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重阳木(Bischofia javanica Bl)是我国南方各地的优良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由于受丛枝病的为害,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受害严重者可造成枯死。此病在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苏、上海等地的部分地区发生。1976年上海龙华苗圃发现重阳木丛枝病成片发生,自此以后病害日趋严重。1982年在安徽农学院内调查重阳木行道树幼树及20年生大树187株,其中有94株发病,发病率达50%。目前,该病已成为影响重阳木栽植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苦楝簇顶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苦楝(Melia azedarach)近年来,由于簇顶病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在广州华南农学院栽培的苦楝,发病植株几达100%,死亡率达30%以上。广东各地均有此病发生,川楝亦受同样的危害。为了弄清其病原,自1978年以来,对苦楝  相似文献   

3.
木麻黄是我国南方营造海岸防护林的主要树种。近几年来,木麻黄黄化丛枝病在汕头、惠阳、肇庆、博罗、云浮等地均有发生,对木麻黄尤其是对幼苗造成严重危害。广州至肇庆、博罗的公路两旁,木麻黄黄化丛枝病发病率达90%;在新兴县苗圃场,木麻黄3—4年生幼树的发病率亦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苦楝种源果核和种子性状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楝科(Meliaceae)楝属(Melia L.)植物,俗称楝树、紫花树等,是速生、优质的多用途用材树种。我国苦楝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从北方的河北保定、山西运城和甘肃陇南到南方的海南崖县,从东部的台湾、福建沿海到西部的四川和云南,分布范围覆盖中国陆地的三分之一[1],集中  相似文献   

5.
苦楝是优良的速生用材树种,在我县“四旁”普遍栽植。近年来,由于苦楝斑叶蝉(Erythroneura sp)的为害,致使楝叶斑黄干枯,严重地影响了苦楝的生长。同时,此虫还可能是传染丛枝病的介体。成为发展苦楝的一大障碍。 苦楝斑叶蝉,在国内迄今尚无研究报  相似文献   

6.
苦楝(Melia azedarach)近年来,由于簇顶病的危害而造成损失.在广州华南农学院栽培的苦楝,发病植株儿达100%,死亡率达30%以上.广东各地均有此病发生,川楝亦受同样的危害.为了弄清其病原,自1978年以来,对苦楝簇顶病的病原、传播途径及病原的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初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夹竹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园林观赏的重要花卉。但由于丛枝病的发生,造成了死亡,影响了景观效果。该病在夹竹桃栽植地区均有发生,其中以红花夹竹桃(Nerium indicum Mill)尤为严重,白花夹竹桃(N. indicum cv. Paihua)少发病,黄花夹竹桃(Thevetia peruviana)抗病。在广州,红花夹竹桃的发病率达60%以上,感病指数30%,严重的整株枯死。在深圳市水库公园的红花夹竹桃发病率达100%,死亡率达70%。此病多危害5年生以上的老树,1—5年生的植  相似文献   

8.
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 DC.)是我国平原湖区主要造林绿化树种。但枫杨丛枝病危害较严重。该病在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及安徽等省点片发生。据《中国森林病害》(1984)报道,在南京1954年首次发现此病,并认为该病的病原为核桃微座孢菌(Microstroma juglandis)。自1967年发现类菌原体(MLO)微生物是导致植物丛枝病的病原以来,各国竞相研究,已报道百余种植物受MLO危害,但一些具有黄化、丛枝症状的树木病害被陆续证实是  相似文献   

9.
泡桐丛枝病病原及传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桐是我国速生、优良用材树种之一。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山西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林木的生长,幼苗和幼树常因发病造成枯死。随着泡桐栽植面积的扩大,尤其是进行大量无性繁殖,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泡桐丛枝病发生原因,过去有生理病、炭疽病、疮痂病、病毒等报导,但缺乏确切的  相似文献   

10.
<正>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危害泡桐的严重病害。幼树阶段发病率为30—40%,10年生以上的大树发病率在70%左右。仅河南省4亿株泡桐按丛枝病影响单株成材树年生长量降低0.0025m~3,以40%成材树计算,每年少生产木材28万m~3。泡桐木材以500元/m~3折价,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4亿元。近年来,在防治泡桐丛枝病方面,国内对一、二年生发病植株多采用盐酸四环素注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在华南区的南岭保护地内,如利用优良的乡土引鸟植物苦楝(Melia azedarach)可在短期内构建有效吸引野生鸟类如红耳鹎(Pycnonotus jocosu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红嘴蓝鹊(Urocissa erythrorhyncha)、黑脸噪鹛(Garrulax perspicillatus)等的生态景观,定点观察和长期观察积累的数据显示该树种在果期特别是秋冬季的挂果期有良好的引鸟效果,花也具有良好的引蝶、招蜂效果。为此,进一步对苦楝的栽培管护技术、整体景观构建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泡桐是我区栽植的主要速生用材树种,目前已定植二千余万株。近年来丛枝病发生普遍,危害日趋严重,尤其是1—4年生的幼树,发病率5—60%,感病严重的常濒于死亡。1979年对18株泡桐解析证明,此病对三年生以内幼树的材积生长量影响56%,但对十年生以上大树的生长量影响不大。几年来在河南省泡桐丛枝病协作组的帮助和指导下,地区与襄县、临颖、禹县等技术人员共同攻关,于1974年在禹县等从小面积药物单项防治试验开始,逐步扩大到综合性多点试验,1980年防治面积1.5万亩,1981年全区  相似文献   

13.
苦楝生长快,材质好,抗虫蛀,用途广,是平原“四旁”绿化的良好树种之一。但是,自然生长的苦楝,侧枝生长势大大超过主梢,形成分枝多,主杆矮.浙江省临海县更楼公社贫下中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清了苦楝的生长规律,创造出“斩梢灭芽,培育高干无节良材”的方法,为发展社会主义林业生产作出了贡献.经斩梢灭芽的苦楝,五年生高达7——8米,平均胸径16.2厘米.最粗的21.3厘米.其生长之快是相当可观的.  相似文献   

14.
泡桐是菏泽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目前全区农桐间作面积44.47hm~2,占宜间作面积的67.6%;“四旁”种植泡桐2583万株,占“四旁”总株数的22.21%,蓄积量达到152.64万m~3,居各树种第3位。全区泡桐树中兰考泡桐占多数,选育和推广生长快、材质好、干形优良、丛枝病发病率低的泡桐优良品种,已成为菏泽地区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1979  相似文献   

15.
经过三年试验结果证明:苦楝Melia azedarach Linn.对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有很强抗性,不能作为寄主;糖槭Acer negundo L.是光肩星天牛的喜食寄主,对成虫有较强的诱集作用。用苦楝和糖槭作为杨树林的搭配树种,在新造杨树林的边行,栽植苦楝隔离带或糖槭诱饵树,改变杨树纯林树种结构,可以显著提高杨树林分对光肩星天牛的自然控制能力,使危害程度减轻60—70%,起到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酸枣又称五眼果(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生长迅速,用途广。临海县白石大队栽植的一块4年生幼林,均高6.7米、胸径6.8厘米,其生长量大大超过同一立地条件的同龄杉木、苦楝等速生树种,是一个理想的荒山造林和四旁绿化树种。但由于种源限制,播种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1978年进行了酸枣根插育苗试验,收到显著效果。1年生根插苗,平均高210厘米,根径2.4厘米,最高达285厘米,根径3.1厘米,分别比同龄播种苗增长10%和19%。根群亦较播种苗发达。现将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泡桐丛枝病是当前泡桐生产中的严重病害,尤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病严重,一般发病率达30—50%,严重区高达80%以上,影响植株生长和造成枯死。随着泡洞栽植面积的扩大,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为适应生产迅速发展的需要,从1975年开  相似文献   

18.
苦楝,又名楝枣树,通称楝树。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是平原“四旁”绿化的优良速生树种。但是由于苦楝生长有旺盛的分杈特性,主干弯曲低矮,严重影响材质和利用,俗话说:“楝树快大不成材”。我省临海县更楼公社的贫下中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摸清了苦楝树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创造了“斩梢抹芽”的培育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苦楝每年长  相似文献   

19.
泡桐丛枝病对泡桐立木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泡桐丛枝病在我国是一种分布广,为害严重的病害。它是由类菌质体(MLO)引起的病害。由于泡桐发展速度很快,丛枝病有发展的趋势,七十年代初发病率约10—20%,近几年有的地区10年生泡桐发病率达70%以上。丛枝病对泡桐生长影响程度如何,似乎看法不完全一致,不少同志认为丛枝病影响生长比较严重;也有认为有些影响但不严重;还有认为对泡桐生长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对丛枝病大可不必过虑。为了弄清丛枝病发病率对泡桐树高、胸径、材积生长的影响,对进一步解决丛枝病  相似文献   

20.
苦楝斑叶蝉(Erythroneura Sp)属叶蝉科(Cicadelljdae)小叶蝉亚科(Typhlocy bjnae)斑叶蝉属。苦楝斑叶蝉严重危害苦楝,吸食苦楝叶汁,使叶面灰黄,降低光合作用并提早凋落,直接影响苦楝的生长。我省各地都有苦楝斑叶蝉为害。据报导,浙江、广东等地也有发生,还传播苦楝丛枝病和苦楝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