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建国三十六年来,我省茶叶生产与销售均有很大发展。茶园面积由解放初的70万亩发展到270万亩,增长约2.9倍;年产量由13.2万担发展到200余万担,增长约14倍;单位面积产量由亩产干茶35斤提高到100斤左右,增长约1.9倍;年外销量由7.5万担发展到80余万担,增长约10倍。现在,我省茶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省棉花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从1949年到1978年,棉田面积由388.8万亩扩大到878万亩,单产由16.6斤提高到107斤,增加90.4斤,总产由56.2万担提高到948.95万担,增加892.76万担。1979年棉花面积880万亩,总产1050万担,单产119  相似文献   

3.
(一)我县从东到西长180华里,从南到北100华里,大部地区是江汉平原,东西是滨湖区,北面是丘陵地带。全县总人口91万。现有耕地205万亩,农作物以水稻、棉花为主,杂粮、油料次之,种植面积约各占三分之一。解放十年来,棉花面积是逐年扩大,产量是连年上升,植棉面积由1949年45万亩扩大到64万亩;单产出12斤(皮棉下同)提高到106斤。总产量由540万斤提高到6,784万斤。1959年比1949年增长11倍半。  相似文献   

4.
1984年,我省棉花生产获得了单产过百斤、总产超历史的丰收,跨入了全国百斤皮棉省的行列,结束了我省棉花亩产长期徘徊在六七十斤上下的局面,有力地回答了我省不宜种棉的错误论调。据统计,全省实播棉田121.66万亩,总产皮棉138.28万担,单产为114斤,比1983年亩产77斤增长48.1%,和历史最高年1982年相比,播种面积减少了29.77万亩,而总产却增加7.04万担,单产增长31.0%,总产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69.5万担翻了一番,单产增长1.2倍,创建国以来最高水平。今年棉花生产大丰收,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5.
一、概况 世界油菜生产近几十年来发展很快,1980年与1960年相比,面积扩大近一倍,单产提高三分之一以上,总产增长近一倍。1980年世界油菜总面积为17532万亩,亩产120.7斤,总产21148万担,1982年为19759.5万亩,146.5斤,28944万担。中国1980年分别为5629.5万亩,84.8斤,4774万担。1981年我国油菜亩产143斤,第一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138.3斤),总产8129.8万担,第一次超过加拿大(4966万担)。1982年我国油菜面积为6182.5万亩,亩产183斤,总产11312.8万担,分别比1949年增长1.72倍,1.82倍和6.71倍。  相似文献   

6.
今年,省下达棉花生产计划,面积六万亩,亩产皮棉六十六点七斤,总产皮棉四万担,其中收购任务三万四千担。据摸底调查,全区实种棉花五万九千亩,收获面积五万三千亩,亩产皮棉八十五斤,总产皮棉四万五千担,交售四万二千担,亩产超历史(六五年五十五斤),总产、收购超计划。植棉史上,第一次有了亩产过百斤的县,一百六十五斤的公社。亩产过二百斤的大队,二百五十斤的生产队,三百斤的户大批涌现。结束了“亩产皮棉八十斤不敢讲,百斤不敢想”的低产历史,开拓  相似文献   

7.
星子县蓼南公社在大灾的1983年,棉花大丰收。全社植棉4300亩,除因灾120亩无收外,收获面积4280亩,总产皮棉5590担,平均亩产皮棉130.6斤。比去年总产增长13%,单产提高13.6%,并涌现出了一大批高产典型。亩产皮棉150斤以上的大队2个,面积1104亩,亩产200斤以上的生产队3个,面积250亩;亩产250斤以上的户7户,面积19.49亩。光辉大队九队社员万水平4.47亩棉花,总产皮棉1200斤,平均亩产268.5斤,他的一块试验地,亩产达300斤。蓼南公社位于我县南部滨湖黄壤丘陵地带,全社4300亩棉地,都是黄壤丘陵坡地。植棉30多年来,去年第一次闯过了亩产皮棉百斤关。比历史最高的1972年,总产、单产均  相似文献   

8.
1984年湖南省棉花生产在连年丰产的基础上,又获得了大幅度增产。全省181.19万亩棉花,总产皮棉246.75万担,亩产皮棉136.18斤,总产和单产都超过了最高历史水平,比1983年总产增加了25.8%,单产增加了38.4%,亩增皮棉38.0斤。  相似文献   

9.
我区一九八二年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产的基础上,又喜创闯过百斤大关的新纪录。全区63.4万亩棉花,总产皮棉81万担,比历史最高的八一年净增27.4万担,增长51.1%比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净增46.83万担,增长137.2%,单产127.7斤,比历史最高的81年的89斤,增长48.4%,比78年的61斤翻了一番还多,在植棉历史上首次实现了百斤皮棉地区。单产最高的九江县,今年更上一层楼,全县10.3万亩棉花,亩产达176斤,彭泽县在连续三年过百斤的基础上,16.2万亩棉花,亩产也达164斤,单产总产都增长  相似文献   

10.
1980年,山东省实播棉田1092万亩,总产皮棉1070万担,比1979年增长2.2倍,比历史上产量最高的1970年增长96%。单产皮棉98斤。棉花品级较高,全省已收购的皮棉中,一、二级的占96%。今年棉花丰收的基本经验是:贯彻了党的三中全会精神,调整了农业内部结构,明  相似文献   

11.
(一) 今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依靠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巨大威力,团结奋斗,顽强拼搏,战胜了近百年来罕见的大洪大涝等自然灾害,夺得了解放三十多年来难得的好收成。据初步统计,全市播种64.43万亩棉花,除因水淹无收的17.15万亩外,实收只有47.28万亩,予计总产皮棉50万担,属历史上第三个高产年(81年53.5万担,82年81万担)。亩产皮棉106斤(按计划面积亩产78斤),居特大丰收的1982年之后,又一年跨过了百斤大关。  相似文献   

12.
我省1984年植棉808.81万亩,皮棉总产1213万担,平均亩产皮棉150斤,首次突破了一千万担大关,创造了我省历史新记录。棉花总产同1983年相比增长了57.7%,亩产增长了63.0%。截至1985年元月31日,全省收购皮棉1149万担,棉花品质也比较好。据省棉麻公司统计,1984年12月底收购的  相似文献   

13.
1979年我县棉花生产,在战胜严重春旱、夏涝和秋雨连绵的恶劣气候,皮棉总产仍然可达103万担左右,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按全县78万亩棉田计算,皮棉单产132斤,比1978年增产21万担左右,粮食预计总  相似文献   

14.
国营江西省九江县新(?)垦殖场,地处长江中游。在连续四年大丰收的基础上,1984年棉花生产又创历史新水平,全场一万二千亩棉花,总产皮棉28103担,平均单产234.2斤,总产比大丰收的1982年2.5万担增长12%,除83年溃堤无收外,相当于三中全会前五年产量的总和;单产比历史最高的1982年提高40斤,比1978年接近翻两番。随着棉花的连年丰收,对国家的贡献也不断增多,户平贡献皮棉2991斤,比82年增加320斤;劳平贡献皮棉1489斤,比82年增加159厅,从而实现了产量贡献双超历史。  相似文献   

15.
枝江县是湖北省的主要产棉县。建国以来,棉田面积较为稳定,产量不断提高。常年种植26万亩左右,皮棉单产由1949年的25斤,上升到目前的200斤左右,增长七倍多。当前棉花生产的主攻方向,是如何提高棉花质量,而抓好红铃虫防治,则是增产保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6.
新喻市渝水区植棉历史悠久,解放前就有种植土棉的习惯,1952年在水西、罗坊、珠珊、沙土等地开始种植改良棉,以后逐渐发展到丘陵地区。1949年全区植棉1.5万亩,亩产皮棉18斤;五十年代平均每年面积23743亩,亩产32.2斤;六十年代平均面积91234亩,亩产56.9斤;七十年代平均120879亩,亩产52.6斤;1982年亩产提高到70斤;1983年收获面积85591亩,亩产121斤,首次突破百斤关;1984年秋雨烂桃严重,全区85500亩棉田,仍然获得了亩产皮棉118斤的好收  相似文献   

17.
瑞昌县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是个丘陵老棉区。近几年来,棉花产量不断提高,1981年皮棉总产6.84万担,单产86斤;1982年皮棉总产8.21万担,单产103斤。这个成绩的取得与枯萎病的控制较好是分不开的。1982年通过全县性普查,全县枯萎病面积26.38亩,分布在四个公社、七个大队的十六个小队。发病面积占植棉总面积的万分之三。我们之所以能够把枯萎病控制在零星发病阶段,而不致蔓延传播,主要的作法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市棉花生产发展迅速。全市22万亩棉田,1982年平均亩产皮棉145.3斤,接近历史最高水平;1983年皮棉亩产为170斤,较历史最高产量143.9斤,增长14.2%;1984年亩产皮棉已超过190斤(亩售皮棉  相似文献   

19.
(一)丰城县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增产的基础上,1985年又喜获丰收。全县实收面积37,234亩,总产皮棉39021担,平均单产105斤。种棉三十四年来第一次成为百斤皮棉县。概括1985年棉花生产形势特点是“一调三提高”,即调减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向“高产、优质”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调减面积:1985年在棉田布局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完成全县3.2万担皮棉收购合同为原则,尽可能把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20.
霍邱县地处淮河南岸,大别山南麓。全县耕地面积207万亩,120万人。境内地形复杂,有岗有湾,史河贯穿全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1972年开始试种红麻,十年来,面积由900亩发展到1981年的20多万亩,单产由409斤提高到600多斤,总产由3万多担增加到188万担。面积、总产量居全省、全国各产麻县的第一位。由于红麻大发展,带来了“三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