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品牌建设是我国茶叶实现产业化与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概述了品牌建设的概念及效应,阐述了品牌建设对我国茶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最后在分析当前我国茶叶品牌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茶叶品牌建设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做好茶叶品牌建设是茶叶产业优势发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品牌中,只有具体融入了系统化的发展内涵,特别是在电商平台日益发展成为茶叶产品营销的主要途径以来,只有做好品牌设计工作,才能增强茶叶产品的市场识别度。本文在立足茶叶产业转型发展状况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全面探究茶叶品牌建设的具体内涵理解,通过对品牌建设的具体价值进行分析和理解,从而具体探究茶叶品牌建设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的构建及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世界茶产业蒸蒸日上,茶叶企业和茶叶品牌稳步发展。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选择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茶企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重视茶叶品牌的建设。本文介绍了TWG Tea茶叶品牌的创立与发展历程及品牌经营亮点等,以期为国内茶品牌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茶叶品牌个性的塑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品牌及品牌个性的基本含义出发,通过对茶叶企业品牌建设的某些实证研究,从茶叶品牌个性化的定位、产品、包装、服务、传播、促销等方面,探讨了茶叶品牌个性的塑造。  相似文献   

5.
名茶知名度品牌——试谈磐安茶叶主导品牌建设之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柏寿 《茶叶》2008,34(2):121-122
本文回顾了磐安县茶叶主导品牌建设的三个阶段,名茶、知名度、品牌,分析了茶叶主导品牌建设中的一些误区,指出了今后磐安县茶叶主导品牌建设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从当前茶叶品牌建设的具体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茶叶生产企业缺乏品牌意识和品牌战略,未能形成对品牌发展应有的重视,同时在品牌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有的企业缺乏维权意识,当时市场中存在对自身品牌进行仿造和假冒时,缺乏体系、完善的解决思路。而另一方面,有的企业则没有品牌概念,当发现市场中哪些品牌有市场影响力,就抄袭哪些品牌,本文拟从当前茶叶品牌建设状况及品牌建设意义入手,着重分析当前茶叶开发者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探究性提出茶叶品牌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茶叶企业能够在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工作中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在积极适应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环境变化的基础上有效提升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工作成效。本文对"互联网+"时代为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做出了分析与论述,并对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袁珂 《福建茶叶》2016,(3):62-63
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茶叶品牌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够充分维护企业利益,保证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茶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本文在介绍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茶叶品牌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茶叶品牌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并根据现有问题,提出了以知识产权促进茶叶品牌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田妍妍 《福建茶叶》2016,(2):181-182
伴随知识经济的到来,茶叶品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我国茶叶市场不断发展,茶叶生产企业对品牌建设越来越重视。在经济全球化推进的今天,茶叶品牌建设进程更是迫在眉睫,在法律体系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茶叶企业应通过知识产权思路,根据相关法律推进品牌建设,增强企业市场影响力,扩大其无形资产,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本文从茶叶品牌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当前茶叶品牌建设的现状,并提出基于知识产权的品牌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作为茶叶会展经济发展的产物,茶叶会展营销对茶叶企业品牌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茶叶会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是茶叶企业对展会营销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错误认识,茶叶会展营销的品牌建设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茶叶企业必须树立茶叶展会营销品牌建设意识,创新展会营销策略,提高营销专业化水平,发挥茶叶展会营销在品牌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茶文化与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荣光 《茶叶通讯》2010,37(4):34-36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茶历史最悠久、茶文化最深厚、茶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本文从中国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出发,阐明了茶文化与茶品牌的关系和茶文化在茶品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神农氏是中华民族农神崇拜的化身,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尊神农氏为茶祖,是宏观意义上的文化认同,是尊重人们对茶业历史的认识过程.对茶功用的再认识,利用方式的创新和改进者不宜称为“祖”.茶树人工栽植的方法,是一个地区长期利用、认识、经验累积形成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发明,滥塑“茶祖”不利于茶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开发野生石崖茶创建特色茶品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所属融水县的九万大山与元宝山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地带,境内山峦叠嶂、连绵起伏;溪河密布、雨热同季、寒暑分明,属亚热带南岭湿润气候区,常年云雾缭绕,是茶叶较适宜生长的区域。境内分布生长着“野生石崖茶”等多种野生茶或类茶资源。针对柳州茶叶产业呈现“起步晚而起点高;技术低而资源广;市场小而力度大”的特点,有效合理地保护、利...  相似文献   

14.
黄仲先  蒋洵  李赛君 《茶叶通讯》2009,36(3):17-18,20
从唐代开始就有人用“韵”来评价茶叶品质。品茶的韵有两种含义,一是味觉的感应,即余味或回味,一是品茶可以领会的茶韵,这种茶韵是精神产物。茶韵与茶叶品质有关,但不等于茶叶品质。影响茶叶品质的只有客观因素,而影响茶韵的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领会茶韵,首先要有好茶,其次要会喝茶,第三要有好的环境和心境。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我省无性系茶树良种比例较低,中低档茶比例较高,国内外知名品牌少及“技术贸易壁垒”限制我省红、绿茶出口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应大力推广湖南优质红、绿茶无性系茶树良种,加强茶园肥培管理,发展山区茶园,加强茶叶的标准化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有机茶生产技术,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高其国际影响力,促进湖南红、绿茶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茶叶及茶饮料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茶叶贮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关键因素以及目前应用于茶叶及茶饮料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以概述,以期为茶叶的深加工和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茶皂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皂素是广泛存在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在食品、日化、建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茶叶籽及茶叶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茶皂素,但因其不是评价茶产品品质的主要成分而相对研究及开发利用较少。本文从茶皂素的理化性质、制备技术、分析方法、生物活性、产品开发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茶叶籽与茶叶中茶皂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尘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一鸣 《茶叶科学》1993,13(1):37-44
对我国的眉茶、花茶、工夫红茶、乌龙茶和红碎茶等主要茶类,在精制过程中产生的茶尘粉体的浓度、分散度、堆积密度、真密度、安息角、滑动角、浸润性、比电阻、控制点的吸入速度和生化成分及有害物质含量等20个理化参数,反复进行了现场测试、实验室试验和分析研究,基本上探明了茶尘的性质和参数,从而为茶厂除尘工作,特别是茶厂除尘系统的设计、选型、维护管理和鉴定防尘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对茶尘的危害性及综合利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茶多糖和茶多酚的降血糖作用研究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目的:研究茶多糖、茶多酚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SD大鼠的降血糖作用和机制。方法:饲喂SD大鼠茶多糖、茶多酚3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葡萄糖耐量、血胰岛素以及小肠糖降解酶(淀粉酶、蔗糖酶、麦芽糖酶)变化。结果:茶多糖、茶多酚都有显著抑制糖尿病大鼠血糖升高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茶多糖组大鼠血胰岛素水平有显著提高(P<0.05),蔗糖酶和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茶多酚组的血胰岛素水平有升高趋势,小肠各降解酶活力也有下降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茶多糖对高血糖大鼠有显著的抑制血糖升高的作用,茶多糖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小肠糖降解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茶树-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寄主-害虫-天敌间的化学信息联系是食物链中成员赖以生存的基础。本研究以茶树和三种主要害虫(茶尺蠖,茶蚜,假眼小绿叶蝉)及其天敌为对象,结果表明,害虫对寄主的定位依赖于茶树芽梢的挥发物,如顺-3-己烯-1-醇,芳樟醇,正戊醇等。生测和EAG测定表明,这些化合物对害虫具强引诱力和电生理反应,但对天敌仅有弱的活性。害虫加害茶树后,茶树体内代谢发生改变,释放出特异性互利素,如茶尺蠖加害后5-6碳醛类化合物增多,茶蚜加害后产生的苯甲醛和假眼小绿叶蝉加害后产生的2,6-二甲基-3,7-辛二烯-2,6-二醇和蚓哚.它们在10~(-6)-10~(-9)g/ml低浓度下对各自的天敌具强的引诱活性和电生理反应,但对害虫仅具弱的或无活性。害虫口腔分泌物中的酶类是诱导特异性互利素形成的引发子。这种活性物质具周身输导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