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5 毫秒
1.
通过分析哈萨克斯坦从中国和独联体四国的农产品进口贸易状况,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了中国与独联体4国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市场的竞争情况,发现目前中国部分农产品在哈萨克斯坦受到来自独联体国家的竞争影响,今后还将进一步受到俄白哈关税同盟及加入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与中亚5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双边农产品贸易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选取2001—2016年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相关数据,从贸易规模、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等角度,考察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对双边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进口需求,决定并制约着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及规模扩大。(2)从出口贸易增长波动主要影响因素看,结构效应在出口贸易增长中的贡献度最大;其次为竞争力效应;而二阶效应的贡献度最小。(3)从结构效应、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变动趋势看,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影响最大且逐步增强,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影响较小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3.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2—2020年UN Comtrade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修正后的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分别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三个方面进行了双向分解,从动态视角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变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中国农产品出口方面看,出口竞争效应是促进第三阶段出口贸易规模增长的主导因素;出口结构效应的重要性上升,尤其是市场结构效应所发挥的影响显著增强;需求规模效应逐渐疲软。从中国农产品进口方面看,进口竞争力效应一直是影响中国农产品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变动的决定性因素;供给规模效应对进口逐渐表现出抑制效应;进口结构效应逐渐提升,其中产品结构效应表现为阻碍作用,市场结构效应表现为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贸易总额、市场分布、产品结构、地区分布和贸易方式等5个方面分析了1992—2015年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特征。选取2001—2014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运用修订的一国多产品的CMS模型对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因素进行分解。CMS测算结果表明:市场竞争力效应的贡献率为68.49%,是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的主导因素;市场需求引致效应的贡献率为30.17%,中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增长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扩张。针对中国水产品贸易出口增长因素的分解,从优化出口结构、完善质量监控及跟踪体系、提高水产品附加值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CAFTA框架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创造与贸易转移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年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迎来了建立后的第一个10年,在协定落实的第一阶段中双边进出口贸易额飞速增长。本文基于引力模型对CAFTA内部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创造与转移效应进行系统地分析,探讨CAFTA的建立对于中国农业的影响。模型检测了1996—2013年中国与50个伙伴国的农产品贸易流量的面板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明显的创造效应,转移效应不显著。而且CAFTA启动前后增加的贸易额主要来自贸易创造效应,不存在以贸易转移为代价的区内贸易增长。另外,中国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基础相对薄弱,在下一阶段应优先选取GDP大、距离近、具有贸易结构互补的成员开展贸易关系,以期开拓更广泛的农产品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提升中泰水产品贸易水平,能有效带动中国与东盟地区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有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本文运用贸易指数和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系统分析了中泰水产品贸易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泰水产品双边贸易存在较强互补性且有不断增强趋势,在国际水产品市场表现为竞争关系;经济规模、人口和地理距离等传统因素对中泰双边贸易和中国对泰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效应显著,非效率影响因素中自由贸易协定、对外开放度和经济自由度对双边贸易促进作用较大,但对出口贸易影响效应较弱;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双边和中国对泰国出口贸易开发力度很大,贸易效率较高,现处于贸易潜力较小阶段。为推动中泰水产品贸易发展,应从贸易开放程度、互补性产品结构和贸易便利化水平等挖掘贸易潜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5—2020年中国与RCEP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数据,以UN Comtrade数据库HS两位编码的四大类农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考察农产品的FTA-A深度、WTO+深度、WTO-深度以及FTA-T总深度四类协定深度对贸易非效率项的影响,并运用“一步法”对贸易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产品FTA-A深度提升对中国向RCEP成员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产品FTA-A深度对RCEP中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效率正向作用大于非东盟成员国;农产品FTA-A深度对动植物油、脂及蜡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提升作用效果最大,食品及活动物类、饮料及烟草类次之,而对农业原料类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作用效果较小。RCEP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度、投资自由度和金融自由度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以货物运输为代表的交通运输水平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关税贸易壁垒不利于中国对各成员国的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技术性贸易措施具有灵活性和隐蔽性的特点,进口国开始通过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对进口产品执行严格标准,导致技术性贸易措施已成为仅次于汇率、关税的第三大贸易障碍,影响中国产品出口,而中国新疆农产品由于出口市场较集中,经济技术发展程度不高,更容易受到其负面影响,使出口企业蒙受损失,中国新疆农产品贸易受阻。本文基于中国新疆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对中国新疆出口农产品遭遇技术性贸易措施情况和制约原因进行分析,由此针对中国新疆出口农产品提出有效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中蒙俄经济走廊"15个国家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测算,其中着重分析了中蒙俄三国的农产品贸易便利化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和俄罗斯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较为便利,而蒙古国贸易便利化水平仅为不便利或一般便利。最后对三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出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增强对信息技术的改进,简化通关手续并增加通关申请方式,制定农产品保护措施的法律界限,更新金融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杨晓云  刘鑫 《世界农业》2022,(11):24-36
基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研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中国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促进了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对一般贸易出口产品和向发达国家出口产品,以及沿海地区和低融资约束水平企业的出口扩大作用更为显著;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出口数量提升和出口质量升级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影响企业农产品出口扩大的两个渠道;进一步的扩展分析还显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导致的出口扩大偏向了非核心产品,在促进新的贸易关系产生的同时,也有利于已出口贸易关系的延续。本文进而提出继续削弱中国农产品出口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畅通其对农产品出口扩大的作用机制和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珍视质量声誉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冯金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8347-18348,18361
针对我国主要贸易出口市场——日本、欧盟和美国,建立Panal-data模型,从TBT措施和SPS措施两方面研究不同出口市场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TBT措施对我国出口有抑制作用,而SPS措施则能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由此提出减少技术性贸易壁垒消极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近年来频频遭受来自美国发起的反倾销。反倾销的案件数量、反倾销税额都在不断增加,这不仅对中关贸易构成严峻的挑战,更破坏了我国贸易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该文全面研究美国对中国蜂蜜反倾销行动的影响因素,以实证方法分析,通过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了引发美国对中国蜂蜜出口实施反倾销的具体因素。进而论述反倾销给进口方以及出15/方所带来的贸易效应和转移效应、非贸易效应。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关合理的意见措施,以使今后蜂蜜产业能够得到相对公平的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3.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中国海关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CMS模型)分析方法,对2001年以来两岸加入WTO后分两个时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进口需求因素引起祖国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产品出口竞争力因素引起祖国大陆出口到台湾的农产品金额减少.进口需求和产品竞争力是祖国大陆对台湾农产品出口增长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而结构变动因素的影响作用则较小.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1996—2012年间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波动因素,在从贸易趋势、贸易互补性和贸易强度角度总结双边畜产品贸易特征的基础上,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波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增长快速,并且双边畜产品贸易互补性强;澳大利亚畜产品进口需求增长和中国畜产品竞争力提升是推动中国对澳大利亚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对出口额增长贡献率分别为68.99%和48.56%;澳大利亚对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中国畜产品进口规模增长,对出口额增长贡献率达到128.22%,而澳大利亚畜产品整体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出口增长;在中国加入WTO前后不同时期,影响中国和澳大利亚畜产品贸易增长的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5位数分类349种零部件产品的比较优势与技术含量指数,考量中国零部件产品出口与技术结构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零部件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出口技术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高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竞争力提升尤为显著。结论表明,中国零部件贸易正在经历从低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到高技术含量零部件产品出口的出口转化阶段。中国零部件的出口结构仍然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1990-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农产品进口与农民收入增长呈正向关系,农产品出口与农民收入增长呈负向关系;农业贷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而农业保险促进农民增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均是显著影响农民收入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其中农产品出口未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农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7.
中澳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澳大利亚建交已40周年,两国的经贸合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两国都作为农业大国和农产品贸易大国,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发展迅速.首先阐述了中澳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基本特征与贸易结构,接着利用贸易专业化指数和出口相似度指数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和澳大利亚农产品的贸易竞争性整体较弱,仅在几类农产品中存在竞争.因此中国应该加强与澳大利亚在农产品贸易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以促进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最后提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综合竞争力,促进对澳大利亚农产品出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玲  任大廷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151-2156
近年来,日本技术性贸易壁垒(TBT)越来越苛刻,给我国农产品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日本TBT给我国农产品出口产生的贸易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以中日大葱贸易为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日本TBT短期内会阻碍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社会福利受损;中期内会导致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竞争力下降;但长期来看,日本TBT会促进我国农产品对日出口,产生贸易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通过构建农产品贸易可计算局部均衡模型GSIM,利用2005—2018年相关贸易和经济数据,计算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农产品贸易的相关参数及其校准值,测度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及其变化趋势,并设计不同的模拟情境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2013年之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相关政策实施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农产品贸易的边境效应下降了48.5%,“一带一路”倡议显著降低了双边贸易壁垒,有效促进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单边与双边效应之间变化均呈现一定差异,中西部地区边境效应的减少多于其他地区,进口边境效应的减少多于出口。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框架的完善和政策实施,贸易成本和本土偏好下降及农业技术进步将进一步降低边境效应,地区间贸易水平差距将逐渐缩小,农产品双边贸易活动趋于活跃,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