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针对污染土壤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建立了土壤中气-液两相流动、污染物扩散与生物降解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讨论了渗透廊的加入对液体饱和度的分布、液膜厚度分布以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渗透廊内液面高度和渗透廊底面厚度,可以控制土壤中液体饱和度及液膜厚度的分布,且对污染物降解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农作物产品的安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是指不经挖掘转移土壤,直接在污染场地就地进行修复的土壤修复技术,其具有处理成本低、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特点,是土壤修复的热点。该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进行了总结,并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一些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氮磷养分对荧蒽污染土壤修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究污染土壤中氮、磷养分添加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去除的影响,通过室内土壤培养试验,以荧蒽为PAHs代表,研究外加氮磷(0、150、300、450、600 mg·kg-1)对土壤中PAHs污染消减的影响,并通过污染土壤中外加氮磷对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探讨氮磷养分对土壤中荧蒽去除的机理。结果表明:外加氮磷有利于污染土壤中荧蒽的去除,外加氮磷可将土壤中荧蒽的半衰期缩短最多达78.4%。在100 mg·kg-1荧蒽污染下,外加300 mg·kg-1氮对土壤中荧蒽的消除速率常数提高了388.9%;外加150 mg·kg-1磷对土壤中荧蒽消除速率常数提高了477.8%。外加氮磷可显著影响土壤中相关酶活性,外加磷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脲酶活性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外加氮显著提高了低荧蒽污染土壤中酸性磷酸酶活性;外加氮磷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提高与土壤中荧蒽的去除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研究建议,污染黄棕壤中外加氮、磷的范围为150~300 mg·kg-1,外加的氮磷通过有效改变污染土壤的酶活性,从而促进土壤中PAHs的去除。  相似文献   

4.
陈立  张发旺  张胜  张娟娟  张琳  陈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573-14575,14578
[目的]研究微生物生态技术对中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方法]在前期室内外模拟修复试验的基础上,选择中原油田某油井场旁石油污染场地,设置5种修复条件,开展微生物生态技术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研究。[结果]经过99d修复后,黑麦草(苜蓿)微生物联合技术、纯微生物技术和黑麦草(苜蓿)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中的石油烃降解率均在40.00%以上,以黑麦草微生物联合技术修复效果最佳,石油烃降解率达67.38%;修复过程中易溶盐、NO3-、Cl-等易溶营养物质只有极小部分随水而进入下部土层(50cm);由于苜蓿草的根部可能具有固氮作用,使加入的大量化肥进入了土层下部,导致3和5号修复区50cm土壤层NH4+明显增大。影响修复效果的因素包括温度、水、氧气、营养元素、微地质环境等。[结论]原位微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野外原位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是显著的,具有处理方法简单、费用低、修复效果好、对环境影响小、无二次污染、可原位治理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化学固定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位化学固定修复是通过添加不同外源物质固定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达到降低重金属迁移性和生物有效性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原位化学固定修复的钝化固定剂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可分为无机钝化剂、有机钝化剂和无机—有机复合型钝化剂。主要综述了不同类型钝化剂特性、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同时分析了钝化剂应用过程中的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以期为新型高效多功能钝化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小区试验,研究了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的连作障碍效应和3种修复剂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对烟草的连作障碍效应非常明显,表现在抑制烟草的生长发育,增加烟草黑胫病发病率.加入3种修复剂均能大大降低根系分泌物对烟株的自然发病率,提高烟株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其中以修复剂101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8.
化学农药污染土壤微生物的原位修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微生物原位修复是较为有效的修复技术。主要有投菌法、生物培养法、生物通气法、生物注射法、农耕法、有机粘土法、原位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为提高修复效果,应选择适宜的目标污染物、选择适宜的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优化土壤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含磷物质原位化学钝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金属含磷物质原位化学修复是通过添加不同的含磷物质钝化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赋存状态,降低其生物有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操作方便、效果迅速和价格低廉,含磷物质进行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被认为是目前有效的修复措施。对目前国内外利用含磷物质钝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就含磷物质种类、修复化学作用机制、影响因子以及其在重金属修复方面的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能源,在长期开采中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介绍了传统氧化技术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总结了改良芬顿的研究现状,并对芬顿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以过碳酸钠活化过硫酸钠,氧化去除土壤中蒽、芘及苯并芘3种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耦合表面活性剂考查该体系对PAHs的去除效果,并进行PAHs原位修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过碳酸钠活化过硫酸钠的最优配比为0.67∶1,此时土壤中总PAHs去除率为92.3%。在此基础上,添加2%(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PAHs去除率最高,达97.4%,在原位修复土壤中PAHs去除率也较高,持续反应168 h后,上下层土壤中PAHs去除率均达9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土工原位测试方法和弹塑性理论分析推导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凝聚力和内摩擦角的计算公式.为土体的稳定分析提供了一种更为精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多金属污染农田土壤固化/稳定化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化/稳定化剂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且不破坏土壤结构,但不同的固化/稳定化剂对土壤、作物及重金属离子的修复效果各不相同。文章概述了几种固化/稳定化剂的修复效果及优缺点,探讨了固化,稳定化修复重金属污染的作用机制以及影响重金属固化/稳定化修复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固化/稳定化修复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局限性,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土壤镉(Cd)污染加剧,单一施用天然材料降Cd效率较低,材料改性与复配是实现土壤Cd高效修复的重要途径。为此,本研究采用生菜盆栽试验,探讨了改性凹凸棒土单施及其复配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活性和赋存形态以及生菜生长发育和Cd吸收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凹凸棒土单施显著降低了土壤Cd活性47.50%~67.19%、生菜Cd含量31.82%~36.36%,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干重8.45%~11.27%(P < 0.05)。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显著降低了土壤Cd活性40.00%~72.50%,提高了土壤pH 0.21~0.36个单位、有机质含量13.10%~15.53%、电导率37.42%~50.10%和阳离子交换量7.97%~12.75%(P<0.05);显著降低了生菜Cd含量28.79%~39.90%,同步增加了生菜地上部干重13.15%~21.13%(P<0.05),其中铁改性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效果最佳。铁改性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促进了Cd由活性态向稳定态转化。路径分析显示,土壤pH是直接影响土壤Cd活性的首要影响因子,土壤Cd活性直接影响生菜Cd含量。因此,铁改性凹凸棒土复配秸秆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和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Cd稳定化和生菜生长,进而降低土壤Cd活性,进一步抑制生菜Cd吸收,具备较强土壤Cd污染修复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运用基于模拟人体生理溶液的体外试验,研究了铅(Pb)污染城市土壤加入磷矿粉、过磷酸钙、骨粉、蛭石、沸石、膨润土后土壤Pb的生物可给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不同的含磷和黏土矿物改良剂后,模拟胃和小肠阶段的Pb的生物可给性降低,含磷改良剂处理降低幅度大于黏土矿物处理.加入w=2%的骨粉效果最佳,在模拟胃和小肠阶段Pb的生物...  相似文献   

16.
木霉是土壤真菌中的重要群落,在植物根际分布非常广泛,是一种很有应用价值的植物生防菌。从土壤生态环境对木霉的影响和木霉对土壤的修复作用,对木霉与土壤生态环境的关系展开论述,并对土壤木霉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修复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活动和工业发展共同进行下,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和范围也逐渐扩大,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和修复工作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要长期进行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引发的危害出发,综述了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修复方面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修复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污染土壤修复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对如何解决我国土壤污染与农产品安全问题提出了几点意见。首先,应根据土壤污染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置策略,对于中、轻度污染土壤可通过污染物形态的生物可利用性调控原理阻断、降低其生物可利用性,对于严重污染程度的土壤则要采取化学淋洗等方法,同时要注意修复过程中二次污染问题。其次,应加强土壤缓解机理、污染土壤对生物早期伤害的生态毒理学诊断和致毒机理方面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开展土壤修复基准及土壤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