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物育种信息》2006,(6):17-18
在玉蜀黍族中,与玉米亲缘关系最近的是玉蜀黍属中的各个种,该属中除栽培玉米亚种以外其余各分类单位均可称为大刍草(Teosinte)。大刍草具有许多优良特征特性,如抗逆性、抗病虫害和优质等,因此把大刍草资源的有益基因导人玉米创建新的基因库,将对玉米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外源硅增强低温胁迫下玉米和大刍草幼苗的适应性,以普通玉米品种及野生种大刍草为材料,设置CK、LT、S1、S2、S3共5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测定玉米和大刍草的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结果表明,施加外源硅有效缓解了低温胁迫对玉米和大刍草的损害。(1)玉米和大刍草S1、S2、S3的形态指标与LT对比,均有不同程度地增加。(2)玉米和大刍草叶绿素含量分别在S2和S3增加最显著,比LT分别增加了42.08%,84.38%。(3)玉米和大刍草S1、S2、S3的丙二醛含量均低于LT,且玉米和大刍草都在S2达到最低,分别低于LT 31.44%,34.72%。(4)经S1、S2、S3处理后,玉米和大刍草的SOD活性均高于LT,玉米叶片中SOD活性在S2时最高,高于LT 14.24%;大刍草叶片中SOD活性在S3时最高,高于LT 14.96%。综上,施加外源硅可提高低温胁迫下玉米和大刍草的生物量积累和抗氧化酶活性,促进光合色素合成,减少活性氧积累,增强幼苗的耐寒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用大刍草作受体和现代玉米杂交得到"中间型产物"连续自交,并对各世代选择观察认为:玉米穗轴的进化是大刍草tga1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突变,使大刍草的外壳变小并开裂,产生的种子后代和大刍草天然杂交,便产生我们得到的中间型产物,中间型产物经数代天然自交便出现当今玉米雏型,大刍草的稃壳应该是其果实的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因此玉米的穗轴便是多个子房壁发育的果皮集合体。  相似文献   

4.
玉米穗轴的进化是大刍草tga1基因中一个核苷酸的突变,使大刍草的外壳变小并开裂,产生的种子后代和大刍草天然杂交,便产生我们得到的中间型产物,中间型产物经数代天然自交便出现当今玉米雏型,大刍草的稃壳应该是其果实的果皮,它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因此玉米的穗轴便是多个子房壁发育的果皮集合体,通过对红白两种穗轴解剖观察,仍能找到大刍草稃壳的印迹,而穗轴的颜色是其颖片的颜色,大刍草产生的中间型是双行排列的聚合体,而现代玉米则是多个双行排列的聚合体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5.
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等方法,研究不同杂交授粉方式对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与大刍草杂交,因受体材料(母本)基因型不同,以及采用不同的杂交授粉方式,杂交结实率会有明显差异。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喷施赤霉素等处理后授粉均极显著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结实率,且前2种处理杂交结实率显著高于后一种处理。因此,要提高玉米与大刍草杂交选育的饲草玉米制种产量,除注重对母本基因型选择外,还应采用重复授粉、剪短雌穗顶部苞叶及花丝后授粉等方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Zea mays L.)和二倍体多年生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进行的7年12个世代研究,经过杂交、复交和自交选择,获得抗逆性、抗病能力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组配出高产、多抗、优质的玉米杂交种山农993.实践证明,导入玉米野生属有益基因,拓宽玉米遗传基础是进一步提高玉米杂交种增产潜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从大刍草到现代玉米的进化经历了两个过程:一是环境引起的DNA核甘酸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二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为选择从分蘖、分枝、多穗到现代玉米的缓步进化。1从稃壳到穗轴的脱胎换骨首先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雷电、射线、极端温度、酸碱环境等)将大刍草tga1基因中一个核苷酸发生突变,使大刍草的外壳变小并开裂(图1)。  相似文献   

8.
短日照对墨西哥大刍草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短日照处理玉米近缘种墨西哥大刍草,研究短日照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日照处理可以诱导墨西哥大刍草提前抽雄开花;墨西哥大刍草接受短日感应的临界叶龄、日照长度、短日诱导天数分别为6叶龄、13h、15d;对墨西哥大刍草进行短日诱导(日照长度为12h),以处理25d主茎雄花分枝数最多和分枝最长,因此,以饲草玉米种子生产为目的,对墨西哥大刍草进行短日诱导,应从6叶龄开始进行25d以上每天12h的连续短日照处理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九个温带玉米与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选育高品质玉米远缘杂交饲草品系,对温带玉米与一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在生物学特性、生物产量及营养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筛选优势较为突出的温带玉米与一年生大刍草远缘杂交后代。结果表明,在温带地区(山东),杂交后代具有多分蘖性、生物产量高、品质好等优点,其中TH-02-044鲜草年产量达到94355 kg/hm2,是对照品种的3~4倍;杂交品系粗蛋白含量均高于对照,TH-02-030、TH-02-023的粗蛋白含量与对照差异显著,分别为11.18%和11.65%。TH-02-044、TH-02-030、TH-02-023三个品系在分蘖数、生物产量、营养品质方面特性突出,具有作为优质饲草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用大刍草作受体和现代玉米杂交,对产生的"中间型"种子进行种植观察,其后代出现分蘖、分枝、多穗;由此我们认为玉米的进化过程是:分蘖→分枝→多穗→现代玉米;现代玉米出现分蘖、分枝、多穗均属"返祖现象"。  相似文献   

11.
遗传基础狭窄是玉米育种的瓶颈,种质创新是提高产量水平的有效途经。尽管育种人做了大量工作,但配合力的提高收效甚微,本文通过野生大刍草和栽培玉米进行正反杂交的方法,试图选育出配合力较高的种质资源,同时对玉米的起源和进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曹立超  樊双虎  张春义  陈茹梅 《种子》2014,(4):42-47,68
用玉米自交系B 73和郑58做受体,大刍草做染色体片段供体,通过一代杂交、三代回交和五代自交的方法建立了B 73-大刍草和郑58-大刍草2个渐渗系群体,并对2个群体BC3F6各家系进行了考种,统计穗部性状。结果表明,在B 73-大刍草渐渗系中,83%家系穗长集中在9~14 cm;85%的家系穗行数集中在12~16行,58%的家系行粒数集中在17~23粒,92.5%家系粒长都集中在0.7~1.0 cm,73.5%的家系轴粗集中在1.8~2.4 cm;34.5%的家系百粒重集中在18~23 g,43.5%的家系集中在28~33 g。在郑58-大刍草渐渗系中,83.5%的家系穗长集中在10~15 cm;47.5%的家系穗行数为10行;83%的家系行粒数集中在14~25粒;70.5%的家系粒长集中在0.8~0.9 cm;84.5%的家系轴粗集中在1.8~2.4 cm;74.5%的家系百粒重集中在28~33 g。本研究应用新一代测序技术开发了郑58和大刍草之间的211个多态性分子标记,包括199个SNP标记和12个INDEL标记。本研究不仅为玉米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并为下一步的基因克隆提供分子标记,加速玉米分子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3.
西南糯玉米地方品种waxy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糯玉米和硬粒玉米waxy基因核苷酸多态性, 对23份中国西南玉米地方品种(16份糯玉米和7份硬粒玉米)、2份美洲糯玉米种质的waxy基因第9外显子至第14外显子之间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 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16份同源序列(来自小颖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和美洲地方栽培品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西南糯玉米、西南硬粒玉米和小颖大刍草分别具有14、19和40个多态性位点, 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为西南硬粒玉米的30%, 是小颖大刍草的14%, Tajima’D检验仅在糯玉米群体D值显著, HKA检验表明waxy位点未受选择作用; 序列比对发现12份西南糯玉米第10外显子同一位置缺失15个核苷酸, 该位点恰为糖基转移酶结构域的起始位置。可见我国糯玉米通过较为独特的突变机制而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驯化瓶颈, 奠基者效应使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大大降低, 从近缘物种中引入等位变异是改良玉米淀粉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糯玉米和硬粒玉米waxy基因核苷酸多态性, 对23份中国西南玉米地方品种(16份糯玉米和7份硬粒玉米)、2份美洲糯玉米种质的waxy基因第9外显子至第14外显子之间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 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的16份同源序列(来自小颖大刍草、繁茂大刍草和美洲地方栽培品种)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 西南糯玉米、西南硬粒玉米和小颖大刍草分别具有14、19和40个多态性位点, 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为西南硬粒玉米的30%, 是小颖大刍草的14%, Tajima’D检验仅在糯玉米群体D值显著, HKA检验表明waxy位点未受选择作用; 序列比对发现12份西南糯玉米第10外显子同一位置缺失15个核苷酸, 该位点恰为糖基转移酶结构域的起始位置。可见我国糯玉米通过较为独特的突变机制而形成, 在进化过程中经历了驯化瓶颈, 奠基者效应使西南糯玉米waxy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大大降低, 从近缘物种中引入等位变异是改良玉米淀粉质量和产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张文才 《种业导刊》2010,(9):22-22,24
蠡玉35玉米品种的突出优点是:高产优质、增产潜力大、抗病抗倒、耐密性好。采取合理密植、应用化控防倒伏、科学管理水肥等高产栽培技术,可充分发挥该品种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AFLP技术研究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50个有代表性的玉米及其野生近缘种大刍草、摩擦禾、薏苡材料进行了遗传关系分析。利用21个PstⅠ/MseⅠ引物组合检出可辨认带共641条,其中多态性带586条,平均每对引物得到30.52条多态性带,多态性91.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可以将50个材料分为3大类,与已有的玉米族分类一致,但与玉蜀黍属内的种间和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丰富玉米遗传变异,从1990年起,我们进行了玉米(Zea mays L.)和多年生二倍体大刍草(Zea diploperennis L.)远缘杂交的研究。经过5年8个世代的杂交、回交和自交选择,目前已获得抗逆性、抗病虫能力较强,农艺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系14个。在测配1000个杂交组合中,所选系表现出较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导入外缘种质、拓宽玉米遗传基础,进一步提高杂交种增产潜力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吉东823是吉林省吉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8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028。该品种具有产量高、熟期适中、抗病、抗倒、适合机械化收获等优点,是一个稳产性好、增产潜力大、多抗广适的玉米新品种。本文介绍了吉东823精细整地、科学施肥、科学管理病虫草害管理等栽培技术规程, 为获得高产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9.
高产抗逆大穗型玉米杂交种成单18成单18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选系698-3与外引系齐205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逆、广适应性的大穗型中熟玉米杂交种,是一个集丰产性、抗病性、适应性于一体的玉米新杂交种。1997年5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20.
宽诚60号是河北省宽城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玉米新品种,它以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抗病抗倒性强的突出表现先后通过河北省审定和国家审定,并受到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