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以寄托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祝愿.民间有将“福”字倒贴的风俗,一些正式发行的年画,也有将“福”字倒印,左右两角由两个财神童子捧着的,不言而喻,是取谐音“福到”之意.然而在汉字中,“倒”与“到”,读音虽近,但字形不尽相似,其义更不相同,将“倒”解释为“到”,太过牵强.故有人发文抨击此举为倒行逆施,自欺欺人!实则论者亦是妄加非议,措辞不当,偏颇尤甚.  相似文献   

2.
“108”是个极普通的数字,可是在我国古代传说和有关文献的记述里,这个数字却含有神秘的色彩。在我国古代,认为“9”字具有“吉祥”“极高”之意,据说源于《易经》,“9”的12倍是“108”,不言而喻:“108”之数就更具有“吉祥”、“极高”之意了。相传,我国素有古代神正之称的永乐大钟,每次撞钟都是108下,据明卜郎坡在《七修类稿》中解释:“扣一百八六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日气,七十二候,正是此数。”杭州西湖著名的十景之一“南屏晚钟”,每次撞钟也是108下,而古时撞钟和尚的念珠也是108颗,念一颗珠的经,撞…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区国有森工企业出现了职工下岗现象并有迅速扩大之势,不少人对此反应强烈,尤其是部份下岗职工更是牢骚满天、抵触情绪骤增。如何疏导职工情绪,实现森工职工再就业?笔者试作浅析。端正认识,正确理解职工下岗计划经济时代的普遍就业其本质是“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带来的是效率的牺牲,其结果是普遍贫穷,即是说普遍就业是以普遍贫穷为代价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失业的名词,但却有实实在在的事实,隐性失业率高达30%-40%,这些人无事可于,混着饭吃。即使如此,也曾发生过如“大跃进”后动员职工下乡当农民与”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4.
早在三千年前,《诗经》中就曾有“螟蛉有子,蜾赢负之”的记载,记述了胡蜂捕食蛾类幼虫的现象。明代《本草纲目》中说到蜘蛛时写道:“此虫设网一面,物触而诛之,知乎诛其不义者,取曰蜘蛛”。它告诉人们自然界存在着生物互相制约的规律,栖息在森林里的各种有益昆虫,以害虫为食,抑制和调节害虫种群密度的增长。虫吃虫屡见不鲜螳螂具有一对明亮的眼睛,能在瞬间准确地把害虫捉住,当作丰盛的美餐。瓢虫专吃蚜虫、介壳虫等害虫,一只七星瓢虫一天能食掉200多只蚜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2008,(6):39-39
饮食有节 饮食有节是道教对养生者提出的基本要求。节的含义有三:(一)节制之意。就是要节制食欲。嵇康《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权贵人家整天吃着大鱼大肉却没有食欲,这是因为美味佳肴吃得太多。肠胃饱满,使人感到腹中闷胀,体内的“真气”就不能畅通地运行,日积月累,就会滋生百病。所以,李时珍《本草纲目·谷部》说:“饮食不节.杀人顷刻。:”清人曹庭栋《老老恒言·饮食》中解释“饮食有节”说:“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就是要少食多餐。  相似文献   

6.
凡是绘过林业用图如基本图、林相图、森林分布图及带地形图的林业用图等图的人都知道,贴字是绘图的关键之一。如果字贴得不好如歪、不紧就会出现图面不美观,一旦掉字、漏字且影响绘图质量。通过照像所植的字有两层:上层没有字,下层有字。为了能把字贴到所绘的图面  相似文献   

7.
和字十说     
《湖南林业》2009,(3):20-20
和是“和谐”。“和”由“禾”与“口”组成.意思是“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与“皆”组成,意即“人人能说话”。和谐是人们追求的社会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吃水果能促进消化,还能养颜美容。但是,也要把握好度。有些女性朋友为了减肥,晚饭后只吃少量的饭,甚至不吃饭,把水果当饭吃。殊不知,过多过量地吃水果容易导致冠心病,而且,夏季气温高,吃水果更要把握好"七不要"的原则。不要吃不干不净的水果有的人为图便宜,常买一些已开始腐烂的水果;或为了图省事,常没洗净水果,就开始食用,这些都极易诱发痢疾、伤寒、急性胃肠炎等消  相似文献   

9.
在餐桌上,我们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少吃饭多吃菜”。这除了是对他人的热情和关心外,也似乎是“少吃饭多吃菜”有利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羊肉历来被当作冬季进补的重要食品之一。中医认为,寒冬常吃羊肉可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帮助消化等,尤其适合体虚胃寒者。补益适可而止不舒服就停冬补羊肉有讲究。一是要掌握适量原则。不能天天吃、顿顿吃、大量吃,要适可而止。二是讲究循序渐进。虚则补之,要循序渐进慢慢补,以免虚不受补,反损身体。任何补益都要适可而止。如果出现了心悸失  相似文献   

11.
又到了柚子大量上市的季节。据说吃柚子有保佑平安的意思,因为柚子的"柚",谐音保佑的"佑",且柚子金黄浑圆,象征团圆之意,所以在某些地方,柚子成为节日里的应景水果。聪明的孩子们把完整保留的柚子皮,做成"柚皮灯笼":或是戴在头上当作帽子:或是将撕成瓣状的果皮当作船身,在上面插上旗子,变成柚子船。因为柚子皮厚耐藏,一般可存放三个月不失香味,故有"天然水果疆头"之称。  相似文献   

12.
河西人民俗有“有林才有雨 ,密林好积雪 ,赖积雪之水 ,资灌溉之利”之说。祁连山孕育了苍翠的林木 ,涓涓细流滋润着河西走廊 ,使那里的人民得以繁衍生息。从历代封建王朝至近代 ,都把祁连山视为“生机之源”、“养命之根”。正如《河西志》记载 :“河西人民把祁连山区当作命根子和铁饭碗 ,没有祁连山的森林 ,就没有衣食住行的来源。”护林养泉是保护河西农牧业生产的重要举措。历代王朝在政局稳定时较为重视护林养泉 ,而在政局动荡之年 ,森林往往遭到破坏。清代前期沿明制 ,严禁砍伐 ,而后政令废弃 ,无人保护 ,森林操于驻军 ,滥事采伐 ,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的《西京杂记》中就有“蜘蛛集而百事喜”的记载,把蜘蛛群集当作丰年的预兆。蜘蛛样子很象昆虫,但它不属于昆虫。它是蛛形纲蜘蛛目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两部分,有八只脚,无翅,只有单眼,没有复眼。大部分生活在农田、森林及果园等处。蜘蛛为肉食性,一般喜吃活食,主要食物为昆虫,其中许多是农林的主要害虫,是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之一。“此虫设一网,物触而殊之”这是明朝李时珍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林业产业》2012,(12):40-45
礼记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来,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只把有限的几种品德与“道”联系到一起,诚信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5.
知识博览     
美国人用“脑”吃美国人一般把吃建立在医学、健康的前提下,吃什么都用脑思考: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医学、营养学一旦有新的理论,食品就有新的宠物。日本人用“眼”吃日本人可能是因为资源缺乏,文化传统里处处养成小巧玲珑的岛民心态,因此食物也小格局。他们特别注意用鲜亮的色彩取媚于食者,把食物的质和量浓缩至最小最小,而眼睛却总是不吃亏,正可谓秀色可餐。法国人用“心”吃法国的菜式,是花心思设计出来的一种美味,他们的菜肴要用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程序去制作;而且还要浪漫地去装饰它,使之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吃法国菜,还…  相似文献   

16.
寄情青山     
清明那天,置身在乡亲们亲植的茂密的树林时,心中倍感欣慰。儿时,家乡到处是茫茫林海.山翠绿,水碧清。当地有句谚语:“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对“吃水”,当时没有体会,对“吃山”倒是体会颇深。家乡的山是宝山,山上有野菜、野果皆可充饥,有很多较为名贵的中草药,常常被民间“草药医生”挖来泡制捣碎与人医治“包毒”,很有功效:在当时我们认为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林木资源,除用作  相似文献   

17.
贺县桂岭镇党委把宣传贯彻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当作当前的主要工作来抓,积极组织镇村干部488人深入村寨,把延长土地承包期的政策送到了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再次吃上“定心丸”,促进了农村造林种果各项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吃的精神     
清代那位功高骄横、穷奢极欲的抚远大将军、西宁督帅年羹尧,把雍正皇帝惹恼了以后,先被罚往杭州看城门,接着,罗织罪名九十二条,赐死。于是,树倒猢狲散,凡能脱逃者,都隐名埋姓,另觅生路,各自东西。“有杭州秀才,适得其姬,闻系年府专司饮馔者。自云但专管小炒肉一味,凡将军每饭,必于前一日呈进食单,若点到小炒肉,则我须忙得半日,但数月不过一二次,他手所不能办,他事亦不相关也。”   吃,是中国人特别来劲的事情,一说吃,无不津津有味。于是,故事就来了。   先生不由手舞足蹈,向太太建议:“何不炒来一尝?也让我享…  相似文献   

19.
记叙鸡冠蛇     
那是大伙儿还在吃公共食堂的年代。在宜章县莽山林区的老四条埂,只要一听到吹号的声音,山下两个村的老老少少,就纷纷赶来就餐,由于没有荤菜吃,再加上饭的定量少,这人老感到没吃饱过。有天吃过晚饭后,母亲带我去池边洗衣服,我看见小池里有几条小鱼在游动,就想下水去抓,母亲急忙叫我别把水搅浑了,说:“明天你要是抓上两条小鱼来,就给你做鱼汤吃”。这下可好,晚上我做梦也想到吃鲜美的鱼汤。第二天,是一个大好晴天。吃过早饭,大人们都下地干活去了,食堂里黄克运师傅一个人在洗碗忙碌着。就我一个小孩子,没人跟我玩,于是穿条…  相似文献   

20.
<正>中医有"枸杞养生"的说法,认为常吃枸杞子能"坚筋骨、耐寒暑"。所以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用枸杞子泡水、泡酒或煲汤等,常吃可美容。唐代诗人刘禹锡做《枸杞井》一诗,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