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实施内蒙古东闻赤峰地区树木引种试验研究项目以来的引种工作情况,重点对樟子松,欧洲赤松不同种源幼苗生长表现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个僮子松种源中,以章古台错海库都尔,石珂四种源苗期表现最佳在13个欧洲赤松种中以Rutel,NiepojomiceRuchtol三种源苗期表现最佳,在65个引进树种中,有49个表现出适应性强,生长正常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欧洲赤松生长较快、适应性强,苗期生长节律基本与樟子松一致,且越冬前能及时封顶。种源间及种源内裸根苗苗高生长差异显著,种源间平均变异系数为23.61%。5个种源樟子松容器苗高生长均值较8个种源欧洲赤松苗高生长快11.8%,其中:樟1#、樟2#、FL2及S105种源苗木高生长较快,FL1、S104、S103和S101种源苗木高生长较慢,生长最快种源樟子松较生长最慢的欧洲赤松种源苗木高生长量提高44.0%。  相似文献   

3.
以樟子松7个种子源的种子和长白松,赤松和黑松的种子在北京地区做引种试验,并以油松做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长白松生长的表现较好,优于油松。赤松和黑松表现一致,不如油松。樟子松生长表现更差。但从樟子松不同种源来看,呼伦贝尔、大兴安岭南部和小兴安岭的种源生长表现要优于大兴安岭北部的种源。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红松(Pinuskoraiensis)、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a)、彰武松(P.densifloravar.zhangwuensis)、赤松(P.densiflora)、欧洲赤松(P.sylvestris9个种源)、欧洲黑松(P.nigra)、小干松(P.contorta)、沙地云杉(Piceameyerivarmongolica)、北美云杉(Piceapungensglauce)、铅笔柏(Sabinaviginiana)定植在章古台生长表现,结合当地林龄超过20a的针叶树生长材料,进行分析得出:彰武松、樟子松、赤松表现最佳,可结合阔叶树种在平缓沙地及沙丘腹部营造混交林;沙地云杉、红松、铅笔柏可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造林;欧洲赤松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5.
兴凯赤松3个中国种源及家系苗期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天然分布区以外进行引种试验,连续3 a的试验结果表明:兴凯赤松种源间以及种源内家系间苗木高生长差异达显著水平,且苗高生长节律与樟子松相近。各种源兴凯赤松播种后出苗均较快,9月末苗高基本停止生长,越冬前能及时封顶,可以安全越冬。苗圃育苗1 a和2 a生苗木高生长差别较小,但Msn(密山)种源3 a生苗高生长较快。在干旱的立地条件下进行人工林培育,Jdg(鸡东)种源表现出较大的生长潜力,其中部分家系高生长甚至超过CK(樟子松青山种源),地径生长量与CK基本相近。表明其生长潜力和抗旱、耐瘠薄能力远远高于Msn种源,是值得重视的种源。  相似文献   

6.
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天然分布的地理范围较窄,由于它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因而人工栽植的范围较广。早期引种造林的林分,已达结实盛期。为配合樟子松引种,我们开展了樟子松种源试验。目的是通过试验,确定某地的樟子松最佳种源,找出种源间变异规律及影响生长的主要因子,为合理划定种源调拨区提供依据。本文仅仅就苗期试验结果作初步分析。一、试验材料 1.种子来源:供试种子分别来自东北及内蒙七个产地。其中原产地种源3个,人工林种源4个。它们分别代表着温暖干旱、温暖湿润、寒冷干旱和寒冷湿润几个生态环境。具体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樟子松引种到河北邓栅子苗圃后的苗期的生长和存苗情况,以及不同种源的幼苗生长节律和物候期进行观察,发现第3年存苗率在30%以上的产地有牙克石,漠河、甘河、碧洲、长春、新宾6个产地,长春产地的15个系号中以80号、204号、250号,和81号存苗率较高,呼玛、黑河、十八站成苗率极低,仅为0~6.1%.各种源中生长较快的有长春250和207号,2年生平均高生长分别为16.0cm和13.6cm,其次为逊克、长春80、81号,这表明随着产地纬度的升高,苗木生长越来越差。各种源的苗木生长速度虽然不同,但速生期基本一致;物候期大致同步。试验结果表明,长春250、207号种源表现最佳,逊克、和长春80、81号种源次之。  相似文献   

8.
在辽宁省章古台经多年引种育苗试验表明,引种苗木特别是1年生苗能否正常越冬,成为引种成败的首要限制因子。就欧洲赤松而言,波兰、爱沙尼亚种源1年生苗的越冬保存率在80%以上,2年生苗生长量与樟子松相仿且均能安全越冬,为适宜种源;在试验过的4个欧洲黑松变种中,Pinus nigra var.austriaca较抗寒,1年生苗木越冬保存率可达96%,2年生苗木全部能安全越冬,是最有希望的变种。挪威云杉苗木不能露地越冬,不宜作造林树种引种,可作为绿化树种试栽。  相似文献   

9.
云南西双版纳大果紫檀种源苗期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云南西双版纳对8个大果紫檀种源的苗期生长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果紫檀种源间地径、苗高和径高比差异均极显著,越南种源的地径生长与绝大多数的泰国种源(MT5种源除外)差异不显著,但其苗高生长显著低于泰国种源,其径高比显著高于泰国种源;大果紫檀各种源的生长表现与其产地的经纬度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以MT2和MT3泰国种源生长最快,可初步视为优良种源;大果紫檀各种源苗高生长均在2~5月份缓慢加快,6月份则生长迅速加快,与当地月最低气温有关。大果紫檀是一个典型的热带树种,在我国宜选择春季月最低气温较高的地区引种。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天然分布的有代表性的中国沙棘种源12个,在甘肃清水县进行了苗期生长试验,分析了苗期高生长量的差异,种源问生长差异与纬度海拔的关系,苗期生长规律,根系生长的差异,可以看出,中国沙棘不同种源在苗期生长就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呈明显的地带性,纬度越高的种源生长越差,纬度相当的种源,在海拔1100~3000m之间,海拔越高的种源生长量越大,因此建议在甘肃适生沙棘地域引种,以引用青海、甘肃沙棘种源为妥。  相似文献   

11.
高寒地区欧洲赤松引种苗期试验及早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赤松具有广泛分布和较大生态幅,适应多种类型土壤.引种栽培结果表明:在我国高寒地区,欧洲赤松生长节律与樟子松基本一致,群体间子代苗高、针叶长度和针叶数量3个性状相关程度紧密,生长较快,子代的针叶较长、数量较多.群体间子代地径性状差异显著,苗高性状差异极显著;群体内地径性状变异较小、苗高性状变异较大,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9.94%、42.59%.综合考虑群体间苗期生长状况、生长适应性及定植子代地径和苗高2个性状的遗传和变异,筛选出CT、FL2优良群体2个.  相似文献   

12.
白云杉地理种源试验苗期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临江林业局柳毛河林场引种的白云杉苗期种源进行了初步总结,摸清了各种源在当地的适应性及生长状况,并且以五大湖——圣劳伦斯林区种源表现最好。与当地对照种相比,高生长提高187~240%,径生长提高104~142%。  相似文献   

13.
班克松地理种源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在北美引种了24个种源的班克松种子,二年苗期试验结果;班克松不同种源在苗期生长、抗性、针叶、种子千粒重等性状表现出极明显的遗传分化;揭示出生长性状随纬度、经度而递减的渐变模式;初步选择出14#、16#、11#为吉林省中、东部造林最佳种源,其高生长量分别超出吉林省大面积推广造林的09#(美国密执安州)种源的14.7%、13.7%、10.6%;通过多性状的PCA分析,将班克松原产地(北美)划分出4个种源区,其中1号种源区为吉林省引种最佳种源区。  相似文献   

14.
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樟子松种源试验的研究庞志慧,王伟(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117114)樟子松Pi。usSylyjestr。s、a。·mons叨uca是欧洲赤松的一个变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山地及小兴岭北部。辽宁省的樟子松大多是人工栽培,范围较广。该树种抗逆性较强...  相似文献   

15.
黑云杉、白云杉苗期生长性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对引进加拿大的黑云杉3个种源和白云杉4个种源及当地的红皮云杉进行了苗期生长性状的研究,通过对1年生苗期的高生长和径生长的数据整理分析,结果表明,3种云杉以苗期高生长差异显著,但径生长不显著。3种云杉以苗期高生长排序为白云杉>黑云杉>红皮云杉。同时对黑云杉、白云杉的种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云杉的7号种源和黑云杉的3号种源分别在高生长和径生长上有较好的适应性,可作为本引种试验的优良种源。  相似文献   

16.
日本山桐子引种育苗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2个日本山桐子种源(产地A ich i pref,Nara-Ken)和国内山桐子种源作对照进行了育苗试验,并进行苗期生长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亚热带的南京江宁区试验地能正常发育,种子发育需经去蜡等方法进行技术处理,在温室条件下,需35~40 d形成幼苗。国内种源发芽率为17.8%、A ich i pref种源达23.5%、Nara-Ken种源达23.8%,引进种源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5.7%和6.0%。苗期物候无显著差异;苗期生长在生长期内均表现慢—快—慢的变化规律,于11月中下旬生长趋于停止。1年生平均苗高当地种源为86.0 cm,A ich i pref种源95.2 cm,Nara-Ken种源99.4 cm,引种种源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10.7%和15.6%。平均地径当地种源为1.44 cm,A ich i pref种源为1.60 cm,Nara-Ken为1.66 cm分别高出国内当地种源11.1%和15.3%。  相似文献   

17.
樟子松种源苗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测验法和苏联树木生态型综合评价方法,对19个樟子松种源2年生苗期性状(苗高、地径、针叶长、针叶密度、根系长、茎根比、保存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种源间均存在显著差异。选出苗期表现最佳的种源为章古台、石河、呼玛、错海。章古台种源苗高、地径生长量分别超出各种源均值的36.53%和34.78%。  相似文献   

18.
选择欧洲云杉3个种源、黑云杉3个种源、白云杉3个种源、青海云杉1个种源进行了不同种、种源的苗期生长性状变异试验。结果表明:云杉不同种、种源间苗期性状差异显著。4个种的1年生苗以苗高进行排序:欧洲云杉〉黑云杉〉白云杉〉青海云杉。欧洲云杉、黑云杉、白云杉各个种的不同种源间有很大的变异及选择潜力。因此在进行云杉引种时,应选择不同的种、种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长白松与欧洲赤松引种到章古台地区造林 4年后 ,其成活率、保存率及树高、地径生长量均小于同龄樟子松。但长白松保存率与樟子松较为接近 ,且相对稳定 ,生长发育良好 ,在章古台地区初步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而欧洲赤松虽能正常生长发育 ,但保存率较低 ,抗旱适应能力稍差  相似文献   

20.
通过欧洲赤松30年的引种试验,结果表明:欧洲赤松在小陇山林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优势.在生长、抗落叶病性状上优于乡土树种油松.麦积植物园30年生欧洲赤松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13.60m和22.8 cm,生长量与乡土树种油松相当.已完成从种子到种子的引种过程,欧洲赤松在甘肃小陇山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