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玲 《科学养鱼》1995,(11):5-5
空闲鱼种池两种高效益利用方法鱼种在11月上、中旬并池越冬后,剩下的鱼种池要到明年的5月上、中旬才能又用来培育鱼种,空闲期长达半年。充分利用这些空闲鱼种池国养成鱼或种革,既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又能显著增加经济效益。一、囤养成鱼利用空闲鱼种池囤养初.在起捕...  相似文献   

2.
鱼种在11月上中旬并池越冬后,空闲下来的鱼种池要到第二年5月上中旬才又用来培育鱼种,闲置达半年之久,充分利用空闲鱼种池囤养成鱼或种植饲草,可增加经济效益。利用空闲鱼种池囤养初冬时捕出的、尚未达到上市规格的成鱼,在早春温度回升后,加强饲喂,于4~5月份市场上淡水鱼缺乏时销售,既调节了市场供应,又利用了季节差价,  相似文献   

3.
刘宗进  赵爱学 《齐鲁渔业》2003,20(11):20-20
鱼种并塘越冬后,一些空闲鱼种池要等到明年5月份才用来培育鱼种。这些鱼种池,如果能巧妙利用起来囤养成鱼,可以提高池塘利用率,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具体做法是: 1.提早腾塘放鱼,加强管理 鱼种并塘后,及时囤放成鱼,放养鲢、鳙、鲤、鲫为最好,每亩放300克左右的鲢、鳙450条;鲤、鲫200  相似文献   

4.
唐文联 《齐鲁渔业》2003,20(10):17-17
在每年的11月前后,因鱼种秋放或并池越冬会空出一部分鱼种池。这些空出的鱼种池一般要到来年的4月末或5月间鱼苗发花时才再利用,空闲期长达5个月以上。利用这些冬春空闲的鱼种池蓄养商品成鱼,既可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成鱼产量,又能均衡鱼货市场供应,增加经济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大面积成鱼池混养乌鳢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海平  王忠 《内陆水产》2001,26(2):31-31
1养殖池塘的条件  池底部有适当的淤泥,但不能太厚,一般以20~30厘米为宜,这样既满足乌鳢潜伏于淤泥中的习性,又便于冬季起捕,保证冬季干塘捕尽。池塘要加宽加高,池埂高于池水最高水位40~50厘米以上,防止乌鳢跳上池埂,进出水口安置好防逃设施,排灌要方便,便于更换水体,调节水质和排干起捕。2乌鳢鱼种的放养2.1苗种规格  乌鳢十分贪食,凶猛,可吞食相当自身1/2大小、甚至2/3大小的其它鱼类个体,所以套养到成鱼池中的乌鳢鱼种至少要比成鱼鱼种规格小一半,否则会造成鱼池中的乌鳢鱼种吞食成鱼鱼种现象,影响成鱼产量。一般…  相似文献   

6.
<正>草鱼囤养模式是指采用池塘高密度专池囤养的方式,即隔冬陆续收购规格1.5~2.5千克的商品草鱼进行囤养,同时利用塘坝和农闲田种植投喂草鱼的麦草。3月初开始投喂麦草,视市场行情陆续轮捕出池,逐步  相似文献   

7.
杨保国 《内陆水产》2002,27(11):29-29
冬季并塘后到翌年放养夏花前,大部分鱼种池都有半年左右的空闲期,如对其加以综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鱼种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下面介绍冬闲鱼种池的四种利用方法。1养殖成鱼利用冬闲鱼种池一季成鱼,既可增加产量,又可调剂“夏缺”的水产品市场。由于养殖期限较短,温度较低,应采用以下技术:(1)提早放养,即在鱼种并塘后即行放养,以充分利用生长期。放养量以最大水深2米左右计算,一般每667米2放125~150千克。放养比例一般鲢鱼占40%左右,鳙鱼占10%左右,草、鳊鱼占30%左右,青、鲤鱼占20%左右。放养鱼…  相似文献   

8.
1.摸清鱼种家底。落实放养所需的鱼种。拉网检查自育鱼种的品种、规格和数量,有余缺需作调剂的鱼种宜早落实。 2.注意起捕方法,保护成鱼塘套养的鱼种。11月中下旬鱼种池应该并塘,为套养鱼种准备囤养塘,鱼种囤养量一般每亩2,000—3,000斤。成鱼池大起捕时,套养鱼种必须及时转塘囤养,切忌鱼种反复回塘而造成脱  相似文献   

9.
种稗淹青培育鱼种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放养夏花前鱼种池的空闲时间,在池底种植稗草既可改善池塘底质,又可淹青培育鱼种。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0.
池塘“双千”养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县一些养殖户利用水、陆青饲料和农村廉价的畜、禽粪肥,养殖常规鱼类,达到了平均亩产成鱼1000千克,亩纯收入1000元左右的效果。这种“双千”池塘养殖模式,投入较少,产量、效益可观,风险小,值得推广。一、池塘条件及准备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排水方便并能分开,能通电和水陆交通便利,配备一条3~5吨的挂桨机船,用于到天然水域中捞取水草和运输鱼种、成鱼等,有条件的可每5亩水面安装一台3千瓦增氧机。每只池面积一般10~20亩,水深2~2.5米,最好能配套1~2只2~3亩的小池塘,便于培育鱼种和囤…  相似文献   

11.
1.双季养虾:在虾池冬捕后至次年夏季放养之间再增养一季商品虾,即在上一年成虾池冬捕时将未达商品规格的青虾放回池养至次年6月前上市。一般亩放幼虾3~6公斤(约1万尾左右〕,亩产可达20~25公斤,南利润可达500~8O0元。2.一鱼一虾:方法一是将成鱼池冬捕时留下的大规格鱼种或未售出的成鱼转入成虾池进行强化喂养,于次年6月前陆续上市,既能增加成鱼产量,又大大提高了成鱼售价。这种养殖方法比单季养虾亩利润可提高300~600元.方法二是5~6月利用空闲虾池培育家鱼更花鱼种出售,一般每亩可产10万~15万尾县花鱼种,亩利润可达500…  相似文献   

12.
一年养殖两季鱼就是利用鱼种池在鱼种并塘(或出售)后至第二年夏花分塘前的空闲期养一茬成鱼。阜宁县施庄乡花园渔场1990年两季鱼养殖而积32亩,产成鱼9550公斤、鱼冲8243公斤。两季鱼的养殖技术如下。 1.恰当安排茬口 11月中旬前将塘口清出,11月底放养大规格鱼种养成鱼,第二  相似文献   

13.
在池养面积为7公顷,获长吻商品鱼30000多公斤的高产试验中,根据定期测定的生长数据,经统计分析,得出了净产与放养密度的关系,年龄与生长速度的关系,以及不同放养规格的鱼种生长特点等。据此,作者确定了相关的饲养技术措施:鱼种放养规格不小于30克/尾,放养量以10500~14055尾/公顷为适度,饲养周期以2~3年最经济;1龄鱼种与2龄鱼种可同池套养;成鱼池中少养或不养鲤鱼、草鱼,但可混养鲢鳙及少量凶猛鱼类。  相似文献   

14.
<正> 所谓反季节冬闲池塘,指鱼种越冬并塘后或养殖不能越冬的特种水产品的池塘,这些池塘多数都从当年的11月份空闲到翌年4~6月份。有条件的农户,即在当年11月份在池塘上面用透明塑料薄膜搭设保温棚,生长期可延长一个月,进行反季节养殖,利用这段空闲时间,搞养殖、暂养或囤养,是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方式,在3~6月份这段时期,鱼种培养池空闲着,若能利用这段空闲时期,养一季鲤鱼夏花,则可提高鱼种池的复养指数,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试验用鱼种池共364.3亩,塘口面积5~8亩,水深2~2.5米。试验用的亲鲤在1984年秋冬季成鱼池干池时收集,选择体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郊区有近百户农民利用庭院囤养鳖,他们在5月份前后从市场上购进鳖进行养殖,到春节前后销售,既利用季节差价赚钱,又能得到鳖增重的效益。为此,笔者对养鳖的十多户农民进行了调查,将其技术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建池囤养池宜建在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看管方便的地方,面积以100~1000  相似文献   

17.
延寿县自1994年实施池塘驯化养一茬鱼,单产在400至500kg较为普遍。为了利用鱼种培育池放养夏花前这段空塘期养一茬成鱼,实行一年养两茬鱼的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单产,增加效益,2000年我们在县鱼种场进行了试验,获得成功。现将我们试验的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朱柳青 《内陆水产》1998,23(7):11-12
1995年笔者在金北乡应集村桥北组分别选用4口面积2hma,水深2.3-2.6m的一类池塘;4口面积2hm2,水深1.9-2.3m二类池塘;又在金湖县鱼种场成鱼三组选用4口面积1.95hm2,水深1.5~1.9m三类成鱼塘,作主养异育银鲫成鱼高产试验。该塘是利用低洼农田和荒废河滩开发的屯水池塘  相似文献   

19.
姚明虎 《内陆水产》2000,(10):36-37
淡水白鲳是热带鱼类,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长江中下游,淡水白鲳的饲养期一般从 5月中旬至 10月中旬,池塘尚有 5~ 6个月的空闲期,可以再轮养青虾。为了保证淡水白鲳能尽早上市,青虾有足够的生长期,可投放大规格的淡水白鲳冬片鱼种,养至 8月底前起捕上市,然后再进行青虾秋季暂养及春季养殖。这样全年可进行三季生产,每 667 m2产淡水白鲳 500 kg,青虾 70~ 100 kg,利润可达 4 000~ 5 000元。比单养淡水白鲳效益提高 30%~ 40%。现将淡水白鲳与青虾轮养技术介绍如下。 1淡水白鲳快速养殖 1.1池塘准备 …  相似文献   

20.
当前,阻碍池塘成鱼产量迅速提高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农村买鱼种难、规格小、质量差,自育又缺少鱼种池。因此,我们于1982年进行了成鱼池塘网箱套养鱼种的试验。1983年又在沈阳市于洪区鱼种场、造化公社鱼种场进行扩大试验,取得了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