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水产科技》1980,(14):1-4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年报,1978年世界的总渔获量为7,238万吨,比1977年增产117万吨,增加1.6%.世界总渔获量自1965年以来年年增产,1967年为6,000万吨,1970年突破了7,000万吨,1972年下降到6,000万吨,1976年又超越7,000万吨.总渔获量的变动,主要是由于日本近海的沙丁鱼类、秘鲁堤鱼等减产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编的《水产统计年鉴》第42卷报道,1976年世界总渔获量为7346.7万吨,较1975年增长350万吨。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秘鲁鲲鱼的恢复和挪威毛鳞鱼丰产所致。  相似文献   

3.
总渔获量全世界渔获量,1960年3,950万吨,1985年增至8,400万吨,1972年首次剧降,由于智利、秘鲁鳀鱼剧减,世界总渔获量6,160万吨,中上层鱼类的渔获量,从1960年1,290万吨增为1984年的3,200万吨(同期底层鱼类从860万吨增至1,890万吨),在世界总渔获量中所占比率,以70年代中期的28%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1985年智利的渔业总产量曾达800万t,其后因受到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总产量一度下滑,虽然1995年回升到768.4万t,但近年的总产量在500万t前后。在智利的渔业总产量中,中上层鱼类(沙丁鱼、鲲鱼、鲐鱼、智利竹荚鱼)的产量占80%以上,其中产量最大的是沙丁鱼和智利竹荚鱼,其次是鲲鱼和鲐鱼。但智利的中上层鱼类大部分用于非食用的鱼粉和鱼油的加工,其中以智利竹荚鱼用于高级鱼粉的加工;一部分用于食用(鲜销、冷冻品、罐头加工等)。  相似文献   

5.
日本农林省统计情报部最近发表日本1978年海洋渔业主要鱼种渔获量(见表)。在1978年总产量966.7万吨中,鱼类为829.8万吨,其中鲐鱼类163万吨(比1977年增加20%),沙丁鱼类188万吨(增加7%)。这两种鱼的总渔获占海洋渔业总产量中的36%,说明这两种在急增。其他产量增加的鱼类还有金枪鱼、鲣鱼、秋刀鱼。减产的鱼种主要有鳕鱼,  相似文献   

6.
国外简讯     
远东拟沙丁鱼资源量可望得到恢复远东拟沙丁鱼是太平洋西北部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多年来,它的资源量一直存在大的波动,年捕获量在2~3万吨至2~3百万吨之间。1936~1941年间年捕获量超过2百万吨,从1943年起长时期的处于衰退期,直持续到七十年代。近十几年来,远东拟沙丁鱼渔获量,从1960年的4.06万吨增到1976年的120万吨(据估计)。在主要产卵场(即黑潮流域),从1966年起,1~4月分对该海域经济鱼类的后代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表明,从1971年起在浮游鱼类中沙丁鱼幼鱼的数量不断地增长,渔获量由2~3龄鱼组成。把所得到的远东拟沙丁鱼的幼鱼数量,与实际渔获量作了对比,可以看出,产卵结  相似文献   

7.
沙丁鱼是印度最大的渔业,1971年占印度海洋渔业的25~30%,该年印度渔业总产量为儿5.4万吨,其中沙丁鱼有27.2万吨,而印度油沙丁鱼产量超过20.8万吨。虽然印度东西海岸的沙丁鱼渔业皆很普遍,但产量较集中的是在米索尔(Mysore)和克腊拉(Kerala)州沿海。油沙丁鱼在东海岸的产量较少,  相似文献   

8.
渔业动态     
1986年日本海境港外海拟沙丁鱼大丰收境港是日本鸟取县的一个渔业基地,面临日本海。境港1986年的总卸货量为58.1万吨,创开港以来最高记录,其中拟沙丁鱼渔获量为47.7万吨,(占总卸货量的82%),鲐鱼为3.4万吨)占5.9%),两者合占87.9%。表明境港外海中上层鱼类资源丰富,特别是拟沙丁鱼资源。由于拟沙丁鱼的大丰收,境港的拟沙丁鱼大跌价,平均每公为10日元(折合人民币为0.25元),为此一段时期还不得不停止生产。由于鱼价的下跌,1986年境港的产值从1984年的307亿  相似文献   

9.
信中 《现代渔业信息》1988,(10):F003-F003
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美国合资企业的渔获量比1986年上升16%,达150万吨。阿拉斯加水域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94%,阿拉斯加狭鳕为104.2万吨,鲽鱼224,000吨,鳕鱼为60,000吨。国内加工的阿拉斯加鱼类的美国份额比去年翻了一番,达296,000吨。  相似文献   

10.
在远东诸海,三十年代,总渔获量为400-430万吨。当时,在日本海,各国渔获量达到300万吨,其中,远东拟沙丁鱼约为200万吨。1960年以后,在苏联远东沿岸毗邻水体,各国渔获量超过300万吨,  相似文献   

11.
据日本水产统计部门的公布,1978年的水产总产量为1097万吨,比1977年增加21万吨,创造了历史上最高记录,并连续第七年超过了1000万吨大关。尽管远洋渔业的渔获量继续在下降,从1973年最高的400万吨下降到1978年的225万吨,但由于近年来日本近海和沿岸沙丁鱼、鲐鱼、秋刀鱼渔获有所增加而得到弥补。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前半期世界渔获量进一步增长,从1980年7,200万吨增至1984年8,000万吨。近几年来世界渔获量的增长速度每年不超过1-2%。1975-1983年世界渔获量的种类组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部分有价值的传统经济鱼类逐渐减少,而部分非鱼类捕捞对象相应的增加,世界渔获量中上层鱼类的比重占三分之二,其中灯笼鱼科和钻光鱼科的中上层鱼类占优势,它是当今发展海洋渔业的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13.
<正> 山阴渔场拟沙丁鱼的渔获量,1983年27万吨,自此以后,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1984年41万吨,1986年达59万吨,1987年为56万吨,1988年1~7月山阴渔场的拟沙丁鱼渔况良好,特别是2~3月拟沙丁鱼丰产,每  相似文献   

14.
秘鲁渔业部公告称,2012年的第二个鲲鱼捕捞汛期,鲲鱼捕捞配额比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今年由秘鲁渔业部设定的第二汛期最大允许捕捞量为81万吨,与去年同期的250万吨相比减少68%,为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15.
《水产科技情报》1975,(6):24-27
日本的鱼贝类养殖技术进展很快,是日本的一个重要的工业。1971年日本水产养殖的总产量为60.8万吨,占日本总渔获量913万吨的6.7%。如果与1951年水产养殖产量9.4万、1961年34万吨相比,就可以看出,日本的水产养殖在过去20年里已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6.
一、拟沙丁鱼的试捕工作已开始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我国机轮灯光围网获得迅速的发展,鲐、鯵鱼渔获量日益增加,从1971年的36,561吨增至1983年的366,467吨,增加了近十倍,占1983年我国海洋渔业渔获量的15%左右,已成为海洋渔业捕捞的重要经济鱼类,为了进一步开发东海外海及其毗邻海区的中上层鱼类资源,最近已把拟沙丁鱼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试捕工作即将开始。  相似文献   

17.
渔业动态     
1985年世界渔获量估计减产据FAO估计,1985年世界渔获量比1984年的8,277万吨有所下降。依据是狭鳕、日本沙丁鱼和智利沙丁鱼(这三种鱼的合计产量占了1984年世界渔获量的1/6)的产量在1985年1——7月期间均呈现减少,其次底鱼的渔获量和主要生产国的金枪鱼渔获量也呈现减少。这样,1985年的主要水产品(金枪鱼、底鱼及虾类)的价格,在同年年底前就始终保持着上升趋势。此外,根据有关方面事先预测,1985年在国际市场上成交的鱼类与其它水产品的数量有相当的增加,惟印度、墨西哥、印尼等国所产的对虾的  相似文献   

18.
日本小型中上层围网船帮助日本维持了世界渔业大国的地位过去10年中总渔获量继续上升,年渔获量现已达1300万t。日本80%的沙丁鱼或鳀鱼用于鱼粉加工,食用只有15%。1977年后日本远洋渔业产量几乎  相似文献   

19.
国外简讯     
1977年世界渔获量为7,350万吨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公布,1977年世界渔获量为7350万吨。日本再次占世界第一位达1073万吨。鲐鱼和远东拟沙丁鱼增长的幅度比较大。苏联第一次从顶峰上跌落下来,为935万吨。超过100万吨的国家有18个,渔业发达的日本、苏联、中国、挪威、美国、印度、秘鲁等七个国家的渔获量占总渔获量的55%。名列前十名的国家(地区)如下:日本 1,073(万吨) 苏联 935中国 688(估计数) 挪威 356美国 310 印度 254秘鲁 253 南朝鲜 242丹麦 181 泰国 178摘译自《国际渔业新闻》1979,3.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形势下,日本渔业渡过了难关,渔获量仍居世界领先地位。1984年海水渔获量达1300万吨,1985年1217.1万吨。日本渔获量约占世界的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