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癌农杆菌介导蓝猪耳转化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蓝猪耳转化效果各种因素的研究, 建立了蓝猪耳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农杆菌侵染叶片外植体效率最高; 外植体预培养不利于农杆菌的侵染; 乙酰丁香酮能大大提高根癌农杆菌转化蓝猪耳的效率。另外, 菌液浓度、侵染和共培养的时间及再生的途径等均对转化效率有一定的影响。叶片外植体与农杆菌共培养后, 经过抗性芽的诱导、根的再生, 70 d左右就可以获得抗性苗。抗性植株经GUS染色、PCR分析和Southern blot检测, 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蓝猪耳基因组中, 转化频率为7%~8%。  相似文献   

2.
以06J28橙色大白菜子叶段为外植体,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CMS7311-orf224基因,探讨了潮霉素、头孢霉素、预培养时间、农杆菌浓度、感菌时间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橙色大白菜遗传转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子叶段预培养2~3 d后,在OD600值为0.3~0.5的农杆菌EHA-105菌液中侵染5 min,再共培养2~3 d,在培养基中加入5 mg/L Hyg (抗性筛选)和500 mg/L Cef(脱菌)可得到转化植株.试验初步建立了橙色大白菜遗传转化体系,为大白菜种质资源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西瓜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和遗传转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最佳外植体的选择、最适培养基的制备,以及抗生素、农杆菌菌株类型、菌液浓度、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添加乙酰丁香酮等内容,讨论了西瓜遗传转化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一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李建永 《北方园艺》2016,(20):85-91
以矮牵牛为试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ACC脱氨酶基因(ACDS)(分别由CaMV35S、SAG12和CHSA启动子驱动)转化矮牵牛叶盘,探讨了预培养时间、农杆菌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等因素对转化的影响,比较了ACDS基因在不同启动子驱动下获得转基因植株的效率及转基因植株的生长速率。结果表明:预培养5d的矮牵牛叶盘在含AS 200μmol·L-1、OD600值为0.6的农杆菌菌液中浸染8min后,共培养4d时遗传转化效果最优;不同启动子驱动的ACDS基因转化效率以CHSA启动子效率最高(3%),SAG12启动子效率最低(1.25%)。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入矮牵牛基因组中。转ACDS基因矮牵牛植株的获得,为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衰老矮牵牛新品种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果树》2012,32(4)
宁麦13是目前生产中应用面积较大的弱筋小麦品种,以此品种建立农杆菌介导的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有助于对该品种的个别性状进行针对性改良。本研究利用分别携带不同质粒pCXK1301和pAt-MYB12u的农杆菌株系GV3101对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进行转化,通过对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和干燥处理等参数的研究,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宁麦13成熟胚遗传转化体系。宁麦13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条件为:利用预培养6d的宁麦13成熟胚愈伤组织作为转化受体,使用含pAtMYB12u质粒的农杆菌株系GV3101,侵染菌液浓度OD600=0.6,侵染时间60min,采用干燥共培养4~5d(23℃,暗培养),诱导恢复培养10d,分化培养每4week继代一次,分化培养8week(12h光周期,25℃,2 000lx)。试验侵染2 600个宁麦13愈伤组织,获得127株再生植株,经分子检测,其中9株证实为阳性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影响因素,包括番茄的基因型、农杆菌类型、外植体类型、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的生长调节剂与抗生素浓度、筛选剂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及外源基因等重要因素。同时综述了番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及研究成果,以期为农杆菌介导的番茄遗传转化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桃幼胚转化实验参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桃幼胚作为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受体,通过对GUS基因瞬时表达率的分析,研究此转化体系的最佳实验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预培养时间、感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根癌农杆菌诱导物AS等对转化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预培养1d、感染15min、共培养42h和不添加AS时GUS瞬时表达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以哈密大枣无菌苗叶片为试材,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为媒介将抗寒基因转录因子CBF基因导入哈密大枣,利用PCR、RT-PCR对转化植株进行鉴定,建立了哈密大枣的遗传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在对哈密大枣无菌苗叶片进行遗传转化时,预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为0.5,浸染20min,共培养3d的转化效率为最高。试验共获得7个抗性再生转化系。经PCR鉴定,CBF基因在7个抗性再生转化系中均为阳性;经RT-PCR分析,CBF基因在7个抗性再生转化系中均得到表达。  相似文献   

9.
以苗龄7~10 d的辣椒组培苗为被侵染的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几丁质酶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研究基因型、外植体类型、抗生素浓度对辣椒遗传转化的影响,以期获得抗真菌病的转基因辣椒植株.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间、外植体类型、抗生素种类和浓度对辣椒的遗传转化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以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为目的基因,应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对辣椒进行了遗传转化,获得了3株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利用带有内含子的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研究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西瓜遗传转化的若干因素。结果表 明:西瓜子叶块外植体对潮霉素较为敏感,15 mg/L是适宜的筛选浓度,可明显抑制非转化组织的生长;脱菌过程中 采用500 mg/L的头孢霉素,对外植体生长影响较小;农杆菌菌株EHA105对西瓜子叶块的侵染能力较强;预培养有 利于转化;共培养3-4 d有利于提高转化频率并避免了农杆菌的过度生长;OD600值为0.3的菌液侵染10min效果最 佳;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乙酰丁香酮可提高转化频率。  相似文献   

11.
逆境诱导转录因子AtDREB2A 转化百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东方百合‘西伯利亚’为试验材料,探讨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因素,优化了以无菌小 鳞片为外植体的遗传转化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逆境诱导转录因子AtDREB2A 基因转入百合基因组 中。结果表明:外植体预培养3 d,侵染菌液浓度OD600 = 0.8,侵染时间20 min,25 ℃下共培养3 d,获 得的卡那霉素阳性植株率最高。对获得的59 株抗性单株进行PCR 检测,有28 个单株的DNA 经扩增后 产生了与阳性对照相同的特异扩增带。进一步对转基因阳性植株进行Southern 杂交鉴定,结果表明外源 基因已经整合到转化植株的基因组中。生理指标测定表明转基因植株的对高温的适应性有一定程度的提 高。  相似文献   

12.
丝棉木嫁接北海道黄杨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黎  李安宁 《北方园艺》2007,(3):136-138
利用丝棉木嫁接北海道黄杨,改变北海道黄杨在宁夏地区露地越冬易风干、抽干的现状,提高北海道生长量和增强抗寒、抗风干能力。采用同一砧木,嫁接时间不同、接穗采取部位不同,嫁接成活率、新梢生长量、茎粗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无分枝的接穗嫁接,成活率及生长量均大于分枝接穗。  相似文献   

13.
以北海道黄杨的茎尖为材料,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生长素浓度等因子对建立茎尖再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北海道黄杨茎尖诱导最适培养基为6-BA+0.5 mg/L+NAA 0.1mg/L,最适分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NAA 0.2 mg/L,且在前10 d采用暗培养,之后采取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4.
采取盆栽控水法,研究多效唑对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绿篱植物抗旱性影响,以期为节水管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3种绿篱植物应用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可不同程度的增强抗旱性。单就抗旱性而言,大叶黄杨的适宜浓度范围为1.33~9.33 g/L,最佳浓度为6.67 g/L;金叶女贞和紫叶小檗适宜浓度均为1.33~4.00 g/L,最佳浓度为2.67 g/L。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光能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大叶黄杨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隙CO_2浓度(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黄杨净光合速率全天中阳面栽培的极显著高于阴面栽培的,其中阴面在上午8:08左右达到全天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峰,而阳面栽培的在下午13:08达到全天最高峰;细胞间隙CO_2浓度,阴面栽培的比阳面栽培的普遍高;气孔导度日变化,阴面栽培的出现的峰值比阳面的时间要早,阴面的分别在上午8:08和下午13:08,而阳面的分别在中午12:08和下午15:08;蒸腾速率日变化阳面栽培的为双峰曲线,阴面的为单峰曲线。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不同配比的污泥基质进行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污泥、石楠和大叶黄杨不同部位的6种重金属含量,研究了石楠和大叶黄杨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基质中污泥组成的变化,石楠和大叶黄杨中重金属含量与富集系数均没有呈现出有规律变化。2种植物根、茎、叶的重金属含量中均以Zn最高,根以Cd最低,茎和叶都以As最低。大叶黄杨根中6种重金属和叶片中Zn含量均显著高于石楠。在石楠中,As的含量根茎叶;Cd和Pb呈根显著低于茎与叶;根中Cu和Cr显著高于茎与叶;茎部Zn含量显著低于根与叶。在大叶黄杨中,As和Cu的含量均呈根茎叶;Cd在根、茎、叶之间无规律性,根中Cr含量高于茎与叶;茎部Pb含量高于根与叶;叶片中Zn含量低于根与茎。2种植物根、茎、叶对Cr与As富集能力均很低,而根对Cu、茎和叶对Pb富集能力很强。大叶黄杨根对6种重金属、茎对Zn与Pb的富集能力均显著高于石楠。2种植物对Cr和As的富集能力弱,而对Pb和Cd的富集能力强;大叶黄杨富集重金属能力高于石楠。  相似文献   

17.
践踏胁迫对4种园林地被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乐  夏宜平  楼建华  陈菁珏 《园艺学报》2010,37(10):1673-1678
以佛甲草(Sedum lineare)、矮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 var. nana)、络石(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小叶扶芳藤(Euonymus fortunei var. radicans)等4种园林地被植物进行践踏试验,比较分析其植株生长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结果显示:除佛甲草外,几种地被植物践踏后的生长势与翌年恢复性均良好;践踏胁迫后4种地被植物的固定荧光(Fo)图像颜色变深,叶绿素含量有所降低,其中尤以佛甲草最为明显;践踏后6周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均明显降低。两种藤本地被植物络石和小叶扶芳藤在践踏胁迫后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均高于对照,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低于对照;两种草本地被植物矮麦冬和佛甲草与之相反。综合各项指标来看,藤本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强于草本地被。叶绿素荧光特性可用于评定地被植物的耐践踏性。  相似文献   

18.
抗病基因VpPR10转化‘砀山酥梨’及转化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颢光  张朝红  王跃进 《园艺学报》2010,37(10):1567-1574
将源自中国野生华东葡萄的抗病基因——病程相关蛋白基因导入‘砀山酥梨’,并对转化系统条件进行优化。首先将VpPR10基因重组于中间表达载体pWR-Ⅱ,得到重组质粒pWR-Ⅱ-VpPR10;继而以改进冻融法将其导入根癌农杆菌EHA105,再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进行遗传转化。根癌农杆菌浓度OD600=0.5,离体叶片侵染5min,在含有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的培养基中暗处共培养48h有利于砀山酥梨的遗传转化;经PCR分析、Southern blot和RT-PCR检测,证明目的基因VpPR10已导入并整合到砀山酥梨基因组中;转化率为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