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材用竹,已在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地大面积推广种植。作者从年龄结构、高度结构、径级结构方面分析了绥江县撑绿杂交竹纸浆林的生长现状,并对撑绿杂交竹纸浆林丰产中的施肥、管理、采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以田林麻竹、龙竹、马来甜龙竹、吊丝球竹,壮绿竹、撑绿杂交竹6号、撑绿杂交竹30号的容器扦插苗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营造试验林,研究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造林6个月后,7种大型丛生竹容器扦插苗的造林成活率在50%-93.4%,吊丝球竹和撑绿杂交竹6号的造林成活率较高,田林麻竹的成活率最低;撑绿杂交竹30号的长势最好,龙竹和壮绿竹的长势较差;新竹数量与母竹萌芽数量呈正相关;新竹地径均与母竹地径、萌芽枝条数量和长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杂交竹种.采用竹腔施肥,可以显著的促进撑绿杂交竹的生长.使其发笋时间提前6 d左右,并能有效地降低退笋,明显了提高新竹胸径和高度.施肥效果以3%(NH2)2CO和4%KH2PO4组合最为显著,比对照不施肥平均净增产值2475元·hm-2,竹腔施肥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青衣江流域撑绿杂交竹与本地竹造林对比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s)是雅安市本地的主要当家竹种,撑绿杂交竹是1998年从广西柳州地区农科所引进,本文比较了杂交竹3号与本地慈竹造林3年后在发笋量,地径和高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杂交竹3号在发笋量,地径上均明显优与本地的慈竹。抗病虫性杂交竹好于慈竹。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株繁殖、组培繁殖、扦插繁殖以及圃地生长对比试验表明,撑篙竹和版纳甜龙竹的杂种撑版1号、撑版2号两个无性系比其亲本的无性系易于繁殖,总体生长效果好。经过两年的培育,撑版1号和2号已初步表现出繁殖能力强、生长迅速的优良特性。初步考察表明,两个杂种无性系的竹笋笋质优良、加工性状优于版纳甜龙竹笋。目前其组培技术成熟,易于进行大面积造林和产业化开发,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域性栽培试验,并测定其笋、材各项理化性状,开发其多方面的用途,促进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撑绿杂交竹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科玲 《中国林业》2010,(20):54-54
撑绿杂交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林科所培育的优良杂咬竹种,具有生长快、发笋时间长、单位面积竹材产量高、造纸性能优良、经济效益高等特点,撑绿杂交竹的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和第四届国际竹业博览会金奖。目前,撑绿杂交竹已推广到我国南方的福建、江西、  相似文献   

7.
9种大型丛生竹枝条扦插成活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英德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田林麻竹、马来甜龙竹(Dendrocalamus asper)、吊丝球竹(Dendrocalamopsis beecheyana)、越南巨竹(Dendrocalamus yunnanicus)、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grandis)30号、撑绿杂交竹6号、壮绿竹、龙竹的枝条为研究材料,在苗圃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竹种枝条在扦插13~21 d开始萌芽,20~40 d为萌芽高峰期。扦插3个月后,吊丝球竹、撑绿杂交竹30号、马来甜龙竹、英德麻竹的扦插成活率和出圃率比较高,适合采用扦插繁殖。撑绿杂交竹30号、马来甜龙竹、越南巨竹、撑绿杂交竹6号、英德麻竹的成活系数与枝条直径和竹壁厚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扦插时选择粗壮、竹壁较厚的枝条成活率高;马来甜龙竹、越南巨竹、撑绿杂交竹30号、田林麻竹的萌芽长度与枝条直径呈显著正相关,说明选择粗壮的枝条,其扦插苗长势好,出圃率高。  相似文献   

8.
几种杂交竹引种栽培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种结果表明:撑麻7号,撑麻青1号,青毛车5号和青麻11号4个杂交竹种,在粤西北丘陵山区广宁县的立地条件下种植均能成活与发笋,生长良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四川优良笋材两用竹种选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省竹林区域分布,选择代表地区引种撑绿杂交竹、麻竹,与四川乡土笋材两用竹进行竹笋品质、竹材性状、生态适应性因素的比较评价,选择出优良笋材两用竹种撑绿杂交竹、麻竹、毛竹、苦竹。  相似文献   

10.
杂交竹——撑绿3号的繁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杂交竹——撑绿3号简介杂交竹——撑绿3号是广西省林科院由撑蒿竹与大绿竹杂交培育的杂交竹品系中最优、繁育最多的品种,是较好的笋、材两用竹种.该品种具有以下特点:(1)发笋多,笋期长.笋期5—11月,长达170天;3年生新竹丛年均新生竹15.1株.(2)生长快,产量高.造林3年后可郁闭成林,每公顷蓄积量达55.5t.(3)分枝高,竹杆长.平均枝下高5—7m,竹杆长而通直,尖削度小.  相似文献   

11.
撑绿杂交竹丰产林营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撑绿杂交竹是由撑篙竹与大绿竹杂交培育出来的一种笋材两用竹子新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之优点.其竹材是造纸的优良原料,竹笋味甜爽口.我们经过多年的种植和研究,总结出了一套撑绿杂交竹丰产林营造技术,造林3年后可进入盛产期,每年每公顷可产竹材45~75 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撑绿杂交竹是我国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广泛种植的优良丛生竹类.利用伐桩施肥技术,研究了氮肥、磷肥和钾肥3种肥料的不同配比对撑绿杂交竹出笋数、退笋率、新竹高度和胸径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伐桩施肥能够有效的促进撑绿杂交竹提早发笋并抑制退笋,显著提高新竹胸径和高度;伐桩施肥明显改善了新竹的营养状况,不同施肥处理的1年生竹竹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提高显著.伐桩施肥综合效果以每丛撑绿杂交竹施入尿素50 g、过磷酸钙30 g、氯化钾45 g的配比为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印度黄檀Dalbergia sissoo(Roxb.)是一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用材树种,对印度黄檀优株选择及优良无性系筛选,可以为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指导和支持。[方法]本研究测定4种国外引进种源(N0、N2、I4和H6)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选择出20棵优株;并通过嫁接进行无性系苗木繁殖,测定2年生无性系苗木胸径和株高,比较分析了20个无性系株高和胸径,筛选出优良无性系用于印度黄檀优良品种选育。[结果]4个种源的印度黄檀母株株高和胸径变异系数较大,选择的20棵优株株高和胸径约等于或大于母株平均株高和胸径的13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明显大于其它无性系,且变异系数远远小于母株;其次为12、18、19和20号无性系;9和10号优株,树干较直,胸径较大,超过母株平均值的170%;9和10号无性系株高和胸径均超过对照的130%,可作为优良无性系。[结论]本研究选择了20棵印度黄檀优株,并繁殖出20个无性系,筛选出9和10号作为优良无性系,用于之后的印度黄檀优良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地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撑绿杂交竹是一种优良的丛生竹,在退耕还林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栽植。本文通过调查四川省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分析了撑绿杂交竹林分结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区撑绿杂交竹林分在直径变化、秆龄、生物量以及叶面积指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不同无性系油茶间光合特性的差异,以赣州油1号、赣州油2号、赣州油3号、赣州油4号、赣州油5号,共5个10年生油茶优良无性系为试材,测定其光合特性,研究5个"赣州油"优良无性系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5个"赣州油"优良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果实成熟期的日变化曲线大体一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日变化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无性系间,只有水分利用效率在无性系间未达到显著水平,其余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光响应曲线都是平滑上升曲线。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杭州市板栗的品种质量,在桐庐县进行选优,并收集浙江省板栗主要产区优良单株,又从山东省烟台地区引进品种共“个无性系,进行无性系测定。经过8年努力,从桐庐县优选的22个无性系中选育出2个优良无性系“桐选32号”、“桐造43号”;从全省参试的31个无性系中筛选出2个优良无性系“江山1号”、“三门4号”;从山东烟台地区引入的12个无性系中,筛选出“石丰”、“金丰”2个无性系。这6个优良无性系,比本省正在推广的“毛板红”、“上虞魁栗”初期产量均有大幅度提高。其中“石丰”、“三门4号”合糖量特高,糯性好,是糖炒栗子的好品种。  相似文献   

17.
应用伊春林科院在20个世纪90年代选育出的大青杨优良无性系,在营造评比试验林,从中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经过3年的栽培试验,从中筛选出了最佳无性系为7号,其次为5号。无性系7号杨造林3年,树高、地径、胸径分别超过普通大青杨85.6%、91.4%、220.9%。  相似文献   

18.
撑绿杂交竹研究现状及其效益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总结撑绿杂交竹特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我国撑绿杂交竹研究现状,并针对其特点探讨了撑绿杂交竹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黄大勇  戴启惠 《广西林业科学》2002,31(3):137-138,143
进行了 10个优良丛生竹的栽培对比试验 ,结果云南龙竹新竹产量最高 ,达 39t/hm2 ,花吊丝竹达到35 5 5t/hm2 ,麻竹、撑×绿 30号杂交竹产量分别为 34 91t/hm2 、 34 5t/hm2 。这些竹种是发展丛生竹丰产林较理想的栽培竹种  相似文献   

20.
撑绿杂交竹在华宁干热河谷地区的引种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0年从景洪普文镇引入撑绿杂交竹在华宁干热河谷地区引种试验。3年的试验证实,撑绿杂交竹在华宁干热河谷地区适应性强、发笋量极高、生长较快、长势好易成林且抗寒抗旱,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依据引种实践,从培育、管理措施、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撑绿杂交竹的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