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转基因技术是当今林木分子育种的手段之一,但其生物安全性问题广受关注。本研究选择进入田间试验的转PeTLP(类甜蛋白)基因‘南林895’杨Populus deltoides×P. euramericana cv.‘Nanlin 895’为材料,开展转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影响及外源基因分子检测等分析。结果显示,转基因杨树在进入田间试验一年后,外源基因仍稳定存在于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植株根系周围可培养土壤微生物菌落数量无显著差异,表明外源基因对土壤微生物无显著影响;对土壤微生物总DNA进行分子检测也显示外源基因未有向周围土壤微生物扩散现象;叶片化感作用试验显示转基因植株叶片未对生菜Lactuca sativa L. var. ramose Hort.种子的生长造成显著影响。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转PeTLP基因‘南林895’杨在进入田间试验后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对转基因欧洲黑杨林地和邻近黑杨林地的土壤微生物状况和酶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中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周围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林地与邻近林地土壤3大类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霉菌)数量和酶活性无显著差异,初步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生态系统尚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杉木采伐对集水区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文星  闫文德 《林业科学》2003,39(5):156-160
土壤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子体系 ,是林木扎根并赖以生存的基础 ,也是土壤微生物一切生命活动的场所。因此 ,有关土壤养分、水分及其土壤物理结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报告颇多 (王政权等 ,2 0 0 0 ;张合平等 ,1 997)。但是有关森林土壤的热状况 ,以及林木采伐后对土壤热状况影响的研究报导很少 (康文星等 ,1 989;刘煊景等 ,1 993)。本文在获得采伐前连续 3年和采伐后连续 3年的观测数据的基础上 ,就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土壤的热状况各因子之间 ,土壤各组成成分对热状况的单一或组合效应 ,以及皆伐这种人为强烈干扰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4.
转基因林木生态安全性评价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林木基因工程育种技术日益成熟,而转基因林木生态安全性评价相对滞后,其中转基因林木基因漂移研究尚处于空白。花粉传播是转基因植物外源基因发生转移的主要途径。文章对转基因植物基因漂移、林木开花散粉规律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讨论了目前转基因植物基因漂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以期为转基因林木生态安全性评价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欧洲黑杨转基因稳定性及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利用PCR分析技术 ,分析了田间试验已达 7a的转Bt基因欧洲黑杨的基因稳定性 ,并对其林地和非转基因林地的土壤微生物进行了类群数量分析。PCR分析表明Bt基因仍然存在于转基因植株中 ,转基因植株与对照杂交后代Bt基因分离呈 1∶1比例 ,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规律 ,表明基因仍稳定存在。计数结果表明转基因林地中转基因植株与非转基因植株间根系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转基因林地与非转基因林地 (邻近杨树林地和健杨林地 )间的土壤 3大类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和霉菌 )数量无显著差异 ,说明转基因欧洲黑杨对土壤微生物系统尚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生态恢复与重建的重要参与者.本文阐述了环境因子对林地土壤微生物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植被、气候、土壤有机质、土壤肥力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规律;概述了目前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方法研究,提出了今后土壤微生物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技术不断进步为基因的功能解析和生物的定向改良提供了最为有效的途径。林木基因工程育种也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成熟而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目前国内对林木基因工程育种中处于关键地位的转基因技术进行系统论述的还比较少。文中从原理、过程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几种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转基因技术,评述了转基因技术在林木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在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后续的林木基因工程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传统的土壤稀释涂布平板法研究了转SacB、Vgb及JERFs36基因杨树对土壤微生物中主要类群细菌、丝状真菌及放线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JERFs36基因杨树的土壤微生物总量平均为干土18.73×106 cfu/g,转Vgb基因杨树为干土4.36×106 cfu/g,转SacB基因杨树为干土242.28×106 cfu/g.3种转基因杨树土壤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数量存在差异,但均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即3种转基因杨树对其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类群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核心主体,具有维持生态系统平衡、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重要生态功能 。植被类型是 影响土壤团聚体形成和微生物特性的重要因子,研究森林植被类型对提高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丰富生物多样性及缓解全 球变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森林植被和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团聚体的相互影响及交互作用,均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了 重 要影响 。本研究重点阐述了森林植被对土壤团聚体形成及稳定性、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等方面研究进 展,并提出未来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团聚体与微生物方面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森林土壤动物是森林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森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综述了近10年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森林土壤动物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植物的影响以及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展望了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研究应多关注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的作用机制、森林土壤动物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外来土壤动物入侵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森林土壤动物种类的研究范围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以期为我国森林土壤动物生态功能、土壤动物与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土壤动物等领域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很多林木种子存在难萌发、天然更新不良的现象,而种子际是直接影响种子萌发的土壤区域,种子际微生物会对天然更新的植物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并对解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主要从种子际微生物多样性、对种子和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种子际微生物群落变化的影响因素以及种子际微生物的自身调节行为等4方面来概述种子际微生物研究现状,分析种子际微生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林木种子际微生物的研究展望,旨在为林木种子建立共生萌发机制及为濒危物种野生居群的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及其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会香  张星耀 《林业科学》2005,41(3):148-157
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是除Bt之外又一个愈来愈研究较多的抗虫基因资源,其分布广泛,在豆科、茄科、禾本科、葫芦科及十字花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植物蛋白酶抑制剂抗虫基因主要通过2种途径获得并在多种植物中进行转化,获得抗虫转基因植株。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在总结我国林木病虫害防治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抗虫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探讨植物蛋白酶抑制剂在林木害虫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转基因库安托杨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方法]利用PCR扩增研究外源基因水平转移情况,利用稀释平板法研究土壤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结果]电泳结果显示:林下杂草混合样品和土壤微生物DNA样品中均未出现目的基因片段。转基因株系和非转基因株系的非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杨树的不同生长期出现一定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结论]8年生转基因库安托杨未出现外源基因水平转移,也未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杨树转基因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树是重要的栽培树种,也是研究林木基因工程的重要模式植物。杨树转基因研究可以打破种属限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的特点,是对杨树进行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为了更好的进行该方面的工作,本文介绍了杨树转基因涉及到的抗虫、抗除草剂、木材材性改良、抗逆、抗病、激素调控、开花调控和植物修复等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现状,分析了影响杨树农杆菌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杨树转基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希望能为后期从事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林木基因工程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国内外林木基因工程的研究发展以及国内外现有的对转基因植物的安全评估和管理概况,强调了对转基因林木的评估标准和管理措施应结合林木自身特点逐一进行,以减少其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为重点。对我国转基因林木生物安全的评估和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  相似文献   

16.
贾丹  王刚  王文帆  陈迪 《森林工程》2013,(6):33-35,61
土壤微生物对土壤中有机质的转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对地表生态系统、土壤的结构、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的健康等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RAPD技术分析牡丹江地区的3个林型及其3个不同林龄共9块样地的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得到了椴树红松林、蒙古栎红松林和云冷杉红松林3种林型内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及其微生物构成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发育、生态系统演替及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均至关重要。新微生物观测技术的发展加深了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的发展。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仅十几年间,其研究内容不断加深,研究角度不断创新,研究的多样性指标已涉及物种、功能和遗传等,综述文献业已出现。不过,通过分析得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研究的结果还具有一定争议,测序深度或序列数的设定等还缺乏标准,部分文章中的分布格局可再深度探讨。未来,可采集原始成土过程的土壤、碱性土壤、沼泽土及湖泊底泥等,进一步探讨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土壤微生物是保持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敏锐地反映土壤状况。竹林具有竹种单一、林相结构简单、经营强度大等特点,这些特性严重影响竹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变化。本文回顾国内外关于竹林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的研究的主要工作,阐述了竹林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竹林土壤质量退化类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并提出了开展微生物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复合修复等若干需进一步研究的建议,为竹林生态系统土壤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加勒比松凋落物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 Morelet)生长快、适应性强、耐瘠薄土壤,是南亚热带低海拔丘陵地区造林绿化的主要树种之一[1].由于纯松林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2],在纯松林下套种阔叶树进行改造,可以建成针阔混交林,为修复脆弱的生态系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土壤影响着林木的生长,土壤理化性质是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3-4],土壤微生物和酶在分解凋落物及土壤的生化循环中起重要作用[5-6],影响植物养分的吸收[7-10],二者越来越多地被用做土壤肥力的一个指标[6,11].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相互作用,土壤质量应该结合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因子进行评价[12].森林凋落物是林地养分的主要来源,可以改变森林土壤的理化性质,并对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杨树、水杉林带枯落物对土壤微生物C、N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钟哲科  高智慧 《林业科学》2003,29(2):153-157
杨树 (Populusspp .)、水杉 (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是我国亚热带滨海盐土的重要造林树种 ,它们生长快且能耐轻度盐碱 ,因此常被作为这一地区复合农林业的理想树种 (钟哲科等 ,1 996 )。由于滨海地区处于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 ,自然环境较为恶劣 ,自然灾害频繁 ,因此复合农林业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保障这一地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关于林木对小气候调节、改善生态环境等研究已有不少报道 ,但关于林木枯落物在复合农林业系统中对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研究仍很少。植物枯落物是复合农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