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本文对浙江省水稻细条病的发生原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针对水稻细条病大面积发生,难以全面采取检疫行政措施强制扑灭的现状,提出了“积极保护无病区、压缩控制重病区,扑灭零星轻病区”的细条病综合防治指导思想和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以延缓水稻细条病向外传播蔓延的速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2.
1990年,我市个别乡村首次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尽快控制和扑灭水稻细条病,保护浙北粮食生产安全。1991年我们采取措施达到了“努力缩小病区范围,力争当年扑灭”的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如下:(1)加强植物检疫工作,严格法规管理,进一步整顿种苗调运秩序,促进种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工作;(2)通过平时疫情调查与突击性疫情普查摸清疫情,为控制扑灭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依据;(3)对病区严密封锁,避免了人  相似文献   

3.
方镇许 《植物检疫》2003,17(6):373-375
198 9年由于杂交水稻种子供应不足 ,农民到外地盲目引种 ,致使我县首次发生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以下简称细条病 )。细条病发生以后 ,我县植检部门立即采取措施 ,通过1 0多年的努力 ,细条病发生面积得到控制。事实说明 ,只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 ,扑灭细条病是完全有可能的。1 细条病发生情况1 989年前在兄弟市县发病严重的情况下 ,我县植检站充分认识到了细条病的危害性 ,多次向上级领导汇报 ,取得领导的支持 ,组织细条病知识培训班 ,向广大乡镇农技人员讲解细条病的危害性 ,识别方法。严把检疫关 ,规定不得向细条病病区调运种子 ,延缓了细条病…  相似文献   

4.
强氯精浸种防治水稻细条病效果刘思松,练德进,邱锦良(福建省武平县植保站364300)近几年来,水稻细条病在我县水稻区迅速扩展蔓延,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为了寻找防治水稻细条病的有效措施,我们开展了强氯精浸晚稻品种防治水稻细条病试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之一,多年来,此病在杂交水稻发生面积大而严重.为了控制、扑灭其发生,促进杂交水稻的发展,在自治区植保总站的支持下,玉林地区于1985~1987年,分别在北流县隆盛镇糖梨径和陆川县马坡镇介洞水稻杂交制种基地,进行了大面积综合防治试验.针对这两个基地在1984年晚稻曾不同程度地发生过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制种单位提出开辟新的基地有实际困难,而当地群众又坚持要搞水稻杂交制种的现实,我们选择了这两个疫区基地,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了重点放在消灭病原菌,杜绝初次侵染为重要环节,进行了综合预防的技术探讨,结果,大面积采用综合防治方法,在水稻杂交制种基地预防水稻细条病的发生.效果是显著的,其中又以杜绝病源措施起决定性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施宝灵防治稻瘟病、细条病试验简报咸宁地区植保站(437000)余学宏为了筛选水稻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兼治的药剂品种,以求方便群众,降低防治费用,提高防治的综合效果,特安排在阳新、通山、通城等县,对2%施宝灵(水稻专用型)胶悬剂防治稻瘟病、细条病进行了田...  相似文献   

7.
方养平 《植物检疫》1993,7(2):152-152
我县自1987年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下面简称细条病)以来,经过5年综合防治,取得一定经验,效果显著。 1991年全县早晚稻种植面积50.31万亩,实行综合防治细条病面积26.7万亩、占53%。细条病发生面积从1990年8532.45亩,下降到1991年4891.75亩。  相似文献   

8.
我县1965年发生过细菌性条斑病,由于当时采用封锁.消灭菌源措施,发生危害得到控制。近年来,随着品种调运日益频繁,加上检疫制度不够健全,1987年本病又传入我县,全县共有3个乡14个村的2661亩稻田发生了细条病,到1989年发生面积达9200亩。根据我站观察测定,本病的危害程度随受害叶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结实率比正常水稻下降5.6~20.3%,千粒重下降0.1~4.8克。细条病的防治首先要加强检疫工作,在病区设法封锁和消灭菌源,1988~1989年我县营前乡采取禁止在病区制种、留种,病草集中烧毁,病田用石灰静水消毒15天,病害得到控  相似文献   

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细菌l生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属于重要植物检疫性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多,蔓延速度快,发病时间长,防控难度大,近年来湖北省水稻细条病的发生面积逐年在扩大,新疫情点在增加,如不采取得力措施,加大防控力度,将给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为防止水稻细条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确保水稻生产安全,2009.2010年湖北省植保总站在潜江、天门、沙洋、枝江、荆州等地举办示范样板,广泛开展水稻细条病综合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堵防并重,扑控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品种抗细菌性条斑病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为国内植物病害检疫对象。近年,在我国南方发病面积迅速扩大,影响水稻生产。实践证明,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细条病经济有效简便安全的措施。作者1987-1990年鉴定不同类型、不同来源的稻种1174份次及542个品种对细条病的抗病性,并选出一批可供抗病育种作抗源,同时为新品种的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仙居县地处括苍山麓,是典型的山区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细条病,下称 )于 1987年在本县发现,现已上升为水稻的主要病害。连晚常年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 70%以上,一般田块产量损失 5%~ 10%,重病田块损失 20%~ 40%,且病害发生有不断加重的趋势。为进一步做好水稻细条病的综合治理工作,笔者对该病流行的影响因子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和研究。 1流行因子分析 1.1病源 1)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 1987~ 1989年全县连晚细条病发病面积均维持在 50 hm2以下水平,但 1990年陡增至 3 000 hm2以上。调查分析其…  相似文献   

12.
1989年东阳市植检站针对全市水稻细条病大发生的情况,开展了水稻细条病综合治理防治试验,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种子消毒,秧田保护,结合药剂大田防治等检疫和防治技术配套措施,试验结果认为是行之有效的。1990年抓点带面取得初步成绩,1991以卢宅为基点,9个区镇为毛点,示范面积7824亩,以点带面,推动全市早晚稻综合防治,使发病面积减少,为害程度减轻。防治区比非防治区病叶率下降71.3%,病情指数下降75.5%,产量增加19.4%,全市共挽回粮食损失604.58万公斤,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黄茂进 《植物检疫》1999,13(1):61-6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1983年在我市双季晚稻上始发流行,此后每年在晚稻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且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危害加重,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为了控制细条病发生,减少损失,笔者在摸索其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14.
南昌市1994年晚稻细条病大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李任明吴来泉,熊冠华(江西新建县植保植检站,330103)(南昌市植保植检站)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80年代南昌市仅零星发生,进入90年代逐年加重。1994年全市晚稻细条病大面积流行,是...  相似文献   

15.
吴代平 《植物检疫》1993,7(6):471-472
淳安县地处浙江省西部,交通四通八达,这给我县的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难度。近年来,与我县相邻的开化、常山、建德、临安、桐庐等县、市都不同程度地发生了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我县处在细菌性条斑病的包围之中。几年来,我们认真贯彻《植物检疫条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水稻细条病拒之县门之外,实现了“无水稻细条病县”。为此,我们抓了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6.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重要植物检疫对象。2002年在邳州市开始零星发生,以后由于感病品种面积大和施肥水平等原因,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为害损失一般为5%~15%,重病田块达50%左右,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从2003年开始,笔者对细条病疫情进行监测和综防防治,至2006年基本控制了该病在邳州市的发生危害,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宋子清  余有森 《植物检疫》1996,10(5):277-27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寄主自然传病试验宋子清余有森郁志祥吴惠玲(浙江金华市植检站321000)(金华市农科所)(金华市植保站)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的综合防治,首先要明确哪些寄主能在自然条件下传病,然后才能采取预防措施,清除侵染源。为此,19...  相似文献   

18.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Xanthomonas oryzicola Fang et al)(以下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已成为柳州地区水稻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特别是1994年杂交稻种紧缺,各地盲目调种,忽视检疫制度,使带病稻种人为地传播,扩散。同时,当年降雨频繁、又遭受洪涝、台风的影响,所以气候条件也十分有利于水稻细条病的发生、蔓延。因此,在发生面积和发生程度上均超过历史记录,在发生区域上,全地区10个县(市)均已成为病区。由于水稻细条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以,对该病发生情况的调查:统计工作也日益增多,但在具体标准、方法上亦需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目前,普遍是参照水稻白叶枯病的调查统计办法,这两种病害同是细菌性,发生在中后期,主要为害叶片的病害,有类似之处,可供参考,但在实际调查和统计工作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讨、修正。  相似文献   

19.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地区的杂交稻制种割叶、刮台风大雨、水淹稻苗,常造成细条病的发生流行。因此,伤口侵入发病是一个重要途径。研究伤口形成不同时间接菌发病情况以及菌液淹苗发病的结果,提出病区的杂交稻制种害割叶后最好在当天喷药防病;刮台风大雨和水淹苗之后,应及时喷药防病。  相似文献   

20.
纹枯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以下简称细条病)是水稻主要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为害加重。我县防治纹枯病主要应用井岗霉素,防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主要是叶青双等。因使用年久,现各地反映,效果下降。为开发新型药剂,我们对新植霉素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