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森林与人类》2020,(2):64-85
中华凤头燕鸥在全球只有大约100只,是地球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甚至被认为已经灭绝。"失踪"63年后,2000年它们在中国马祖被发现有8只。从此,这种海上的"神话之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8月初的浙江省舟山市五峙山列岛,一只中华凤头燕鸥站在海岸边,几只大凤头燕鸥雏鸟聚在一起,等待外出捕鱼的父母归来。 (编译)  相似文献   

2.
国家林业局将麻雀列入了益鸟之列和省级动物鸟类保护名单,真是令所有爱鸟者欣喜。近日,欣闻湖南省又发布了新的环境保护法规,其中有“凡捕获和出售麻雀的人将受到严厉惩处”的条款。如是,蒙冤半个世纪的鸟中“右派”——麻雀终于平反了。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那时我正读中学,校方规定了每个学生要消灭3只麻雀、五只老鼠的任务。由班生活委员负责验收登记。为方便操作,每只麻雀交两条腿,每只老鼠交1条尾。那时,麻雀与老鼠、苍蝇、蚊子并称“四害”,人们开展了全国性的灭“四害”运动。我们班上一位姓莫的同学,有一手弹弓打…  相似文献   

3.
咱家的麻雀     
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起风了,天空翻滚着大团大团的乌云。见天气要变,爸爸丢下田里的活计,急匆匆地往家里赶。正走着,突然一团黑影扑棱棱地扑进他的怀里。低头一看,原来是一只麻雀。爸爸用手捧着麻雀,见它身子微微颤抖着,一双惊恐的眼睛不安地瞅着四周。爸爸将麻雀扔回天上。那麻雀在空中打了几个盘旋,又一头扎进他的怀里。爸爸没办法,只好将麻雀带回家里。   小翠放学回家后,见到那只麻雀,惊喜交加,目不转睛地瞅着它。这是一只很平常的麻雀,尖尖的嘴,一身灰色的羽毛,惊恐不安的眼里还透出几分机灵。麻雀在小翠的手上踱着…  相似文献   

4.
过去麻雀曾被人们当做害鸟而遭受唾弃。然而现代科学证明,麻雀是人类的朋友。一位德国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两块同样大小的田地,播了同样的种子,施了同样的肥料,不同的是:一块地里插了驱赶麻雀的稻草人,另一块地则安放了一间专供麻雀休息的小木房。结果有麻雀活动的田地长势良好,另一块田地则被害虫毁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人们终于发现,一只麻雀一年平均要吃掉二点五公斤的粮食,但它捕捉的害虫要比吃掉的粮食多得多。老麻雀还用苍蝇、蚊子和危害庄稼的各种成虫、幼虫喂自己的雏鸟,雏鸟长大后就去捕食害虫。只在虫子少的季节,它  相似文献   

5.
尹灿杰 《云南林业》2007,28(2):34-34
麻雀纪念碑这是耸立在美国波士顿的一座奇特的纪念碑。1860年以前,美国没有一只麻雀,农作物经常遭受虫灾。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波士顿人特意从欧洲引进麻雀,终于治住了害虫。这座纪念碑就是人们为感谢麻雀而建的。  相似文献   

6.
1996年12月2日清晨,江苏射阳县临海农场五分场25大队张一喂鸭子,刚把稻谷撒在地上,十几只麻雀就飞来啄食,一只大公鸭冲上去将一只抢食的麻雀叼在嘴里,脖子一伸一缩将其活吞。十几只麻雀见状,一齐向大公鸭扑去,大公鸭赶紧逃跑。这时,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百多只麻雀参加了战斗,它们上下翻飞,攻击大公鸭。大公鸭终于招架不住,右眼流着血,狼狈不堪地逃进了鸭圈,群雀这才叽叽喳喳地向四周飞去。公鸭恨极吞活雀 群雀报仇啄其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麻雀适应呼和浩特市城市建设为研究内容,对比呼和浩特市2007年、2008年、2009年城区麻雀单位面积内的分布数量,反映出麻雀对呼和浩特市城区环境的适应性种群恢复。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所进行的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城市绿化、为原有建筑物"穿衣戴帽擦皮鞋"等新的建设,为以麻雀为代表的城市鸟类提供了生存必要的植被和繁殖场所,构建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存的生态城市,而麻雀数量的增加成为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8.
麻雀的命运     
麻雀是乡间最常见的鸟之一。在北方,大多数鸟忍受不了漫长冬季的寒冷,纷纷南迁,只有麻雀留了下来。无论是落叶纷飞的深秋,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只要走出屋门,一抬头,在木栅栏或是树枝上,总能看见几只体型纤小、毛色土灰、鸣声短促琐碎的麻雀。别看小小的麻雀在偌大的地球上与世无争地生活着,但麻雀家族的命途却是多舛的。  相似文献   

9.
<正>5只长耳鸮入住千年城市守望林。每天都巡视守望林的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驻副中心绿化项目负责人丁洪兴发现,刚入冬,这里就来了"新客人"——5只长耳鸮,而在此前,包括麻雀、喜鹊、燕子在内的20多种鸟类已经在这里常住。"明星"长耳鸮"搬家"入住千年城市守望林  相似文献   

10.
植树谣     
大红公鸡拍翅翅叫,山乡打响植树造林第一炮。小麻雀雀出窝乐煞心,荒沟荒山包给咱庄户人。七沟八梁坡连坡,男女老少真忙活。横成直线侧成行,一株裸树苗瞅准放。胡燕燕全窝胡燕燕住,谁流汗水多谁能富。春天的百灵换羽毛,荒沟免岭披上绿袄袄。清河的水呵见底底清,一眼瞅见四化美前程。植树谣@晨钟 ~~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还有人对麻雀的有益作用熟视无睹。他们唯一的理由是麻雀吃粮食。可鸟类专家研究发现,鸟类的食谱主要是危害树木和庄稼的害虫。经解剖100只麻雀,胃内害虫占95%,小蜘蛛占2%,植物性食物占3%,足见麻雀几乎全靠害虫填饱肚子。而这些害虫又多是危害农林的主虫,如蚱蜢、象鼻虫等。麻雀雏鸟离巢后大约1年内,全是以害虫为食,这对树木庄稼、蔬菜生长大有好处,维护了生态良性循环。要说吃粮食,那是它们在无害虫可食的冬天不得已而采取的不得已之举。 据报道,在100多年前,美国境内没有麻雀栖居。有一年波士顿发生害虫严重危害庄稼,事态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燕窝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原本采自悬崖峭壁的天然岩洞。随着燕窝消费需求的增加,东南亚国家将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逐渐从岩洞引向"燕屋"生产燕窝,形成经济规模庞大的"燕屋"产业。文章综述了生产燕窝的金丝燕的种类、分布、生物习性等,重点介绍了马来西亚"燕屋"发展过程以及建造的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魏军 《新疆林业》2007,(3):40-40
今春,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八十四团的一户农家小院里,上百只麻雀栖息墙头,显得格外悠闲自在。麻雀是与人类伴生的鸟类,常栖息于居民点和田野附近。上世纪50年代末期,麻雀曾与“苍蝇、蚊子和老鼠”一道被列为四大公害之一,到处遭到捕杀,濒临灭绝。近几年来,八十四团不断加快小城镇绿化美化建设步伐,先后投资数十万元改善生态环境,规范农药使用范围及数量,严禁捕杀各种鸟类。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和人们“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这里成了麻雀等鸟类流连忘返的家园。  相似文献   

14.
撒娇的麻雀     
张苹 《云南林业》2009,(5):92-92
大约有3年了,每天出门上班前,我都要抓一把米或一些饭菜放在窗台的边沿上喂麻雀。时间长了,麻雀们很喜欢,一天比一天来的多。天刚蒙蒙亮,它们就唧唧喳喳叫个不停,虽然声音有点单调,但是,还是特别喜欢它们能在我家的窗台上飞来飞去的玩。有时候被它们吵醒了,我就悄悄地透过窗帘观察它们在干什么。只见10多只麻雀在窗台上吃东西。  相似文献   

15.
家乡的鸟鸣     
我的家乡在浙江的西部山区,那里山青水秀,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麻雀、喜鹊、山鸡、猫头鹰、画眉是当地的土著。山鸡端庄秀丽,色彩斑斓,尾翎漂亮,就像戏曲中的青衣,可惜唱腔不雅,只会"哼啊哼啊"地单调发声。它形体  相似文献   

16.
乡间鸟事     
<正>故乡山多树多,鸟自然也就多。老屋窗外一年四季都是唧唧喳喳的。春天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夏天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秋天是"长空雁过声啾啾",冬天是"草枯鹰眼疾";入夜有"明月别枝惊鹊",雨天有"微雨燕双飞"。以前很多鸟虽然我都见过,但却不知道它们的名字,老人们大多是根据它们的叫声来命名所见到的鸟的。后来翻阅资料才渐渐知道,飞翔在故乡上空的鸟儿最常见的雨燕、麻雀、喜鹊、杜鹃、岩鸽、柳莺、  相似文献   

17.
湖南鸟类新记录——烟腹毛脚燕2004年5月,在南岳衡山的祝融山庄和民俗文化村发现了雀形目一鸟类的繁殖种群并采集了6只标本,经鉴定为烟腹毛脚燕西南亚种(D.d.nigrimentalis),是湖南省鸟类新记录。标本现保存于湖南师范大学动物标本馆。1、野外鉴别特征小型燕类,体长11~12厘米。  相似文献   

18.
松花江三湖保护区鸟类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松花江三湖保护区进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表明,共有203种鸟分布,分别隶属于17目45科,其中,雁形目20科106种,占总数的52.22%;繁殖种类159种,占总数的78.33%;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鸟类36种;麻雀、金腰燕、田为优势种,文章还对在分布类型、区系组成等做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固始县县城中山大街百货大楼门前有千余株梧桐树。从11月份起,每天下午5点左右,便有成群的麻雀在树上停留、戏闹近四十分钟再纷纷离去。300余只麻雀蹦跳戏耍、欢唱不已,由于数量众多,叫声清脆,筑  相似文献   

20.
在乡下的老家,儿子弄了一杆塑料玩具枪持在手里,在院子里煞有介事地晃来晃去,到处寻找需要他来“枪毙”的目标,一个劲儿地冲着他奶奶嘟囔着:“打哪儿啊?打哪儿啊?——连个麻雀也没有!”   我心里忽然一震——连个麻雀儿也没有?眼光不觉投向场院、屋檐、树梢儿和晴空,搜索半天,真的是连一只麻雀儿的影子也没见到,心里不禁空落落的:小麻雀们都飞到哪儿去了?母亲在一旁答道:“不光麻雀,这几年,什么 鸟儿都少了,喜鹊、啄木鸟、布谷鸟、猫头鹰,还有老鸹,轻易见不到一个了……   往前推个十来年,村子里可不是这般鸟声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