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土壤学野外实习"是林业高校林学专业的重要实践课程。针对传统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模式陈旧、实习课时不足、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不同步、缺少探索性实习、课程实习考核形式单一、师资配比不足等问题,探讨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的措施:首先在保留传统的基础性野外调查的前提下,增加了探索性实习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加强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的有机结合,将室内实验教学适当穿插在野外实习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野外实习效果,还可以弥补原有野外实习教学课时少的不足;第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标准,使考核内容贯穿于野外实习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野外实习的教学水平,规范学生野外实习的管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改革后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实现了课程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土壤学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战赤嘉  谢红虹 《绿色科技》2021,(5):237-240,244
指出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将自然地理各要素单独作为课程学习的高校提出了由点到面、由要素到综合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方法,且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要与课程安排相适宜,各个要素的实习最好在该课程开设过程中开展。实习教学是自然地理野外实习重要的环节,教师通过实习准备、实习安排,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自我组织与管理,教师负责统筹,将精力集中在野外实习教学中。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应纳入学生成绩中,自然地理各要素课程进行中的实习可以纳入各要素课程成绩中,在课程结束后进行的自然地理要素实习和自然地理综合实习可以构成一门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课程,各自以一定比例纳入到实习课程成绩中。  相似文献   

3.
"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植物保护、林学、园林等专业重要的课程组成部分。基于近2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如教学形式陈旧、实习课时较少、野外实习和室内实验内容相脱节、实习考核方式单一、教师梯队设置不合理等。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塑造理论与实践互融的野外实习生态体系,探索了"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改革措施:一是要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研究工作,培养学生进行科研探索的能力;三是基于"互联网+"开展野外实习;四是将野外实习与室内实验有机结合;五是探索多元化的课程野外实习的考核方式;六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队伍。课程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后,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实现了课程野外实习考核的科学化,提升了"菌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林学专业的野外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环节,但野外实习环境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为保障野外实习的顺利开展,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以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了野外实习安全隐患的类型、表现和成因,提出了加强林学专业野外实习安全工作的措施:一是创新教育形式,强化学生安全意识;二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野外实习效果;三是做好实习教师的安全培训,打造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四是建立实习安全的评估机制,推进实习安全常态化管理;五是设置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提高师生处理安全事故的能力。这些措施强化了学生野外实习的安全意识,建立了完善的野外实习的安全保障制度,实现了野外实习安全机制的联动,提升了林学专业野外实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林学专业野外实习是林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很多方面,但实习安全始终排在第一位。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实习效果、保障实习全过程安全有序进行,从野外实习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行前准备、交通及住宿安全、实习期间安全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分析了野外实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行前准备、交通及住宿、实习期间的安全对策,以充分做好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和各种安全预案并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保证野外实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6.
野外实习是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森林植物课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为适应森林公安学员将来工作的需要,有必要对传统的野外教学实习进行改革.对传统教学实习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土壤认知实习"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土壤学"的实践课程。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因为教学时数减少导致教学内容缩减、实习教材内容陈旧不适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实习课程考核形式单一造成学生教学参与度低、野外实习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学团队经过实地考察、认真研究和充分讨论,改进了"土壤认知实习"课程的教学环节,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根据教学要求,编制了适宜的实习指导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改革了课程考核方式;为了保障学生野外实习的安全,加强了对实习全过程的管理。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建立了一套科学而高效的教学体系,解决了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园林植物类野外实习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针对目前园林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混合教学理念,提出了针对性改革措施,在常规实习内容与专题试验内容相结合、网络资源与APP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考核过程立体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将学习成果实现可视化并转化新的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共享学习。  相似文献   

9.
"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对"土壤学"实习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学"实习教学体系,即采用调整实习组织形式、强化野外教学和室内教学的结合、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手段,解决了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土壤学”实习教学作为“土壤学”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节,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以及科研思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在对“土壤学”实习教学情况不断总结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壤学”实习教学体系,即采用调整实习组织形式、强化野外教学和室内教学的结合、合理利用教师资源以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手段,解决了传统实习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在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了"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课程,以生态学调查为主线,按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种类认知设计专题项目,着力培养学生探索环境与生物相互关系的能力。为了保证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要加强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基地的建设,以保证实习点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教学条件符合实习要求,以及为师生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其次,要做好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筹备工作,包括前期的实地踏查、实习工具的准备、召开实习动员会、学生文献资料的准备、专业课教师的业务准备等。第三,要确定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烟台海滨实习部分的岩岸、泥岸和沙岸3种海岸环境的踏查和生物种类认知和小专题研究的开展,烟台昆嵛山山区实习部分的植被垂直和水平分布路线踏查、森林生态学调查和小专题研究的开展,以及数据处理及分析、生物认知笔试、实习总结汇报等。第四,制定一套能够客观、公平、准确考核学生实际水平的较为完整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经过10年的实践和探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不仅编制了《北京林业大学生物学综合实习手册》,培养了学生的生态环保理念,并通过对外开放实习促进了交流和提升,而且学生也多次获奖,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  相似文献   

12.
对华南农业大学森林培育学本科教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改革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从提高实习课时比重、完善实习基地和实习条件建设、丰富实习内容和创新实习形式等方面入手,对现有的森林培育学实习模式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实验室+实习基地+野外林地”的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形势下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学生分散实习,限制采集标本的数量;明确考试形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适时开展思想教育,进行吃苦耐劳的意志力训练;整理标本,编制药用植物物种名录,丰富馆藏标本;展示图片资料,丰富校园文化,以保证药用植物野外实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高校野生动植物实习是生物类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行的粗放式、掠夺式野外实习方法对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因此,基于我国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现状,针对高校野生动植物专业实习存在的伤害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问题,提出改革高校野生动植物专业实习的对策与建议,包括完善相应的法规、政策和制度,对各种威胁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行为采取更有力的约束措施;改变固有的野外实习模式,控制标本采集量,从注重采集转变为注重观察,改变标本制作内容;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数字化教学;兴建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搭建高校生物资源共享平台,促进高校间资源的共享以及高校与其他相关单位间资源的共享,从而有效地改变标本采集方式,倡导数字化实习的新方法,遏制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继续破坏。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不仅要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也要体现人本主义的地理教育观。以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的学生为代表,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的参与动机探讨了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学生参与情况,结果表明:学校与年级对学生的参与动机的影响和性别对学习研究型参与动机有显著性差异,通过综合分析后,从野外学习参与态度、拓展野外线路、实习经费的收支合理化与公开化、与实用性生活相结合等方面提出了优化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师生互动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的充分配合来达到特定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可以扩大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活跃学生的思维,传达有效的教学信息。野外实践是园林专业学生亲自参与、切身体验的教学过程。园林设计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引入师生互动教学法,有助于教育理念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针对园林设计专业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基于师生互动的园林设计专业野外实践教学的创新途径:首先要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培育塑造园林设计专业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其次,开展多学科相结合的野外实践教学,把零散分布的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人文等知识点与园林设计实际联系起来,使实习内容呈现出全面性与综合性的特点;第三,开展基于师生互动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使其从定式思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第四,创新野外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把实习表现、原始数据的记录情况、书面考试、综合实习报告、野外标本制作、团队合作等列为考核标准,最终形成一个对学生的全面的综合的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林院校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分析了生产实习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林院校材料与工程专业必须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突出可再生资源材料的研究特点,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重特色”的指导思想,教学重点为生物质复合材料、生物质工程材料和生物质吸附材料,探索在材料专业实习实施“集训教学-实验模拟-工厂实习”的阶梯式实习教学模式,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生产实习教学效果,又降低了企业的负担。  相似文献   

18.
林学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实习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分析了当前林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林学专业教学、科研、生产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主要做法:与企业联合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生产实习搭建平台;加强校内基地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基地的作用;加强科研实践,提高林学专业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出了在实习经费不足的条件下搞好实习教学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动物学”课程野外实习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动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课时少、经费有限的现状,对整个野外实习过程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通过建立合适的实习基地、编写符合实习地地理生态情况与物候条件的实习指导书、细化实习步骤、查找不足等途径,激发了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为基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平台。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是草业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草业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根据西南区天然草原、人工草地和城市草坪绿地兼具的草地资源构成以及草业科学高等教育的现状,四川农业大学对长江流域南过渡带的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创新与实践。首先,针对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师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不够、实习实践体系不完善、专业实践任务不明晰、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单一、实习实践基地不稳固等问题,提出构建以培养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的"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实践教学模式;完善草业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有效利用中美草坪专业的教学资源,加强普通草坪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其次,通过健全课程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配套建设、明晰课程综合实习的框架、细化课程实践模块、加强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重视教改研究和教学研讨、自编或引进实验实习指导书、充分利用中美草坪专业的优质教学资源等,对西南区草业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实践证明,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不仅加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教师深入到教改及实践教学一线,而且使本科毕业生的考研深造和就业形成良好态势,草学一级学科顺利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立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