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后期增产潜力,切实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玉米丰产丰收,玉米适期晚收技术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技术措施,因为在玉米收获期正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最有利于玉米灌浆的时期。因此,玉米适期晚收,有利于高效利用有限光热资源,延长玉米灌浆时间,增加粒重,提高单产。文章简要论述了玉米适期晚收技术。  相似文献   

2.
1近年小麦生产上主推技术 1.1"两晚"技术。即玉米适期晚收和小麦适期晚播配套技术。晋州市种植的玉米品种主要有郑单958、浚单20等,生育期在100d左右,籽粒灌浆期需要50~52d。而晋州市播种期多在6月10~15日,其收获期应当为9月25日~10月1日。  相似文献   

3.
玉米生长后期适时晚收,可延长灌浆时间,增大灌浆强度,提高玉米产量。试验表明,玉米推迟7 d收获,产量增加5.27%;推迟14 d收获,产量增加8.69%。玉米每晚收1 d,千粒重增加2~3 g,每667 m2增产5~7 kg。  相似文献   

4.
<正>夏玉米在衡水市属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一般玉米播种期在6月15日左右,农民习惯开始收获的时间多在9月15日左右,9月20日达高峰,此时玉米正处于蜡熟期,还没达到完熟,整个玉米籽粒灌浆期不足45d。本文通过实地测验,试图找出玉米产量最高的时期是蜡熟期还是完熟期,还是在完熟期产量高;蜡熟期后,玉米的千粒重是否增加,增加多少的问题,为夏玉米晚收是否增产找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2021年罕见秋汛等异常气候,造成全国1.1亿亩小麦晚播了大约15 d,滑县小麦播期普遍推迟10~20 d,为了研究豫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在一年两熟模式下晚播冬小麦的配套高产种植技术,以百农207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设置小麦晚播条件下不同播期、播量大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异常气候下播期、播量对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播期推迟,小麦前期营养生长和幼穗分化时间缩短,冬前叶龄小、分蘖总数减少,株高降低,亩穗数减少和千粒重略有降低。同一播期内播量增加,单株分蘖少,因播量的弥补作用总茎数和成穗数增加。产量结果表明,10月25日播种15.0 kg/亩、11月4日播种17.5 kg/亩、11月14日播种20.0 kg/亩有利于发挥百农207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6.
所谓"两晚",简单讲就是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期晚播. 1 "两晚"技术的优点 这项栽培技术具有四大好处:一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不需要增加投资和用工,只需把玉米收获时间和小麦播种时间向后适当推迟几天即可;二是可以提高玉米籽粒的品质和商品性,增加玉米产量,玉米推迟到完熟期收获,晚收7~10d,亩产可增加35~50kg;三是有利于培育小麦冬前壮苗,提高抗寒性和抗逆性,建成合理的小麦高产群体结构,有利于小麦高产;四是可达到节水节支,在足墒播种的前提下,小麦可免浇一次冻水,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可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不同收获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气象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探讨玉米适宜的收获期,对聊城地区玉米主栽品种郑单958、登海605和鲁单818乳熟期至完熟期千粒重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不同年度气候条件下玉米收获期变化较大。2012年每晚收1d千粒重增加4.76g,普通大田平均1d增产106.05kg/hm2;2013年每晚收1 d千粒重增加3.18 g,普通大田平均1 d增产70.80 kg/hm2。  相似文献   

8.
玉米晚收能在不增加任何生产成本的情况下,通过延长玉米生长期,达到提高玉米产量的目的,便于群众接受和应用。当前,玉米正处于生育中后期,将进入成熟收获期,推广应用玉米晚收技术,正确掌握玉米收获期,延长灌浆时间,是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环节。1大力宣传玉米晚收的好处,让农民切实  相似文献   

9.
播期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给河北省有限光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夏玉米产量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郑单958’、‘农大108’、‘DH-3719’3个不同生育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夏玉米植株形态指标、生育进程、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提早播种,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增加,株高、穗位高降低,茎秆变粗。播期对夏玉米产量影响明显,播期每提前1 d,灌浆时间延长0.74 d,千粒重增加10%~14.8%,产量增加9%~13.9%。在河北省光热资源条件下,夏玉米播期不应晚于6月15日,灌浆时间应保证在50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刘世杰 《河南农业》2014,(19):36-36
<正>当前,河南省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普遍推广,产量逐年增加,但适时晚收技术却很难得到实施,成为玉米增产的瓶颈。要想大幅度、大面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必须发挥"木桶效应",实施玉米晚收技术。一、玉米收获现状河南省中部一般在9月中旬收获,此时,玉米苞叶发黄,籽粒变硬,灌浆完成90%,早收10d左右,减产10%。二、玉米晚收标准玉米成熟后不存在养分向茎秆倒流的问题,只要不影响小麦播种,收获越晚越好。因此,一定要改变早收  相似文献   

11.
<正>辛集市常年种植小麦玉米60余万亩,笔者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了一项适合本地小麦玉米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即"两适、两配套、两抢、两增、两节、两灭"技术。实施此项技术后,每亩增产小麦30~40 kg,增产玉米50~60 kg,亩节水80 m3,共增收节支150~170元/亩。1"两适"即玉米适期晚收、小麦适期晚播玉米收获期应为10月1~5日,小麦播种期在  相似文献   

12.
我县推广的春玉米单交种西70~2×330、旅丰一号(复白35×330),自力182×330属晚熟种,穗大粒深,灌浆期长,营养体不易早衰。为了更好的利用后熟作用,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品质,1979年我们搞了不同收获期的试验,结果晚收的增产效果非常明显(表1)。1980年已在全县推广,虽然只是延缓收割时间和收后晚掰棒,但对玉米的增产作用却是很大。新金县种70万亩玉米,如果平均每亩按增产50斤计算,只此一项就可增产3500万斤粮。1980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的影响.[方法]以郑单958为供试材料,研究沿淮行蓄洪区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早播(6月15日)较晚播(6月25日)籽粒灌浆持续时间增长,渐增期有所缩短;快增期和缓增期延长.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持续期可这60d左右.玉米籽粒灌浆速率随吐丝后天数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玉米高产适宜收获期为10月上旬.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籽粒最大潜力势降低,籽粒灌浆时间缩短,但籽粒灌浆渐增期持续时间较长.播期推迟,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增大,但渐增期灌浆速率较小.不同播期间玉米籽粒粒重的差异主要是通过渐增期灌浆速度和灌浆期持续天数决定.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籽粒粒重的影响主要是快增期和缓增期持续时间和该时期籽粒干重积累量所致.[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播期对高产春玉米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春玉米品种为材料,通过早、中、晚3个播期以及直播、移栽2种播种方式的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播期对高产(≥13 500kg·hm-2)春玉米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可避开苗期飞虱、开花期高温高湿等不利环境,保证灌浆期较理想的光合条件,稳定总穗数,并促进大穗的形成;在相同密植条件(82 500株·hm-2)下,播期和播种方式对产量的影响主要在于增加千粒重,同时增加或稳定总穗数;早播和乳苗移栽促使春玉米开花期叶片有着较大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较小的灌浆期下降幅度,并保持灌浆期有着较大的光合速率,而胞间CO2浓度变化规律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麦收时节,河北省广平县苏庄村农民苏元军如数家珍地说:“‘两晚’技术作用真大!去年,我家的12亩玉米晚收,每亩收了600多千克,比往年增产40多千克。今年的冬小麦,12亩地少浇两水,省水共近千立方米,光节水就省了500多元钱。小麦灌浆不比往年差。”  相似文献   

16.
2008年麦收时节,河北省广平县苏庄村农民苏元军如数家珍地说:“‘两晚’技术作用真大!去年,我家的12亩玉米晚收,每亩收了600多千克,比往年增产40多千克。今年的冬小麦,12亩地少浇两水,省水共近千立方米,光节水就省了500多元钱。小麦灌浆不比往年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实时掌握夏玉米在黄淮海北部生长发育进程,综合评价环境因素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调查分析了‘郑单958’与‘先玉335’在北纬37°53’、东经115°42’的物候期、气象因素、叶片展开速率、籽粒灌浆速率与产量性状。[结果]夏播玉米‘郑单958’与先玉335播种后6d出苗,生育期间为111d.灌浆期持续66d.叶片展开速率和灌浆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速。收获前6天时间(10月5-11日),‘郑单958’与‘先玉335’产量贡献率分别达6.61%和4.20%。黄淮海区域属于一年两熟种植模式。黄淮海北部夏玉米一般不能达到完熟收获。[结论]选用中早熟品种,及早抢播、适时晚收,保证玉米充足的有效积温和授粉后充足的灌浆时间可以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8.
玉米适时晚收技术是一项利农惠民的好技术,推广应用玉米晚收技术,正确掌握玉米收获期,延长灌浆时间,是增加千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浚单20为试验材料,6月10日直播,于9月10日、15日、20日、25日、30日共分5次收获,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浚单20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浚单20苞叶变黄白时收获,占最高产量的91.3%,自此晚收10d,每亩可增产72.0kg,晚收15d,每亩增产77.5kg。适期晚收可充分利用充足的光照和日夜温差,有效增加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玉米适当晚收、小麦适期晚播,优化麦玉茬口衔接,利用常年玉米收获与小麦播种之间光热资源,在保证小麦不减产的基础上,使玉米增产。玉米晚收14 d增产7%~16%,同时机械直接收获籽粒每亩较早收减少运输、机械脱粒、人工等50~70元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