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蜜蜂“爬蜂病”是养蜂者的习惯称呼。其共同特点是成年蜂失去飞翔能力,在地面及蜂箱内爬行。可分为传染性“爬蜂病”与非传染性“爬蜂病”两大类型。传染性“爬蜂病”包括蜜蜂孢子虫病、蜜蜂螺旋体病和蜜蜂病毒病。非传染性“爬蜂病”包括寄生螨危害造成的爬蜂(多为幼蜂)、中毒性爬蜂如有毒蜜粉源植物和药物中毒、劣质饲料引起的大肚爬蜂、环境污染及工厂排放有毒气体和污水造成爬蜂和死亡。现将“爬蜂病”的防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朱金明 《蜜蜂杂志》2007,27(2):25-26
(接上期) 3 利用中草药防治蜂病的综合效果 许多养蜂者在蜂病防治过程中,利用中草药防治蜂病,取得成效和尝到了甜头,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和经验.他们发现中草药防治蜂病普遍效果好,自从利用中草药防治蜂病,蜂场没有因病害造成损失,生产力提高,每年单产都超过没有用中草药的蜂场.利用中草药防治蜂病,除防治蜂病效果好,对于蜂群的繁殖、清巢、壮蜂等方面都有利.利用中草药防治蜂病的综合效果好,可使一些养蜂者达到"全面无蜂病"的理想效果.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李紫剑 《蜜蜂杂志》2011,30(1):36-36
爬蜂病在我国普遍发生,危害很大。目前有许多针对爬蜂的防治方法,但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爬蜂问题。 爬蜂病年年爆发,不能控制,笔者认为蜂友们对爬蜂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手段还不完全清楚,没有抓住引起爬蜂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我国发生的蜜蜂爬蜂病,其名称来源于蜜蜂发病后不能飞翔,爬行而死亡,是按蜜蜂病态行为命名。目前,蜜蜂爬蜂病应该归纳为五大类型的爬蜂,即A型爬蜂病(微生物感染型)、B型爬蜂病(蜂螨危害型)、c型爬蜂病(闷热与机械损伤型)、D型爬蜂病(药物中毒型)和E型爬蜂病(甘露蜜和有毒蜜粉植物型)。我国多年来流行的爬蜂病多为A型爬蜂病,它可称为蜜蜂的“癌症”,给蜂群带来极大伤害,给养蜂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病急乱投医,一旦蜂群患病,蜂农盲目用药,因用药不当造成蜂产品污染,直接影响蜂产品出口,因此A型爬蜂病的防治至关重要。至于B型、C型、D型、E型这四类爬蜂病,目前尚有办法可防可治,其造成的损失也较轻。  相似文献   

5.
<正>现在蜂病多,蜂难养是养蜂人的共识。对此,笔者对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蜂病发生和防治状况加以探讨,追溯其根源,找到今后防治蜂病之路。一、蜂病防治状况的回顾上世纪30~60年代主要的蜜蜂传染病有欧洲  相似文献   

6.
陈宜斗 《蜜蜂杂志》1994,(12):27-28
浅谈“爬蜂病”的观察及防治方法山东省鱼台县陈楼乡陈集蜂场(272345)陈宜斗意蜂“爬蜂病”是近几年出现的急性蜂病,一旦蜂群患了“爬蜂病”,群势很快衰落,蜂场经济效益严重受损。笔者认为“爬蜂病”有早春型、夏秋型和晚秋型三种,患病原因有侵入性感染和非侵...  相似文献   

7.
1.必要性“爬蜂病”给我国养蜂业带来的危害仅次于蜂螨。据王强等报道,蜂螨造成的损失占总病害的30%~40%,而“爬蜂病”占到总病害损失的20%~30%[1]。因“爬蜂病”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综合征,很难根治。大量使用药物,致使蜂产品出口受阻,影响了我国蜂业的发展。为此,笔者认为:治疗“爬蜂病”的根本出路在于抗病蜂种的选育。采用抗病蜂种防治“爬蜂病”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虽然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和耗费较大的精力,但是抗病蜂种对蜂业发展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吉林省养蜂研究所选育的抗白垩病蜂种,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蜂…  相似文献   

8.
孙希文 《中国蜂业》2004,55(4):14-14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气温差异大,引起蜜蜂爬蜂病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长白山地区的蜜蜂爬蜂病主要有3种:一、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二、麻痹病引起的爬蜂病;三、"油炸蜂".  相似文献   

9.
蜜蜂螺原体病是由螺原体菌引起的一种蜜蜂病害 ,国内于1988年初见报道。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寄生在成蜂体内 ,对蜜蜂造成危害。蜜蜂螺原体病是一种能使蜜蜂死亡的传染病 ,常与孢子虫病、麻痹病同时发生 ,蜂农一般称之为“爬蜂病” [1]。本文以螺原体病为主症 ,谈一点见解。1症状蜜蜂螺原体病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病蜂大多是青幼年蜂。病蜂在箱外蹦跳咫尺 ,欲飞不能 ,严重时 ,打开箱盖即可见病蜂往框梁上跳 ,提脾时离脾往下掉 ,箱底死蜂堆积 ,但群内秩序井然 ,并不螫人 ;病蜂后足一侧瘫痪 ,死蜂吻…  相似文献   

10.
<正>近些年来,爬蜂病困扰许多蜂场。爬蜂病包括传染性的孢子虫病、麻痹病、下痢大肚病和无传染性的"软翅"爬蜂病等。2004年的春繁期,我地气温偏高,油菜和榆树相继开花,粉源充足,工蜂采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最让蜂农伤脑筋的蜂病就是爬蜂病,严重时会使幼蜂、青壮年蜂,甚至老年蜂同时往蜂箱外爬,其蔓延速度令蜂农措手不及,爬蜂病高发时期,蜂场可以在一周左右连爬带盗全场崩溃,蜂尸遍地,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2.
卡尼鄂拉蜂(Apismelliferacarnica,也称喀尼阿兰蜂,简称卡蜂或喀蜂),是世界四大优良蜂种之一。试验以卡蜂的采集能力和抗白垩病能力为指标,从各地搜集和从国外引进的卡蜂育种素材,采用集团选育、增补有益基因和混精人工授精等系列育种手段,进行卡蜂高产和抗白垩病性能的选育。所选育出的卡蜂最突出的优点是产蜜量高和抗白垩病能力强,并大大地改善了其繁殖力和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认识蜂虎     
2003年春季,洛阳市绝大多数定地蜂场几乎同时出现恶性爬蜂。根据蜂农反映的情况,我们组织人员对这些蜂场进行现场调查和电话询问。调查结果表明:爬蜂体色正常,肢体完整,多数都是青、幼年蜂,与正常健康蜂没有区别。开箱检查,箱内没有异常现象。多数蜂农认为是“爬蜂病”,只有一家认为是药物中毒,并多数喂了不同的蜂药。根据我们掌握的情况和积累的经验,如果是病菌或病毒引起的“爬蜂病”,病蜂个体瘦小,头部和腹部多呈暗黑色,透明,腹部有集存物,行动迟缓、颤翅;病蜂多集中在框梁上或箱底边角处,后爬出巢门堆积而死;中毒蜂死后舌伸出,两翅和腹…  相似文献   

14.
赵永春 《中国蜂业》2003,54(3):15-15
对蜜蜂爬蜂病应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防治应讲究方法 ,否则会陷入被动 ,带来不良后果 (污染蜂蜜 )。笔者在此谈谈防治蜜蜂爬蜂病的方法和体会。1 爬蜂病的症状大体有三种 :一是孢子虫引起的爬蜂病 ,东北地区爬蜂主要因孢子虫引起 ,其症状是在地上一蹦一跳地爬 ,多为采集蜂 ,拉开肠道为白色 (正常为棕色 ) ,后肠有积水 ,并有谷粒状物质 ;发病时间 6月初至 8月末。二是麻痹病引起的爬蜂 ,此病症的爬蜂爬行速度极慢 ,后肠膨大。主要表现为病蜂身体震颤 ,翅膀一直震颤 ,不能飞行 ,大肚是一种类型 ,“油炸蜂”是另一种类型 ,发病时间为…  相似文献   

15.
灵石蜂病少的原因山西省灵石县养蜂协会(031300)段继运蜂病在灵石县的确很少发生,从80年代以来,尽管爬蜂病、白垩病在全国不少地区传染蔓延,我县蜂群虽被外来及周围县的病蜂所包围,但全县3600群蜂竞没有一群发生爬蜂病。1994年以来,显然有10户约...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养蜂场和蜂群数量迅速发展,不久以后各地大面积地发生了多种蜂病,还有些是以前没见过的新蜂病,比较严重的如白垩病、爬蜂病等。不少有针对性的蜂药,效果非常有限,难以治愈,给我国的养蜂业造成了很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董秉义  冯峰 《中国蜂业》1998,49(2):16-17
爬蜂病的病因与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董秉义冯峰所谓爬蜂病,其主要症状为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其实爬蜂病这种命名并不科学,由于爬蜂病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搞清楚,这种笼统的叫法也就不奇怪了。不管怎么说,现在看来爬蜂病已成...  相似文献   

18.
如何防止蜂病的传播和提高蜂病的防治效果,又不使蜂产品受到污染,确保蜂产品质量,是我国养蜂生产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除了研究疗效高不污染蜂产品的化学药剂外,重点研究和应用中草药防治蜂病具有特殊的意义。为此,特将中草药在蜂病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综合分析,供养蜂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培德 《蜜蜂杂志》2006,26(9):24-24
近年来,“爬蜂病”像一枚“定时炸弹”一样潜伏在蜂场内,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一旦暴发会给蜂场带来重大损失,严重阻碍养蜂业的发展。目前防治“爬蜂病”的方法不少,但效果不是很好,真正的有效药物尚未研制出来。笔者养蜂几十年,深受“爬蜂病”危害,决心致力于蜂病的观察试验。下面发表拙见一二供同行参考。要想解决好爬蜂的难题,首先必须弄清楚引起爬蜂的原因。目前普遍认为“爬蜂病”是由孢子虫病、麻痹病、螺原体病几种病的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据本人数年观察,主要由孢子虫病引发的较多,因此就要细致观察并研究孢子虫病的发病特点。据…  相似文献   

20.
蔡继红 《蜜蜂杂志》2013,(12):42-43
近几年来,我在参加新疆蜂农实用技术培训的工作中对新疆地区出现的主要蜜蜂病敌害有一些认识,新疆当地的养蜂师傅对发生的病敌害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措施,笔者仅吸取几个典型的防治蜂病的经验方法和广大蜂友交流学习,尤其是和新疆伊犁地区还没有防治类似蜂病经验的蜂友进行交流.同时也非常感谢刘彦明、梁朝友两位师傅的无私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