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落叶松卷叶蛾(Pt ycho lomoides aerifercenus Herrichschaffer)是落叶松人工林害虫,为探讨寄生蜂对其控制作用,我于1973—1981年,在黑龙江省山市、边林等五个地区,对卷叶蛾12种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做了初步观察,简介如下。二、发生与消长情况春季落叶松林内气温12—20℃时,上述寄生蜂(旋小蜂除外)相继羽化,最先出现的是幼虫期寄生蜂,发生的顺序是:黑青小蜂→姬小蜂→金小蜂→甲腹茧蜂→茧蜂。其  相似文献   

2.
金银花尺蠖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金银花尺蠖是近年发现的金银花产区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平邑县1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或根基部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产卵,各代幼虫的发生期依次为:5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可利用寄生蜂、苏云金杆菌进行卵和成虫防治,用性诱杀去除雄虫,用化学防治杀灭成龄幼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otschulsky)是森林、果园的食叶害虫,大发生时常把树叶吃光,乃至造成全林死亡。为了探讨寄生蜂对该虫的抑制作用,笔者于1978~1984年,对其8种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寄生与利用等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试验。1 寄生蜂种类观察发现,天幕毛虫卵、幼虫、蛹期寄生蜂有以下8种。(见表1)2 生物学特性2.1 越冬态上述8种寄生蜂的越冬态有以下5种。以幼虫和蛹在寄主卵内越冬(如松毛虫赤眼蜂和大蛾卵跳小蜂);以幼虫和蛹在寄主幼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鞘蛾 Coleophora laricella 是落叶松林的大害虫,为探讨寄生蜂对它的控制作用。笔者于1973—1985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和吉林省四平地区落叶松人工林内(面积约7000亩),对9种鞘蛾寄生蜂的发生、消长和寄生情况,做了初步观察,介绍如下:一、寄生蜂种类及寄生率常见的鞘蛾寄生蜂种类见表1。二、发生与消长情况春季落叶松林内气温12—19℃时,以鞘蛾金小蜂为首的幼虫期寄生蜂先后羽化,最先出现的是鞘蛾金小蜂和黑青小蜂,它们密度大,活动频繁,寄生率高。5月中、下旬金小蜂与沟姬蜂也相继羽化,密度不大,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入侵害虫松树蜂在我国的天敌种类,确定优势寄生蜂及其生物学特性,为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和防治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2016年,在松树蜂危害的樟子松林区布点,采用林间调查结合室内饲养观察,对松树蜂的自然天敌种类及寄生蜂优势种进行研究。【结果】1)共发现松树蜂天敌3类,包括寄生蜂、病原真菌和线虫,其中:寄生蜂5种,分别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枝跗瘿蜂、黑色枝跗瘿蜂指名亚种、红足枝跗瘿蜂、黑角拟皱背姬蜂;病原真菌2种,分别为深绿木霉和绿色木霉;寄生性线虫1种,为Deladenus siricidicola Bedding。2)确定了松树蜂的寄生蜂优势种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林间自然寄生率为9.3%。室内观察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1年发生1代,主要寄生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为单寄生天敌,以幼虫在松树蜂蛀道内越冬,蛹期10-15天,羽化高峰期在5月上旬,寿命较长,耐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对自然环境有着良好的适应性。3)通过在显微镜下对松树蜂的解剖观察,发现线虫对松树蜂幼虫的侵染率达32.1%,对成虫的侵染率高达70.9%。【结论】黑背皱背姬蜂指名亚种是防治松树蜂的重要天敌昆虫,松树蜂幼虫或老熟幼虫期(即当地时间4月下旬—5月中旬)是防治的最佳时期。另外从寄生率和寄生效果来看,线虫可能成为一种主要的防治松树蜂的手段,有待下一步重点研究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厚角跃姬蜂为红头阿扁叶蜂的内寄生蜂,在辽宁省海城市1 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作茧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化蛹,5月上旬为化蛹盛期,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下旬为产卵期,产卵期可延续到6月上旬,10月上旬钻出寄主体,做茧在土中越冬。  相似文献   

7.
核桃长足象室内发育进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长足象越冬代成虫 4月上旬平均气温达 12℃时开始活动 ,5月上旬气温达 15 .5℃为产卵始见期 ,5天后开始孵化 ,幼虫为 5龄 ,蛹发育起点温度为 17.98℃± 0 .92℃ ,有效积温为 6 3.93℃± 6 .9℃日度。提出了发生预测式  相似文献   

8.
松针毒蛾[Ocneria monacha L]是落叶松害虫,常形成严重为害。笔者于1974—1981年,在牡丹江林区,对松针毒蛾六种寄生蜂进行了观察,并做好防治试验。结果如下。二、发生情况松针毒蛾六种寄生蜂,除两色瘦姬蜂一年发生两代外,其余五种一年发生一代。幼虫期寄生蜂,于七月初开始羽化,7月9日至18日为盛期。它们发生的顺序是:两色瘦姬蜂→松毛虫黑基瘤姬蜂→凹眼姬蜂。7月中旬至8月中旬,在林内最为活跃,两色瘦姬蜂数量较多。蛹期寄生蜂,于7月中旬开始羽化,7月25日达到盛期。发生的顺序是:黄足黑瘤姬蜂→脊腿匙宗瘤姬蜂→瘦姬蜂。8月中旬在林内发生的数量最多,超过幼虫期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杨树枯叶蛾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枯叶蛾在我市每年发生3代(虫龄不齐),以幼虫在树干上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开展活动,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交尾、产卵.第1代幼虫子5月上旬出现,第2代、越冬代分别于7月中旬和9月上旬出现,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栎树的叶子,为害严重时可将大面积林木树叶吃光。根据杨枯叶蛾的生活习性和发生发展规律,采用药物防治试验,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并研究了利用天敌螳螂、虎甲、灰喜鹊、寄生蜂等防治枯叶蛾同样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首次记述了重阳木锦斑蛾Histia rhodope Cramer幼虫的一种寄生蜂—斑驳夜蛾长颊茧蜂Parapanteles expulsus(Turner, 1919),并给出了该寄生蜂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和形态特征图。寄主标本采自南宁植物园。  相似文献   

11.
松毛虫内茧蜂[Rogas dendrolimi(Matsumura)]是松毛虫(Dendrolimusspp.)3、4龄幼虫的一种体内寄生蜂,广布于我省松毛虫发生林区。1982—1983年我们在调查松毛虫寄生天敌的同时,观察了2531头饲养的松毛虫3、4龄幼虫,松毛虫内茧蜂寄生率达12.9—29.0%。我们对此蜂  相似文献   

12.
抚顺地区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dahuricaFikv有寄生蜂11种,其中9种为老熟幼虫和蛹期寄生蜂,2种为1~2龄幼虫期寄生蜂。该文报道了寄生蜂种群的林间分布与森林面积及林冠层的关系,并对各寄生蜂种群在林间的活动时间及在林间羽化的始见期,高峰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3.
华竹毒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竹毒蛾(Pantana sinica Moore)是竹类重要害虫之一,分布在我国南方,已知为害刚竹属内10个竹种。1973年湖南毛竹林被害面积达6万余亩。该虫在浙江一年发生三代,以蛹越冬,幼虫为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到7月中旬;7月上旬到9月上旬;9月上旬到12月上旬。幼虫第一、三代5—7龄;第二代6—8龄。幼虫期取食量为90—200平方厘米,雌虫比雄虫多食叶1.7—2.0倍。  相似文献   

14.
抚顺土区兴安落叶松鞘蛾Coleophora dahurica Fikv有寄生蜂11种,其中9种为老熟幼虫和蛹期寄生蜂,2种为1-2龄幼虫期寄生蜂。该文报道了寄生蜂种群的林间分布与森林面积及林冠层的关系,并对各寄生蜂种群在林间的活动时间及在林间羽化的始见期,高峰期和末期进行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5.
马尾松毛虫Dendrolmus punctatns Walker是我国南方马尾松林区的一大害虫,常周期性蔓延,猖獗成灾,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探索利用马尾松毛虫的天敌,于1982—1984年在我省马尾松毛虫发生有代表性的地区:重庆、内江、泸州、自贡4个地(市)13个县(区)的林区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有寄生性昆虫共计27种,分属两个目、9个科、19属。其中卵寄生蜂8种,松毛虫3、4龄幼虫寄生昆虫5种,幼虫—蛹寄生昆虫14种。  相似文献   

16.
乌盟后山地区榆树小蠹虫为害十分严重,被害植株2年左右即可死亡。灿小蜂是榆小蠹虫寄生性天敌之一,对控制榆小蠹虫的危害起着重要作用,在我旗乌兰花、大青河和江岸地区调查寄生率分别为27%、17.9%和43%。灿小蜂(Chiropachys Colon L.)属膜翅目,小蜂总科,金小蜂科灿小蜂亚科。是榆小蠹幼虫体外寄生蜂,被其寄生的榆小蠹幼虫停止发育而死。在我旗一年6代,以幼虫越冬,春季气温达11℃时开始活动,秋季9月末进入越冬。室内饲养每头成虫可寄生25头寄主。除了产卵寄生外,还可刺死部分寄主幼虫,江岸地区总致死率达52%。成虫完成一世代历期为17—22天。有效积温为247日度,温度23 1.5℃,湿度60—70%时有利于成虫交尾产卵活动。而且对寄主幼虫体长有一定选择性,一般产卵于2.5~4.2mm的幼虫上。对不同种榆小蠹虫的寄生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动态及其气候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8年于四川沐川定期调查长足大竹象为害的3个慈竹林内所有竹笋上的幼卵和幼虫密度变化,运用主成分、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研究影响幼虫种群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结果表明:幼虫种群变化呈单峰型,8月为高峰期,10月上旬以后虫口密度逐渐趋向于0水平。长足大竹象幼虫种群变化最主要的限制因子是旬平均气温,最主要的决策因素是旬最低气温。8种函数拟合表明平均虫口密度与旬平均气温、旬最低气温之间分别用直线函数方程Y=-0.535+0.031X、对数函数方程Y=-1.594+0.600lnX拟合的效果最好,据此建立平均虫口密度气候预测表,提出长足大竹象防治的温度指标为旬平均温度21.5℃或旬最低温度17.7℃。  相似文献   

18.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落叶松腮扁叶蜂[Cephalcia larciphila (Wachtl.)]在内蒙古在兴安岭大面积发生危害,发生面积的.为1hm2,根据生产防治工作的需要,通过室内饲养观察及野外定点观察研究,对该虫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搞清楚了该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牙克石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3龄至5龄幼虫于当年7月中旬下树,主要在土壤中2-7cm的土层中以幼虫做蛹室越冬,少数在枯枝落叶层下越冬,翌年6月上旬化蛹 ,蛹期长约10天,成虫的发生期在6月上中旬,并于雌成虫羽化的一两天后交尾产卵,每头雌成虫产卵量约为40-50粒,6月中旬出现幼虫,该衣滞育现象,预蛹滞育期一般为三个年头,第三年春季正式化蛹,寄生蜂有3种,寄生蜂一种,虫生真菌一种,食虫蜘蛛4种,食虫鸟4种,通过敌敌畏插管烟剂防治后效果可达95%左右,这些为落叶松腮扁叶蜂的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刺玫瘿蜂Diplolepis sp.危害黄刺玫的叶和花果,分别形成叶瘿、果瘿和花萼瘿。严重受害株的叶被害率可达38%,影响植株生长,导致开花稀少,落叶提前。成虫体长2.8—3.4mm,体黑褐色,足黄褐色。此瘿蜂一年1代,孤雌生殖。以老熟幼虫在落叶上的枯虫瘿内越冬,4月初开始化蛹,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虫羽化出瘤;产卵于叶芽和花蕾中,初孵瘿蜂幼虫生长发育迅速,5月20日左右已达老熟,老熟幼虫即在瘤内越夏越冬。幼虫期有两种寄生蜂,即广肩小蜂Eurytoma sp.(占99.7%)和旋小蜂Eupelmus sp.(仅占0.3%),均为单寄生,寄生率可达78.3%。瘤内未发现寄居昆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