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营山县水稻常年种植面积2.53万hm^2,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的重大流行性病害,该病的发生轻重直接影响全县粮食生产的丰欠。近年来,稻瘟病在营山县大发生频率增加,特别是2004年大流行,叶瘟发生0.62万hm^2,穗颈瘟发生0.69万hm^2,损失稻谷1.42万t。2005年入夏以来,受阴雨寡照天气较多和水稻品种抗性较差等冈素影响,水稻叶瘟发病早、来势猛、病点多、分布广,穗颈瘟呈大流行态势,  相似文献   

2.
2010年惠水县穗颈瘟大流行原因与综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瘟病为真菌性病害.属半知菌中的梨孢菌。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生.按发病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其中以穗颈瘟对产量影响最大。穗颈瘟只能预防,一旦发生,常造成白穗,不能正常结实。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是水稻生产威胁极大的流行性病害,其发展速度快、危害重、损失大。近年来该病在昭平县一些品种组合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叶瘟、穗颈瘟的大流行,发生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的34.00%~48.41%,造成了水稻产量局部严重损失,由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全县的产量损失总体上控制在经济允许阈值以下,稻瘟病的综合防控在实践上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研究总结稻瘟病暴发成灾的原因,掌握稻瘟病发生流行的规律,建立相关应对机制,采用积极有效的预防和防治措施,对水稻安全生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稻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稻瘟病的主要表现有叶瘟、穗瘟。叶瘟严重时引起水稻坐蔸,穗颈瘟则造成白穗;在保温秧田和旱育秧田可以发生苗瘟,引起秧田死苗;在特别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高肥水、较长时间高温高湿)下,可以见到节瘟、叶枕瘟,节瘟可以造成茎杆折断,叶枕瘟可以诱发穗颈瘟;水稻齐穗后发病,可以出  相似文献   

5.
何松 《植物医生》1998,11(2):35-36
绵阳稻瘟病发生特点从四川绵阳地区1980~1996年资料表明,稻瘟病造成水稻的危害损失,占水稻病虫害总损失的34.87%,若不防治年均造成稻谷损失达17414吨;1997年稻瘟病在本市发生危害接近1994年,重于1995年、1996年。具有叶瘟发生区...  相似文献   

6.
水稻稻瘟病在崇阳县历来发生较重,尤其近年来,稻瘟病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采用田间自然诱发方式,对崇阳县主栽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进行调查研究。参试的30个主栽品种,6个叶瘟4级,11个叶瘟3级,2个稻瘟4级,19个穗瘟3级。表明大多数主栽品种比较感病。  相似文献   

7.
谷城县是水稻稻瘟病的常发区、重发区,尤其山区发生较重,为了进一步探索不同药剂及用量防治水稻叶稻瘟病效果,筛选经济有效防治水稻叶稻瘟的药剂品种及用量,为水稻叶稻瘟应急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8.
稻秆瘟是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y.)侵染稻秆而引起的稻秆受害状。魏景超(1975)曾记载该症状。但在水稻一般的生产田,稻秆瘟少见发生。而1986年旱造,广西一些县的杂交水稻制种田,发生了稻秆瘟的流行。为了探讨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秆瘟发生的原因,我们于1986年至1987年对赤霉素与稻秆瘟的发生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水稻稻瘟病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水稻常发重要病害之一,其中叶瘟病和穗颈瘟发生严重。品种抗病性低、农户不懂栽种技术及适温高湿等是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因素。防治稻瘟病主要采取抗病品种的选择、加强栽种管理及化学防治等措施。1症状1.1叶瘟1.1.1急性型病斑在感病品种上形成近圆形暗绿色病斑,绿豆大小,叶片两面都产生褐色霉层,条件不适宜发病时,转变为慢性型病斑。  相似文献   

10.
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水稻品种‘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稻瘟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稻瘟病的发生程度与施氮量有关, ‘空育131’在施氮量为150 kg/hm2时, ‘垦鉴稻6号’在施氮量为150~170 kg/hm2时, 叶瘟、穗颈瘟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低且病情发展进程慢。稻瘟病发生程度与水稻品种有关,‘空育131’的叶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高, 但‘空育131’的穗颈瘟发病率、病情指数比‘垦鉴稻6号’低。通过掌握‘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的施氮量, 可有效控制稻瘟病, 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1.
唐顺洋  何松 《植物医生》1996,9(2):28-29
稻瘟病系统控制技术及推广唐顺洋,何松(四川省绵阳市植保植检站621000)稻瘟病属世界性病害之一,凡种植水稻的地方都有发生。1985年绵阳市由于苗叶瘟预防差,颈瘟防治行动迟缓、基层防治不够落实。仅稻瘟病损失稻谷就达1亿公斤。近年来,随着主栽品种抗瘟性...  相似文献   

12.
药液浸秧移栽防治本田叶瘟效果好唐韵(四川达县植保植检站,635002)我县是国家水稻商品粮基地,常年种植一季杂交中稻62.8万亩。近几年稻瘟病重又抬头,去年发生叶瘟16.6万亩,穗瘟27.1万亩。为了探索防治本田叶瘟新方法,去年在四川省植保站指导下,...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菌拮抗细菌bio-2的抑菌作用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可引起大幅度减产.目前,利用水稻抗瘟性品种和使用化学农药仍是防治稻瘟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因抗瘟品种的单一化、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的复杂性和变异性、化学农药的毒性以及病原菌的抗药性,使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由稻瘟菌侵染引起的稻瘟病是威胁水稻安全生产最严重的真菌病害之一。鉴定克隆水稻抗稻瘟病基因, 系统深入研究稻瘟菌与水稻的相互作用, 揭示水稻的抗病机制, 进而创制推广抗稻瘟病新材料, 对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稻瘟病抗病基因和感病基因的鉴定、分子机理解析和应用等进展, 总结归纳了抗病基因聚合、分子设计育种、感病基因编辑、抗病基因的病原诱导表达等抗病育种主要策略。最后提出充分利用种质资源, 利用新技术挖掘新基因及创制新材料, 深入研究叶瘟和穗瘟抗病机制差异等是稻瘟病抗病育种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和新挑战。  相似文献   

15.
1998~2007年南充市水稻稻瘟病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分析显示,影响本市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水稻品种,它的抗瘟性对稻瘟病发生起决定作用,本地菌源量多少决定发生流行早迟,适宜气候条件加重流行强度和为害程度,适时防控可减轻稻瘟病为害和流行.通过近年来示范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稻瘟病在水稻各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其中以叶瘟和穗颈瘟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但两者对产量影响关系和程度怎样?却很少有报道.在1990年早稻稻瘟病综合防治示范中,我们在平南县同和乡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于分蘖期、始穗期、齐穗期施药防治,以了解不同时期施药对稻瘟病的发生及其造成产量损失的效应,从而进一步探索叶瘟和穗颈瘟对产量影响的关系,为更好地提供指导防治依据,现将试验结果及分析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稻瘟病在我区发生明显回升,通山、阳新、崇阳3县部分乡镇因水稻叶瘟严重使部分田块翻耕,因穗颈瘟严重使水稻成片绝收。1993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19.23万hm~2,稻瘟病发生面积2.83万hm~2,自然损失1385.7万kg。 1 发生特点 1.1 发病期提早 本站1993年在咸宁马桥调查点上调查,5月17日见病,通山、通城、阳新、蒲圻也先后在5月14日至20日见病,比1992年提早3—5  相似文献   

18.
稻瘟病(Pyricularia oryzae Cav.)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也是重庆市水稻种植区的重要病害之一.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常年稻瘟病发生危害因生态特征、小种组成和危害情况的差异可划分为3个生态区:海拔500 m以下丘陵河谷稻瘟病偶发区、500~1 000 m坪上低山叶瘟穗颈瘟常发重病区和1000 m以上漕坝中低山穗颈瘟重于叶瘟常发重病区.  相似文献   

19.
在水稻一生中,稻瘟病的发生有3次高峰。即秧田(苗)4叶后的苗瘟(叶鞘、叶瘟);本田分蘖(或分蘖盛、末)期的叶瘟(叶片、叶鞘、叶枕瘟);抽穗后乳熟期的穗瘟(穗颈、穗轴、枝梗瘟)。据此,进行以下的论述。一、云南稻瘟病发生危害特点云南地处低纬高原,具有立体气候及立体农业的特点,导致了稻瘟病的常发性。云南常年栽稻谷(包括水、陆稻,水稻为主)。100多万公顷,常年发病约34万公顷,约占稻谷面积的1/3。又由于云南各地自然条件气候悬殊,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又导致了该病点片式危害严重。常年重病田约1万至3万公…  相似文献   

20.
杨珊  聂祖平 《植物医生》2009,22(2):21-23
贵州省平塘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县内地形复杂,夏季高温多雨。入秋后低洼河谷地区重雾,北部地区易受秋风秋雨影响,水稻稻瘟病(特别是水稻穗瘟)发生和为害十分严重,直接威胁平塘县水稻生产的安全。杂糯间栽是一项新的控制稻瘟病发生、实现水稻增产、增收的技术。为摸清杂糯间栽技术对稻瘟病的控制和增产增收效果,2006—2007年笔者在该县白龙乡京舟村进行了水稻杂糯间栽抗稻瘟病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