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路花 《安徽农业科学》2014,(22):7353-7354
首先介绍邹平地区玉米套种概况及优缺点。再次从邹平地区气象条件和客观条件两个方面分析夏玉米直播技术的可行性,认为该地区具备了以早、中熟品种为主的直播夏玉米生长和高产的气象条件,而早熟品种的推广、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的种植试验为夏玉米直播提供了客观依据。最后提出夏玉米直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京津唐地区是连接春玉米和夏玉米种植的过渡地区,该区域种植制度复杂,生物逆境较严重,不利于春玉米和夏玉米生长。适合该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应具备生育期小于110天、玉米果穗成熟后秸秆必须站立不倒以适宜机械收获的特性。针对上述情况,提出该地区玉米新品种选育对品种抗病性、抗倒伏性、生育期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密地区气候特点、玉米的用途及夏玉米各个生长期与热量的关系分析,针对夏玉米对热量需求的关系,提出了夏玉米播种时期要适宜、选用中早熟品种等建议,以期促进夏玉米丰产,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求黄淮海地区近20年气候变暖对夏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及产量的影响,为气候变暖背景下夏玉米的高产稳产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黄淮海地区,包括河北、京津地区、河南、山东、安徽和江苏等地区进行区域研究,利用该地区近20年长期观察的气候数据和夏玉米生产数据以及历史产量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和非线性多元回归等分析方法,明确气候因子(温度和降水)与夏玉米生育期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近20年间黄淮海大部分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内区域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间差异。降水方面,该区东北部的京津-河北地区与山东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与1990s相比,2000s河北和山东夏玉米营养生长期天数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2 d和1 d,河南呈上升趋势,增加1 d;而生殖生长期呈上升趋势,分别上升4 d和2 d,河南下降1 d。全生育期天数有所增加,平均增加2 d和1 d。河南保持不变。利用F检验法分析审定品种和试验地玉米全生育期线性趋势一致性。结果表明,审定品种生育期和试验地玉米生育期变化呈现一致的趋势,说明品种的变化是影响夏玉米生育期的因子。采用线性偏回归测验法分析品种和气候因子对夏玉米生育期影响重要性。结果表明,气候因子是夏玉米生育期变化的主要因子,影响率占75.3%。黄淮海地区(除江苏外)夏玉米产量以增产为主。非线性分析表明,气温升高会导致黄淮海地区北部的河北与西部的河南夏玉米产量上升,东南部地区各省份夏玉米的减产。降水对该地区干旱少雨的北部地区夏玉米产量有正效应,对湿润多雨的南部地区有负效应。此外,当GDD10上升时,黄淮海地区北部的河北与西部的河南的夏玉米产量会随着上升,而东部和南部的山东、安徽与江苏夏玉米产量将会下降;整个黄淮海地区,当GDD30上升时,会造成全地区夏玉米产量下降,且山东下降最为明显。【结论】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的实际生产受气候变暖的影响,夏玉米对气候变暖是逐步适应,可以利用其适应潜力,通过选育生育期长和耐热的夏玉米品种和改进栽培措施来适应气候变暖,从而提高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东台市高温干旱气候特点,分析高温热害对玉米影响的表现,以及玉米生产实际情况,并阐述避免高温热害的途径,如玉米品种选用、夏玉米通过调整播期进行防灾避灾,以为江苏东台地区夏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2013年淮北中西部地区夏玉米生产中高温热害的发生情况,并提出选用耐高温品种、集中适墒早播、科学灌溉、适时收获等应对技术措施,以期为该地区夏玉米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田间冬小麦与夏玉米的试验研究,结合示范区试验示范,对冬小麦与夏玉米生育期进行了优化、对种植方式进行了调整、夏玉米深松播种、增施钾肥与冬小麦增施磷肥及有机肥等有效措施,研究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产生的具体影响。并根据期品种特性,实现冬小麦、夏玉米稳产、提质,大面积发挥中河北低平原区的产量潜力。考虑该地区气候与环境资源特点和冬小麦、夏玉米种植生产中存在一定的限制因素,本文对此进行了作物增产理论与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夏玉米区是我国主要玉米产区,针对该玉米区品种利用现状及发展需要,利用引进的国外种质资源,扩大遗传基础,选育出株型紧凑、耐密性好、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是振杰4号的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9.
‘永优988’是鹤壁市农业科学院以欧洲硬粒改良系T1932为母本、自选改良系浚856为父本杂交育成的国审玉米新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黄淮海夏玉米区审定。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亲本来源及特性、品种参试的产量表现及抗逆性、抗病性和品质分析等。提出品种选育要重视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同时加强逆境选择提升品种生态适应性,最终培育出高产优质、广适耐密、抗逆性强的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胡彩菊 《北京农业》2014,(33):16-17
夏玉米的生产与该地区的气候资源息息相关,综合长葛市多年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夏玉米生长所需的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资源;同时,也对影响夏玉米品质及产量的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高产对策,以趋利避害,从而促进夏玉米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2010年青岛部分地区夏玉米减产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旭亮 《农业科技通讯》2012,(4):115-116,121
针对2010年青岛市部分地区夏玉米果穗出现不同程度的秃顶、缺粒等现象,从播期、气候、品种和密度等方面分析了夏玉米减产的原因,并提出了今后玉米生产中遇到不良气候时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利用它和外来种质资源组配,配制出优良杂交种的机率会大大增加.目前,我国玉米生产上所用杂交种亲本种类较少、骨干系集中、种质资源狭窄问题已成为玉米育种的限制性瓶颈.宜宾位于川南,种植玉米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因此,宜宾市农科院针对川南地区生态条件复杂的特点,广泛收集了一批玉米地方品种,并对其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以期为酿酒玉米的选育提供育种素材.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究玉米种质资源改良创新的目标和方法,通过对我国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的回顾与分析,揭示了不同玉米种植区域种质资源的利用状况以及现阶段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利用情况。国外玉米品种大范围进入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给我国原有的玉米品种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已经改变了我国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和栽培方式。因此,对外来种质资源的利用及改良创新现有的玉米种质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为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夏玉米品种选择提供依据,以近年审定的部分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产量性状隶属函数值评价玉米稳产性,明确河北省各生态区的适宜夏玉米品种。结果表明:适合山前平原区新乐地区的夏玉米品种为华农887、明科玉33、先玉047、京科968,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5、0.73、0.72和0.71;山前平原区辛集地区适宜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郑单958、裕丰105、先玉1140、先玉047、京科968和农大372,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3、0.67、0.67、0.63、0.62和0.62;适合黑龙港区邯郸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京科968,其隶属函数值为0.79;适合冀东平原区玉田地区种植的夏玉米品种为京科968、先玉1360、蠡玉86、郑单958和蠡玉57,其隶属函数值分别为0.71、0.65、0.49、0.48和0.48。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地区是黑龙江省的重要玉米产区,由于其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的特殊性,黑龙江省主要的种质和杂优模式在此地区都有应用。通过对黑龙江省推广面积较大的代表品种的分析,总结了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的种质基础和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淄博南部山旱田粮食种植技术发展方向,通过对淄博市南部山旱田种植状况调研发现,该地农业规模小、种植模式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春玉米单作、夏玉米单作为主,作物品种以稀植耐瘠薄抗旱品种为主,农业发展模式粗放,种植效益较低。种植收益低、地形高低起伏以及水资源短缺是限制该地区粮食作物发展的主要原因。进一步优化该地区品种布局,采用多种措施调控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实现小型农机农艺配套是改善该地区粮食种植状况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豫北地区夏玉米倒伏倒折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原因、品种因素、种植密度、管理方式等.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推广抗倒性较好的玉米品种、选育优良的玉米新品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化学调控等,这些技术为豫北地区夏玉米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安治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4):31-33,44
[目的]分析豫南地区夏玉米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方法]对2016年豫南地区3个地点9个玉米新品种的10个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豫南地区对夏玉米产量影响较大的农艺性状依次是单穗粒重、百粒重、穗行数、出籽率、穗长、穗位高,而株高、秃尖长、倒伏率3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则因地区或品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结论]该研究为豫南地区新品种评价与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不同收获期对豫东地区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的影响,选取豫东地区6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不同收获期对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指标(破碎率、杂质率、落粒损失率、落穗损失率和总损失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与这些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品种、收获期、品种×收获期都能显著影响籽粒破碎率、杂质率和总损失率,F值的排序都表现为收获期>品种>品种×收获期.收获期的推迟可显著降低机械粒收的破碎率、杂质率,但如果过度推迟收获期,会使总损失率极显著提高.通过分析籽粒含水率与机械粒收质量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及拟合方程看出,选择适宜的籽粒含水率可以提高机械粒收的质量水平,在豫东地区6月10日播期条件下适宜机械粒收的籽粒含水率为24.80%~29.80%,适宜收获期为9月30日-10月7日,较该地区传统收获时间推迟7~10 d.  相似文献   

20.
邯丰79是邯郸农科院孙海昆研究员最新培育的杂交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于2006年4月通过河南省认定,并有望通过山西、天津引种认定,适宜在河北、河南夏玉米区及相临适宜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