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从1980—1983年对大袋蛾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现小结于下。 一、羽化: 1、雌、雄蛾的羽化呈现明显的不同步现象。雌蛾羽化期短而集中,雄蛾羽化期长而分散,但二者的盛期及峰期是重合的。据1980年调查,雄蛾羽化期为5月20日—6月30日,历时40天;盛期为5月28~6月19日,历时22天;峰期为6月10日前后。雌蛾羽化期为6月3日~6月17日,历时15天;盛期在6月5日~6月14日,历时10天,峰期  相似文献   

2.
用桃小性诱剂进行田间诱测,根据雌蛾量的消长,结合温湿度的变化进行田间预报和防治验试。现将蛾量消长与温、湿度变化关系分析如下:在吴堡县柳壕沟苗圃枣园诱测,田间诱测蛾量出现两次大的高峰,分别在6月26日、8月22日。两个高峰期间隔56天。据观察,桃小食心虫在吴堡枣区完成一个世代历期(除越冬代)约为56天左右(成虫为6~8天、幼虫24~25天、茧蛹16~17天)。可以认定,这两个蛾高峰分别以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为主。当旬平均气温达17~19℃,相对湿度稳定在70%左右时,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大量出土。  相似文献   

3.
杨扇舟蛾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主要害虫之一。杨扇舟蛾是一种食叶性杨树害虫,取食树叶,严重影响杨树生长。该虫在澧县1年发生4代,对杨树危害很大。该虫以蛹在枯叶内、地被物、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羽化,4月下旬为羽化高峰期,5月上甸第一代幼虫开始出现,至9月第四代幼虫期到来。10月底化蛹越冬。杨树叶全展开时,即为危害盛期。  相似文献   

4.
2013年在青海省西宁市发现危害云杉的2种新害虫松皮小卷蛾Cydia pactolana(Zeller)和灰翅小卷蛾Pseudohermenias ajanensis F.,均为青海省新纪录种,初步观察2种小卷蛾在青海省西宁市均1 a发生1代,松皮小卷蛾幼虫蛀食树干皮层及形成层,灰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树枝基部老针叶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5.
油松球果小卷蛾Graritarmata margarofana Hein.属鳞翅目卷蛾科,在四川省分布广泛,为害马尾松、油松、华山松、国外松等的嫩梢及球果,对林木的高、材积生长及种子的产量都造成严重的影响。油松球果小卷蛾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地上草木丛、松土中越夏越冬。翌年蛹的羽化率约60%。成虫产卵前期平均8.3天,卵发育历期平均14.8天。卵发育起点温度8.3±1.1℃,有效积湿85.9±16.1日度。由于蛹越夏越冬期有茧保护,茧色与环境一致,很难发现;幼虫孵化后7~10天钻入梢或球果心内隐避危害,防治非常困难。但成虫活动期,幼虫孵化后7~10天营裸露生活,抓住这段  相似文献   

6.
油桐尺蠖(Buzura suppressaria.Guenee)是油桐和茶叶的重要害虫,每年发生2—3代,以蛹在土内越冬。在实验室观察,成虫一天24小时都可羽化,羽化高峰时刻是20—24时。羽化当晚即可交尾,交尾高峰期在羽化后第一、二晚。雌蛾交尾前将产卵器一伸一缩,释放性信息素引诱雄蛾,交尾后即失去引诱力。雄蛾可成功地进行二次交尾。以二氯甲烷作溶剂,用精剪尾方法制备的雌蛾腹末抽提物,对雄蛾有强烈的引诱作用。将此种粗提物经柱层析、薄层层析及气相层析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得到较纯洁的活性物。再经微量化学反应试验,证实油桐尺蠖性信息素的主要官能团是不饱和醇。将活性组分在气相色谱中进行硼酸扣除分析,结果7号峰消失;将活性组分进行溴化,经程序升温色谱分析,亦是7号峰消失。由此可以确定,7号色谱峰是活性峰。将活性组分在气相色谱中进行钯催化氢化分析,7号峰消失,3号峰(十七烷)明显增高;另将十八醇单独进行同样的分析,出峰位置与3号峰一致,由此推断该信息物骨架碳数为十八。综上所述可以初步断定,油桐尺蠖性信息素可能以不饱和十八醇为主要成份。  相似文献   

7.
2种昆虫病原线虫对松褐天牛幼虫的控制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昆虫病原线虫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防治松褐天牛的可行性,在室内模拟松褐天牛的自然状态的条件,利用以上2种线虫对松褐天牛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并用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拟合控制效果方程。结果表明:在3,4,5,6万条.mL-1的剂量下经过7天,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的百分比分别为41.11%,51.11%,53.33%,82.22%,而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可致死松褐天牛3龄幼虫百分比分别为35.56%,51.11%,51.11%,74.44%。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的起效速度要比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快,二者的致死峰值主要集中在第1—3天。由TDM模型求得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52888176,147128.61,25953.95,17915.36,14964.30,12968.78,11663.99mL-1;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在第1—7天的LC50分别为326212.05,29566.51,14474.38,13934.78,12234.89,10531.74,9543.33mL-1。小卷蛾斯氏线虫的ALL品系以4,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是6.70,4.97,3.98天;异小杆线虫的WG品系以5,6万条.mL-1的剂量处理时的LT50分别为5.39,4.06天。试验结果表明小卷蛾斯氏线虫ALL品系和异小杆线虫WG品系的线虫对松褐天牛的低龄幼虫有较高的毒性,为进一步进行野外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苹果蠹蛾(CatpOcapsapCm1nella L.)属鳞翅目,卷叶蛾科,小卷蛾亚科,小卷蛾属,是毁灭性蛀果害虫,属世界性检疫性有害生物,1996年被列为全国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  相似文献   

9.
大腹圆蛛(Araneus ventricosus)在吉林省2年完成1代,跨3个年度,以1-2龄和6-7龄若蛛越冬。该蛛除卵期及1、2龄蛛外,其它龄态的若、成蛛均张网捕食生活。该蛛喜居有光的栖境,在林缘、林窗处、路旁处结圆形垂直网,昼伏夜出,在小雨条件下可以正常活动。大腹圆蛛对小型猎物可直接取食,对中、大型猎物,需缠绕成束的捕获丝缚住再取食。在林间大腹圆蛛可取食多种蛾和叶蜂成虫,包括兴安落叶松鞘蛾、落叶松毛虫、黄褐幕枯叶蛾、舞毒蛾、栎毒蛾、松皮小卷蛾、松廮小卷蛾、伊藤厚丝叶蜂和落叶松叶蜂等多种落叶松害虫,是一种有效的害虫天敌。  相似文献   

10.
刺蛾是我国林木的重要害虫,其幼虫取食叶片或嫩枝。刺蛾紫姬峰 Chlorocryptuspurpuratus Smith 是桑褐刺蛾[Thoseapostornata(Hampson)]、褐边绿刺蛾(Parasa consocia Walker)、丽绿刺蛾[Parasa lepida(Cramer)]、扁刺蛾[Thosea sinensis(Walker)]的天  相似文献   

11.
杉梢小卷蛾在5-10年生杉木人工幼林中危害严重,5、6月或9月喷苗粉一次,僵死率达75%以上,与烟剂或其他化学防治相比,每亩可节约费用7.36元。  相似文献   

12.
应用 1%苦参素植物杀虫剂以不同浓度的药液防治落叶松尺蛾 ( Erannis ankerariaStaudinger) ,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采用叶部喷雾的方法 ,对落叶松尺蛾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尤以1∶ 10 0 0倍液浓度杀虫效果最佳 ,施药后 72 h后检查 ,杀虫效果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13.
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席客  姚景德 《江苏林业科技》1991,18(2):18-21,43
通过对松实小卷蛾、松梢螟在不同时期发生规律的观察和多种药剂,混剂的系列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4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分别为松实小卷蛾和松梢螟的初孵幼虫盛期,是防治的最佳时期。2.在4月中下旬一次和4月中下旬,5月下旬二次采用20%氯氰菊酯(20毫升/亩)、40%氧化乐果(75毫升/亩)或其混剂(氯氰10毫升+氧化乐果40毫升/亩)对二种害虫的防治效果达80~90%。  相似文献   

14.
国槐主要害虫可持续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槐是天津市主要绿化树种 ,受国槐尺蛾、槐蚜、桑白盾蚧、国槐红蜘蛛和国槐小卷蛾等害虫危害严重。无公害药剂防治技术、国槐小卷蛾性引诱剂的引进和应用等规范化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实施 ,可持续控制这几种害虫的危害 ,减少喷药次数和喷药量 ,保护环境 ,节约防治费用  相似文献   

15.
1988年在推广根施3%呋喃丹颗粒剂防治楸蠹野螟时,并对楸树上的泡桐叶甲,榆树上的榆蓝叶甲,杨树上的杨扇舟蛾进行了防治试验,并作了大面积推广防治,结果证明,杀虫效果都很良好,泡桐叶甲株施药量10克,防治效果97.6%以上;楸蠹野螟株施10克,防治效果89.7%以上,榆蓝叶朱施25克,防治效果88.7%;杨扇舟蛾株施25克,防治效果96.1%,该药持效期可长达90天以上。  相似文献   

16.
杜仲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害虫的危害,对杜仲药材的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其中主要的害虫有小地老虎、蛴螬、蝼蛄、豹纹木蠢蛾、咖啡豹蠢蛾、柳乌蠢蛾、杜仲梦尼夜蛾、刺蛾、褐蓑蛾、茶翅蝽等。1小地老虎(又名切根虫)1.1危害特点:以幼虫为害,是苗圃中常见的地下害虫。幼虫在三龄以前昼夜活动,多群集在叶或茎上为害;三龄以后分散活动,白天潜伏土表层,夜间出土为害咬断幼苗的根或咬食未出土的幼苗,常常将咬断的幼苗拖入穴中。1.2防治措施1.2.1及时除草,减少成虫产卵和幼虫的喜食条件。1.2.2发生期间,人工捕捉幼虫。清…  相似文献   

17.
栎线小卷蛾的幼虫危害梨树的花和嫩叶,且种群数量逐年增大,已成为影响临夏州皮胎果产业发展的重要害虫。通过对栎线小卷蛾幼虫为害皮胎果梨花的损失率进行研究,并根据近几年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技术推广应用实践,确定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指标,结果表明:皮胎果花蕾损失率与栎线小卷蛾幼虫虫口密度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线性关系,虫口密度越大,落蕾量越大;栎线小卷蛾幼虫防治指标为7头/100花。  相似文献   

18.
分月扇舟蛾是我国北方杨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已在赤峰市林西县蔓延成灾,发生面积达50余万亩。经多年观察、研究,我们对该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活动规律有了较多了解,且发现该虫有鸟类天敌5种、昆虫天敌21种、病毒1种,为有效地防治该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分月扇舟蛾又名银波天社蛾,银波舟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日本、朝鲜、前苏联、蒙古及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分  相似文献   

19.
杨扇舟蛾Closteraanachoreta(Fabricius),别名白杨天社娥,属鳞翅目舟蛾科扇舟蛾届,在我国分布广泛,为害多种杨树和柳树,近年在江汉平原猖狱,对杨树速生丰产林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994年8月,汉川总后沉彻基地近千ha杨树速生丰产林的叶子在数天内几乎被该虫吃光,食叶量达95%以上,大大超过了食叶量50%的防治指标,并导致当年秋季杨树的二次发叶,严重影响到材积的生长。杨扇舟蛾发生规律,以前湖北省尚未见详细报道,1996年我们对该虫的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观察方法采用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杨晖 《陕西林业》2001,(6):21-21
蛀杆类害虫有天牛、木蠹蛾、透翅蛾、吉丁虫、象鼻虫、树蜂、白蚁、小蠹虫等,以幼虫或成虫在树皮下至木质间钻蛀取食,具有明显的蛀食坑道和排粪特点,利用其这一习性特征,用麦杆蘸药(菌)插孔防治,经试验经济方便易操作,安全高效,用药面广,防治率可达97%以上,其操作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