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瑜 《河北渔业》2007,(11):34-35
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循环水量在300%~500%之间,养殖排水的浪费一直困扰着养殖户。在探求如何利用排水资源的过程中,筛选出利用养殖大菱鲆排出水与海水井井水结合,刺参养殖池塘可以依自然的海岸条件,以水泥、石块围池,控制养殖池塘的温度,抑制刺参夏眠,提高养殖效率。通过与本地自然养殖刺参的比较,增重提高8%~10%、最终缩短刺参养成周期近65 d。  相似文献   

2.
在大菱鲆养殖过程中,循环水量在300%~500%之间,养殖排水的浪费一直困扰着养殖户.在探求如何利用排水资源的过程中,筛选出利用大菱鲆养殖排出水与海水井井水结合提供刺参养殖用水的养殖模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养殖仿刺参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成分和品质,本研究采用国标等方法,分别对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底播自然生长和海捕野生仿刺参的各项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出皮率为62.7%~65.8%,煮后出皮率为24.8%~31.1%,显著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为0.46~0.50,氨基酸营养价值平均得分为87.89~90.42,均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说明其氨基酸营养价值水平较高。在其他营养成分方面,工厂化养殖仿刺参与池塘养殖仿刺参较为相近。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由于摄食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长,其蛋白质与脂肪水平普遍高于其他来源仿刺参。综合分析认为,工厂化养殖仿刺参的营养价值与池塘养殖仿刺参相近,在出皮率和氨基酸营养水平上优于池塘养殖和自然环境生长仿刺参,说明工厂化养殖仿刺参具有较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北方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多利用地下深井海水,水温常年恒定在13℃~18℃之间,利用大菱鲆养殖循环水养殖刺参模式,就是利用地下深井海水抽出后,先在大菱鲆养殖池中循环,然后排放到参池中进行刺参养殖,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由于刺参养殖水源的水温较低,成功解决了刺参渡夏的难题,同时,水源中含有丰富的鱼类残饵和粪便,可供刺参摄食,刺参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不用添加人工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刺参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刺参工厂化人工育苗发展迅速,目前,刺参苗95%以上是工厂化人工培育的,但人工育苗逐渐改变了自然水域中野生刺参的自然属性,育苗过程中使用大量药物控制水质及病害,导致刺参种质退化,人工参苗质量下降。室内育苗用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海,严重污染环境,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刺参产品质量安全和刺参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而利用网箱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进行立体化养殖(中上层养参苗,底层养殖成参),充分利用养殖池塘的水体空间,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菱鲆养殖循环水养殖刺参模式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北方大菱鲆工厂化养殖多利用地下深井海水,水温常年恒定在13℃~18℃之间,利用大菱鲆养殖循环水养殖刺参模式,就是利用地下深井海水抽出后,先在大菱鲆养殖池中循环,然后排放到参池中进行刺参养殖,以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由于刺参养殖水源的水温较低,成功解决了刺参渡夏的难题,同时,水源中含有丰富的鱼类残饵和粪便,可供刺参摄食,刺参整个养殖过程中基本不用添加人工饲料,降低了养殖成本。一、选址建池在大菱鲆养殖大棚附近,选择空地开挖参池,一般1000m2的养鱼大棚按照每天3个~5个水循环量计算,可以供给面积2亩~5亩的参池用水。参池单池…  相似文献   

7.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通常称作海参,在分类上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仿刺参属。刺参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海产品,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黄河三角洲地区无刺参自然分布,该地区自2003年从胶东地区引进刺参进行池塘养殖试验,并获得成功,在该地区养殖试验过程中探索了不同池塘类型的养殖方法。  相似文献   

8.
刺参养殖的关键点就是如何更好地提高养殖成活率,而提高养殖成活率的关键点就是要建立一种先进的养殖模式。目前,青岛市刺参养殖发展迅猛,利用虾池改造养殖刺参面积已达2.7万亩。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池塘由于养殖模式不科学,导致养殖经济效益较低。因此,研究刺参养殖方法,创新养殖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刺参为海参中食用价值最高的海参品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然产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人工养殖正日益得到关注。我国北方地区已经开始大规模的刺参池塘养殖生产,2005年大连市刺参增养殖面积达到3.8×10~4hm~2,山东省海参养殖面积达3×10~4hm~2,海参养殖总产值达70亿元以上。近年来关于刺参池塘养殖实用技术的报道很多,但关于刺参池塘养殖的基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提高刺参池塘养殖经济效益,探索地区优势品种养殖模式。2017年辽宁葫芦岛水产推广站利用刺参池塘在池塘的处理、苗种的选择、日常的管理、病害的防治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刺参池塘混养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养殖对比试验"。试验得知中国对虾在28以上盐度的海水中生长速度、成活率比南美白对虾高,该品种为本地区刺参池塘混养对虾的首选品种,可以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刘瑜 《齐鲁渔业》2007,24(8):1-2
1剌参养殖池塘条件1.1刺参养殖的水环境本养殖主要用水来源是海水井,井水常年温度在11.8~18.1℃之间,盐度在28~33之间,pH值7.7~8.9之间。刺参养殖用水一部分来自直接井水(溶解氧相对缺乏),另外大部分为流水养殖大菱鲆的排出水经过过滤后进入刺参养殖池。在青岛地区为保证水温和水质,每  相似文献   

12.
1亲参的选择 1.1亲参的选择 池塘养殖的刺参与自然野生刺参质量并不相同,最好选择池塘养刺参,因为它发育较同步,比较肥满。首先皮肤无损伤,未排脏,其次个体大小在250~350g2.间。性腺指数是刺参性腺发育程度的主要指标,占体重15%以上;体壁指数是亲参肥度的主要指标,占体重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池塘刺参养殖对底质的要求比较严格,研究表明,在硬泥沙或硬沙泥底质的池塘中养殖刺参的效果较好。而在实际生产中典型海区环境条件下存在大量软相底质的养殖池塘,尤其是在河口型海域中软相底质池塘更多。如何开发软相底质池塘养殖刺参的生产潜力,是提高养殖产量的关键。本文提供了一种软相底质池塘刺参优质健康苗种培育方法,旨在为典型软相底质池塘刺参养殖提供技术参考。1参苗筛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刺参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养殖户对大规格刺参苗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刺参控温育苗应运而生。控温育苗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种参的培育促熟技术,目前大菱鲆工厂化养殖一直不太景气,我们利用公司鱼场空闲的大菱鲆工厂化养殖池及养殖废水进行刺参种参的培育促熟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汇  相似文献   

15.
刺参和日本对虾是黄河口地区常见的海水养殖品种。在池塘中进行刺参和日本对虾混养,可充分高效地利用水体空间,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现将二者的池塘生态健康混养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近10年来,我国北方刺参养殖发展迅速,刺参养殖已成为北方沿海水产养殖中的重要产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完全统计,仅辽宁锦州地区,利用虾池改造池塘及潮间带新建池塘已达30万亩以上。在自然海域,刺参一般多栖息于潮间带下的岩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关键技术及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在自然条件下多生长在沿海潮间带及浅海区1~15m深的水底,要求水质清新,小型底栖生物丰富,满足其对溶氧和天然饵料的需要。但是,近几年开展的池塘养殖刺参,养殖环境、养殖密度、水质条件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怎样使刺参在一个规范适宜的养殖环境中快速生长,仍然是刺参养殖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黄河三角洲沿海池塘养殖刺参的池塘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效果。黄河三  相似文献   

18.
利用网箱或聚乙烯网衣在刺参养殖池塘中培育刺参苗,目前正在胶东半岛悄然兴起,年培育400头/kg左右的刺参苗达数千万千克。在刺参养殖池塘培育刺参苗,具有刺参苗健壮、抗逆性强、成活率高、生态无药残、中间培育成本低、池塘养殖效益好等优点。现总结培育模式如下,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阐明围堰池塘内海草——大叶藻的生态功能并为将其引入刺参池塘养殖提供理论基础,对大叶藻区和裸露砂质底质区的温度、溶氧进行了比较测定,对刺参及其食物组成的同位素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自然海域草场系统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春夏季大叶藻区底部温度比裸露砂质底质区温度低约0~0.33°C;0~25%的低大叶藻盖度下,海草区和裸露底质区溶氧差异不显著,50%~100%的中高盖度下,海草区表层溶氧显著高于裸露底质区,高约0.12~0.62 mg/L,底层溶氧低于裸露底质区,约0~0.38 mg/L;春季末,该海草环境下的刺参δ13C和δ15N比值分别为–15.27‰和8.11‰,具有与相邻自然草场系统中刺参明显不同的同位素特征值(–20.12‰和10.95‰)。混合模型的分析表明,其食物组成中来自大叶藻的贡献约为13%~52%,高于底栖硅藻(4%~49%)、悬浮颗粒有机物POM(23%~39%)以及附着生物(0~22%)。而邻近的自然草场中,来自POM和褐藻海蒿子的食物贡献最大,0.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CI)分别为24%~54%和1%~53%,而海草丛生大叶藻的贡献为0~27%。本研究表明,大叶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夏季池塘底部水温,增加水体溶氧,同时为刺参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这在池塘组成相对简单的环境下是尤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正>近几年,由于夏季高温、闷热,池塘养殖刺参大面积死亡,严重的减产超过70%,刺参养殖遭受严重损失。从热带区域引进适宜高温生长的大型藻类——真江蓠,通过在刺参养殖池塘移植栽培,改善刺参养殖环境,降低池塘温度,使刺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