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BR对小麦根膜H~ -ATPase和铁氰化钾还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表油菜素内酯(BR)对小麦根质膜H -ATPase和铁氰化钾还原酶活性的影响。用0.1μg/mlBR浸种后,水培萌发2d的小麦幼根用两相分配法制备质膜。结果表明,BR可明显ie高质膜H -ATPase活性,并且影响到酶的最适pH及对抑制剂的敏感性,不改变质膜铁氰化钾还原酶活性。BR诱导小麦根质子分泌活性的提高是由于刺激质膜H -ATPase活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异源细胞质小麦的赤霉病抗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异源细胞质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利用的可能性,用麦穗单花定位注射接种法、双层培养法、电导率法研究了小麦3个近缘属9个近缘种植物的细胞质对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9个近缘种的细胞质对小麦的赤霉现抗生存在明显的细胞质遗传效应和核质互作遗传效应,异质系的赤霉病抗性因核质组合的不同而有差异。具偏凸山羊草细胞质的小麦异质系(Ae.ventricosa)Pe1068-069和(Ae.ventricosa)鉴9的植株水平抗性的和细胞水平抗性比其核亲本增强,并且在不同年度的田间和室内鉴定中抗性表现稳定。穗轴及叶片细胞的质膜透性测定结果显示,小麦异质系的赤霉病抗性与植株在受到病菌毒素侵害时的质膜透性呈负相关。选择理想的核质组合和行为之有效的筛选、鉴定方法是培育抗赤霉病异源细胞质小麦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叶鞘质膜的稳定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叶鞘质膜稳定性与小麦抗寒性的关系,以返青率不同的4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寒地冬小麦越冬期叶鞘质膜稳定性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低温下,冬小麦叶鞘相对电导率与自由水和总水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丙二醛含量与SOD和POD活性、As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封冻后,抗寒性强的冬麦品种(系)的SOD活性和GSH含量显著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系)。在深度封冻期保持叶鞘质膜稳定性有助于增强冬小麦抗寒性。  相似文献   

4.
硝酸钙对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盐害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研究盐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硝酸钙对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在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硝酸钙能够相对提高盐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盐害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抑制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还同时发现外源硝酸钙还能提高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和ATP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小麦幼苗抗盐性及其对盐分胁迫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汞毒害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浓度的增加,CAT和淀粉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上升,质膜透性增大,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6.
硝酸钙对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盐害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 ,研究盐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及硝酸钙对小麦幼苗生长过程中盐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 ,硝酸钙能够相对提高盐分胁迫条件下小麦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 ,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和盐害对细胞膜的伤害 ,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 ,抑制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 ,还同时发现外源硝酸钙还能够提高幼苗体内游离脯氨酸和ATP的含量 ,从而提高了小麦幼苗抗盐性及其对盐分胁迫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7.
汞毒害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汞毒害对小麦幼苗生长及其生理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汞浓度的增加,CAT和淀粉酶活性降低,MDA含量上升,质膜透性增大,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氯化胆碱对盐害的缓解作用,以小麦品种周麦18为材料,采用不同浓度(0、200、400、600和800 mg·L-1)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处理,研究氯化胆碱浸种对NaCl(150 mmol·L-1)胁迫下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受到抑制,叶片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下降,叶片质膜透性增大,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上升;而400 mg·L-1氯化胆碱浸种处理能明显提高盐胁迫下小麦种子的萌发率,缓解幼苗叶绿素的降解,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提高根系活力,降低叶片质膜透性,减少丙二醛和脯氨酸的积累。由此说明,氯化胆碱浸种可以缓解盐胁迫引起的小麦幼苗的失水伤害以及膜脂过氧化,从而增强小麦幼苗的抗盐性。  相似文献   

9.
冠菌素诱导小麦幼苗抗高温胁迫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冠菌素在小麦抗高温胁迫中的作用机理,以春小麦品种辽春17和冬小麦品种京都4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物质冠菌素对小麦幼苗抗高温胁迫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条件下,0.1 μmol·L-1的冠菌素处理可使小麦叶片保持较高的相对含水量,促进小麦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的积累,降低叶片的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同时,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冠菌素诱导叶片中26.6 kD附近热激蛋白的表达量上调,有利于缓解高温对小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盐胁迫下腐植酸浸种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春小麦品种龙麦26和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清水和腐植酸浸种,测定了NaCl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幼苗根系和叶片的总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以及浸出液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萌发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幼苗根冠比增加,但幼苗整体鲜重降低,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增大,总可溶性糖含量增加,叶片蔗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根系蔗糖含量降低。腐植酸浸种降低了α-淀粉酶活性,增加了叶片总可溶性糖和根系蔗糖含量,减少了根系总可溶性糖和叶片蔗糖含量,降低了叶片和根系浸出液电导率。推测腐植酸浸种可能是通过调控果糖浓度变化,缓解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质膜损伤。  相似文献   

11.
以早稻品种瑰宝8号及其耐低钾变异后代为材料,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测定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质膜相对透性。模拟干旱胁迫后,MDA、Pro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呈急剧上升的趋势,瑰宝8号中的MDA、Pro含量显著高于它的变异后代;SOD活性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变异后代的SOD活性始终高于瑰宝8号。相关性分析表明,Pro含量与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呈显著正相关,而与SOD活性呈一定程度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小麦质膜Na+/H+逆转运蛋白TaSOS1在逆境条件下的生物学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方法,对 TaSOS1基因在4种不同胁迫条件下(200 mmol·L-1 NaCl、4℃低温、100 μmol·L-1 ABA和15% PEG6000)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小麦根中 TaSOS1的mRNA表达量要高于叶中的表达量。盐胁迫处理下,根中 TaSOS1特异性上调表达,说明 TaSOS1基因在根中的功能更强,其表达与盐胁迫有关且具有组织特异性;在4℃低温处理下, TaSOS1在叶中上调表达;而在ABA和PEG6000两种处理条件下, TaSOS1的表达没有规律性,推测 TaSOS1的表达途径可能为非ABA依赖型且与盐离子的特异性有关。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小麦质膜Na+/H+逆转运蛋白TaSOS1与拟南芥和水稻的质膜Na+/H+逆转运蛋白AtSOS1和OsSOS1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由此可以推测小麦TaSOS1具有与AtSOS1和OsSOS1类似的功能,可以把植物体内Na+排出体外,以减轻Na+对植物的毒害。  相似文献   

13.
水稻根尖质膜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徐稻3号水稻苗期幼嫩根尖为材料,利用葡聚糖/聚乙二醇两相分配法纯化得到纯度达 90% 的质膜组分,使用优化的双向电泳水化液溶解质膜蛋白,通过等电聚焦/十二烷基磺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 (IEF/SDS PAGE)分离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 TOF/TOF)分析,鉴定了31个水稻质膜相关蛋白。结果表明IEF/SDS PAGE 双向电泳适合分离亲水性相对较高的膜附着蛋白。进一步利用高盐和温和去污剂对纯化的质膜进行洗涤,以降低质膜组分的复杂程度,通过 SDS PAGE 单向电泳分离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 MS/MS)分析,鉴定了 8个质膜蛋白。经洗涤后的质膜组分复杂度显著降低,SDS PAGE 中的蛋白条带只包含1~2 种蛋白,且主要为疏水性较强的穿膜蛋白,说明多种生物化学分离方法及不同质谱分析的综合运用,是解决生物膜蛋白质组学难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时段拍照表明,烘烤过程中,糖脆饼干的直径线性增加,之后突然停止不变。因此,饼干直径与膨胀速度和停止膨胀时间呈函数关系。用软小麦面粉做的饼干直径(184mm)显著大于用硬小麦面粉做的饼干直径(161mm);用软小麦面粉做的饼干停止膨胀时间也晚于硬粒小麦做的饼干(前者5.8min,后者5.l。in)。用多种硬粒小麦面粉做的饼干之间或软粒小麦面粉做的饼干之间的停止时间差异明显受面粉蛋白质含量影响。而其它因素也影响软质小麦和硬质小麦面粉所做饼干之间的停止时间差异。软质小麦面粉制做的饼干膨胀速度快于硬粒小麦面粉制做的饼干,…  相似文献   

15.
细胞膜的破坏可能是导致种子老化过程中生活力丧失的许多过程之一。吸胀种子的电介质渗漏与田间发芽率呈负相关,且是度量种子生活力的一种尺度。电介质的渗漏无疑与质膜的结构和功能状态相联系。电镜下无生活力种胚的质膜破坏、变形。细胞化学试验也可看到某种磷脂的减少和质膜腺三磷酶活性的丧失。实  相似文献   

16.
认识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多倍体小麦的进化途径,从而揭示出用置换原始类型在基因型中不带有多倍体小麦的缺点(如感染真菌病害及其它缺点等)的方法重新合成多倍体小麦的前景。早在二十世纪初就有山羊草属(AegilopsL.)参与形成多倍体小麦的看法。在20——30年代期间,查明了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以及提莫菲维小麦的染色体结构,其染色体组的组成分别用AB、ABD和AG符号表示。  相似文献   

17.
小麦胚乳传递细胞发育的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从细胞学方面了解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机制,以扬麦5号为材料,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变化,并探讨了胚乳传递细胞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1)胚乳传递细胞是胚乳发育过程中最早分化的细胞类型,它们发生在紧邻胚乳腔的胚乳表层,由位于外侧1~2层糊粉层传递细胞和位于内侧1~2层内胚乳传递细胞构成;(2)颖果发育成熟时,内胚乳传递细胞核衰亡,糊粉层传递细胞核依然完整;(3)胚乳传递细胞发育呈明显的极性,且具时空性;(4)糊粉层传递细胞胞质较浓,富含粗面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脂质体;质膜皱褶,在局部区域外翻,形成众多的原生质管;(5)内胚乳传递细胞胞质较稀,液泡化程度较高,富含淀粉体;(6)胚乳传递细胞未加厚以及未形成壁内突的壁区域分布有大量的胞间连丝;(7)胚乳传递细胞中线粒体呈极性分布,即质膜附近线粒体的密度较大。根据胚乳传递细胞的结构特点推测,经胚乳传递细胞的养分输送既可通过质外体途径又可通过共质体途径来完成。  相似文献   

18.
橡胶树低温伤害的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人工零上低温下,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叶质膜透性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上升,抗冷品系的上升速率比不抗冷品系慢。呼吸强度和ATP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持续下降,抗冷品系下降速率比不抗冷品系慢。叶绿体Mg~(++)—ATPase活性也表现出明显抗性差异。可见,低温下叶组织的质膜透性、呼吸强度、ATP含量以及Mg~(++)—ATPase活性的变化与品系抗冷性有关。低温下呼吸强度、ATP含量与质膜透性变化呈负相关,质膜透性的变化与供能有关。  相似文献   

19.
新消息     
0056 第一个用春性小麦品种育成的冬性小麦品种——'Phoenix'据Crop Science 1985年第二期报道,Albert T.Pugsley在澳大利亚瓦加瓦加农业研究所第一个用春性小麦品种育成了冬性小麦品种'Phoenix'.1981年由墨尔本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大学联合推广,在  相似文献   

20.
水通道蛋白不仅控制着水分和一些小分子溶质的跨膜运输,也是植物体应对非生物胁迫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研究小麦水通道蛋白的功能,本研究以NCBI和Ensemble Plant数据库中查找出的已报道的小麦水通道蛋白基因序列为模板,针对其保守区设计了19对引物,应用PCR的方法从5个小麦品种中克隆出19个基因片段。通过比对鉴定到一个此前未曾报道的新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其命名为TaNIP4-1。理化特性分析表明,该基因位于3A染色体短臂,基因全长1 315bp,CDS序列长度864bp,含有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编码含有288个氨基酸的多肽,含有保守的沙漏模型,有6个跨膜区和2个保守的NPA基序。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质膜上。该基因启动子序列含有与逆境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而对7日龄的麦苗进行干旱和盐胁迫处理后,其qRT-PCR结果显示,干旱和盐处理5h后,TaNIP4-1基因在小麦叶片中的表达量明显上调;盐处理7d后,TaNIP4-1基因在小麦根部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由此可见,TaNIP4-1基因参与了小麦应对逆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