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黑龙江省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防治和解决玉米丝黑穗病成为当前玉米生产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玉米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玉米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春季气温低是丝黑穗病发生的有利条件,近年来黑龙江省玉米丝黑穗病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典型的土传病害,播种后条件适宜病菌即通过玉米的幼芽侵入,3叶期前尤其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近年来东北地区丝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五台县的主产作物,但玉米的生产常常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玉米病害就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因素。五台县发生的玉米病害主要是玉米丝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丝黑穗病老百姓称之“黑霉”,不但穗部长菌瘿,对当年产量造成极大影响,而且病菌可以在土壤中存活达2年之久,继续危害后茬玉米。本文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的病菌来源、发病条件等,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表现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种子萌动到五叶期都能感病,以三叶期前,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受侵染的玉米植株矮化,节间缩短,茎秆稍有弯曲,叶片密集,色浓绿叶片向上发直或叶片上有黄…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是世界上重要的玉米疾病。从丝黑穗病发生的症状特点出发,结合吉林省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情况,分析了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原因,并给出了丝黑穗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对于提高吉林省玉米产量和农民收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本文通过工作实际,就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是北方春玉米常发生的病害,尤其是冀北丰宁满族自治县,玉米丝黑穗病时常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本文分析了近些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总结了其发生特点,依据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规律,分析了发生原因,并结合丰宁县实际提出了今后的防控对策,以期为确保玉米生产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主要的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以当地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的情况,从玉米感染丝黑穗病的症状特征、发生条件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是北方春玉米常发生的病害,尤其冀北丰宁地处燕山深处,海拔梯度、温差变化大,无霜期差异大,尤其中北部地区玉米丝黑穗病时常发生,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常年发生率3-5%左右,严重年份个别地块发病率可达60%,造成不同程度减产,本文主要针对近些年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其发生特点,依据玉米丝黑穗病发病规律,结合丰宁实际提出今后防控对策,以减轻玉米丝黑穗病危害损失,确保玉米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一种典型的土传病害。玉米丝黑穗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常年份发病率在2~8%,个别重病地块可达60-70%。病穗全部为黑粉.由此导致的损失是非常大的。丝黑穗病多发生在低温冷凉地区,在北方地区,近年来黑穗病的普遍发生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那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就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它是一种叫丝孢堆黑粉菌引起的病害,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丝黑穗病病菌还可危害高粱等禾谷类作物及杂草,防治和解决玉米丝黑穗病已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玉米感病杂交种的推广,连作玉米的增多,玉米丝黑穗病呈加重发生的趋势。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要采用以抗病品种为基础。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措施,农业保健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首先要摸清发病原因及发生规律,然后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与化学防治技术等多项防治方法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方能有效控制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年对长治市玉米丝黑穗病发生程度进行了调查,并对8份玉米杂交种和自交系进行了丝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①土壤环境中有无病原物及其数量多少是玉米发病及发病程度高低的直接原因;②玉米品种(系)间存在较大的发病差异,生产上有高抗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③选用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最根本、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玉米主要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茎腐病、玉米大斑病2006年和2007年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玉米品种中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大斑病这两年都属轻度发生,玉米丝黑穗病和玉米大斑病的发病率年度间存在差异,玉米瘤黑粉病两年的发生无差异;玉米茎腐病年度间差异较大,2007年发生较重。  相似文献   

17.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省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上世纪70年初开始推广玉米杂交种,多数杂交种不含抗玉米丝黑穗病基因,导致玉米丝黑穗病大流行,使玉米生产遭受损失。对此,玉米丝黑穗病,列为重点攻关项目。我国玉米育种科研人员,通过收集筛选基础材料,对抗病基因进行转育,选育出一批抗性好的抗病品种,到80年代,由于推广使用抗病品种,玉米丝黑穗病基本上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刘博 《现代农业》2007,(11):38-38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玉米生产上发生普遍并为害严重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植保站对全县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在玉米栽培区都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各玉米栽培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发病率较高,给国家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防治好玉米丝黑穗病是提高玉米产量、增加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玉米丝黑穗病,又称玉米乌米,是世界性重要的玉米病害。我国自1919年在东北发现以来,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推广抗病品种和应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经常发生的两种主要病害,常常同时发生,许多人常将丝黑穗病与玉米黑粉病混在一起,统称"乌米"和"灰包",但两者的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有很大区别,因此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若不能准确区分二者,势必会影响防治效果。一、症状区别1、发生时期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到穗期出现典型症状;而玉米黑粉病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都可能发生。2、受害部位不同。玉米丝黑穗病主要为害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