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藏传统园林历史沿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传力  魏琴  蒙乃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3042-13044,13121
笔者依据造园规模、造园要素、造园手法等园林处理方式和西藏特殊的历史进程,尝试将西藏传统园林归纳为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个主要发展阶段,笔者详细介绍了西藏传统园林各阶段的发展情况,认为西藏园林最终形成了以罗布林卡为典型代表的园林体系,并将西藏传统园林的特色归纳为:①园林选址及布局通常依附主体建筑周围的地势平坦之地,布局疏朗,规整大方,不作故意的曲折变化,林地、建筑、道路关系明确,密度很低,区别于汉地园林迂回曲折、欲扬先抑、曲径通幽的造园手法;②造园要素以种植各类植物为主,形成注重绿化的造园特点,与汉地园林注重"理水"的手法相反,淡于"理水";③主要具备休闲娱乐、宗教仪式、政治职能3项园林功能,特别注重宗教仪式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园林在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方面沉淀了几千年的园林文化,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了丰厚的借鉴材料。本文管中窥豹,通过研究汉代园林文化,以西安大兴郡景观设计为案例,从平面布局、造园思想、造园手法、建筑形式等方面探讨传统园林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的表达,为当代风景园林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卢廉若公园是澳门半岛历史城区中唯一具有中国传统园林特色的私家庭院,它沿袭了岭南造园的特色,又融合了葡式建筑装饰风格。本文从卢廉若公园的布局、造园手法等方面论述其特点,对岭南园林中西合璧的造园手法与特色作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赵亚敏  李荫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751-6752,6755
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三大流派之一,它取得的艺术成就对世界园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对私家园林空间布局的研究,对分景、曲折之致和借景3种布局理景手法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典型实例论证了3种手法的深刻内涵和应用技巧,以期对传统园林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意境的营造是其核心审美范畴和艺术精髓所在。本文从解析中国传统园林意境营造的精髓入手,重点分析其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巧于因借的景观布局、精妙得宜的造园手法的借鉴之处,结合西安市丰庆公园设计实践案例总结山水布局、诗画意境、植物造景、建筑景观的意境创作要点,指出必须从继承民族文化的高度出发,在传承及解析中国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弘扬与创作,才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现代园林景观。  相似文献   

6.
朱云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824-14825,14829
潜庐为清末官员杨艺芳于清朝末期所建的别墅园林,该时期私家园林较少,而潜庐布局紧凑,设计巧妙,其体现出的造园思想和文化内涵对了解近代江南园林的风格特征、研究中国传统造园艺术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分析了潜庐蕴涵的隐逸文化及风水观,解析了潜庐造园理水的空间布局,认为潜庐的园林被分割为东西两大区域,东部为厅堂、西部为住宅,东部按中轴线对称布局,西部则为自由布局。点出了潜庐运用了隔景、借景、障景等造园手法,叠石成山的传统造园技艺,利用植物的"比德"属性营造出的文化意境。潜庐造景运用了隐喻和象征的手法附加于园林装饰物上,笔者重点解析了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仙鹤装饰和特色万字符拼石地面,反映了解读装饰物对挖掘潜庐文化内涵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建造园林的国家,已经比较精湛的掌握了园林空间营造技艺,通过对园林空间的实体与虚体的结构分析布局使园林不再只是一处景观而是心境交流、文化传递的载体。但当下大部分新建园林特别是古典园林都循规蹈矩的复制以前的成功园林空间营造手法,以不能满足观赏者的审美需要。因此偶不要对我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手法的成功经验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并找到更符合新时代古典园林欣赏要求的空间营造手法。  相似文献   

8.
寺庙园林的选址布局及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寺庙园林为主要研究对象,阐述了寺庙园林的特点、选址、布局,从植物选择、配置原理、手法等方面指出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以供园林绿化参考。  相似文献   

9.
深圳是我国近年来开放最早,面积最大,建设最快的经济特区,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在此交汇,深圳茶文化村以茶文化为主题,依托莲花山公园南坡用地条件和特区环境条件,吸收 我国传统民居村落和园林布局艺术手法,创造出具有民族风格,符合现代人需求的游憩环境,本文着重剖析其规划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杭州西湖建设背景基础上,分析了北山北坡传统园林的文化内涵与造园手法。通过分析阐明北山北坡传统园林的价值,并以其为例,深入探讨了中国古典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1.
唐莉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510-22511,22663
就中国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特质,从空间序列、园林布局、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方面,结合古典园林中的各个要素展现了其无处不在的诗情画意。强调了古典园林诗情画意的文化特性使其与中国传统的诗文绘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使其与诗文绘画一样讲究写意,追求意境。分析了意境的内涵特征,即互生性、虚实性、关联性,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写实与写意、造景与借景、移情与象征的意境营造手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代景观设计中意境营造的要点,强调应注重对环境、体验、经验、手法的理解,以通过更广泛的途径来展示空间场所感,营造空间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九华山佛国圣地陵园的相地选址,规划布局,园林造景进行了剖析与阐述,展开了结合环境,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传统的园林艺术,建筑艺术,佛教融为一体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同时为新时期殡葬文化的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多种理水形式与理水手法为切入点,分析中国园林理水的发展趋势,提出理水应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并从中国现代水景用水的开源节流、因地制宜等方面探讨了园林理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规划设计出符合现代园林发展并继承传统园林文化底蕴的理水手法。  相似文献   

14.
齐廉允  夏季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16-8618,8621
分析了济南传统园林的地域特色,认为济南传统园林呈现出"北人南相"、"北园南风"的建筑风格,凸显了其以整座城为园林的宏阔造园格局,解析了其巧借天然并稍加人工修饰的造园手法,与此同时,介绍了园林受城市布局和水环境变迁的影响,以及园林所蕴涵的浓郁人文气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济南传统园林对现代城市发展的价值与启示,认为对传统园林资源的深入调查有助于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和传统园林精髓的继承与发展;传统园林启迪着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手法,有助于打造城市名片,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相似文献   

15.
刘国敏  陶瑞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463-13465
解读了盆景与园林同源相生的涵义,认为盆景是把园林景观结合起来的艺术产物,园林是盆景的模本,而盆景又是园林的小样。探讨了盆景与园林的美学思想,解析了盆景和园林的形式美原则,并从主题与立意,布局与构图,变化与统一,主次与均衡,点题与题咏方面,总结了盆景与园林的造景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
传统园林植物造景的技艺特点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青 《农技服务》2011,28(1):87-88
中国传统园林历史悠久,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受传统文化影响,中国传统园林在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方面均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介绍了传统园林造景在意境、空间组织、风水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上述特点在现代园林中的继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以苏州古典园林留园冠云峰庭院为研究对象,以造园要素的量化特征及其意境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了我国古典庭院的造园艺术与手法特点。着重研究了冠云峰庭院建筑、峰石、水体的平立面布局在尺度上的量化数据及其特征;花木的总体布局特征;冠云峰庭院追园要素营造的实景与空间意境的联系;人与冠云峰庭院空间景境营造的关系。试图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深入剖析我国传统庭院空间造园要素的营造手法及其量化特征;也提示观赏者在观赏具体庭院空间时,应从“切入点一路径一出口”的思考角度,来理解古代造园家营造具体空间的真正目的。旨在更好地传承和借鉴园林遗产精髓,并将其融入我国现代园林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之中,逐渐形成真正蕴涵传统园林血脉的现代园林理论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常州传统园林的调查和研究,阐述了常州传统园林的历史以及现今保存较好的近园的布局,突出了其自身的特点,并强调常州传统园林是中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期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扬州园林的构思立意、平面布局、叠山理水、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等方面总结、梳理扬州园林地方特色,建立扬州园林地域特征评价的基础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比较各层次指标的重要性,得到扬州园林地域特征评价指标权重及排序。结果表明:扬州园林地域特征17个评价指标的影响力权重由大到小依次为观赏方式、题额写意、叠石特点、(建筑)外观结构、借宜造景、山水布局、造园手法、建筑布局、(园林)平面布局、墙垣外观、门洞花窗、叠石技法、装折陈设、花木栽植、树桩盆景、铺地图案、山水盆景。这一研究为扬州园林文化特别是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竹园、青岛园、四盒园、快乐田园、天地之间和心灵的花园为对象,以王向荣教授的展园作品为例,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5种"小中见大"造园手法(遮挡地面、框景、框景错位、俯视和仰视)在其中的应用。分析表明这些展园的设计手法是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小中见大造园手法对构建中国园林的独特空间属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