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农业》2006,(2):23-23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化学除草剂的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正逐步完善。目前已形成了以“深窄密”为代表的平作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和以“大垄密”为代表的垄作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并在东北北部地区推广。增产增效情况:大豆窄行密植技术创造了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的群体结构,窄行密植植株分布均匀,大豆封垄早,叶面积指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充分利用地力,由于缩小行距,株距相对扩大,使植株群体根系分布均匀,改善了营养条件,增加了吸肥能力和范围,因而增加产量。与传统的70厘米宽行距播法相比,窄行密植可增产20%以上。采用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2.
1、大豆45cm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模式集成背景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是无需置疑的。自2003年来,农技人员认真借鉴美国依靠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实现大豆单产飞跃提高的经验,认真总结黑龙江省大豆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目前制约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面积推广瓶颈的基础上,针对大豆垄三栽培(包括精量播种)生产上保苗植株数不够以及植株分布不均匀、群体增产效果不好和窄行  相似文献   

3.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以选用宜密植、茎秆强壮、抗倒伏的矮秆或半矮秆品种为前提,进行缩垄增行,使单位土地面积上植株分布更合理、更均匀,从而充分利用土地及光能资源,增加群体干物质含量及绿叶面积,进而增加产量,经试验其增产效果在15%以上.现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庆 《农业与技术》2015,(5):103-104
大豆大垄、小垄密植栽培技术是土壤深松技术、化肥深施技术和精量播种技术(垅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以增加密度为前提,原来的行距为65~70cm,现在减到45cm,采用双行密植的播种方式,这种将"垅三"和窄行密植栽培技术结合起来的栽培方式,是合理解决黑龙江省大豆密植的问题的方法之一。这种栽培模式的优点:与目前大豆栽培上应用的常规栽培相比较,这种栽培技术的植株分布较其他方式相比要更均匀,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种植密度。同现在大豆种植上采用的常规栽培模式比较,大豆窄行密植3种栽培技术(平作窄行密植、大垅窄行密植和小垅窄行密植),在管理上的选择性更加多样化,可以平作也可以起垅;具有适用性强和操作方便等特点。现将大豆大垄、小垄密植的栽培技术简单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将美国的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我国固有的垄作基础上,而形成的一种大豆栽培新技术.其特点是采用矮杆品种,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面积上的株数,从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大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现将大豆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65~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30~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5行或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  相似文献   

7.
大豆窄密植的核心是等距、高密度、匀播,窄行匀播充分利用光能,用密植获得大豆最高产量。1996-1997年采用平播窄行密栽培法和宽台栽培与窄行密植嫁接栽培法,进行了不同品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品种间增产效果明显,密度间差异不明显;大豆平播密植栽培生产上最佳密度一般为44.43万株/hm^2;在早熟品种不发生倒状的情况下,密度越大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8.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间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9.
窄行密植调整了群体内植株分布,改善了叶片的分布状况,增加了对太阳辐射能的载体,增加了光合作用,因而提高了产量,大豆垄距45cm,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密度为公顷保苗44万株,这种栽培方式即实现了增加密度,同时田间分布均匀,通风透光,又可以人工除草以实现绿色食品生产。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北安地区是大豆主产区,该地区近几年随着大豆大面积连片种植,推广了大垄密植技术。本文详细阐述了,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采用97.5~130cm大垄,通过合理增加密度、提高植株分布均匀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发挥边际效应,等一系列综合配套措施的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引进美国大豆平作密植的基础上,与我省传统垄作相结合而形成的栽培技术。其特点就是将两条垄距为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推广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既可适应我省大豆平作的栽培习惯,又可克服其密度不足的缺点,实现高产。一、窄行密植的增产机理1.增加了叶面积。在开花期和结荚期,大豆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增加了叶面积,使之持续较长时期的绿色面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重要条件,也是大豆高产的关键。2.改善了光的分布。由于窄行使植株分布的更均匀,克服了宽行的大行距、小株距植株分布不匀的不足,因此单株受光更均匀,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往将行距小于50厘米的播法称之为窄行条播,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化学除草剂技术的推广应用,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对提高单产发挥了显著作用。目前已形成以“探窄密”为代表的平作窄行密植模式,以“大垄密”为代表的,也包括“高垄平台”等垄作的窄行密植模式,同时垄作的窄行密植还有“小垄密”栽培模式,这些窄行密植综合配套模式已在各地得到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大豆窄行密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大垄窄行密植是指两垄合并成一垄(130~140cm)或一垄半合成一垄(97.5~105cm)的宽台窄行密植栽培。小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指在45cm~50cm的小垄上的双条播,该技术起到了缩垄增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6.
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崭新的栽培模式。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缩小行距,扩大株距,使植株在田间里均匀分布,最大限度地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依靠群体提高单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一项先进的栽培技术。我省从90年代初期开始,在消化吸收国外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的自然特点,生产条件,探索出了适合我省生产条件的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大豆窄行密植分为平作窄行密植和垄作窄行密植两种模式。前一种高产栽培技术是平播、平管,一平到底的窄行密植栽培,后一种是指以垄作为基础的窄行密植栽培,又分为大垄窄行密植和小垄窄行密植。  相似文献   

18.
<正>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即将两条垄距为65~70cm的垄合并为一条垄距为130~140cm的大垄,在垄上播种5行或6行大豆。其增产原理是在选择矮杆、半矮杆抗倒伏品种的基础上,通过缩小行距、增大株距、增加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合理配置,增加绿色面积,改善植株的受光条件,充分利用阳光和地力,提高光能利用率,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该模式具有抗旱耐涝、蓄水保水能力强等优点,是目前国际上大豆栽培应用面积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大豆窄行密植技术的核心和大豆窄行密植的理论基础,如增加密度以提高光合效率、缩小行距以保证植株分布均匀、使株行距尽量相等、选用半矮秆的秆强品种防止倒伏等保证高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一、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要点、特点、优点 1、技术要点.大豆垄三行窄淘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的基础上,将苗带间距加宽到22~24cm,实行垄上三行精量密植播种,垄距65cm,垄上三苗带,两边行苗带间距22~24cm,各行苗带间距为10-11cm,单行播种米间落粒13粒左右,米问落粒不少于40粒,从而使植株分布合理,保群体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