观政策为基础,健全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协调适宜于生态经济发展的人地关系;以植被恢复和水资源的安全保障为核心,大力发展优势生态产业是西部地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宁夏盐池县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荒漠化过程典型的宁夏盐池县为研究区,运用生态足迹方法评价了该区的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10a间盐池县人均生态足迹从1.72hn2增加到3.68hm2,生态承载力从2.02hm2减少到1.74hm2,到2007年人均生态足迹是人均生态承载力的1倍多,生态系统处于强不安全状态.其中耕地足迹、草地足迹和化石能源足迹是构成...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生态足迹法模型计算了榆林市1995~2004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榆林市人均生态足迹由0.5274 hm2上升至0.8066 hm2,增长率达52.95%,生态足迹构成变化显著;生态承载力由1.0065 hm2降至0.7560 hm2;生态盈余由0.4791 hm2降至0.0388 hm2,2002年出现生态赤字并不断上升,处于弱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分析发现:榆林市生态赤字非人均消费过高,而是由于区域生态供给能力薄弱、人口超载、资源利用效率低和土地利用处于转型期所致。依据生态供需变化特征和原因分析,提出榆林市生态重建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耕地单产,发展高效林草业,治理"三化土地";区外调入资源,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集约利用土地,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6.
<正>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加快生态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国家水资源战略安全,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送,是党和国家赋予郧阳区的历史重任。建设生态郧阳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基础,生态农业的发展要靠生态植保的技术支撑。在建设生态郧阳区的大背景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优质、高产、高效、生态"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植物保护工作与"农业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密切  相似文献   

17.
生态足迹是一种定量测算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的方法。应用生态足迹理论,采用相关的计算方法,对喀什地区2000-2009年的生态足迹动态过程以及生态安全现状进行了计算并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喀什地区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按传统发展模式,喀什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在2016年将达到2.86 hm2,是2000年的14倍;喀什地区各县市的生态足迹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农牧业产品消费持续增高是生态足迹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生态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宁夏中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认为这一地区城镇发展不应延续我国许多地区“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提出了地区应该在城镇化发展的初期,利用各种城镇发展有利时机和宁夏生态移民的过程中走一条“生态城镇化”的发展道路,并初步探讨了宁夏中部地区生态城镇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态资产是能够为人类带来效益和提供服务的生态系统,评估生态资产变化可以从客观上了解生态保护效果。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区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敏感,人类活动强度大,是21世纪以来生态保护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核算湟水流域生态资产的存量与流量,全面分析流域生态资产特征及其变化,以探究生态保护效益。结果表明:(1)2020年湟水流域生态资产综合指数为30.98,高于青海省平均水平,生态资产流量价值为1.07×1011元;2000—2020年生态资产质量整体提升,流量价值增益343.11%。(2)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资产增益影响力大。(3)流域内生态资产稳步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生态资产空间分异显著,局地生态保护压力依然很大。该研究对掌握湟水流域生态状况、指导生态资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北地区生态可持续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的生态可持续状况对于稳定生态环境,改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传统生态足迹模型(EFM)中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文中对原有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对西北地区2012年生态可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人均生态足迹为2.90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为2.18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0.72hm2/人,整体的生态结构不合理,处于不可持续状态;2)西北地区各省区的生态足迹差异明显,除青海和新疆为生态盈余外,其它省区均为生态赤字,其中陕西最大,甘肃最小;3)西北地区生态适度人口为0.74×108人,实际人口与生态适度人口的比例是1:0.75,人口数量整体处于超载状态;生态利用效率为0.65万元/hm2。改进生态足迹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生态可持续现状,研究方法和结果对于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