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桂北地区银杏大蚕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是银杏重要害虫。在桂北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银杏树干上越冬,卵期137-176天;幼虫6齿,4-6月为幼虫为害期。幼虫在3龄前抗药性差,容易防治,用40%氧化乐果乳剂1000倍液域80%敌敌畏乳油1200倍液或2.5%敌杀死乳油2500倍液喷酒树冠,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林间释放平腹小蜂防治银杏大蚕蛾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于1999-2000年在城口银杏大蚕蛾发生区释放用其卵繁育的平腹小蜂防治银杏大蚕蛾,结果表明:放蜂区虫卵寄生率明显提高,其校正寄生率为69.30%,是一种可利用的天敌昆虫。可在银杏大蚕蛾发生区内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冷鹏 《植物医生》2014,(6):22-23
介绍银杏大蚕蛾的形态特征、为害情况和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方面总结防控技术,以期为银杏大蚕蛾的科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银杏大蚕蛾的发生为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家勇 《植物医生》2004,17(2):20-20
随着退耕还林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核桃、板栗、银杏等干果业已成为万源市的主要支柱产业.1997年银杏大蚕蛾首次在万源市造成大的为害,受害面积达67 hm2,为有效搞好防治,确保核桃稳定增收,进行了几年的人工室内养虫和调查研究,现将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于2017年5月下旬对重庆市渝北区华蓥山林场南天门管护站银杏大蚕蛾的为害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檫树受到银杏大蚕蛾的重度为害(成灾),其叶片受害(缺刻)均值为56.3%,标准枝上虫口密度均值为2.6头,标准枝受害均值为74.2%;而深山含笑和香樟属于轻度受害,其叶片受害(缺刻)均值分别为7.0%和9.1%,标准枝上虫口密度均值分别为0.1头和0.1头;标准枝受害均值分别为31.7%和22.2%。在檫树上该虫以4龄和5龄以上幼虫为害为主,在深山含笑上,以4龄幼虫为害为主,在香樟上,以3龄幼虫为害为主。温度和降水量与该虫的暴发为害关系密切,其中2016年8月和9月降水量偏少是影响大蚕蛾暴发的关键因素。为防止该虫进一步向邻近树木和苗圃侵袭,提出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和扩散蔓延的综合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6.
银杏大蚕蛾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隆祖燕 《植物医生》2011,24(2):22-23
近两年来,通过对银杏大蚕蛾的发生规律、为害和生活习性及化学药剂防治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对该害虫的防治提出了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甘蓝夜蛾在我县一年发生2-3代,5月、10月发生为害,以5月最重。我县70年代大发生过一次。1990年冬和1991年春气候温和有利越冬,加之4-5月少雨,导致5月下旬暴发成灾。它不但为害甘兰、四季豆、牛皮菜、莴巨菜、茄子、海椒、玉米、甘薯、豌豆和黄豆等农作物,而且严重危害桑树,全县有200  相似文献   

8.
三种赤眼蜂对灰白蚕蛾的卵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灰白蚕蛾Ocinara varia.是近年来华南地区为害较严重的园林害虫,为筛选有效防治灰白蚕蛾的赤眼蜂种,在室内条件下比较了短管赤眼蜂Trichogramma pretiosum、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和暗黑赤眼蜂T.euproctidis对不同卵龄灰白蚕蛾卵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结果显示,随寄主卵龄的增加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寄生卵数均呈下降趋势,且都在灰白蚕蛾卵龄为6h的卵上寄生卵数最多,分别为15.90粒/雌和12.20粒/雌;而短管赤眼蜂的寄生卵数随寄主卵龄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卵龄为24 h时达最高,为8.25粒/雌;在各卵龄段,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比其它2种蜂多;当寄主卵龄超过72 h时,3种赤眼蜂的寄生卵数均显著下降.3种赤眼蜂在寄生卵龄为6h的寄生卵上羽化率最高,当卵龄超过72 h时,其羽化率均显著下降.松毛虫赤眼蜂和暗黑赤眼蜂对6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而短管赤眼蜂对24 h卵龄的灰白蚕蛾卵致死能力最强.综合分析表明,松毛虫赤眼蜂在灰白蚕蛾卵上的寄生能力和适应能力最好,是灰白蚕蛾的有效天敌.  相似文献   

9.
黄地老虎在新疆春季以第一代幼虫为害玉米、棉花最为普遍而严重。1963年观察:越冬代成虫发生始期为4月上旬,高峰为4月下旬,末期为5月下旬。第一代卵发生始期在4月中旬,高峰在5月上旬,末期在5月底。第一代幼虫为害始期为4月下旬,为害盛期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相似文献   

10.
近年我国各地利用柞蚕卵、蓖麻蚕卵、松毛虫卵、银杏大蚕蛾卵、米蛾卵和兰目天蛾卵等来繁殖赤眼蜂,利用大量繁殖出来的赤眼蜂,以防治玉米螟、稻纵卷叶螟、松毛虫、棉铃虫、粟灰螟、甘蔗螟和梨小食心虫等多种农业、林业和经济作物的多种害虫,取得良好效果,并不断扩大防治面积和扩大防治害虫的种类。  相似文献   

11.
银杏大蚕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大蚕蛾在陕南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核桃树皮缝内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群集危害,3龄后向四周扩散,4~6龄为暴食阶段,是危害严重时期。幼虫食尽核桃树叶后,还转而取食板栗、漆树、杜仲、椿树等其他树叶。幼虫6月上中旬在树下灌木丛中缀叶结茧化蛹。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成虫羽化交尾、产卵于核桃树皮缝内。幼虫孵化期用赛丹或菊酯类杀虫剂常规喷雾,防效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梨大食心虫在延边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以初龄幼虫在芽内作白色薄茧越冬。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破茧而出,为害刚萌动的花芽。据1960年4月18日,1961年4月16日观察前五天日平均气温达12.2—13.5℃,越冬幼虫开始活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当“苹果梨”花序分离、花丝伸出时,是梨大食心虫为害花芽的盛期。6月上旬,幼果直径达1.6厘米左右时,幼虫即钻入幼果为害。7月上旬开始化蛹(前五天平均气溫为21.8℃),蛹期11—20天,平均15天。7月中旬开始羽化、交尾、产卵,卵期9天。7月下旬到8月上旬,初孵幼虫开始为害梨芽,8月上、中旬为害最盛。9月  相似文献   

13.
麦田棉铃虫的防治适期李振娥(河北阜城县植保站,061700)近两年,一代棉铃虫在我县麦田大发生,为害严重,一头卵一生可为害麦穗1~6个,为害麦粒12~30粒,为害损失率5.9%~6.6%。卵孵化后吃掉卵壳,当天或第2天在小麦护颖的缝隙中钻入护颖内,食...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饲养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丹参旋心异跗萤叶甲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陕西山阳1年发生1代。以卵在土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底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化蛹。成虫始见于7月中、下旬,发生盛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8月上旬开始产卵越冬。卵、幼虫、蛹及成虫的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278.6、48.5、6.4 d及22.9 d。同时,对其产卵行为、交配行为、活动规律及取食为害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孙艳梅  陈殿元 《植物保护》2014,40(2):184-186
通过定点观察的方法,对榆沫蝉[Cnemidanomia lugubris(Lethierry)]的形态及在吉林市的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榆沫蝉在吉林市1年1代,以卵在枝条皮层下越冬。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严重为害榆,偶尔也为害榆叶梅、山楂等树木。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彭泽县一代棉铃虫为害棉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铃虫在我县棉花上常年发生5代,其中一代在棉田外寄主上为害,自二代起迁入棉田为害棉花。1998年我县一代棉铃虫发生普遍,且在棉花上造成了一定的为害。据调查,苗床百株卵量一般2~10粒,最高20粒,有卵苗床达80%以上;移栽大田后,百株卵量仍高达25粒...  相似文献   

17.
独角犀(Xylotrupes gideon Linne),俗名吱喳虫,常年只见为害荔枝、菠萝。1990年5月该虫在我县桔园危害柑桔果树,虫量大,密度高,为害重。全县发生面积3300亩,占种植面积的10.8%,为害株率高的达86.4%,一般为46.5%。该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堆肥和有机质多的土壤中越冬,5月初羽化,盛期6月上中旬,一般每株成虫6—8头,少则2—3头。多集中在果树主干基部与地面的交界处为害,咬食树皮,形成凹凸不一的缺刻,严重时咬破基部树皮一周,影响果树生长,导致严重落果,甚至干枯死亡。  相似文献   

18.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c Germar)是宁夏及西北地区主要旱生植物害虫之一。此虫在宁夏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卵在茧里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越冬代卵孵化。7月下旬至8月中旬,第2代卵孵化。以幼虫为害沙枣、榆、柠条、花棒、沙拐枣等旱生植物的叶、果及嫩枝皮层,为害严重,影响沙荒地区造林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柑桔锈螨越冬虫态和场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桔锈螨 Phylloptrula oleivora(Ashmead)的越冬问题,目前国内还有些争议。我们近几年在湖南省道县对越冬虫态、越冬场所及其分布等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表明在道县柑桔锈螨的卵、若虫和成虫皆可越冬,主要在受潜叶蛾为害的僵叶、秋梢叶片等处越冬。在冬季连续晴暖时,成、若虫可取食为害,部分越冬卵可孵化为若虫。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研究方法1.越冬虫态调查:1986年12月~1987年3月,1987年12月~1988年3月,分别每10~30天调查一次,定株选取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各取一片潜叶蛾为害的叶片和1片秋梢正常  相似文献   

20.
不同葡萄品种对越冬代绿盲蝽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不同葡萄品种对越冬代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的抗性水平,于2012—2014年连续3年系统研究了不同葡萄品种上绿盲蝽的为害情况以及越冬卵量,并分析了绿盲蝽越冬卵量与葡萄受害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每年越冬代绿盲蝽对不同葡萄品种的为害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葡萄品种对越冬代绿盲蝽的抗性不同,其中香悦对绿盲蝽抗性最强,抗性指数为5.00,金田美指抗性最弱,抗性指数为1.00;每年绿盲蝽在不同葡萄品种上的越冬卵量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受害指数与绿盲蝽越冬卵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不同葡萄品种对越冬代绿盲蝽的抗性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