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田间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是目前防治甘蔗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的主要技术之一。我国许多地区也正在大规模推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在生产上,甘蔗脱毒健康种茎的繁育必须采用适当的措施,才能保证其成活率及产量。总结近年来广东地区种植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从出圃、移栽种植、田间管理等技术和经验,为今后甘蔗健康种苗种茎繁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甘蔗的脱毒技术较多,有物理法、化学法、抗病育种法、茎尖培养法等,这些方法均有一定的脱毒效果,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各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优缺点.采用改良热处理和茎尖组织培养可以取得良好的脱毒效果,而甘蔗组培苗第1代分蘖多,能够生长拔节成为有效茎的比例不高.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分蘖成茎,减少分蘖的死亡率,提高甘蔗脱毒种苗的繁殖率,促进甘蔗脱毒苗在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我们于2004年对甘蔗脱毒种苗到生产用种的田间快繁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大限度将甘蔗脱毒种苗应用于甘蔗生产中.  相似文献   

3.
韦海球 《吉林农业》2012,(8):134+85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技术是我国甘蔗种植的大部分地区推广应用,影响种苗的培育质量的因素有激素种类及配比、不同接种数量、不同蔗糖浓度和不同蔗糖品种,因此,应对这种新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选择最适宜的环境与条件,培育出高品质的种苗。文章还深入探讨了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技术的技术原理,技术特性、技术实施要领和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能够有效提高植株生物量和糖分,而蔗糖转化酶则是甘蔗生长和蔗糖积累的关键酶。拟分析3种甘蔗蔗糖转化酶基因,即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oluble acid invertase,简称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neutral invertase,简称NI)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ell wall-bound invertase,简称CWI)基因在脱毒种苗、常规种苗全生育期的表达量差异。结果表明,细胞壁酸性转化酶主要在脱毒健康种苗拔节期未成熟叶片、茎及成熟期叶片、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尤其在成熟期未成熟茎节中大幅上调表达,促进茎节的快速生长和蔗糖的卸载及积累;液泡可溶性酸性转化酶SAI、可溶性中性转化酶主要在成熟期叶片和未成熟茎节中上调表达,有利于促进成熟期脱毒健康种苗茎秆中糖分积累及对单糖的快速利用。进一步研究表明,脱毒处理可以提高甘蔗生长后期蔗糖转化酶的表达量,有利于生物量和蔗糖含量的增加,可能是脱毒健康种苗增糖增产的分子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甘蔗健康种苗具有生长速度快、分蘖力强、成茎率高、产量高、用种量少等优点,增产效果显著。大面积应用推广甘蔗健康种苗及其配套栽培技术是短时期内快速提高甘蔗单产和总产,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从整地开行、种植、种苗处理、施基肥、种植、喷施除草剂、覆盖地膜和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甘蔗健康种苗春植技术,以指导甘蔗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节省扩繁土地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总芽数,提高扩繁速度,在2级种苗田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开展畦式高密度种植试验.结果表明:3个畦式种植密度的蔗茎数和总芽数2个性状指标都极显著高于常规种植密度.其中以株行距12.5 cm×40 cm的种植密度较为合适,有效利用了甘蔗健康种苗的前期分蘖,获得的种茎茎粗大小适中,相对田间管理较方便,节省扩繁土地面积50%,增加单位面积总芽数5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基因表达对产量和糖分积累影响的作用机理,为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含量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甘蔗品种新台糖22号的脱毒健康种苗和未脱毒种苗(CK)为供试材料,分别在苗期、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进行混合取样,包括未成熟叶、成熟叶、幼茎和成熟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分析对不同类型SPS基因(SPSA、SPSB、SPSC、SPSD1和SPSD2)在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类型SPS基因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不同部位均有表达,SPSD1和SPSD2基因在未成熟叶和成熟叶中表达量差异明显,且与CK间也存在明显差异,SPSA、SPSB、SPSD1和SPSD2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1~3茎节中的表达量高于CK.在拔节期10~23茎节中,SPSA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表达量较CK低,SPSB基因的表达量较CK高,SPSD1和SPSD2基因的表达量与CK无明显差异.在成熟期10~37茎节中,SPSB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表达量较CK低,SPSA、SPSD1和SPSD2基因的表达量与CK无明显差异.总体上,随茎秆节间成熟度的增加,SPSA、SPSB、SPSD1和SPSD2基因在脱毒健康种苗中的表达量与CK差异逐渐减小.[结论]不同类型SPS基因在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组织中均差异表达,推测甘蔗脱毒处理能促进叶片和未成熟茎节中SPS基因的表达,有利于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含量.  相似文献   

8.
目前,被农业部作为现代甘蔗糖料生产基地建设和甘蔗高产创建主推技术的甘蔗温水脱毒种苗生产技术,已开始在我国甘蔗产区推广应用,2010年云南、广西蔗区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近0.67万hm2。  相似文献   

9.
对甘蔗脱毒种茎与非脱毒种茎进行不同种植密度比较,研究种植密度与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8个芽/m和9个芽/m时,甘蔗脱毒种茎比非脱毒种茎的蔗产量高;而种植密度为10个芽/m时,甘蔗脱毒种茎与非脱毒种茎的蔗产量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甘蔗脱毒原种苗生长和水分需求规律,为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栽培和水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析甘蔗脱毒原种苗的干物质量累积规律,结合广西扶绥试验基地气象数据的采集,采用作物系数法计算广西扶绥县甘蔗脱毒原种苗各生长发育时期的作物需水量及水分盈亏量。【结果】甘蔗脱毒原种苗干物质量积累主要集中在茎伸长生长期,8月中旬开始拔节至10月下旬,平均每日干物质累积量达2.92 g,11月后干物质量日均累积速率减缓至1.77 g,至12月下旬可收获约15节健康种茎。甘蔗脱毒原种苗需水量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8月中旬至9月下旬需水量最大,日需水量达5.5 mm。甘蔗脱毒原种苗生育期内广西扶绥试验地降雨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累积降雨量达177.9 mm,9月下旬至12月降雨较少,累积降雨量仅22.3 mm。甘蔗脱毒原种苗仅苗期表现为水分盈余,其余时间7月下旬至12月水分表现为持续亏缺,总亏缺量达473.4 mm。【结论】明确了甘蔗脱毒原种苗干物质量累积特征和水分需求规律,为今后甘蔗脱毒原种苗田间繁育和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合理栽培和科学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广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繁育基地隶属于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位于广西崇左境内。基地每年可生产甘蔗脱毒健康种苗500万株,辐射周边400万亩甘蔗实现无毒化、健康化种植。2008年以来,基地向广西等蔗区推广种植脱毒健康种苗1200万株,使600万亩甘蔗实现了健康化种植。现将多年来经验总结如下,希望能对后来者有所借鉴。一、存在问题(一)污染污染是指在组培过程中培养瓶内滋生菌斑,使培养材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茎与常规种植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健康种茎能提高甘蔗生产性能,2个品种脱毒种茎的出苗率、分蘖率、株高、茎径、田间锤度、折合亩有效茎、亩产量均高于非脱毒品种。其中,脱毒ROC22的田间锤度比非脱毒ROC22高0.64%,脱毒桂糖02/901的田间锤度比非脱毒高0.46%;脱毒ROC22折合亩产比非脱毒高1152kg,桂糖02/901脱毒种茎折合亩产则比非脱毒高202kg。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甘蔗健康种苗后代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以ROC22和桂糖35号脱毒健康种苗第1代种茎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比较研究甘蔗健康第2至第3代新植及其宿根蔗的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与其供体品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ROC22和桂糖35号脱毒处理的分蘖率、发株率和每667 m2有效茎数均高于对照;但参试品种脱毒处理的茎径均小于对照,桂糖35号脱毒处理的茎径与对照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参试品种脱毒处理的每667 m2有效茎数、株高和每667 m2产量与对照的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表明:ROC22和桂糖35号茎尖脱毒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田间表现并不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4.
广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产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和行业规模优势,同时也存在地理环境及气候、机械化程度、市场波动等劣势。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初步理清广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并提出对策,旨在为广西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加快推广应用甘蔗健康种苗技术,2018年广东省湛江农垦科学研究所进行了甘蔗健康种苗的种植比较试验、新植示范和宿根示范。试验示范结果表明:甘蔗健康苗全茎种表现为萌芽率高、分蘖率强、成茎率高、适应性强,在株高和有效茎数有优势,但其茎径和单茎重不具优势,最终其产量有显著提高;在1年宿根甘蔗中仍表现为发株数高,产量水平高的优势,对延长其宿根年限,大幅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健康种甘蔗的糖分与常规种的比较,表现出波动性,但总体平均值相近。这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健康苗全茎种提供了科学的试验示范数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危害甘蔗的主要病害、甘蔗茎尖脱毒技术的发展及原理、甘蔗茎尖脱毒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影响甘蔗茎尖脱毒效率的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甘蔗茎尖脱毒组培技术,提出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绝对浓度和配比、培养基的状态及如何解决培养中的酚污染等问题仍是甘蔗茎尖脱毒培养研究的热点。由于碱性孔雀绿、2,4-D、硫尿嘧啶、TS制剂(一种病毒钝化剂)等在其他作物组织培养脱毒培养中可以提高脱毒效率,因此,今后需研究这些化学制剂在甘蔗组培脱毒中的应用效果,并继续深入研究间歇浸没式反应器和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等先进技术体系在甘蔗中的应用,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甘蔗组培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蔗脱毒健康种苗与常规种植田间比较试验表明,在新植连作时,无论是否是健康种苗繁殖的后代,每萑都进行热水脱毒处理,其效果大于传统的常规种植,桂糖11号蔗茎增幅45.28%~51.19%,拔地拉蔗茎增幅61.49%~66.22%:而且每萑下种前的种茎都进行热水处理后种植比前萑健康种苗种植出的种茎不再进行热水处理就直接下种效果好,桂糖11号蔗茎增幅2.92%~6.78%,拔地拉蔗茎增幅0.48%~0.66%;而后者又比传统常规种植方法好,桂糖儿号蔗茎增幅38.50%48.27%,拔地拉蔗茎增幅61.01%~65.56%。上一萑已做过热水处理、茎尖脱毒组培苗种植,新植一年后的宿根蔗桂糖11号蔗茎增幅也比对照高32.05%~40.86%。各个处理的蔗糖分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增幅0.91%~1.71%(绝对值)。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危害甘蔗的主要病害、甘蔗茎尖脱毒技术的发展及原理、甘蔗茎尖脱毒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影响甘蔗茎尖脱毒效率的因素等方面介绍了甘蔗茎尖脱毒组培技术,提出培养基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绝对浓度和配比、培养基的状态及如何解决培养中的酚污染等问题仍是甘蔗茎尖脱毒培养研究的热点。由于碱性孔雀绿、2,4-D、硫尿嘧啶、TS制剂(一种病毒钝化剂)等在其他作物组织培养脱毒培养中可以提高脱毒效率,因此,今后需研究这些化学制剂在甘蔗组培脱毒中的应用效果,并继续深入研究间歇浸没式反应器和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等先进技术体系在甘蔗中的应用,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甘蔗组培生产效率并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不同热处理对甘蔗蔗茎脱毒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甘蔗脱毒的最佳方式,以期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的生产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将甘蔗蔗茎分别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中进行不同时间的恒温热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热处理对蔗茎处理7 d后,低于52℃的各处理萌芽率均在90%以上,52℃处理30 min以内萌芽率均为60%以上,其余处理蔗茎萌芽率低于30%;当热处理温度高于55℃、58℃和61℃时可以分别获得脱去宿根矮化病(RSD)、花叶病毒(Sc MV)和黄叶病毒(Sc YLV)的腋芽,但是蔗茎萌芽率低于20%;而在52℃恒温热处理30 min后经过38℃恒温气候箱中培养1周后,蔗芽生长点均未检测出以上3种病原微生物。以此最佳条件,研究了心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腋芽培养、温水处理种植和恒温热处理结合腋芽分生组织培养4种脱毒方式的脱毒效果,发现心叶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和恒温热处理结合腋芽分生组织培养脱毒效果最佳,但是继代培养过程中发现,经诱导愈伤组织培养产生的无性系后代中变异个体较多。因此,恒温热处理结合腋芽分生组织培养为甘蔗的最有效的脱毒途径,可以培养出脱毒健康种苗。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宿根矮化病的检测提供好的方法。[方法]利用PCR技术对甘蔗脱毒健康种苗进行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病菌的检测研究。[结果]在甘蔗健康种苗生长的前几个不同时期(组培苗增殖、生根、丛苗沙培和单株假植阶段),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PCR检测灵敏度的研究表明,PCR能够检测到甘蔗宿根矮化病菌液浓度10-3。[结论]PCR检测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适合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生产中的大批量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