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7 毫秒
1.
随着种植大豆玉米效益的变化,黑龙江省垄作区种植结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因此,根据玉米、大豆种植比例及生长需求,研究轮作轮耕制度及对应的机械化作业工艺与规范对地区农业生产及农业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充分调研和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构建黑龙江省土壤合理耕层结构,保证大豆、玉米生产需求为目标,筛选和凝炼了适合目前种植结构的大豆-玉米轮作方式,并结合大豆、玉米收后茬地特点及后茬作物生长需求,确定该区域不同轮作制度对应的机械化耕整地技术与模式,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确定与轮作耕作制度相应的大豆、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工艺过程及规范。本研究旨在为推进黑龙江省垄作区大豆玉米生产机械化生产水平提供依据,为提高农业效益、促进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2.
一、玉米生产机械发展现状 埇桥区地处淮北平原商品粮生产基地腹地,其农作物轮作方式多以小麦→玉米、小麦→大豆为主,平均复种指数为2。其中,玉米生产的自然条件、种植方式、农艺措施及其生产现状等在淮北地区具有代表性。就玉米生产现状来看,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现代农业需要的弊端,特别是玉米生产机械化仍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振亚 《农业工程》2013,3(1):17-18
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归纳经验,总结了一整套玉米、大豆套种轮作机械化增产技术。说明了该技术的背景、意义,阐述了技术路线流程和技术规范,为农作物种植增添了新的增产模式。   相似文献   

4.
(上接2006年第1期第23页) 4.谷子高产机械化栽培技术 (1)轮作倒茬.由于谷子产区的自然条件、作物种植结构、种植制度及生产水平的不同,所以轮作方式各有特点.山西省忻州市位于黄土高原东部,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为一年一熟轮作制,其轮作模式有大豆-谷子-马铃薯;玉米(高粱)-谷子-玉米(大豆);燕麦-谷子-豌豆;胡麻-谷子-荞麦等.  相似文献   

5.
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机械化生产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是黄淮海地区主要种植制度,加快其机械化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为此,针对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接茬轮作机械化生产面临的技术瓶颈和共性问题,分析了其农艺特点和主要障碍,在农机农艺融合、规范栽培模式、优化机具配置、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建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等方面,对两熟制栽培模式下农业机械化生产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从技术及政策层面提出了推进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进行玉米和大豆轮作试验,分析轮作体系下氮肥施用对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轮作制度下,玉米增施50%氮肥与常规施肥相比,灌浆期和乳熟期的干物质质量与成熟期的产量显著提高;大豆减施50%氮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各生育期的干物质质量和籽粒产量均下降,但减产并不显著。综合分析表明:在轮作周期内总施氮量不变的条件下,玉米增施50%氮肥和大豆减施50%氮肥,可以在保证大豆减产不显著的情况下显著提高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
小麦机收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作为北京两大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常年种植100万亩左右,主要采用小麦、玉米两茬轮作的种植方式。作为京郊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的“排头兵”,小麦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对京郊农机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影响玉米机收水平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海涛  周圣君 《农机科技推广》2013,(10):22+24-22,24
宿州市埇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东北部,耕地面积215.6万亩,农作物种植以小麦一玉米(大豆)轮作为主,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区。  相似文献   

9.
《农机具之友》2004,(4):52-53
玉米、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生产各环节成熟适用的农机化技术组装配套,改变传统的玉米、大豆种植方式,能显著提高玉米、大豆生产效率和收益的综合实用技术。主要适用于我国东北平原垄作地区。  相似文献   

10.
26 倒茬控制病虫害 减少病虫害威胁的方法包括倒茬和土壤消毒。作物倒茬在这里尤为重要。 常用的轮作有:玉米—大豆、玉米—大豆—小麦、……  相似文献   

11.
小麦夏玉米吨粮田机械化技术小麦、夏玉米亩产吨粮(即小麦亩产400千克,夏玉米亩产600千克以上)机械化技术,就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体,结合“吨粮田”农艺最新研究成果,广泛采用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为小麦、夏玉米提供最优化的生长环境,从而使其...  相似文献   

12.
在大豆-玉米轮作生产过程中,玉米杂苗会与大豆苗竞争水和肥料,而且很容易遮住大豆苗,影响害虫(如玉米根虫)的防控,降低大豆品质。因此,在大豆幼苗期及时检测出玉米杂苗并对其进行处理非常重要。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主观性强、效率低,传感器和算法的发展为自动检测玉米杂苗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方案。本研究在温室环境下模仿田间条件,待玉米和大豆发芽后,连续5天用因特尔RealSense D435相机采集彩色图像,并人工裁剪幼苗图像区域,在此基础上对图像进行分割和去噪。在采集图像形状、色彩和纹理特征值后, 对所采集的特征值进行权重分析, 保留前10种重要的特征值导入基于特征的机器学习算法中进行模型训练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神经网络(NN)和随机森林(RF)的预测精度分别为85.3%,81.5%和82.6%。将数据集导入GoogLeNet和VGG-16 两种深度学习模型进行训练, 预测精度分别为96.0%和96.2%。VGG-16 模型在区分大豆幼苗和玉米杂苗中有较好的表现,彩色图像和VGG-16 模型组成的系统可以自动检测大豆生长过程中玉米杂苗的情况,为农民提供准确的信息,帮助其进行生产决策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过程中,小麦、玉米接茬轮作的种植模式对机械化作业生产具有较大的影响。为此,针对国内现有冬小麦和夏玉米的种植模式、冬小麦-夏玉米接茬轮作的种植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分析现有种植模式对小麦、玉米机械化作业的影响,指出现有种植模式与机械作业不配套的问题所在,对推进各地两熟区种植机械化栽培模式的规范化、加快全程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终,形成了以作物种植和机械作业配套为基础的农机农艺相融合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玉米-大豆6:6间作种植,充分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玉米带与大豆带交替轮作,合理轮作,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示范的角度出发,研究玉米-大豆6:6高光效种植过程中,两个作物生育进程、产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农村收获机械化发展新阶段刍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外省(市)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启示,以及通过本省农机市场对大豆、水稻、小麦、玉米收割机及联合收割机和机动脱粒机需求的分析,指出了黑龙江省在村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即将进入历史新阶段;同时阐明了本省农村收获机械化的发展特点、难点和发展方针。  相似文献   

16.
自1999年开始,山西省偏关县在坚持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秸秆覆盖、少耕、免耕的基本原则下,经过试验示范,取得了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节本增效的显著效果。全县2079km^2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土壤含水量增加了27%,水分利用率增加了23.5%,土壤有机质共增加了0.08g/kg,全氮增加了0.11g/kg,增收节支为630元/hm^2,增幅在23.8%。6年来,偏关县积极探索出了适合当地乃至高寒地区一年一作种植玉米、谷子、糜黍、豆类、油料轮作倒茬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阶段我国大豆、玉米进口逐年增加,粮食安全有较大隐患的问题,我国启动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艺以“选配良种、扩间增光、缩株保密”为核心,以“减量一体化施肥、化控抗倒、绿色防控”配套,对农业机械提出提升通过性能、提高作业效率的总体要求,在播种方面发展小株距精密播种技术、大豆玉米播种分控技术、玉米大排量施肥技术、秸秆防堵技术、均匀接行技术;在田间管理方面发展双喷雾系统分带定向施药技术、自适应喷杆调节技术、植保机轮距调节技术、防飘移喷雾技术;在收获方面发展密植玉米低损摘穗技术、玉米低损低破碎脱粒技术、大豆低损割台技术、大豆低破碎柔性脱粒技术、大豆高效清选技术、大豆低破碎籽粒输送技术、大豆机收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现阶段需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装备,进一步结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农艺特点与作业机具特性,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农机农艺进一步融合,加强创新机具研发,提高机具对种植模式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农机具之友》2008,(10):37-38
1 涟水县秸秆资源情况 江苏省涟水县现有耕地8.8万公顷。农作物生产以稻麦轮作为主.水稻种植面积5.1万公顷,三麦种植面积6.4万公顷,其他植物种植面积分别为玉米1万公顷,油菜0.73万公顷,大豆0.4万公顷。按照1公顷地15吨秸秆(两季)测算,年产各类秸秆100万吨左右。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除极少数得到利用外,全部被遗弃沟旁、路上,对水资源产生新的污染,秸秆综合利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朱永 《湖南农机》2005,(6):16-17
1前言 秸秆作为农业生产的副产品.是农村家庭燃料的主要来源,并被广泛地用作饲料、肥料和工副业生产原料等。安徽省五河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小麦年种植面积6.67万 hm^2(100万亩),玉米1.333万hm^2(20万亩),大豆12万hm^2(18万亩),水稻3万hm^2(45万亩),花生2万hm^2(30万亩).农作物秸秆颇丰。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得到发展.但秸秆的传统利用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我国年种植面积0.24亿hm^2。目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一是北方玉米区,包括吉林、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二是黄淮平原春夏玉米区,包括山东、河南、河北等省(市);三是西南丘陵玉米区,包括云南、贵州等省。三大玉米产区种植面积占全国玉米种植总面积的80%以上。因此,玉米收获机械化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