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会芳 《河北农业》2013,(10):37-38
行唐县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常年种植冬小麦32.5万亩,麦田一般杂草主要有荠菜、播娘蒿、藜、麦瓶草、田旋花、附地菜、扁蓄、华北唐芥等,禾本科杂草主要有雀麦和节节麦两种,节节麦2003年在我县始见,到2011年发生面积就达到1.5万亩;雀麦2004年在我县发现,到2011年就扩散至全县15个乡镇,面积达6.8万亩,  相似文献   

2.
正馆陶县常年种植冬小麦25万亩,节节麦是危害我县麦田常见的恶性杂草之一。自2002年发现节节麦以来,之后逐年增多,2017年田间统计,节节麦发生范围已遍及全县7个乡镇,一般密度每平米1.2株,最高密度5.2株。从调查情况看,由于该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适应性强,繁殖快,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对小麦产量与品质影响很大,轻则使小麦减产10%,重则减产20%-30%。因此,了解节节麦的生物学特性,做好麦田防除工作  相似文献   

3.
永年县麦田野麦子主要有节节麦、野燕麦、雀麦,以节节麦为主,占95%以上。1993年节节麦在永年县始见,之后逐年增多,严重地块节节麦达到500株/m^2,在重发麦区已成为优势杂草。该杂草多发生在高水肥麦田,由于适应性强、繁殖量大,防治不力,加之对种子管理不当,致使节节麦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必须采取有力措施防止节节麦的传播危害。  相似文献   

4.
山西麦田节节麦的发生、防除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的初发时间、分布、为害情况及防除措施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研究工作的开展,针对性地提出了新的防除技术对策。调查发现,节节麦在山西冬麦田最早出现为害的时间是2001年,截止目前,全省节节麦的发生面积已超过6000hm2;节节麦在山西主要分布在运城、临汾的平川麦田,晋城城区和泽州一带也有零星发生;节节麦为害小麦,一般造成小麦产量损失5%~8%,个别严重地块甚至毁种绝收。现有的防除技术成本高,效果差;采用播前种子处理、深翻压草、适时拔除及科学化防等技术措施,可有效解决节节麦防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岐山县节节麦对小麦影响加重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岐山县地处关中西部,年均种植小麦2.8万hm2,收获小麦15.3万t。然而近年来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 Coss.)发生为害愈来愈重,平均每年因其损失小麦1958.4t,占总产的1.28%,该草已逐渐上升为本地麦田禾本科类第一恶性杂草。1发生现状及对小麦的影响1.1发生现状节节麦在岐山县14个  相似文献   

6.
<正>盐山县地处河北东南部黑龙港流域,为典型的平原农业县。冬小麦是盐山县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约2.8万hm~2。近些年来,盐山县冬小麦田间禾本科恶性杂草节节麦危害严重,并有不断蔓延发展的趋势。据调查,全县节节麦发生面积1.2万hm~2,一般麦田减产5%~10%,重者减产60%以上,甚至毁种倒茬;为解决麦田节节麦危害,我们用自走式施药机械进行了节节麦防治试验、示范,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中国节节麦在中国特有小麦系统演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倍体普通小麦是由具有AABB染色体的四倍体小麦与二倍体节节麦天然杂交然后通过自然加倍形成的异源多倍体。这一起源过程是自然条件下天然发生的,它的发生需要具备一个条件即四倍体小麦与节节麦获得的天然杂交种子在自然条件(没有幼胚培养等)下能够正常发芽出苗。这一条件受节节麦FHSD基因所控制。本研究发现中国节节麦没有FHSD基因,这表明中国产节节麦没有参与中国特有普通小麦的起源与演化。  相似文献   

8.
不同密度节节麦危害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与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小区定量播种不同密度的节节麦种子(Aegilops squarrosa L.)进行对小麦产量影响试验,在小麦收获时进行小区实际产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节节麦各密度处理与空白对照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19.12%;1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27.50%;15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1.22%;200株节节麦/m2,可造成小麦减产47.26%。并提出防除对策。  相似文献   

9.
节节麦是普通小麦的供体祖先种,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和优良性状,可用于拓宽现代小麦的遗传基础。本试验利用22个小麦D染色体组特异微卫星标记,对国内外的85份节节麦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共检测出195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8.86个。节节麦染色体间平均等位变异顺序为6D>2D>5D>1D>7D>3D>4D;22个标记揭示的多态性信息指数——PIC值,分布在0.3385和0.8129之间,染色体间大小顺序为1D>5D>2D>4D>3D>6D>7D。研究表明,85份节节麦材料遗传多样性较高,为节节麦的有效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1小麦播种基础及特点1.1趁墒播种,播期集中。9月24日调查,0~2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9.48%,20~40 cm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1.31%,墒情较适宜,全市抢墒播种面积接近95%。小麦播期相对集中,全市播期集中在10月8~13日,适时麦面积达到55万亩,占小麦总播种面积62万亩的88.7%。1.2品种优良,布局合理。小麦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主推品种有石麦18号、石麦22号、济麦22、冀麦585、婴泊700、汶农14,占全市总播种  相似文献   

11.
山西南部麦田节节麦防除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节节麦在山西小麦主产区麦田已成为杂草优势种的现实,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从防除策略制订入手,建立起以深翻除草、种子精选、合理密植、人工拔除及适期药防为主要措施的节节麦防除技术体系,在山西南部盐湖区、闻喜县、洪洞县、尧都区、襄汾县等地示范推广4 333 hm2,小麦平均单产6 900 kg/hm2,较对照田增产750 kg,共挽回粮食损失325万kg,增收325万元。节节麦的总防效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是山东冠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在85万亩以上,总产42万t。近年来,麦田恶性杂草雀麦和节节麦的发生趋重,已成为当前影响小麦单产的主要因素之一。2010~2013年,麦田杂草雀麦、节节麦的发生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2014年发生面积达到68万亩。由于杂草防除成本较高,加之农民化学防除技术掌握不成熟,对恶性杂草防控效果不理想,个别农民甚至毁种,改种其他作物。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滨海县越冬栽培的主要农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在5.33万hm~2左右。随着气候变化、种植结构调整和栽培模式改变,小麦上茬玉米、水稻收获期发生较大改变。上茬为玉米茬口的早播(10月10—20日),面积为1.67万hm~2;上茬为稻套麦播种(10月25日至11月5日),面积为6 666.67 hm~2;上茬为水稻偏晚播及极晚播种(11月15日至12月30日)的稻后麦,面积为3万hm~2。本文分析了滨海县小麦早播和晚播存在的问题及优势,提出了配套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地小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节节麦在冬小麦田严重发生,且发生面积正在迅速扩大,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本文旨在明确节节麦在田间的发生动态及发生规律,探究不同密度的节节麦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为节节麦的科学、经济防除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一)试验地点本试验地点设在孟州市谷旦镇吴村一农户小麦田内。试验田选择在土壤类型、肥力及管理水平一致的高产麦田,土壤类型为壤土,每667m2施15-15-15复合肥50kg,小麦品种为周麦26,播种时间2014年10月28日下午。为确保田间有足够的节节麦发生,试验田内进行节节麦种子人工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土壤养分异质性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会对植物间的竞争关系造成影响。分析土壤养分异质性对入侵植物竞争能力的影响,可为其入侵危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入侵杂草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及其主要危害作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为试材,设置同质性及异质性养分条件,结合de Wit取代实验方法,依据株高、叶面积及生物量等指标,探讨了土壤养分异质性对节节麦生长发育及其与小麦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1)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小麦和节节麦幼苗株高、叶面积及单株分蘖数的增加,2种植物总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2)种间竞争条件下,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根冠比降幅最大,表明节节麦通过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至地上以加大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3)从竞争平衡指数可知:异质性土壤中节节麦的竞争平衡指数大于0,并较同质性土壤中略有增加,表明土壤养分异质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节麦对小麦的竞争作用。【结论】土壤养分异质性促进了节节麦幼苗的生长发育,并提高了其对小麦的竞争抑制作用。因此认为,土壤养分异质性会进一步加剧节节麦对小麦的危害程度。图5表1参46  相似文献   

16.
《农技服务》2017,(23):101-102
今年,我县小麦面积7.6万公顷。主要品种为烟农5158、烟农19、济麦22、山农20、紫麦19、淮麦29、淮麦33、淮麦20、新麦21、泛麦5号、豫麦70-36、周麦26、皖垦0901、郑麦9023、鲁原502等品种。播期拉的长,苗情差异较大。10月上旬播种的齐穗期4月9-11日、面积约6700公顷,10月中旬至月底播种的齐穗期4月12-14日、面积约6.33万公顷,10月底后播种的齐穗期4月16-18日、面积约6000公顷。小麦生育期总体比正常年份提前2-天。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小麦普遍丰收.但病虫害、恶性杂草大面积为害.应引起足够重视。河北省从南到北发生面积达280万亩.我省小麦主产区临汾、运城市的发生面积也迅速上升。洪洞、临汾、襄汾、曲沃等县市的汾河流域发生较为严重.发生面积10万亩左右.襄汾县的襄陵、南辛店等乡镇发生面积约2万亩。据襄汾县农技中心专家组调查:垄背每平方米有雀麦、节节麦一般为4株。中度为17.8株,重度为131~760株。  相似文献   

18.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方法(SDS-PAGE),分析了4份天然加倍形成的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种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结果表明:4份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双二倍体SHW—Z1,SHW—Z2,SHW—Z3,SHW—z4的HMW—GS分别为6+8、5+12;6+8、5+10;6+8、5+12和6+8、5+10。其中,6+8亚基来自硬粒小麦;5+12,5+10亚基分别来自节节麦As60与As65。硬粒小麦和节节麦的HMW—GS呈共显性遗传,在合成六倍体小麦背景中均得到了表达,且没有出现变异。表明可通过节节麦与二粒小麦杂交并天然加倍的途径创造桥梁种质,将节节麦的优质HMW—GS基因引入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长休眠节节麦(Ae.tauschii)与四川的四倍体小麦地方品种矮兰麦(T.turgidum)杂交并加倍合成的新的抗穗发芽普通小麦"RSP"与"绵阳11"D染色体组的单体系列杂交,对来源于节节麦的晚生育期基因进行定位分析,以期在利用其穗发芽抗性时,克服其生育期较晚的特性。结果表明:该节节麦的2D和5D染色体上均存在晚生育期基因,2D的作用较5D更强。  相似文献   

20.
<正>隆尧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85万亩,常年小麦种植面积60万亩,小麦病虫害年发生面积220万亩次,防治面积高达250万亩次。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耕作方式的改变和一些小麦新种质、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为害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老病虫回升,新病虫出现,南病北移,北虫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