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马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以一盆福建茶盆景《骏马腾色》献给马年。请看下图。这盆景比较奇特。在自然界不知是人踩、湃踏,还是雷电所击,几株福建茶小苗被揉在一起生长,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卉盆景》2009,(10):47-47
作者简介 蔡加强,1963年11月生,福建永春华桥中学高级教师,系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会员。痴迷盆景近20年,刻苦钻研,努力实践,在盆景艺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得名师苏本一先生、康日照先生的热心指导,盆景艺术得以升华。已有多件作品发表及参加全国展览,并多次获奖。作品不掬形式,构思生动巧妙,技法细腻,崇尚自然野趣,又不乏浓厚的时代气息。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名誉会长苏本一赞其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相似文献   

3.
报春     
弯腰鞠躬赛老翁,根植云崖峭壁中。喜逢盛世得春雨,碧天腾空飞巨龙。这首小诗是为下图福建茶悬崖盆景量身定做的。这一作品造型奇特。奇就奇在大  相似文献   

4.
叶德鉴系福建建瓯人,学名德金,号阳圃,今年75岁高龄。他性格热情奔放,关注环保事业,提倡自育桩材,创作重心放在丛林、山石于一体的组合盆景,其作品已收入香港《文农盆景》国际网站。自1983年退休后,20年来辛勤创作,多次向本刊提出合理化建议,在问卷调查中,叶老被称为“艺德高尚的老园丁”,由于他热爱盆景艺术,至今身体健康,为盆景的民族风格再上一层楼笔耕不缀  相似文献   

5.
追求榕树盆景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榕树以其喜温爱湿的生长习性,分布在福建、台湾及华南广大地域。原生的榕树充满野趣,或伟干高耸,翠盖如厦;或丛生霸地,气根似帘;或蟠踞岩间,盘根若织。而由盆景爱好者移至盆盎中。榕树的各种形态、更是得到了丰富的演绎、充分的展现。笔者独钟爱榕树盆景,也乐于亲近野外的榕树。每徜徉  相似文献   

6.
2009年金秋时节,在庆祝共和国建国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美丽的天然“山水盆景”——鹭岛,迎来了“首届海峡两岸(厦门)盆景精品展”。一时间。鹭岛上汇集了来自福建、广东、台湾的270多盆树桩盆景,吸引了海峡两岸数十名盆景艺术家前来交流技艺。  相似文献   

7.
福建漳州是我国出口小盆栽的主产地,其中尤以榕树盆景和金边虎尾兰为主。春季是漳州小盆栽集中出口的高峰期,但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漳州今年第一季度花卉出口同比大幅下降。据统计,第一季度全市花卉出口额531.4万美元,同比下降18%。由于经济不景气,欧美、日本等地订单锐减,  相似文献   

8.
1987年4月北京举办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本人创作的水旱盆景《鹅池留踪》入选参展,此盘景的主要造景材料为福建黄杨和风化石,盆长80厘米,卷高约65厘米。  相似文献   

9.
枫香为南方著名的秋季观叶树种,产于秦岭以南的南方各省。树干常因断裂或受伤自然形成眼状疤痕,显得古朴秀雅,是很好的盆景材料。福建仙游的大蜚山脉有极其丰富的枫香资源,常聚生成辽阔的枫香林带。由于乍看起来叶片大,这里很少有人用枫香制作盆景;其实这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盆景树种。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10.
杨子艺 《中国花卉盆景》2011,(7):57-57,F0004
这件树势稳健、颇见功力的九里香盆景,是福建漳州的苏健辉先生创作的。2010年1期我刊曾刊出了它尚待修  相似文献   

11.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盆景艺术不象中国文学、书画等艺术门类那样,有渊源.有理论体系……我不同意这种看法,研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探讨盆景艺术有别于其它艺术的个性特征.对盆景的创作与发展关系甚大。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和如皋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2006年10月28日在如皋东方大寿星园举办中国“长寿杯”盆景精品大赛暨第四届中国(如皋)花木盆景艺术节。大赛由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主办,江苏省花木协会、如皋市人民政府承办。本次活动共有近400盆景,50多件赏石,40多件根雕、葫芦雕参赛,分别来自天津、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贵州、福建、安徽、上海、山东、广东、广西、浙江、山西、宁夏、海南、江苏等17个省、直辖市,200多名盆景爱好者带着自己的作品参加了大赛,有植物盆景、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中国盆景展览会于2008年9月30日至10月7日在南京举行。展出了多种规格的树木盆景、山水盆景、微型盆景、水旱盆景,精品居多,达到了弘扬中华盆景艺术的深远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传刚先生是我国杰出的中青年盆景艺术家,从事盆景艺术创作与研究20年:80年代初,师承我国著名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教授,在盆景美学、盆景艺术理论和造型技艺诸方面打下扎实基础。先后制作了山水盆景、树木盆景、树石盆景以及博兰盆景、风动式盆景等多项系列作品,其中有20余件作品在全国盆景展览及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获奖:  相似文献   

15.
2008年2月16日至24日,由福建龙海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花卉协会盆景分会主办的福建省盆景艺术精品展在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街心公园举行。来自福建宁德、南平、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三明和台湾省的盆友参加了展览。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盆景分类,让盆景爱好者走出思想误区,实践误区,很有必要。由于中国水旱盆景和山石盆景普及的时间较晚,人们对传统盆景的概念,通常是指单一的树木造型,俗称“盆栽”“树木造型”“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17.
盆景之对比     
顺德陈村“花卉世界”附近,有座名为《岭南盆景之家》的盆景园.园内散发出一股花木的清香。我穿梭在整然有序的绿树丛中,发现每一盆景都有题名.或从古典诗词中取单句.或匠心独运地亲自创作,这些音节响亮,内容含蓄高雅的题名,使人感受到浓烈的书卷气。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会员,本人创作的榕树盆景《沧海横流》有幸获选参加在福建泉州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说实话,我和绝大多数的参展者一样,都希望此次新施行的评分制改革成功,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评委们评分(并非一定要得奖),看到从大奖、金奖、银奖到铜奖及所有参展作品的具体得分数字。结果希望落空。我  相似文献   

19.
去年10月,笔者陪恩师马培有幸参加了在福建泉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盆景展览”。回渝后一直打算对此次展览写点什么。主题是写经半年多的学习、思考与研究,一时间茅塞顿开,焕发了执笔意识,写一点参加展会后所看到的中国盆景发展中的喜与忧……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大型乃至超大型树木盆景已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树木盆景究竟是大好还是小好?笔者认为,宜小不宜大,小型盆景好处多多。符合盆景创作要求盆景盆景,盆中之景。众所周知,盆景是用艺术手法将大自然美景以及人文景观再现于盆盎之中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微缩景观。小中见大,缩龙成寸,以小树展现大树或古术风采,早己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准则和目的。以"咫尺之石,观五岳太华;一勺之水,目睹千里江河",是对盆景艺术的极好诠释。将与自然大树一般大小的树桩移植于盆中,有悖于盆景的创作要求,难冠盆景之名,不宜追奉。而小型盆景,恰好以其有限的体量,无限的魅力,很好地承接了盆景创作原则,是应该提倡的盆景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